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6篇
  免费   6篇
临床医学   10篇
内科学   2篇
外国民族医学   2篇
综合类   41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6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2.
消化性溃疡具有病程长,易复发的特点,对于消化性溃疡的治疗,应始终抓住"扶正祛邪兼顾"的治疗思想,引入中医外科疮疡内治法"消、托、补"的治疗原则,药力直达病所,消痈生肌、祛瘀生新以达到抑灭幽门螺杆菌,清除坏死组织,促进溃疡面肉芽组织增生及黏膜上皮细胞修复,治愈消化性溃疡病。在清热解毒消痈的同时,不忘顾护脾胃之气;对局部痈疡修复的同时,不忘调节人体正气,以加速创口愈合,祛腐生新,减少溃疡的复发。  相似文献   
3.
姜树民,男,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辽宁省名中医,国家优秀中医临床人才。先后从师于国医大师李玉奇教授,国家级名医周学文教授数载,颇得恩师真传,并对各类疾病有独到的见解。所谓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姜树民教授从事消化病研究30余年,善于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消化系统疾病,尤其善于治疗脾胃病。吾有幸拜入姜师门下,随诊于旁,现试将姜树民教授应用"胃不和则卧不安"理论指导治疗相  相似文献   
4.
慢性胃炎是现代消化系统常见病、多发病,目前西医治疗手段有限,且治疗效果一般。姜树民教授通过多年临床实践经验,将中西医治疗优势相结合,总结出"顾护胃气"是治疗该病的中心法则,并将该学术思想用于指导临床治疗,针对慢性胃炎的不同病因、证型采取有针对性的用药,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为该病的中医治疗提出了一条崭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5.
姜树民教授师承国医大师李玉奇,秉承以痈论治消化道溃疡性疾病的思想,从事,临床工作数十栽,对溃疡性结肠炎(uc)总结出一套中医治疗方法,疗效颇佳,作者有幸在临床跟随姜教授学习,现将经验总结于下。  相似文献   
6.
急性胃黏膜病变(acute gastric mucosa lesion,AGML)是各种有害因素引起胃黏膜或胃壁病变的疾病,以表现黏膜糜烂和急性溃疡为特征,且往往引起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根据急诊内窥镜检查分析,本病占上消化道出血病例的比例不亚于溃疡病和食管、胃底静脉曲张。  相似文献   
7.
胆汁反流性胃炎是因十二指肠液反流入胃所致的以胃黏膜损害为病理表现的疾病。属于祖国医学之胃脘痛、嘈杂、胆瘅、呕苦、胃痞等范畴。导师姜树民教授根据自己多年的科研及临床经验辨证论治总结出了中医治疗BGR的方法,疗效颇佳。  相似文献   
8.
用阻癌胃泰冲剂治疗胃癌癌前病变并比较治疗前后胃粘膜形态学、胃粘膜内幽门螺杆菌(HP)变化。结果用阻癌胃泰冲剂治疗后胃粘膜颗粒样或结节状隆起、充血水肿、糜烂、溃疡、粘膜变薄等变化明显减轻。治疗前后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疗效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对HP的感染具有抑制和清除效果,与对照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总有效率达80.23%。  相似文献   
9.
正泄泻是以排便次数增多,粪质稀薄,甚至泻出如水样为临床表现的一种脾胃肠病证。本病可见于西医学中的多种疾病,如急慢性肠炎、肠结核、肠易激综合征、吸收不良综合征等。姜树民教授学医从医30余载,系辽宁省名中医,国家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负责人,其先后师承两位国医大师"李玉奇"教授和"周学文"教授,尽得其真传。在悬壶济世的工作之余,钩沉稽古,发微掘隐,针对泄泻病的治疗拥有自己独树一帜的观点,现将姜师治疗泄泻病的经  相似文献   
10.
胆汁反流性胃炎是临床消化系统疾病的常见病、多发病。姜树民教授经过多年科研及临床诊疗经验,总结出一套中医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方案,其见解独到,疗效显著。从病因病机、辨证施治等方面分析姜树民教授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临床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