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11篇
综合类   10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2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温病学PBL教学研究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问题为导向(PBL)的学习,是一种多元化的教育理念。"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教材,以小组为模式,以讨论为学习"[1]。自20世纪60年代加拿大的McMaster大学创立以来,经过40余年的发展,已逐渐成为国际上许多国家,特别是发达国家探索培养合格医学人才的教育模式。近年来在中国应用或借鉴PBL教学模式的中医院校日趋增多,课程范  相似文献   
22.
中医传承及临床思维实训平台是天津中医药大学院校加师承中医人才培养模式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其构建目的是确保中医院校教育与师承教育良好配合,以提升中医传承能力与中医临床思维能力,以保证中医院校加师承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有效实施。为考核其具体实施及实施效果的评价,选择两个同期入学的中医本科班级,一个班级单纯院校教育,一个班级院校教育的同时实施师承模块与拓展模块,二年级结束后进行中医理论测试,对测试成绩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经过平台实施的班级其成绩远高于未经平台实施的班级,因此在一定程度上表明该平台能保证天津中医药大学中医院校加师承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有效实施。  相似文献   
23.
寒温争鸣与融合的历史与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外感热病理论在其发展的漫长历史时期形成了伤寒学说与温病学说两大理论体系,但历史上曾有伤寒学派与温病学派长期、激烈的争鸣。考察其发展历程大致经历了秦汉至金元的寒温合论;元末明清寒温分化、两种理论体系的对峙;近现代的寒温融合三个历史时期。寒温统一是外感热病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24.
温病湿热病证是临床一类常见病证 ,因湿热胶结、缠绵难解常反复发作 ,为中医难治证。凡地理气候环境比较潮湿的地区尤为常见、多发。笔者从中医辨证角度提出“湿阻、热蕴、气滞、血瘀、气虚”为温病湿热病证之综合病理变化。  相似文献   
25.
感冒中医病案数据仓库的研究与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方便感冒(含流感)病案的检索、分析和数据挖掘,为临床研究提供依据,将数据仓库的基本原理及方法与中医病案研究相结合,采用SQL SERVER 2005建立数据仓库平台,对1949~2009年医学杂志中有关中医治疗感冒的病案资料从证候、病机、治法、主方、药物等多个维度进行数据统计分析与数据挖掘,分析其结果,揭示其内在规律。本数据仓库的建成将为研究中医治疗感冒病案的查询、分析和数据挖掘提供重要的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26.
伤寒论、金匮要略及温病学是中医四部经典课程中的三部,同属中医临床基础学科.目前高等教育思想由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逐渐向"以学生为中心"转变,人才培养也在传授知识基础上,更加注重能力的提升和素质的培养.伤寒金匮温病方证综合辨析与运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课程已评为"天津市级一流本科建设课程",今对以往相关工作进行总结,试...  相似文献   
27.
介绍中医学与基因芯片的相关性及基因芯片技术与中医学的理论渊源,如精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属于遗传物质;并设想通过"证"的研究与基因多态性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该基因功能上的变化,探寻"证"的基因表达谱.阐述中药的药理,寻找多基因作用位点的机制,建立符合人的生理状态的靶标,进行单味药或复方单体成分的组合,筛选出最佳方剂以及在分子水平探明针刺的作用机制,完善针灸理论.探讨了基因芯片技术将会对中医学的发展起推动作用,及其在应用上暴露出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28.
华北地区古代疫情季节分布及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文献学和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建立华北地区古代疫情(自公元960年至1911年)资料数据库,运用Epidata软件进行数据的录入,以SPSS11.5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处理,探讨华北地区古代疫情的季节分布及相关因素。结果:华北地区史载古代疫情893起,有明确记载流行季节或月份的共有417次,约占总数的46.7%,主要集中在夏秋季(6,7,8月份);相关因素中以旱灾最为显著,其次为其它气候异常和水灾;此外地震、饥荒、战乱和人口流动等与疫情也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29.
清嘉庆六年辛酉夏河北温疟流行,陈修园治之,并随后著成《时方歌括》、《时方妙用》。本文以此两书为主,就陈修园治疲经验作一小结。  相似文献   
30.
以华北地区宋元明清时期疫情史料为依托,采用文献学、流行病学和统计学方法,探讨华北地区宋元明清疫情目的时空分布及相关因素.结果显示:华北地区宋元明清疫情随年代更迭呈上升趋势,明清时期为疫情高发期;疫情与干支年分布有相关性,以辛巳年累计疫次最多.华北地区古代疫情主要集中在山西和河北,但在疫情发展中跨省市(地县)目的大疫情也时有发生.疫情目的发生与自然因素和社会冈素有密切相关性,旱灾、水灾是引发疫情目的最主要自然因素,饥荒、战乱、人口流动和人群密集是影响疫情目的主要社会因素.提示加强中医药防疫特色研究(如运气学说),加强华北地区疫情目的联防联控研究,以及开展多学科协作研究,对现代传染病目的防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