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2篇
神经病学   1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12篇
中国医学   5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1.
李萌  庄星星  倪受东  何勇 《安徽医药》2019,23(10):2086-2089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人血清中拉莫三嗪浓度方法,并将该方法运用到临床工作中。方法血清样本采用二氯甲烷进行萃取。以艾司唑仑为内标物。采用 Inertsil ODS?3色谱柱( 4.6 mm×250 mm,5 μm);流动相:甲醇∶水= 75∶25;流速: 1.0 mL/min;检测波长: 225 nm;柱温: 25 ℃;进样量: 10 μL。结果拉莫三嗪线性回归方程: Y=9.934 4X+0.808 3,r= 0.999 8(n=7);拉莫三嗪血药浓度在 1.00~18.00 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日内精密度、日间精密度和稳定性均符合相关要求(相对标准偏差小于 15%);拉莫三嗪 3.0 μg/mL、9.0 μg/mL以及 18 μg/mL浓度的加样回收率均大于 96%,提取回收率均大于 72%。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快速、准确,可用于拉莫三嗪治疗药物监测。推荐拉莫三嗪治疗血药浓度为 3~14 μg/mL,可为临床个体化、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杨晓旭  高家荣  韩燕全  庄星星  魏良兵 《中草药》2014,45(15):2178-2183
目的优选补骨脂-肉豆蔻药对醇提的最佳工艺条件。方法通过L9(34)正交试验设计,考察乙醇体积分数、乙醇用量、提取时间、提取次数对提取工艺的影响,以HPLC指纹图谱特征峰总面积与补骨脂素、异补骨脂素、去氢二异丁香酚的量以及干浸膏得率为综合评判指标。结果最佳醇提工艺为乙醇体积分数50%,乙醇6倍用量,每次提取2 h,提取3次。结论本法为补骨脂-肉豆蔻药对醇提工艺的确定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枕下乙状窦后入路术后颅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并构建风险预测模型。方法 收集2018年12月—2020年12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行枕下乙状窦后入路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共258例,按照7∶3比例随机分为建模组(180例)和验证组(78例),随机种子为20210528,利用单因素和Logistic多因素筛选此入路术后颅内感染的危险因素,依据偏回归系数(b值)对危险因素赋值,构建感染风险预测评分模型。建模组数据进行模型内部验证,并对患者进行风险评分,验证组数据进行外部验证,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以及Hosmer-Lemeshow(H-L)检验评估模型的区分度及校准度。结果 多因素分析显示,术后改良格拉斯哥预后评分2分、硬脑膜剪开前未予过氧化氢冲洗、内镜联合显微镜的手术方式、静脉窦破裂、手术时间≥3.5 h是此入路术后颅内感染的危险因素,评分模型相应分值分别为6、6、6、5及4分,得分20~27分为高风险患者。建模组AUC为0.896(95%CI:0.840~0.952,P<0.001);验证组AUC为0.896(95%CI:0.782~0.999,P<0.001),两组H-L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具有较好的区分度与校准度。结论 该研究所构建的枕下乙状窦后入路术后颅内感染风险预测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效能,可用于筛选此入路术后颅内感染高危人群。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2022, 49(3): 26-31.]  相似文献   
14.
15.
回顾性分析我院1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轻症患者的中医药治疗过程,对中医治则改变,中药方剂调整进行分析。中医药早期积极干预治疗、辨证施治、后期调护对新冠肺炎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16.
高家荣  庄星星  魏良兵  韩燕全  杨晓旭 《中草药》2015,46(14):2096-2103
目的观察丹蛭降糖胶囊干预后,2型糖尿病大鼠尿液内源性代谢物的变化,从代谢组学角度探究其防治2型糖尿病的作用机制。方法 SD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模型组和丹蛭降糖胶囊组,造模大鼠以高脂饲料喂养4周后,ip小剂量链脲佐菌素(STZ 35mg/kg)复制2型糖尿病模型。造模成功后,丹蛭降糖胶囊组ig丹蛭降糖胶囊(1.26g/kg)4周,每周监测血糖。治疗结束,收集大鼠尿液,处死大鼠,腹主动脉取血测血浆胰岛素(ISN)和糖化血红蛋白(GHb)水平。采用UPLC/QTOF-MS技术结合主成分分析(PCA)方法分析其尿液代谢谱变化,鉴定差异化合物,分析相关代谢通路。结果血糖监测和INS、GHb检测结果表明,丹蛭降糖胶囊可以降低血糖,升高血浆中ISN水平。在正、负离子模式下分别筛选出7个和6个差异性标志物。差异性标志物分别与糖代谢、酪氨酸代谢、色氨酸代谢和氧化应激反应等有关。结论丹蛭降糖胶囊可以降低2型糖尿病大鼠血糖,修复胰岛细胞,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能量代谢、酪氨酸代谢、色氨酸代谢和氧化应激状态相关。  相似文献   
17.
