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1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15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8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26篇
综合类   43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9篇
中国医学   21篇
肿瘤学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71.
目的:探讨四君子汤煎剂对生物膜流动性的双向调节作用。方法:应用荧光偏振法观察四君子汤对乙醇、胆固醇和大承气汤诱导大鼠(整体)胃粘膜细胞膜、红细胞膜和肝线粒体膜流动性的影响。结果:四君子汤和乙醇、胆固醇、大承气汤均可通过胃肠消化系统吸收,随血液循环输送至周身器官组织细胞部位(包括肝脏细胞内线粒体)发挥不同方式的药效作用。乙醇可诱导大鼠3种生物膜流动性增高,胆固醇和大承气汤可诱导大鼠生物膜流动性降低,而四君子汤煎剂既可降低乙醇诱导的偏高状态膜流动性、又可升高胆固醇和大承气汤诱导的偏低状态膜流动性的作用,且调节趋势是一致的,但与药物剂量没有明显依赖关系。结论:四君子汤煎剂具有增高和降低膜流动性的双向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72.
目的:探讨丹栀逍遥散(DZXYS)防治D-半乳糖(D-galactose,D-gal)致拟阿尔茨海默病(AD)模型的作用机制.方法:大鼠皮下注射D-gal 150 mg/(kg·d)×49 d造模,以0.54 mg/(kg·d)盐酸多奈哌齐为阳性对照药物,用12.64 g/(kg·d)DZXYS同步灌胃给药防治模型损伤.第42~46天进行水迷宫实验和跳台实验;第50天处死大鼠取脑组织,生物化学方法检测脑组织超氧化歧化酶(SOD)活性和脂质过氧化物(MDA)含量.结果:①DZXYS提高AD大鼠主动学习记忆成绩的疗效优于盐酸多奈哌齐.②DZXYS恢复AD大鼠被动学习记忆成绩的疗效相当于盐酸多奈哌齐.③DZXYS使造模大鼠大脑SOD活性从352.67±37 71回升到(380.73±14.85)u/mg-pr(P<0.05).④DZXYS使造模大鼠大脑MDA含量从7.88±0.70回降到(6.64±0.80)ng/mg-pr(P<0.01).结论:减轻自由基损害是DZXYS防治拟AD模型动物的主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73.
细辛挥发油抗真菌作用及其有效成分黄樟醚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真菌能引起物质霉变,特别是中药药材等,历年因发生霉变所造成的损失是很可观的;致病性真菌还可引起人类及牲畜一些真菌性疾病,其中如一些产毒霉菌(如黄曲霉等)可以引起癌症,危害人民健康甚大(1、2)。细辛为常用中草药之一,有祛风散寒止痛的功能,多年来国内外对细辛及其挥发油进行了药理、临床研究,发现它有解热、镇痛及抑菌等多方面的作用。我们在筛选抗霉药物中发现细辛挥发油有抗真菌作用,并对其抗真菌的有效成分黄樟醚进行了研究。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4.
补气与理气中药对慢性缺氧小鼠能量代谢的作用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从能量的生成、储存和调节3个途径探讨配伍方剂常用的补气药(人参、黄芪、党参、白术)与理气药(枳实、厚朴、青皮、乌药)的作用。实验发现:①能量的生成:补气药人参、黄芪可降低耗氧速度与呼吸控制率,而党参、白术的作用不明显,理气药总的趋势是升高耗氧速度与呼吸控制率;②能量的储存:补气与理气药均显著升高肌酸激酶活力,而理气药又明显高于补气药;③能量的调节:补气药均可增加肝细胞能荷值,而理气药则降低能荷值  相似文献   
75.
为探讨古方地黄饮子延缓衰老的效用及机理,老年大鼠按4g/kg的12g/kg连续灌服地黄饮子10周后,测定血、脑过氧化脂质(LPO)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及红细胞膜、线粒体膜的流动性。结果地黄饮子能使老年大鼠血、脑LPO含量明显下降,SOD、GSH-PX活性明显升高,红细胞膜、脑线粒体膜流动性显著提高。表明地黄饮子的抗衰老效用与其提高老龄机体的抗氧化能力有关。  相似文献   
76.
目的:探讨生促红素人肝细胞A2(erythropoietin-producing human hepatocelluar A2,EphA2)和E-钙黏蛋白(E-cadherin)在膀胱尿路上皮癌(bladder urothelium carcinoma,BTCC)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10例正常膀胱黏膜和50例BTCC标本EphA2和E-cadherin表达情况。结果:10例正常膀胱黏膜标本中EphA2表达均为阴性,而E-cadherin表达为正常表达;50例BTCC标本中EphA2和E-cadherin异常表达率分别为80.0%、56.0%。EphA2表达与分级和分期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淋巴结转移无明显关系(P>0.05);E-cadherin表达与分级、分期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淋巴结转移有一定关系(P=0.008)。二者在BTCC中的表达呈负相关关系(P<0.05)。结论:EphA2和E-cadherin表达与BTCC生物学行为密切相关,联合检测EphA2和E-cadherin可作为判断BTCC恶性程度的指标。  相似文献   
77.
膀胱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4例报道及文献复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复习文献并探讨膀胱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inflammatory myofibroblastic tumor,IMT)的临床表现、病理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4例膀胱IMT患者的资料,并结合文献进行分析。结果:4例术前均行B超及膀胱镜检查并活检,3例病理诊断为膀胱炎性病变可能,膀胱肿瘤不能排除;1例报告为膀胱IMT。4例均行膀胱部分切除,术后病理确诊为膀胱IMT。3例随访至今未见复发,1例随访7个月后失访。结论:膀胱IMT临床特征酷似膀胱肿瘤,确诊主要依靠病理学检查,手术是治疗本病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78.
研究以脾主运化、主肌肉的中医理论为基础,从胰腺外分泌的消化功能和骨骼肌的能量代谢入手,通过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能量的转换、利用等多个生物代谢环节,探讨中医脾气虚证形成的机理,并结合中药治疗效果,探讨了健脾药物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79.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硬化(CAS)及下肢动脉硬化(LLAS)与冠心病的关系以及两者单独或联合应用对冠心病的预测作用。方法将200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冠心病组及非冠心病组,均接受颈动脉及下肢动脉血管彩超检查,Logistic分析冠心病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采用ROC曲线确定界值和预测指标。结果 Logistic分析提示颈动脉及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是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1.841和2.409。颈动脉硬化、下肢动脉硬化及颈动脉硬化+下肢动脉硬化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77.4%、80.8%、82.7%,三种方法的界值点均为2级,预测冠心病的灵敏度分别为88.2%、61.8%、64.7%,特异度分别为49%、88.2%、86.7%。结论颈动脉及下肢动脉粥样硬化与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密切相关,颈动脉硬化≥2级、下肢动脉硬化≥2级、颈动脉硬化+下肢动脉硬化≥2级对冠心病均有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80.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及其与颈动脉及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方法将200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冠心病组及非冠心病组,均接受颈动脉及下肢动脉血管彩超检查,并记录两组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数据,分析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及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结果①单因素分析发现年龄、病程、收缩压、总胆固醇、尿素氮、肌酐、尿微量白蛋白、24h尿总蛋白、高血压病史及脑梗死史,以及颈动脉、下肢动脉粥样硬化与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发病呈正相关,P<0.05。②多因素分析提示颈动脉及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是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其OR值分别为1.841(95%CI:1.117,3.033)和2.409(95%CI:1.659,3.497)。结论颈动脉及下肢动脉粥样硬化与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密切相关,其预测冠心病能力较传统危险因素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