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3篇
  免费   42篇
  国内免费   9篇
基础医学   20篇
口腔科学   6篇
临床医学   24篇
内科学   21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10篇
综合类   49篇
预防医学   18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11篇
中国医学   105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1987年证明血管内皮细胞能产生NO(nitric oxide),随之很快就弄清了NO的生物学特性,并把它称为内皮衍化松弛因子(Endothelium-derived relaxing Factor,EDRF),从而开创了生物学研究的新领域。EDRF可从外源性硝酸酯类血管扩张药和内源性底物L-精氨酸(L-Arg)生物合成,其  相似文献   
82.
白慧梅  周震 《吉林中医药》2009,29(9):801-801
椎动脉及交感型颈椎病,是由于多种因素致使椎动脉遭受刺激或压迫,以致血管迂曲、狭窄,椎动脉供血不足,而致脑干或迷路供血不足。典型症状是发作性眩晕,复视,伴有眼球震颤,有时出现恶心,呕吐,耳鸣,耳聋并伴有心脏症状。笔者近年采用针灸疗法治疗18例急性椎动脉及交感型颈椎病,收效甚佳,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3.
正肉桂是樟科植物肉桂的干燥树皮,其性大热,味辛、甘,归属肾、脾、心、肝经,具有补火助阳、散寒止痛、温经通脉、引火归原等功效~[1]。《神农本草经》谓其:"主上气咳逆结气,喉痹吐吸,利关节,补中益气。"肉桂在临床中多用于治疗阳虚证,《本草求真》称其:"大补命门相火,益阳治阴。……因寒因滞而得者,用此治无不效。"然而其作为温里药,相较于同类功效的药物则在理气剂中的应用更为多见,如行气剂中的橘核  相似文献   
84.
皮内注药治疗内脏痛的神经基础与皮肤经络的实质   总被引:13,自引:8,他引:13  
目的:研究家兔胃伤害性刺激牵涉区皮内神经末梢感受器的初级神经元和交感神经元的分布规律及其末梢分布。方法:在家兔胃伤害性刺激牵涉区皮内注射辣根过氧化物酶(HRP)和荧光素核黄(NY)逆行神经追踪,观察初级神经元和交感神经元的分布规律及其末梢分布规律。结果:在C4~T10脊神经节(SG)发现标记细胞,以C6—T8标记细胞较多。在颈、胸交感神经节及腹腔神经节发现标记细胞,以腹腔神经节标记细胞较多。在下丘脑、脊髓后角、骶脊肌的肌膜、胃、膀胱壁的外膜和黏膜、心肌的内、外膜,腹主动脉壁的内、外膜发现有荧光密集区。结论:胃伤害性刺激皮肤牵涉区初级神经元分布在C4~T10脊神经节,交感神经元分布在颈、胸交感神经节及腹腔神经节,以腹腔神经节标记细胞较多。其末梢分布于皮肤、血管壁、肌膜、空腔脏器的外膜和粘膜等感觉神经末梢分布区,初级神经元和交感神经元可能有递质上行至脊髓后角和下丘脑,这可能是皮内注药治疗内脏痛的神经基础也可能与皮肤经络的实质有关。  相似文献   
85.
目的:探讨个性化健康教育对慢性肾病患者营养风险的效果研究。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6月接收的300例慢性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5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个性化健康教育。通过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后护理质量、营养知识掌握率,尿蛋白水平以及家属满意度,判断个性化健康教育对慢性肾病患者营养风险的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的血压控制合格率、正确服药合格率和营养状况合格率均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观察组干预后的健康知识掌握率高于干预前(P0.005);干预后观察组健康知识掌握率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05);观察组干预后的尿蛋白水平显著低于干预前,且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家属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个性化健康教育可以改善慢性肾病患者的营养状况,降低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营养风险,同时还可以提高患者家属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86.
[目的] 通过复制动静力失衡性颈椎病模型大鼠,经免疫组化及分子生物学法检测颈椎间盘相关炎症因子,以探讨"四天穴"针法对颈椎病外周炎症病理网络链中关键环节(包括炎性因子、疼痛、缺血缺氧、自由基释放等)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上海中医药大学脊柱病研究所的经典造模方法,重复建立动静力失衡性颈椎病模型,经3个月诱导,该模型大鼠出现颈椎间盘退变,制成颈椎病模型。60只大鼠共分为4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夹脊穴针刺组、四天穴针刺组),15只/组,经针刺干预后,于1、2、4周3个时间点,每次每组处死5只大鼠,后用免疫组化染色法(SABC)观察对椎间盘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中环氧合酶(COX-2)、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蛋白表达的影响,分子生物学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法观察对椎间盘中IL-1βmRNA及iNOS 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 四天穴针刺组与夹脊穴针刺组均可降低模型大鼠颈椎间盘内IL-1β、COX-2、iNOS的蛋白表达,降低IL-1βmRNA、iNOS mRNA的表达。与模型组比较,四天穴针刺组及夹脊穴针刺组在1、2、4周3个时间相中,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四天穴针刺组间比较,在1、2、4周3个时间相中,4周组均极显著低于1周组(P<0.01);两针刺组间比较,部分存在明显差异。提示"四天穴"针法对颈椎病外周炎症病理网络链中炎性因子表达、根性痛、缺血缺氧、自由基损伤等关键环节均有干预作用。[结论] "四天穴"针法能够减缓颈椎间盘退变的程度,其作用机制与减少或抑制椎间盘退变后外周炎症病理网络链中关键环节的表达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7.