伏立康唑是多种深部真菌感染的有效治疗药物,但其药动学复杂、治疗窗窄、个体差异大,且其血药浓度易受CYP2C19基因多态性、性别、年龄、联合用药等多种因素影响,因此为提高疗效、减少不良反应,进行治疗药物浓度监测十分重要。就伏立康唑治疗药物浓度监测的影响因素如个体差异大、CYP2C19基因多态性、药物间相互作用多、年龄因素、其他因素等进行综述,旨在为伏立康唑的临床合理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苓甘五味姜辛汤中4种主要成分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特征。方法:SD大鼠灌胃苓甘五味姜辛汤,给药后0.5,1.0,1.5,2.0,3.0,4.0,6.0,8.0,12.0,24.0 h通过眼底静脉丛采集血样。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仪串联三重四极杆质谱(UPLC-TQ/MS)分析方法检测血清中6-姜酚、细辛脂素、芝麻脂素和6-姜烯酚的血药浓度。运用DAS 2.0药动学软件非房室模型计算CmaxTmaxt1/2、AUC(0-t)、AUC(0-∞)和MRT0-t药动学参数,绘制药时曲线。结果:建立UPLC-TQ/MS检测苓甘五味姜辛汤4种入血成分的血药浓度的方法,方法学考察结果均符合要求。运用DAS 2.0药动学软件非房室模型成功计算6-姜酚、细辛脂素、芝麻脂素和6-姜烯酚的CmaxTmaxt1/2、AUC(0-t)、AUC(0-∞)和MRT0-t等参数。结论:本研究建立了UPLC-TQ/MS检测苓甘五味姜辛汤4种入血成分的血药浓度的方法,该方法快速、灵敏、可靠,适用于该方剂的药动学研究。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本实验运用UPLC/QTOF-MS技术对丹蛭降糖胶囊防治2型糖尿病血管病变大鼠进行血清的代谢组学研究,探求该中药制剂防治糖尿病血管病变可能的物质基础。方法: SD大鼠随机分成正常组、模型组和丹蛭降糖胶囊组,高脂饲料喂养4周后,腹腔注射小剂量链脲佐菌素(STZ35mg·kg-1)复制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灌胃给予丹蛭降糖胶囊(1.26g·kg-1·d-1)连续4周。给药4周后,处死大鼠,腹主动脉取血,去胸主动脉HE染色做病理切片。采用UPLC/QTOF-MS技术结合主成分分析(PCA)和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LS-DA)分析其代谢谱变化,鉴定差异化合物,分析相关代谢通路。结果: 病理切片发现模型组大鼠血管内皮细胞较正常组大鼠的有明显损坏,丹蛭降糖胶囊组大鼠的血管内皮细胞受损较轻。PCA和PLS-DA分析表明各组大鼠之间代谢谱存在明显差异,可实现分离。研究在正、负离子模式下分别筛选出11个和4个差异性标志物。代谢通路分析结果表明,差异性标志物分别于氨基酸代谢、胆汁酸和脂代谢以及氧化应激状态相关。结论: 丹蛭降糖胶囊可以保护血管内皮细胞,防治2型糖尿病血管病变,其作用机制可能在于调节氨基酸代谢、胆汁酸和脂代谢以及氧化应激状态相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丙戊酸钠和丙戊酸镁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特征,评价其优势丙戊酸盐,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SD大鼠随机分为2组,分别灌胃给予丙戊酸钠片和丙戊酸镁片。于不同时间点眼眶取血。采用HPLC测定血清中丙戊酸的血药浓度,计算2种丙戊酸盐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参数,并比较2种丙戊酸盐之间的差异。结果 HPLC测定丙戊酸血药浓度方法专属性好,血清丙戊酸浓度在10.00~110.00 μg·mL-1内线性关系良好。精密度、稳定性和回收率均符合要求。丙戊酸钠和丙戊酸镁在大鼠体内的主要药动学参数:T1/2分别为(14.02±3.86) h和(12.11±1.95) h;Tmax分别为(3.67±0.58) h和(2.67±0.26) h;Cmax分别为(67.10±10.87)μg·mL-1和(75.67±12.94)μg·mL-1;AUC(0-t)分别为(969.86±72.08)μg·mL-1·h和(1 093.56±48.69)μg·mL-1·h;AUC(0-∞)分别为(1 178.10±185.29)μg·mL-1·h和(1 279.35±109.18)μg·mL-1·h;MRT0-t分别为(10.73±2.05) h和(13.06±3.24) h。Vd分别为(16.31±2.18) L和(23.47±2.19) L;CL分别为(0.056 3±0.009) L·h-1和(0.051 1±0.004) L·h-1结论 与丙戊酸钠相比,丙戊酸镁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参数具有一定的优势,可能是一种更具有治疗优势的丙戊酸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