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篇
  免费   1篇
儿科学   2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1篇
内科学   6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2篇
综合类   10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3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31.
脑电生物反馈治疗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脑电生物反馈治疗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儿童的疗效。方法:对38例年龄7~15岁ADHD儿童进行脑电生物反馈治疗20次,治疗前后进行临床症状评估和认知功能测试,并与正常儿童比较。结果: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ADHD儿童的多动因子、多动指数明显改善(P<0.05);短时记忆、Stroop色测验、词义干扰时、数字划消第1、第2段净分和CPT测试的漏按率明显改善(P<0.05),其中短时记忆、数字划消第1、第2段净分、漏按率达到正常对照水平(P>0.05)。结论:脑电生物反馈治疗后,ADHD儿童的认知功能和临床症状部分改善,其中部分认知测试达到正常水平。  相似文献   
32.
谵妄在综合医院住院患者中的临床特点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了解谵安在综合医院住院患者中的临床特点.方法 对1年内综合医院伟院患者中精神科联络会诊明确诊断为谵妄的93例患者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并与336例会诊后明确为非谵妄患者进行比较.结果 谵妄患者的平均年龄高于非谵妄患者[(71±15)岁vs(59±18)岁,P<0.05].会诊时精神障碍的病程短于1周的比例,谵妄组高于非谵妄组(56.0%vs18.3%,P<0.05).谵妄组来自重症监护病房(10.8%)和外科者(36.4%)高于非谵安组(4.2%和21.4%),而来自内科较少(56.5%vs36.6%),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谵妄组以精神病性发作(61.8%)和认知障碍(20.2%)作为会诊原因的比例高于非谵妄组(18.5%和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谵妄组罹患创伤或手术、呼吸系统疾病和多系统疾病(26.7%、10.5%、20.9%)者高于非谵妄组(15.9%、4.7%、10.9%),而循环系统疾病较少(3.5%vs16.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龄(≥165岁)、被非精神科医生识别为精神病性发作和认知障碍、精神科会诊时刻较早、罹患创伤或者手术、呼吸系统疾病和多系统疾病、在重症监护病房治疗与谵妄密切相关(P<0.05).80.6%的患者应用了药物治疗,常用的药物为氟哌啶醇、奥氮平、喹硫平和利培酮.结论 对于在外科和重症监护病房治疗的创伤、呼吸系统疾病、多系统疾病或术后的老年患者应高度注意发生谵妄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33.
目的评价氟西汀肠溶片对抑郁症缓解期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双盲、活性药对照、多中心临床研究方法。按1:1将232例受试者随机分配到氟西汀肠溶片组(116例)或氟西汀片组(116例)。氟西汀肠溶片组药物剂量为90mg/周,氟西汀片组20mg/d,观察疗程均为12周。疗效评价工具为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和临床疗效总评量表。结果治疗第12周末,氟西汀肠溶片组与氟西汀片组的疗效相当。氟西汀肠溶片组(115例)和氟西汀片组(116例)的复燃率均为0.9%;稳定率分别为90.4%和89.7%;总不良事件发生率分别为20.9%和20.7%,相关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分别为8.7%和12.1%;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较常见的不良反应均为口干、恶心、焦虑及嗜睡。结论氟西汀肠溶片对抑郁症缓解期患者有效,其疗效及安全性与氟西汀片相当。  相似文献   
34.
谵妄是器质性的急性意识模糊、精神错乱,以意识水平改变、注意力不集中、睡眠形式变化为特点,症状短暂,但也可能持续几小时或几星期,往往显示进行性功能减退和认知能力障碍。据统计,美国每年约有230万人发生过谵妄,合计住院日高达1750万个,耗费资金超过40亿美元。流行病学数据显示综合医院住院患者的谵妄发生率在14%~24%之间,术后老年患者谵妄发生率15%~53%,而重症监护病房中谵妄的发生率则高达70%~87%。  相似文献   
35.
