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篇
  免费   3篇
综合类   9篇
预防医学   1篇
中国医学   57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6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5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针刺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疗效确切,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胃动力异常、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脑肠肽分泌紊乱、血浆分子代谢物含量变化和基因表达异常有关。本文从电生理学、影像学、分子生物学、代谢及基因组学方面探讨针刺作用机制,为临床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2.
目的:评价滋阴降火、除烦安神功效中医药治疗方案对心肾不交型抑郁障碍(MDD)2年复发率的疗效。方法:运用队列研究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全国13个分中心的心肾不交型MDD患者,根据患者接受干预方案的不同,自然形成中医、中西医结合及西医队列,比较3个队列复发率。并根据患者接受中医药方案干预时间的不同,将中医和中西医结合队列分为低、中、高3个暴露水平,比较3种暴露水平的复发率,以评价中医药方案降低心肾不交型MDD远期复发率的疗效。结果:共纳入506例患者,其中中医队列172例、中西医结合队列166例、西医队列168例。2年复发率方面,中医队列25.6%、中西医结合队列21.1%、西医队列35.1%。复发风险方面,中医队列中水平暴露比低水平暴露低63.0%(HR=0.370,95%CI为0.170~0.808,P<0.05),高水平暴露比低水平暴露低94.5%(HR=0.055,95%CI为0.016~0.192,P<0.01);中西医结合队列中水平暴露比低水平暴露低72.3%(HR=0.277,95%CI为0.111~0.689,P<0.01),高水平暴露比低水平暴露低83.9%(HR=0.161,95%CI为0.058~0.446,P<0.01)。结论:滋阴降火、除烦安神治法的中医药综合方案能有效降低心肾不交型MDD远期复发率,同时随接受中医药干预时间的增加,MDD复发率亦有逐渐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53.
近年来,脊髓损伤(SCI)的发生率逐年升高,由于其病情复杂,恢复难度大,继发性疾病种类众多,已经成为相关领域专家研究的热点问题.电针作为一种治疗脊髓损伤效果明显、优点众多的方法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间充质干细胞作为干细胞的种类之一,具有干细胞的所有特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作为重要的分支,其具有取材方便,分化...  相似文献   
54.
周围性面瘫是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与生活质量。穴位注射疗法因其操作简便、经济安全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本文通过检索近5年相关穴位注射治疗周围性面瘫文献,探析穴位注射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应用以及存在的不足,并对相关研究进行展望,以期为临床治疗本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5.
目前,在多学科交叉背景下,探索针灸作用机制并客观判断其疗效一直是学界研究的热点,如何将针灸治疗量化与标准化是近几年针灸领域研究的重中之重。超声技术不仅是重要的物理影像诊断方法,更是极其成熟的研究手段,甚至可在一定范围内参与疾病的治疗。将超声技术引入针灸学研究领域,除了辅助治疗以外,还可通过影像学实时、动态地观察针灸疗效,为其提供客观详实的依据,对量化与标准化针灸治疗具有重要意义。现有的研究表明,超声技术可反映针灸效应机制,可辅助针灸治病以提高疗效,可对针灸的临床疗效做出客观评价,并可帮助精准判定穴位、确定安全有效的进针位置、实时可视化反映治疗前后机体的变化。下一步可对如何将超声技术更全面地引入针灸学的治疗与评价系统做更深入研究,以期进一步提高针灸疗效及治疗安全性、明确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56.
目的:比较火针围刺联合夹脊电针治疗急性期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并通过血清炎性因子和疼痛介质水平的变化探讨其改善疼痛症状的可能机制。方法:将60例急性期带状疱疹患者随机分为针药组和西药组,西药组患者均给予甲钴胺和更昔洛韦治疗,连续治疗14天。针药组在西药组的基础上加用火针围刺(以皮损部位为中心运用火针方法向中心快速刺入)联合夹脊电针(取皮损部位一致的神经节段及上、下各一节段的夹脊穴连取连续波通电治疗)的方法,每日1次,共治疗14天。观察两组患者从出现疱疹到结痂脱落的疱疹症状改善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及血清炎性细胞因子(IL-1 β、IL-6、TNT-a)和疼痛介质水平(CGRP、SP)的变化,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及随访1个月后匹兹堡睡眠指数量表(PSQI)评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评估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随访1个月后遗神经痛的发生率。结果:治疗结束后,针药组疱疹的止疱时间、结痂时间、脱痂时间,明显短于西药组(all 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VAS评分、PSQI评分、HAMD评分均较同组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针药组与...  相似文献   
57.
脊髓损伤(SCI)是由椎骨骨折或脱位造成的一种高致残率疾病,严重降低患者生活质量。热休克蛋白(Hsps)是正常的细胞内蛋白,在细胞受到应激或损伤时大量产生。热休克蛋白70(Hsp70)是热休克蛋白家族中的重要成员,该蛋白已被证明在SCI后的继发性损伤调节中起着关键作用。故对SCI后,Hsp70的产生和作用机制进行综述,以期为后续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8.
针刺治疗过敏性鼻炎(AR)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其可通过多靶点、多方位发挥治疗作用。近10年来国内外针刺治疗AR相关作用机制的文献显示,针刺主要通过调节体液免疫、细胞免疫、细胞凋亡、炎性反应、神经肽物质发挥治疗作用。本文在夯实现有理论的同时提出了新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59.
脊髓损伤属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其致残率较高,脊髓损伤后运动功能障碍给患者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影响。研究发现电针有助于脊髓损伤后运动功能的恢复,无明显不良反应。本文从脊髓损伤的研究现状、电针的作用机制及临床应用3个方面进行综述,旨在为电针促进脊髓损伤后运动功能恢复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0.
介绍高维滨教授运用电针治疗干眼的学术思想。认为本病发生主要与眼部经脉气血不畅致使眼失濡养有关,针刺治疗原则以活血通络、清利目窍为主。将传统针灸学理论与现代神经解剖学相结合,以刺激泪腺为本,以通为用,治标为先,标本兼顾;精效选穴,采用眼周腧穴(太阳对穴、泪腺穴)辅以风池、供血治疗干眼。注重电针的使用及其频率的选择,强调针刺手法以及按疾病程度分型论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