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5篇
综合类   7篇
药学   11篇
中国医学   3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46 毫秒
31.
目的 研究附子-甘草配伍前后汤液中沉积物的化学组成,以揭示附子-甘草配伍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飞行时间质谱(HPLC-TOF-MS)对比分析附子-甘草合煎前后沉积物中6种酯型生物碱的量,借助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及二阶光谱比较附子-甘草合煎前后沉积物的结构变化.结果 附子配伍甘草合煎过程中,附子中大量酯型生物碱被甘草成分复合而发生沉积,沉积物产生的机制初步确定为生物碱中叔胺N与甘草羧酸C=O发生缔合.结论 初步探析了附子-甘草合煎前后汤液中沉积物化学组分变化,有助于揭示附子-甘草配伍过程中化学组分变化及配伍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32.
目的 研究附子-甘草配伍前后汤液中沉积物的化学组成,以揭示附子-甘草配伍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飞行时间质谱(HPLC-TOF-MS)对比分析附子-甘草合煎前后沉积物中6种酯型生物碱的量,借助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及二阶光谱比较附子-甘草合煎前后沉积物的结构变化。结果 附子配伍甘草合煎过程中,附子中大量酯型生物碱被甘草成分复合而发生沉积,沉积物产生的机制初步确定为生物碱中叔胺N与甘草羧酸C=O发生缔合。结论 初步探析了附子-甘草合煎前后汤液中沉积物化学组分变化,有助于揭示附子-甘草配伍过程中化学组分变化及配伍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33.
王世宇  廖婉  付超美 《中国药房》2007,18(18):1381-1383
目的:考察Ⅱ型ZTC1+1天然澄清剂与大孔吸附树脂联用在香菇多糖提取中的纯化效果,确定理想的纯化工艺。方法:用Ⅱ型ZTC1+1天然澄清剂代替醇沉工艺,并与大孔吸附树脂联用;采用蒽酮-硫酸法对香菇多糖含量进行测定。结果:采用Ⅱ型ZTC1+1天然澄清剂与大孔吸附树脂联用能显著提高香菇多糖的得率。结论:Ⅱ型ZTC1+1天然澄清剂与大孔吸树脂联用既可提高产品内在质量,又能缩短生产周期、减少有机溶剂的使用、降低成本,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4.
鼻用制剂具有独特的给药优势,在局部和全身性疾病的临床治疗中应用广泛。我国中医药鼻腔给药治疗历史悠久,近年来,中药鼻用制剂受到广泛关注。基于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数据库、药智网及中国知网近30年收载的中药鼻用制剂相关信息,笔者对现代中药鼻用制剂的剂型、上市产品、常用中药、辅料、临床应用及安全性研究方面进行了梳理,围绕中药鼻用制剂发展中面临的部分产品剂量不准确、辅料质量标准体系不齐全、安全性评价建设不完善、鼻腔给药装置研发较为缺乏等诸多问题,从中药提取分离工艺的优化、辅料的质量控制与使用、新剂型的开发、中药鼻腔给药的安全性评价、鼻腔给药装置的设计研发等方面提出了可能的解决对策和展望,以期为中药鼻用制剂的开发提供思路,并为其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5.
目的:以青龙白虎汤组方青果和莱菔为原料,研制一种保健饮料。方法:采用正交设计筛选最佳配方,并采用模糊综合判定对感官评分进行判定。结果:青果汁与萝卜汁的配比为3:1,加水量为1.2倍,糖度为5%,山梨酸钾为0.1‰,菠萝香精为0.1%。结论:制成的青龙白虎饮色佳,气香,口感佳,营养丰富。  相似文献   
36.
张臻  傅超美  胡慧玲  盛菲亚  廖婉  高飞  徐晓秋 《中草药》2013,44(12):1574-1578
目的 优化美洲大蠊乳膏的基质配方.方法 采用D-最优混料设计,以空白乳膏基质的外观、涂展性、离心稳定性、耐寒稳定性和耐热稳定性5个指标对基质进行评价,确定最优基质配方;同时对主药美洲大蠊药材提取物的加药量进行考察.结果 美洲大蠊乳膏的基质配方为甘油11.00 g、硬脂酸14.00 g、三乙醇胺3.50 g、液体石蜡18.00 g、石蜡10.00 g、水43.50 g;主药加药量为1 g.结论 D-最优混料设计可以较为简便且全面地同步优化出基质配方中每一因素的最优取值,进而使整个配方在外观及物理性质上达到最优.  相似文献   
37.
廖婉  林美斯  高天慧  陈意  朱宗萍  陈诗韵  傅超美 《中草药》2019,50(17):4232-4237
目的对比研究川产道地药材蓬莪术醋制前后挥发油的大鼠肠吸收差异。方法通过建立大鼠在体循环肠灌流模型,设置蓬莪术醋制前挥发油组、醋制后挥发油组、醋制前挥发油+醋制前总姜黄素组及醋制后挥发油+醋制后总姜黄素组共4个组,分别计算挥发油中主要有效成分吉马酮、呋喃二烯的吸收速率常数(Ka)、吸收半衰期(t1/2)、单位时间吸收率(P)。结果醋制后蓬莪术挥发油药效成分吸收速率和程度均小于醋制前,醋制前后分别加入总姜黄素之后,蓬莪术挥发油药效成分吸收速率和程度又进一步降低。结论蓬莪术醋制后,通过延缓挥发油中成分的吸收,使血药浓度平稳,从而达到缓解蓬莪术峻猛药性,满足临床用药安全有效的目的。  相似文献   
38.
