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2篇
内科学   8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4篇
外科学   14篇
综合类   25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10篇
中国医学   14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9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2003年6月-2004年2月,我们应用维肤膏治疗婴儿湿疹30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2.
93.
目的:探讨黄芩素(baicalein,BAI)对2型糖尿病大鼠肾组织氧化应激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对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诱导的2型糖尿病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低剂量组[黄芩素(80 mg/(kg·d)]和高剂量组[黄芩素(160mg/(ks·d)],治疗12周后检测各组大鼠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血糖(BG)、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内生肌酐清除率(Ccr)等变化;测定肾组织中丙二醛(MDA)的含量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应用RT-PCR方法检测P22phox mRNA及P47phoxmRNA的表达.结果:两治疗组较模型组尿白蛋白、尿素氮水平和肾脏肥大指数明显改善.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的MDA含量显著增加(P<0.01),SOD、GSH-Px、CAT活性显著降低(P<0.01);两治疗组糖尿病大鼠肾组织中MDA含量明显降低,SOD、CAT、GSH-Px活性显著增强.P22phox mRNA及P47phox mRNA的相对含量在模型组分别为(0.370±0.028)、(1.005±0.116)明显高于对照组(0.098±0.029)、(0.340±0.055),(P<0.01);低剂量组较模型组显著降低,分别为(0.275±0.029)、(0.740±0.088)(P<0.01).高剂量组降低更明显,分别为(0.193±0.013)、(0.660±0.083)(P<0.01).两治疗组之间各指标无明显差异.结论:BAI对2型糖尿病大鼠肾组织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下调P22phox mRNA及P47phox mRNA的表达,提高肾组织中SOD、GSH-Px、CAT活性,降低MDA含量,从而减轻自由基对糖尿病大鼠肾组织的氧化损伤,延缓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94.
目的分析儿童肝移植术后门静脉狭窄(PVS)的可能危险因素,并探讨不同治疗方式的临床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至2017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肝移植中心396例儿童肝移植受者临床资料(年龄≤14周岁)。随访至2018年6月,有26例发生PVS(6.6%)。对于超声怀疑PVS的儿童受者,本中心多选用门静脉血管造影确诊。术后采用超声监测门静脉直径及流速,观察血管通畅情况。采用随访观察并口服药物抗凝治疗、球囊扩张、门静脉支架置入或Meso-Rex分流术治疗PVS。监测肝功能变化,评估有无门静脉相关的移植物损伤,并观察有无门静脉高压相关的症状或体征。 结果26例儿童受者术后发生PVS中位时间为9.5个月(1.3~50.0个月),其中3个月以内发生者占26.9%(7/26),3个月以后占73.1%(19/26)。行介入球囊扩张和支架置入或Meso-Rex分流术共47例次,均未因PVS死亡。2例儿童受者动态随访,期间口服抗凝药物;23例行门静脉球囊扩张术,1例因门静脉冗长行1次门静脉球囊扩张+支架置入术,10例经1次门静脉球囊扩张术后无效后行二次球囊扩张,7例经二次门静脉球囊扩张术后无效行门静脉支架置入术,2例经门静脉支架置入术后再次狭窄,行Meso-Rex手术。1例口服药物抗凝治疗的儿童受者,随访期间超声提示门静脉流速偏快,其余随访至今未见PVS复发。 结论超声是监测儿童肝移植术后门静脉情况、早期发现PVS的有效办法。发生PVS时,轻症儿童受者可动态随访,期间口服抗凝药物;中重度儿童受者首选门静脉球囊扩张、门静脉支架置入术。Meso-Rex分流术是对门脉支架置入术后PVS复发或发生门静脉闭塞的一种可选择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95.
