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6篇
基础医学   8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9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4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65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1 毫秒
71.
目的 探讨化瘀祛痰方通过干预MAPK信号通路改善心功能延缓AS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10只C57BL/6/J小鼠作为正常组,50只ApoE-/-小鼠喂食高脂饲料8周后随机分为,模型组、丹参酮ⅡA组(简称丹参组)、化瘀祛痰方低剂量组(简称化瘀方低组)、化瘀祛痰方中剂量组(简称化瘀方中组)、化瘀祛痰方高剂量组(简称化瘀方高组),每组10只。在造模8周后,以对应药物灌胃8周。超声检测小鼠心功能,取血与心脏,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各组小鼠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含量,油红O染色观察小鼠肝脏脂质沉积情况,ELISA方法检测小鼠心肌组织TNF-α、ICAM-1、VCAM-1含量,Western Blot法检测小鼠心肌组织JNK、p38、ERK蛋白的磷酸化水平。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鼠LVIDd及LVIDs增大(P0.05),LVEF及LVFS均显著降低(P0.05);肝脏脂质沉积明显,血清TG、TC、LDL-C水平显著升高(P0.05),HDL-C水平显著降低(P0.05);心肌组织TNF-α、ICAM-1、VCAM-1含量、JNK、p38、ERK的磷酸化水平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丹参组、化瘀方低、中、高组LVIDd及LVIDs减小(P0.05),LVEF及LVFS均显著降低(P0.05),肝脏脂质沉积改善,血清TG、TC、LDL-C水平下降,HDL-C水平显著升高,心肌组织TNF-α、ICAM-1、VCAM-1含量、JNK、p38、ERK的磷酸化水平下降(P0.05)。结论 化瘀祛痰方具有通过改善小鼠心功能,延缓AS的作用,其机制与降低TNF-α诱导ICAM-1、VCAM-1的表达,抑制JNK、ERK、p38MAPK等MAPK信号途径引起的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72.
目的:观察脾虚高脂血症大鼠失功能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dyHDL)变化及香砂六君子汤的干预作用,从HDL"质"的变化,揭示香砂六君子汤对脾虚高脂血症大鼠dy HDL的影响及机制。方法:75只SPF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高脂组,脾虚高脂组,香砂六君子低、高剂量组(5. 67,11. 34 g·kg-1),脾虚高脂组,香砂六君子低、高剂量组采用饮食不节加力竭游泳的复合方法造模15 d后,正常组喂饲基础饲料,高脂组,脾虚高脂组,香砂六君子、高剂量组喂饲高脂饲料。12周后,香砂六君子低、高剂量组给予相对剂量药物,正常组、高脂组、脾虚高脂组给予相应体积生理盐水。4周后,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含量,间苯三酚法检测大鼠D-木糖排泄率,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肝脏细胞形态变化,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血浆对氧磷酶1(PON1),载脂蛋白A1(apo A1),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含量,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检测大鼠肝脏PON1,apo A1,SAA mRNA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组比较,高脂组及脾虚高脂组大鼠血清TC,TG,LDL-C水平明显升高(P 0. 05),HDL-C水平明显降低(P 0. 05),高脂组及脾虚高脂组大鼠血浆PON1,apo A1含量明显降低(P 0. 05),SAA含量明显升高(P 0. 05),肝脏组织SAA mRNA显著升高(P 0. 01),PON1,apo A1 mRNA表达显著降低(P 0. 01),高脂组及脾虚高脂组大鼠肝细胞肿大变圆、可见散在的脂肪空泡,且脾虚高脂组大鼠尿D-木糖排泄率明显降低(P 0. 05)。与高脂组及脾虚高脂组比较,香砂六君子汤低、高剂量组血清TC,LDL-C水平明显降低(P 0. 05); HDL-C水平明显升高(P 0. 05),血浆PON1,apo A1含量明显升高(P 0. 05),SAA含量明显降低(P 0. 05),肝脏组织SAA mRNA明显降低(P 0. 05),apo A1 mRNA表达明显升高(P 0. 05),肝脏细胞肿胀明显减轻、脂肪泡沫化减少。与高脂组相比,脾虚高脂组大鼠血浆中PON1,SAA含量明显降低(P 0. 05),肝细胞肿胀明显、泡沫化加重。结论:脾虚状态下高脂血症大鼠脂质紊乱加重,香砂六君子汤干预后紊乱得以纠正,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控dy HDL相关mRNA及蛋白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73.
