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15篇
综合类   7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3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6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评价经皮椎间孔镜椎间盘切除术(PTED)与传统开放椎板间开窗术两种手术方式治疗经保守治疗无效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两种单节段手术患者30例,其中16例患者行PTED术,14例行椎板间开窗术,记录两组术前、术后资料,包括性别、年龄、病程、手术节段、手术时间、出血量和卧床时间等,于术前、术后1周、术后1个月和术后大于6个月的随访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定(ODI),并按中华骨科学会脊柱学组腰背痛手术评分标准评价两组手术临床疗效,所得以上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均随访,平均随访时间28.4个月,对两种手术疗效进行比较,比较两组的出血量、卧床时间和手术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个月、末次随访VAS及ODI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PTED组优良率为87.50%,传统开窗组优良率为71.42%,两组疗效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TED是传统手术的微创化,其结合传统术式与经皮穿刺技术的优势能直接到达突出椎间盘位置,摘除病变髓核,直接解除椎管内压迫,在减少手术创伤的同时,达到与传统术式相似的疗效,可作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可靠术式。  相似文献   
22.
增加载荷分享的动力内固定对椎体骨量和骨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比较动力椎弓根螺钉内固定与相对坚强内固定对固定区椎体骨密度和骨结构的影响,探讨增加载荷分享的意义。方法24只山羊随机分为四组,每组6只。对照组:仅行脊柱椎旁肌剥离;单纯植骨融合组:切除L3后部结构,行后外侧植骨融合;坚强固定融合组:在脊柱不稳模型上行相对坚强内固定及后外侧植骨融合;动力固定融合组:在脊柱不稳模型上行动力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及后外侧植骨融合。术后24周处死动物,取腰椎标本。采用定量计算机断层扫描法(QCT)测定腰椎标本固定区椎体松质骨的骨密度。在普通显微镜下观察固定区椎体骨小梁结构;并行骨形态计量学分析,计算骨小梁体积比、平均骨小梁间距、平均骨小梁厚度和骨矿化沉积速度。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坚强固定融合组的骨密度明显下降(P< 0.01);而动力固定融合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与对照组和单纯植骨融合组比较, 坚强固定融合组的骨小梁体积比、平均骨小梁厚度和骨矿化沉积速度均明显下降(P< 0.01),平均骨小梁间距明显增加(P< 0.05);而动力固定融合组与对照组比较各项参数的差异无显著性。光镜下可观察到坚强固定融合组固定区椎体有骨质疏松改变。结论坚强内固定对固定区椎体有应力遮挡效应;而动力椎弓根螺钉固定器能增加载荷分享,有效缓解应力遮挡效应。  相似文献   
23.
锁定加压接骨板关节囊外固定治疗肱骨干骨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肱骨近端骨折的治疗方法颇多,切开复位内固定仍是目前主要的治疗方法,但术后肩关节粘连、僵硬、活动范围受限是常见的并发症。2003年3月2005年1月我院采用AO/ASIF锁定加压接骨板(LCP)作关节囊外固定的方法,治疗肱骨近端骨折28例,随访观察患者肩关节疼痛、活动度及功能情况,旨在探讨该方法对减少术后并发症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4.
目的:为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OVCFs)患者提供一种费用较低、止痛效果好且能有效恢复椎体高度的治疗方法。方法:在2011年3月—2012年9月将过伸牵引震动手法与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相结合用于治疗胸腰段脆性骨折,与同期进行的单纯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进行随机对照研究,比较两组在手术时间、骨水泥渗漏率、骨水泥注入量、胸腰背部疼痛VAS改善分数、伤椎高度恢复率和节段后凸纠正角度方面的差异。结果:与单纯PKP组比,手法整复结合PVP组手术时间明显延长,但在骨水泥渗漏率、骨水泥注入量、胸腰背部疼痛VAS改善分数、伤椎高度恢复率和节段后凸纠正角度方面没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过伸牵引震动手法与PVP相结合应用于治疗老年人的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是一种安全的,能有效恢复椎体高度,纠正节段后凸畸形角度,且相对于PKP费用大大减少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5.
目的 探讨经皮螺钉内固定术治疗AndersonⅡ型齿状突骨折的疗效。方法 11例AndersonⅡ型齿状突骨折患者,术前行影像学检查包括颈椎正侧位、张口位X线片、CT、MRI ,入院后常规行颅骨牵引,复位后行经皮中空螺钉内固定术,记录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门诊随访,定期X线片检查观察骨折愈合情况,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定患者颈部疼痛强度。结果 本组手术时间(60±30)分钟,术中出血量(30±10)mL ,11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8~24个月,术后影像学检查齿状突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3±1.2)个月,颈部疼痛VAS术后较术前有明显改善( P<0.01)。结论 经皮中空螺钉内固定治疗AndersonⅡ型齿状突骨折骨折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26.
目的评价经皮内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PELD)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FLLDH)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2014年7月至2015年8月采用PELD治疗FLLDH患者10例,其中椎间孔内型7例,椎间孔外型3例。于术前、术后1d、术后1个月及末次随访时进行视觉模拟评分(VAS)及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末次随访时按改良Macnab标准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患者术后1d、1个月及末次随访时的VAS及JOA评分分别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改良Macnab标准评价临床效果,其中优4例,良4例,可2例。10例患者末次随访时症状均无复发。结论PELD治疗FLLDH可获得良好的近期效果,且安全、微创。  相似文献   
27.
28.
目的探讨显微内窥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治疗双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1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6例为L4/5+L5/S1,2例为L3/4+L4/5。遵循责任椎间盘为先的手术原则,采用两个小切口完成内窥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观察并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门诊定期随访,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本组平均手术时间(70±10)分钟,出血量(100±50)mL,手术疗效优12例,良4例,可2例,手术优良率为88.9%。结论严格的病例选择和准确的术前定位辅以熟练的手术技术,MED治疗双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可获得较为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29.
神经长入和炎症反应是非特异痛性椎间盘最显著的病理改变。信号素Sema3A(Semaphorin3A)是一类跨膜蛋白家族,通过与NRP-1/plexinA受体复合,调控Sema3A-NRP-1-plexinA信号通路,在神经元发育、损伤与修复等过程中发挥重要的化学趋化及导向作用。近来研究发现Sema3A抑制DRG(dorsal root ganglion)神经元轴突生长,退变椎间盘中Sema3A显著下降,诱导外围神经长入纤维环内层及髓核。此外,Sema3A可抑制KLF5(Krüppel-like factor 5)介导的炎性反应,拮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活性,导致新生血管受阻,抑制血管内皮细胞的生长和发展。因此,通过Sema3A调节退变椎间盘病理性神经血管长入及炎症反应成为一个新的治疗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