观察铁皮石斛复方对"饮食不节"致高血压大鼠的药效及其相关机制。50只SD大鼠用高糖高脂饲料复合饮酒连续喂养4周,造模后根据血压随机分为模型组、缬沙坦组(8 mg·kg~(-1))、铁皮石斛复方3个剂量组(1.65,3.30,5.00 g·kg~(-1)),每组10只,另取10只SD大鼠作为正常组。连续给药4周,测定大鼠的血压;眼眶取血,测定血清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计算动脉粥样硬化指数(AI);硝酸还原酶法检测血清一氧化氮(NO);酶联免疫法(ELISA)测定血清内皮素-1(ET-1)、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末次给药后处死大鼠,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大鼠胸主动脉中PI3K/AKT/e NOS蛋白的表达情况;分离主动脉,HE染色,观察胸主动脉内皮和血管结构的变化;Masson染色观察主动脉胶原沉积情况;免疫组化法观察主动脉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 NOS)和ICAM-1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铁皮石斛复方能够明显降低高血压大鼠的血压,升高HDL-c,降低AI,同时能够升高血清中NO含量,降低ET-1和ICAM-1的水平,促进PI3K/AKT/e NOS蛋白表达。铁皮石斛复方组病变程度减轻,胶原沉积明显减少。同时铁皮石斛复方能够明显增加e NOS的表达,降低ICAM-1的生成。铁皮石斛复方对于"饮食不节"致高血压大鼠具有明显的抗高血压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改善血脂水平,降低AI,增强PI3K/AKT/e NOS信号通路,增加NO生成,抑制ICAM-1,ET-1分泌,保护血管内皮,改善主动脉病变等有关。  相似文献   
96.
目的:通过高强度中波段紫外线(UVB)照射ICR小鼠建立皮肤紫外损伤模型,研究栀子油对UVB所致的小鼠皮肤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ICR小鼠按体重随机分为7组,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基质组、维A酸乳膏组、4%栀子油组、7%栀子油组、10%栀子油组,通过UVB灯辐射背部剃毛小鼠建立皮肤紫外损伤模型,给药组紫外照射前2h涂抹药物,连续给药30 d,观察皮肤受损情况并每5天进行小鼠皮肤宏观评分;给药结束后取小鼠背部辐射皮肤进行HE和Masson染色,观察皮肤基底膜分解、表皮增厚、炎症细胞浸润及胶原降解等病理情况;最后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法分析皮肤中具有降解基底膜的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MMP-9的表达量。结果:模型组小鼠皮肤损伤严重,紫红溃烂结痂,呈皮革状,模型建立成功;4%、7%、10%栀子油组与模型组相比,皮肤紫外损伤程度明显减轻,炎症细胞浸润减轻,基底膜分解与真皮胶原流失减少,胶原排列更加有序,MMP-2、MMP-9蛋白合成减少。结论:栀子油可以防治UVB所致的ICR小鼠皮肤损伤,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栀子油抑制MMP-2、MMP-9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97.
目的:探讨高良姜总黄酮对高尿酸血症小鼠的影响。方法:以高良姜总黄酮高、中、低剂量(500、250、125mg/kg)、别嘌醇(40mg/kg)、苯溴马隆(20mg/kg)连续8d给相对应组别小鼠灌胃,末次给药后采用腹腔注射氧嗪酸钾(模型A)和次黄嘌呤(模型B)的方法建立2种小鼠高尿酸血症模型,检测小鼠血清尿酸(UA)和肝脏黄嘌呤氧化酶(XOD)含量。结果:高良姜总黄酮高、中、低剂量均能显著降低高尿酸血症小鼠血清UA和XOD活性(P0.05),并且高良姜总黄酮高剂量降UA和抑制XOD作用最为显著(P0.01)。结论:高良姜总黄酮可通过尿酸排泄和抑制尿酸生成的方式降低高尿酸血症小鼠的血清尿酸水平。  相似文献   
98.
本文报告4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使用自行研制的切割器械经皮穿刺腰椎间盘切吸术,术后随访3个月至2年,优良率为87.5%。并讨论了该手术的适应证、禁忌证、并发症及器械构造特点。认为遵循操作规则,使用锥形扩张器,严格选择病例,该手术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99.
选择性动脉内药物灌注化疗加用华蟾素治疗肺癌42例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选择性动脉内药物灌注化疗加用华蟾素治疗肺癌42例张秀云尹超作者单位:安徽省立医院放射科,合肥230001安徽省六安地区人民医院放射科237000我们自1989年7月1992年7月,对42例中晚期肺癌患者,行选择性动脉灌注化疗(BAI)和华蟾素等综...  相似文献   
100.
目的探讨唇腭裂的遗传及环境致病因素的作用。方法对2245例唇腭裂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详细的调查分析。结果单纯唇裂1352例,合并唇腭裂893例。男女性别之比为2.2:1。有遗传史者204例,有服药史者(孕早期)831例。结论唇腭例的病因是复杂的,而遗传因素和母亲孕早期感染、服药、接触毒物等特定环境因素的作用是其致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