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18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3篇
外科学   23篇
综合类   55篇
预防医学   3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61.
目的 探讨高糖对人THP-1巨噬细胞肝X受体(LXR)和三磷酸腺苷结合盒转运子A1(ABCA1)表达的影响。 方法 人THP-1单核细胞经佛波脂(PMA)诱导转化成巨噬细胞。用CD68检测巨噬细胞表面标志物表达。以不同浓度葡萄糖(5.6、11.1、22.2、33.3 mmol/L)和不同时间(0、0.5、2、6、12、24、48、72 h)刺激巨噬细胞,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其LXRα、LXRβ、ABCA1 mRNA表达;Western 印迹法检测LXRα、LXRβ和ABCA1蛋白的表达,并分析其相互间作用。 结果 PMA诱导72 h后,TPH-1细胞CD68呈阳性表达。与正常浓度糖(5.6 mmol/L)刺激比较,高糖刺激24 h后,TPH-1巨噬细胞LXR和ABCA1 mRNA和蛋白表达均下调。高糖刺激30 min后, LXRα、LXRβ和ABCA1 mRNA和蛋白表达上调;2 h后开始下调,随着时间延长而逐渐减少。 结论 高糖可能通过抑制LXR和ABCA1的表达,参与了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62.
目的探讨人类转化生长因子β诱导基因-克隆3(TGF-β-inducedgene-human,clone3,βig-h3)在糖尿病大鼠肾组织中的表达意义,以及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洛沙坦losartan和中药黄芪对糖尿病大鼠肾组织βig-h3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链脲佐菌素(STZ)糖尿病大鼠模型。将SD大鼠随机分成5组,每组6只:正常对照组(N组)、糖尿病组(D组)、losartan治疗组(DL组)、黄芪治疗组(DA组)和losartan黄芪联合治疗组(DLA组)。治疗8周后取肾组织,观察肾脏病理改变;半定量RT-PCR法检测各组肾组织中βig-h3和TGF-β1mRNA的表达;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各组肾组织中βig-h3和TGF-β1蛋白质的表达水平。结果处理8周后,与N组相比,D组肾小球系膜增生、基质大量堆积,部分肾小球出现硬化;各治疗组系膜增生均有减轻。D组肾组织βig-h3、TGF-β1mRNA和蛋白表达均明显升高(与C组比较,P<0.05);各治疗组上述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与D组相比,P<0.05)。βig-h3的表达与TGF-β1呈正相关(r=0.81,P<0.05)。结论βig-h3在糖尿病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起重要作用;losartan和黄芪可能部分通过下调肾组织βig-h3mRNA和蛋白的表达对糖尿病肾病发挥抗纤维化作用。  相似文献   
63.
应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SysmexF-800)对108例已知原因血尿患者进行了尿红细胞容积分布曲线(EVDC)及尿红细胞平均体积(MCV)测定,并与相差显微镜(PCM)检查结果相比较,结果表明肾小球性血尿和非肾小球性血尿的EVDC敏感性分别为97.30%和94.12/,MCV值分别为57.77±20.59fl和110.71±18.97fl,作者也对EVDC及PCM两种方法进行比较,认为尿红细胞容积分布曲线对血尿来源判断提供了一种客观、简便、快速、无创伤性的方法,与PCM一样,当出血部位虽来自肾脏,但其量较多或肉眼血尿时,EVDC及PCM可靠性降低,应引起注意。  相似文献   
64.
目的 探讨残余肾功能和透析充分性对腹膜透析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择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肾内科59例腹膜透析患者进行透析充分性,残余肾功能和腹膜转运特性的检查,并采用酶联免疫复合物法(ELISA)测定血清脂联素水平.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腹膜透析组患者的血清脂联素水平显著升高.血清脂联素水平与腹膜透析患者的总肌酐清除率(Ccr)、总Kt/V、腹膜Ccr、腹膜Kt/V、残存肾Kt/V、残存肾Ccr和残肾肾小球滤过率(GFR)无显著相关性.血清脂联素水平与腹膜转运类型也无显著相关性.腹膜透析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与C反应蛋白、白介素-6、体重指数(BMI)、三酰甘油呈负相关,与高密度脂蛋白呈正相关.结论 腹膜透析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与透析充分性,残余肾功能以及腹膜转运特性未见统计学相关性,而与其炎症状态,BMI和脂代谢情况有关.  相似文献   
65.
正急性肾小管上皮细胞损伤是大部分缺血再灌注急性肾损伤(AKI)的关键病理表现。肾小管上皮细胞承担了重吸收葡萄糖、离子、蛋白质,分泌小分子物质等大量的生理学作用,需要消耗大量能量。这些能量主要来源于线粒体呼吸链电子传递生成三磷酸腺苷(ATP)。缺血/缺氧、脓毒血症及肾毒性药物是常见导致AKI病因,这些因素可能引起线粒体基质水肿,线粒体嵴消失,进一步影响了氧化磷酸化及ATP的产生[1],最  相似文献   
66.