 目的 探索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下官兵员工心理健康状况,为进一步开展官兵员工心理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抽取某部队三甲医院642名官兵员工完成一般情况调查表、焦虑自评问卷(GAD-7)、抑郁症自评问卷(PHQ-9)。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焦虑、抑郁的影响因素。结果 (1)焦虑、抑郁状态检出率分别为29.44%、36.45%;(2)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对自己或家人感染COVID-19的担忧[OR=1.86,95%CI(1.59,2.17),P<0.05]、自身健康状况欠佳[OR=2.84,95%CI(1.85,4.36),P<0.05]是焦虑的危险因素;对自己或家人感染COVID-19的担忧[OR=0.50,95%CI(1.38,1.85),P<0.05]、自身健康状况欠佳[OR=3.16,95%CI(2.03,4.91),P<0.05]是抑郁的危险因素。相比普通工作人员,一线医护人员和普通医护人员的职业背景是焦虑[OR=0.37,95%CI(0.21,0.64),P<0.05][OR=0.59,95%CI(0.36,0.95),P<0.05]、抑郁[OR=0.37,95%CI(0.25,0.70),P<0.05][OR=0.42,95%CI(0.31,0.79),P<0.05]的保护性因素。受教育程度与焦虑、抑郁无显著关联。结论 COVID-19疫情下官兵员工心理问题发生率较高,与负性认知及身体健康相关。  相似文献   
36.
综合医院老年和成年住院患者精神科会诊的特点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综合医院老年住院患者精神科会诊的特点.方法: 对一年内本院记录在案的所有精神科会诊的292例老年患者(年龄≥65岁)的人口学资料、会诊科室和原因、主要躯体疾病、精神障碍的诊断、会诊原因和精神科诊断之间的一致性进行分析,并与232例成年患者(18-64岁)进行比较.结果: 老年患者会诊的性别比例相当(男性50%,女性50%),会诊时精神障碍的病程≤1周占30.2%,并多于成年组(21.7%,P<0.05);老年患者会诊的主要科室依次为内科、外科、急诊科和重症监护病房;会诊的主要原因为精神病发作(36.1%)、行为紊乱(14.4%)、抑郁障碍(14.4%)和焦虑障碍(10.3%);多系统疾病(27.0%)和循环系统疾病(17.1%)是导致人院的主要躯体疾病.谵妄(24.5%)、抑郁障碍(21.6%)和焦虑障碍(11.5%)是老年患者主要的精神障碍诊断.老年患者谵妄、痴呆的比例高于成年组(老年组分别为24.5%和14.9%,成年组分别为11.1%和1.8%,P<0.01),而精神分裂症和其他精神病性障碍、物质相关的障碍的比例低于成年组(老年组分别为6.5%和2.2%,成年组分别为15.1%和6.7%,P<0.05).结论: 谵妄、抑郁障碍和焦虑障碍是综合医院老年住院患者主要的精神障碍,提示有必要加强联络会诊培训中对这些障碍的正确识别和处理.  相似文献   
37.
38.
消化科门诊患者抑郁和焦虑障碍的现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北京地区综合医院消化科门诊患者抑郁障碍和焦虑障碍的患病率和诊疗状况.方法 对2007年5-6月在北京三所大型综合医院消化科就诊的年龄≥18岁的患者517例,应用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S)筛查,评分≥8分者由精神病科医生根据国际神经精神科简式访谈问卷(M.I.N.I.)做出临床诊断.同时由消化科医生在对HADS评分不知情的状况下作出疾病诊断以及处理意见.结果消化科门诊患者中抑郁和焦虑障碍的患病率为15.3%,抑郁障碍的患病率为12.0%,焦虑障碍为6.4%,抑郁合并焦虑障碍为3.0%.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患者中抑郁障碍和焦虑障碍的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胃炎和消化功能紊乱性疾病是焦虑抑郁患者中主要诊断,分别占30.6%和26.4%.消化科医生对抑郁和焦虑障碍的正确识别率为2.8%.结论 北京地区综合医院消化内科门诊患者中抑郁和焦虑障碍的患病率较高,消化科医生的识别率较低.  相似文献   
39.
脑电生物反馈治疗对ADHD儿童认知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Attention -deficithyperactivitydisorder ,简称ADHD)是儿童期较为常见的一种行为障碍 ,以与年龄不相称的注意力不集中、冲动及过度活动为核心症状 ,同时可以合并多种心理病理表现如品行障碍、对抗障碍、情绪障碍及学习障碍。尽管随着年龄的增长 ,ADHD儿童的多动水平会下降[1] ,但随访研究发现 ,3 0 % -80 %的儿童症状持续到青少年期仍符合ADHD的诊断[2 ] ,5 0 -65 %症状持续到成年 ,而且 ,ADHD成人的反社会人格、反社会行为显著高于正常对照 ,社会经济地位低下、…  相似文献   
40.
慢性躯体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已经纳入全科医师的社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慢病)管理,这些躯体疾病常伴发或继发精神障碍,而精神障碍对躯体疾病的转归有重要的影响。因此,识别和处理常见的躯体疾病伴发或继发精神障碍对于社区卫生服务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