目的:分析甘露醇和甘油果糖联合治疗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医院2010年12月-2011年12月收治的脑出血患者4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3例。对照组采用甘露醇治疗,观察组采用甘露醇和甘油果糖联合治疗方式,对2组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对肾功能的损害进行分析对比。结果观察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为60.87%和91.30%高于对照组的39.13%和65.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同时,观察组患者肾功能损害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甘露醇和甘油果糖联合治疗脑出血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值得在临床应用上推广。  相似文献   
88.
目的探讨何首乌有效成分二苯乙烯苷(TSG)对β-淀粉样肽(Aβ25-31)诱导神经干细胞(NSCs)定向分化的影响。方法从孕14d昆明小鼠体外提取并培养NSCs,分别建立起两组分化系统可溶性Aβ25-31体外诱导NSCs损伤的阿尔茨海默病(AD)细胞模型:神经元细胞分化模型M1(Aβ25-312 5μmol/L)、星形胶质细胞分化模型M2(Aβ25-315μmol/L)。TSG低、中、高剂量组(TSG浓度分别为10-8、10-7、10-6mol/L)分别干预模型M1和模型M2,采用WST-1细胞增殖及细胞毒性试剂盒检测各组NSCs细胞活性,采用免疫荧光法及蛋白印迹法观察各组GFAP、Tubulin阳性细胞率及其蛋白表达情况。结果模型M1组和模型M2组细胞活性A值较相应的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TSG中、高剂量组A值明显高于相应的模型组(P0.05)。与相应的对照组比较,模型M1组Tubulin阳性细胞率及其蛋白相对丰度值明显降低,模型M2组GFAP阳性细胞率及其蛋白相对丰度值明显升高(P0.05);与相应的模型组比较,TSG高剂量组Tubulin阳性细胞率及其蛋白相对丰度值均显著升高,GFAP阳性细胞率显著降低(P0.05)。结论高剂量的TSG具有促进Aβ25-31诱导的NSCs向神经元方向分化的趋势,抑制向星形胶质细胞的分化。  相似文献   
89.
目的观察三种补肾中药补骨脂、女贞子、何首乌各自有效成分补骨脂素、齐墩果酸、二苯乙烯苷对Aβ25-35介导的神经干细胞(neural stem cells,NSCs)自我更新及向神经元方向分化的调控作用。方法取孕14天昆明小鼠体外分离、培养其胚胎神经干细胞,并随机分为对照组、Aβ25-35组、Aβ25-35+补骨脂素组、Aβ25-35+齐墩果酸组、Aβ25-35+二苯乙烯苷组,其中Aβ25-35干预浓度为25 μmol/L,中药有效成分的干预浓度均为10-7mol/L,通过NSCs计数法观察NSCs增殖能力;采用Western blot及免疫荧光法观察神经元标志物Tubulin蛋白表达。计算Tubulin+/DAPI比值。结果与对照组比较,Aβ25-35组NSCs球的形态破坏,NSCs计数、Tubulin蛋白表达及Tubulin+/DAPI均降低(P<0.01,P<0.05)。与Aβ25-35组比较,3个给药组NSCs计数、Tubulin蛋白表达及Tubulin+/DAPI均升高(P<0.01,P<0.05)。结论25 μmol/L Aβ25-35可抑制NSCs自我更新及神经元样分化,而补骨脂素、二苯乙烯苷及齐墩果酸能促进NSCs的自我更新,并能促进其向神经元方向分化。  相似文献   
90.
目的观察调神通络针法治疗Weber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1例Weber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1例和对照组20例。两组均采用常规基础治疗,治疗组加用针刺治疗。两组分别在治疗前后采用NHISS量表、Barthel指数、中国卒中量表、欧洲卒中量表评分进行疗效评估。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5%,对照组为65.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各量表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Barthel指数及欧洲卒中量表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治疗对于改善Weber综合征患者的动眼神经及肢体功能在早期具有良好的疗效,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