目的前瞻性研究尿液白介素18(IL-18)在早期预测和诊断冠状动脉造影术后急性肾损伤中的意义。方法收集150例接受冠状动脉造影及介入治疗患者的资料。造影剂肾病(CIN)以传统方法定义。用酶法测术前及术后24 h、48~72 h Scr值。留取患者术前、术后24 h尿液,用ELISA法检测发生CIN患者尿液IL-18、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酐酶(NAG)及尿视黄醇结合蛋白(RBP)的水平,并与未发生CIN的患者比较。结果150例患者中13例发生了CIN,发生率为8.7%。使用造影剂后24 h,患者尿液IL-18(ng/L)和NAG(U/L)水平显著升高[分别为15.06(12.21,21.31)比11.62(9.37,13.86);13.88(7.09,33.23)比10.09 (5.96,16.62),P均〈0.05];而尿RBP和Scr无显著变化。与非CIN组比较,CIN组术后尿IL-18 (ng/L)显著升高[18.97(13.64,48.57)比14.01(11.91,17.77),P〈0.05]。相关分析显示,CIN组尿液IL-18与Scr呈正相关(r=0.664,P:0.013),而尿NAG和RBP与Scr无相关。ROC分析证实,尿液IL-18在CIN早期诊断中的准确性较高,曲线下面积为0.749,P=0.012;当以15.8 ng/L作为诊断截点时,其在CIN诊断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69.2%和74.1%。队列研究结果显示,尿IL-18明显升高患者CIN发病的危险度最高,RR达3.125;而且在CIN患者中,尿IL-18明显上升的构成比最高(P〈0.05)。结论尿IL-18可较Scr更早提示造影剂肾脏损伤的发生,可能为较好的CIN早期诊断标志物。  相似文献   
67.
68.
目的 观察高浓度葡萄糖对体外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血管生成素2(Ang2)和酪氨酸激酶2受体(Tie2)表达的影响,探讨腹膜透析患者腹膜血管新生的可能机制.方法 分别以4.25%葡萄糖(高糖组)、4.25%甘露醇(甘露醇组)和800 μmol/L葡萄糖降解产物甲基乙二醛(MGO)(MGO组)对体外培养的HUVECs进行干预,设立空白对照组.以MTT比色法测定的D(490 nm)比较各组HUVECs干预后12、24、48 h时点的细胞增殖情况;分别采用Real-Time PCR技术、ELISA法和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HUVECs中Ang2和Tie2 mRNA表达、细胞培养上清液中Ang2分泌量及HUVECs中Tie2蛋白的表达.结果 高糖组、甘露醇组和MGO组HUVECs干预后12 h时点的D(490 nm)均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干预后24 b时点的D(490 nm)则显著低于空白对照组(P<0.05).与空白对照组比较,高糖组、甘露醇组和MGO组HUVECs中Ang2 mRNA表达均明显上调,高糖组和甘露醇组细胞培养上清液中Ang2分泌量均显著增加(P<0.05),MGO组细胞培养上清液中Ang2分泌量则明显减少(P<0.05).高糖组、甘露醇组和MGO组HUVECs中Tie2 mRNA和蛋白表达均显著低于空白对照组(P<0.05).结论 透析液中的高浓度葡萄糖可能通过刺激内皮细胞增殖和上调Ang2表达而促进腹膜血管新生;葡萄糖具有独立于其高渗透压之外的促血管新生作用.  相似文献   
69.
目的探讨骨相关蛋白与慢性肾衰竭(CRF)患者并发动脉粥样硬化和瓣膜钙化的相关性。方法以75例CRF患者(其中有27例存在颈动脉斑块,23例检测到瓣膜钙化)和10例正常对照作为研究对象。采用ELISA法测定各组血中骨桥蛋白(OPN)、胎球蛋白-A(fetuin-A)和基质Gla蛋白(MGP)水平。比较骨相关蛋白水平与各组临床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与对照组比较,CRF患者血中OPN水平显著升高,fetuin-A水平显著降低。存在颈动脉斑块和心脏瓣膜钙化CRF患者的OPN和fetuin-A水平改变尤为明显。OPN水平与颈动脉内膜厚度呈正相关。结论CRF患者血中OPN和fetuin-A水平与其动脉粥样硬化和心脏瓣膜钙化可能有关。  相似文献   
70.
目的观察二十碳五烯酸(EPA)对脂多糖(LPS)刺激的内皮细胞炎症因子分泌的影响。方法以原代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作为实验对象,乳酸脱氢酶(LDH)释放率试验筛选EPA作用于HUVEC的适宜浓度;ELISA法检测EPA对于LPS刺激后HUVEC的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和白介素-6(IL-6)表达的影响。结果100μmol/L和200μmol/L的EPA作用可引起HUVEC释放LDH明显增加,故实验选取EPA浓度≤50μmol/L;LPS刺激HUVEC分泌MCP-1和IL-6增加,均于24 h达到高峰;EPA可显著抑制LPS诱导的MCP-1和IL-6表达,其抑制作用随EPA剂量的增加而增强。结论EPA对由LPS诱导的内皮细胞炎症因子的表达具有显著抑制作用。本实验为EPA运用于各种炎症性疾病的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