林薇  朱宗萍  廖婉  杨青松  高天慧  陈意  裴瑾  邓彬  林丽婷  赵萱 《中草药》2021,52(20):6373-6380
目的构建熵权-正态云模型,对不同产地蓬莪术Curcuma phaeocaulis的质量进行评价。方法以不同产地的蓬莪术为研究对象,选取吉马酮、呋喃二烯、莪术醇和姜黄素含量为定量指标,建立评价体系。利用熵权法测定不同指标的信息熵,确定各评价指标权重。结合云模型,利用正向云发生器,将各指标等级的界限转化为云,计算不同产地的蓬莪术平均等级隶属度,根据隶属度矩阵和权重矩阵对不同产地蓬莪术的质量进行综合性评价。结果产地为四川的蓬莪术综合质量评价结果较高,绝大部分分布在Ⅰ级和Ⅱ级,其中,又以产地为四川温江的蓬莪术评价结果最好,为Ⅰ级。广西所产的蓬莪术评价以Ⅲ级为主,制约因素为吉马酮含量。云南蓬莪术质量以Ⅲ级和Ⅳ级为主,主要制约因素为姜黄素和莪术醇含量。结论从数据挖掘和数理统计角度,创新引入熵权-正态云模型评价模型,建立宏观状态的数学模型与物质基础相统一的蓬莪术质量评价体系,可为蓬莪术质量综合评价提供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39.
目的建立HPLC指纹图谱检测方法,探寻青龙白虎汤冻干粉制备过程工艺和量质传递规律,并结合化学计量学构建其质量控制体系。方法制备15批次青龙白虎汤冻干粉,采用HPLC法建立指纹图谱,色谱结果导入《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软件》(2012版)并计算各部分相似度。测定15批样品量质传递过程中没食子酸、原儿茶酸、绿原酸、表儿茶素和鞣花酸的含量,计算转移率和出膏率。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进行分析,以挖掘不同产地样品间对质量控制具有显著贡献的主要成分。结果 15批样品指纹图谱相似度均大于0.9,满足规定要求,并标定冻干粉指纹图谱24个共有峰,对其中6种成分进行了指认,分别为没食子酸(1号峰)、原儿茶酸(4号峰)、绿原酸(8号峰)、表儿茶素(14号峰)、东莨菪内酯(19号峰)、鞣花酸(23号峰)。15批冻干粉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鞣花酸、绿原酸、原儿茶酸的质量分数分别为0.724%~1.301%、2.184%~2.840%、0.607%~0.760%、0.061%~0.141%、0.017%~0.079%,转移率分别为78.60%~89.38%、76.98%~89.88%、76.00%~89.78%、76.90%~90.49%、80.02%~90.25%,出膏率为12.87%~15.11%,均未出现离散数据,表明煎煮、浓缩和冻干过程有效成分转移率较稳定。通过化学计量学分析,找到10个对模型贡献较大的成分,其中包括指认的峰14(VIP=2.812)、峰1(VIP=2.804)、峰23(VIP=2.715)、峰8(VIP=1.053)和峰4(VIP=0.887),可进一步深化青龙白虎汤质量控制研究。结论通过HPLC指纹图谱结合多指标成分含量测定,首次建立了药食同源名方青龙白虎汤的质量控制方法,此方法快速简单可行,重复性、稳定性良好,能同时适用于饮片、煎煮液、浓缩液和冻干粉量质传递规律的相关性考察;进一步通过化学计量学为青龙白虎汤的质量控制研究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40.
目的青稞Hordeum vulgare var.nudum可溶性膳食纤维(soluble dietary fiber of Hordeum vulgare var.nudum,HVSDF)对姜黄素的增溶与促吸收作用研究。方法利用紫外分光光度法(ultraviolet spectrophotometry,UV)比较HV-SDF与姜黄素复配前后姜黄素在体外的溶出速率;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三重四级杆质谱仪(UPLC-ESI-MS/MS)测定HV-SDF与姜黄素复配前后大鼠血浆中姜黄素及其葡萄糖醛酸化代谢产物(curcumin glucuronide,Cur-O-glu)的含量。结果HV-SDF和姜黄素复配物(HV-SDF-Cur)组的姜黄素的体外溶出度达到62.96%,而姜黄素组的体外溶出度只有26.42%,结果表明,HV-SDF复配姜黄素后可使姜黄素的体外累积溶出率明显增高;测定HV-SDF-Cur组大鼠血浆中姜黄素及Cur-O-glu的含量发现,其结果明显高于姜黄素组。结论HV-SDF与姜黄素复配后可以增加姜黄素的水溶性和生物利用度;同时可为中药难溶活性成分的临床应用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