背景:滋补肾阴左归丸、温补肾阳右归丸均可协同诱导剂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成骨细胞分化,但其机制尚有待探讨。 目的:观察左、右归丸含药血清对体外培养的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成骨细胞分化过程中转化生长因子β1及其信号转导蛋白Smad2/3表达的影响。 方法:运用全骨髓贴壁法分离和培养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别以空白血清对照组,左归丸、右归丸、阳性对照药补佳乐制备的大鼠含药血清加诱导剂(地塞米松、维生素C、β-甘油磷酸钠),以及诱导剂组为对照共5组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进行干预。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Ⅰ型胶原蛋白表达,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转化生长因子和Smad2/3在细胞内的表达。 结果与结论:左归丸、右归丸含药血清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后Ⅰ型胶原蛋白、转化生长因子β1、Smad2/3蛋白表达高于空白组、诱导剂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且左归丸优于右归丸(P 〈0.05)。提示左、右归丸含药血清能通过转化生长因子β1调节Smad2/3信号通路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且左归丸组效果更好,表明中医“滋肾阴”法更能有效的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成骨分化。  相似文献   
74.
目的从CD4 ~+ T细胞亚群角度探讨肝脾同治方对支气管哮喘慢性气道炎症小鼠的作用机制。方法 60只SPF级雌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6组:空白(NC)组、模型(MC)组、肝脾同治方低剂量组(GPTZF, 3.95g·kg~(-1))、肝脾同治方中剂量组(GPTZF, 7.90g·kg~(-1))、肝脾同治方高剂量组(GPTZF, 15.80g·kg~(-1))、地塞米松组(1.56×10~(-3)g·kg~(-1)),OVA建立小鼠支气管哮喘气道炎症模型,建模后取肺组织行石蜡切片,常规染色,观察各组小鼠肺组织病理变化。采用ELISA法取小鼠血清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液行白介素-4(IL-4)和干扰素(IFN-γ)检测。采用Real-time PCR技术检测脾脏Foxp3的表达情况。结果 HE染色MC组小鼠肺组织肺泡壁变薄,形态结构异常,排列紊乱,支气管及其伴行气管周围有大量炎症细胞浸润,各药物干预组肺组织病理形态均有不同程度改善。与NC组相比,小鼠哮喘模型组IL-4值显著升高,IFN-γ值显著降低,其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与MC组相比,低、中、高剂量组和地塞米松组IL-4水平显著降低,IFN-γ水平显著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Real-time PCR检测Foxp3基因含量结果表明:与NC组相比,模型组Foxp3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与MC组相比,各药物治疗组Foxp3表达量显著升高(P0.05),与MC组相比,肝脾同治方高剂量组和地塞米松组Foxp3表达量显著升高(P0.05)。结论肝脾同治方可能通过升高IFN-γ水平、降低IgE、IL-4水平,升高组织Foxp3mRNA水平而起到良性调节CD4~+ T细胞亚群的效应,起到调节哮喘小鼠慢性气道炎症的作用,为从分子生物学角度研究肝脾同治方干预哮喘小鼠机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5.
刘丽  宋囡  李军  刘倩  范颖 《辽宁中医杂志》2019,46(1):116-119
目的:探讨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与葛根素及其配伍对胰岛素抵抗脂肪细胞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培养3T3-L1前脂肪细胞,鸡尾酒式诱导脂肪细胞分化,采用地塞米松联合胰岛素诱导成熟的脂肪细胞建立胰岛素抵抗模型,分别给予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200μmol/L)、葛根素(1μmol/L)、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葛根素(200μmol/L+1μmol/L)、吡咯列酮(100μmol/L)干预48 h,通过微板法、比色法检测培养液中一氧化氮(NO)含量,细胞上清液中一氧化氮合酶(NOS)、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还原型谷光甘肽(GSH)、丙二醛(MDA)水平;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内活性氧(ROS)水平;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细胞中NOS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NO、NOS、MDA、ROS水平和NOSmRNA的表达均显著升高(P0.05),SOD、GSH活性明显下降(P0.05)。与模型组相比,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与葛根素及其配伍组均可明显降低NO、NOS、MDA、ROS水平,抑制NOSmRNA的表达,提高SOD、GSH水平(P0.05)。结论:胰岛素抵抗脂肪细胞与对照组细胞相比有较高的氧化应激水平,抗氧化能力减弱。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与葛根素及其配伍能通过降低细胞的氧化应激水平,增加细胞的抗氧化能力,改善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76.
【目的】 观察和胃理气方对功能性消化不良肝郁模型大鼠胃肠动力及干细胞因子(SCF)/c-kit信号通路的影响,从分子水平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选取敞箱实验和糖水偏好实验评分相似的40只SPF级健康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中药组和西药组,每组10只。除正常组外,其他组别采用夹尾刺激+不规则喂养复合因素法建立功能性消化不良肝郁动物模型。成功造模后,中药组和西药组分别用和胃理气方和吗丁啉进行干预治疗。通过敞箱、糖水偏好实验评价大鼠抑郁状态;采用胃排空、小肠推进实验评价胃肠运动情况;分别用免疫组织化学、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大鼠胃窦、小肠组织中 c-kit、SCF 的蛋白表达水平;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联反应(RT-PCR)法检测大鼠胃窦、小肠黏膜组织中 c-kit、SCF 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糖水消耗率下降,敞箱实验水平及垂直运动得分下降,胃排空及小肠推进减慢,胃窦、小肠组织中 c-kit、SCF 阳性表达细胞光密度值降低,c-kit、SCF 的蛋白、mRNA 表达水平均下降(均 P <0.05)。与模型组比较,中药组和西药组糖水消耗率提高,敞箱实验水平及垂直运动得分增加,胃排空及小肠推进加快,胃窦、小肠组织中c-kit、SCF阳性细胞光密度值升高,c-kit、SCF的蛋白、mRNA表达水平均升高(均P < 0.05),且中药组和西药组比较,上述指标均无统计学差异(P > 0.05)。【结论】 肝郁可致胃肠动力障碍,和胃理气方可以改善功能性消化不良肝郁大鼠抑郁状态,促进胃肠动力,其分子作用机制与上调SCF/c-kit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77.
目的观察二陈汤合桃红四物汤含药血清对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诱导内皮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培养EA.hy926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ox-LDL组、干预组、抑制剂组。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细胞凋亡水平,比色法检测细胞内丙二醛(MDA)、一氧化氮(NO)水平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ELISA检测细胞上清液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Western blot检测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磷酸化AKT(p-AKT)、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ox-LDL组细胞上清液中TNF-α和IL-6水平显著升高(P0.01),细胞内MDA含量显著升高(P0.01),SOD活性明显降低(P0.05),上清液中NO水平显著降低(P0.01),活性氧(ROS)含量和细胞凋亡率明显升高,PI3K、eNOS蛋白表达水平和AKT蛋白磷酸化水平显著降低(P0.01)。与ox-LDL组比较,干预组细胞上清液中TNF-α和IL-6水平显著降低(P0.01),细胞内MDA含量显著降低(P0.01),SOD活性明显升高(P0.05),上清液中NO水平显著升高(P0.01),ROS含量和细胞凋亡率明显降低,PI3K、eNOS蛋白表达水平和AKT蛋白磷酸化水平显著升高(P 0.01)。与干预组比较,抑制剂组细胞上清液中TNF-α和IL-6水平显著升高(P0.01),细胞内MDA含量显著升高(P0.01)、SOD活性明显降低(P0.05),上清液中NO水平明显降低(P0.05),细胞内ROS含量升高,PI3K、eNOS蛋白表达水平和AKT蛋白磷酸化水平显著降低(P0.01)。结论二陈汤合桃红四物汤含药血清能有效保护ox-LDL诱导的内皮细胞损伤,其机制可能与激活PI3K/AKT/eNOS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78.
"心合小肠"理论出自《灵枢·本输》,意为心与小肠互为表里,在生理功能上相互配合,在病理上相互影响,在经络上相互联系。目前研究表明肠道菌群紊乱与冠心病的发生发展存在密切关系,文章试从心与小肠的生理、病理和经络上相互关系三个方面来阐述"心合小肠"的理论含义,并从中医及现代医学两方面探讨肠道菌群与冠心病的关系,为"从小肠论治冠心病"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9.
目的:从肠屏障功能角度探讨养胃解毒合剂治疗脓毒症的作用机制。方法:140只SPF级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中药正常剂量组、中药高剂量组、西药组、西药+中药正常剂量组、西药+中药高剂量组。采用HE染色技术观测各组大鼠肠道结构,分别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与Western Blot技术检测肠屏障功能相关基因mRNA与蛋白表达。结果:(1)形态学结果显示:脓毒症模型大鼠肠组织细胞水肿严重,大量炎症细胞浸润,中药高剂量组与西药+中药高剂量组水肿明显改善,炎症细胞明显减少。(2)Western Blot与PCR结果显示: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Occludin、Claudin-1和ZO-1基因mRNA与蛋白表达显著下调;与模型组比较,3种基因mRNA与蛋白在西药组、中药高剂量组、西药+中药正常剂量组、西药+中药高剂量组表达均显著上调;与西药组比较,西药+中药高剂量组Claudin-1和ZO-1基因mRNA与蛋白表达显著上调,Occludin蛋白表达显著上调。结论:高剂量养胃解毒合剂能够改善脓毒症大鼠的肠道屏障功能,与西药合用提高西药疗效,可能是通过上调肠组织Occludin、Claudin-1和ZO-1基因mRNA与蛋白表达水平实现的。  相似文献   
80.
目的:通过观察化瘀祛痰方调控线粒体自噬相关基因表达对动脉粥样硬化家兔肝脏脂质沉积的影响,从线粒体自噬的角度揭示化瘀祛痰方干预动脉粥样硬化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方法:普通级健康雄性新西兰纯种白兔6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15只,造模组45只,正常组喂饲普通饲料,造模组喂饲高脂饲料,自由摄食,饮水不限。8周后,将造模组45只家兔随机分为模型组、化瘀祛痰组、辛伐他汀组,化瘀祛痰组、辛伐他汀组给予相应正常组及模型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四周后,腹主动脉取血,分离血清,全自动生物化学分析仪检测血清中TC,TG,LDL-C及HDL-C的含量,HE染色比较各组兔肝组织结构和形态变化,Western-bolt检测各组兔肝组织自噬相关蛋白Clp X,PHB1及Sir T3的表达。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血清中TC,TG,LDL-C水平明显升高、HDL-C水平明显降低;与模型组相比,化瘀祛痰组及辛伐他汀组血清中TC,TG,LDL-C水平明显降低、HDL-C水平明显升高。HE染色显示正常组家兔肝细胞索排列正常,肝细胞形态正常,核圆、大、居中,胞浆内无脂滴蓄积,小叶内无炎症细胞浸润;模型组家兔肝脏脂肪变性明显,肝细胞肿大变圆,胞浆疏松,内含大的脂肪滴,部分细胞可见细胞核挤向胞膜,细胞浆内可见大小不等的圆形脂肪空泡和炎性细胞;化瘀祛痰组及辛伐他汀组家兔肝脂肪变性的程度降低,脂质空泡的数量减少,肝细胞体形态较为正常。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家兔肝组织中细胞自噬及线粒体自噬相关蛋白Clp X,PHB1及Sir T3表达降低,化瘀祛痰组及辛伐他汀组的家兔肝组织中细胞自噬及线粒体自噬相关蛋白Clp X,PHB1及Sir T3的表达明显升高。结论:化瘀祛痰方可能通过调控线粒体自噬相关基因改善动脉粥样硬化家兔肝脏脂质沉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