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4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37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28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4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1.
1 临床资料 随机选择1996年6月~1997年11月我院肝病专科门诊及肝炎病区急性病毒性戊型肝炎62例。诊断标准参照1990年上海肝炎会议制定的标准,分为两组:单味浸膏颗粒冲剂组(1组)31例,其中男19例,女12例,年龄13~58岁;传统汤剂组(Ⅱ组)31例,男24例,女7例,年龄14~60岁。两组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胁痛、乏力、纳差、黄疸、肝  相似文献   
12.
软肝冲剂对四氯化碳肝硬化大鼠P21mRNA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软肝冲剂对四氯化碳肝硬化大鼠P21mRNA表达及细胞周期各时相DNA含量的影响,从mRNA、DNA水平探讨软肝冲剂阻止肝硬化的作用机理.方法采用RT-PCR及流式细胞计数仪分别检测四氯化碳肝硬化大鼠P21mRNA表达、DNA含量.结果软肝冲剂能降低四氯化碳肝硬化大鼠P21mRNA 表达,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大剂量组的疗效与小剂量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正常肝组织P21mRNA呈相当低水平表达,其表达相对值为(0.17±0.06)U.定量DNA图像分析发现模型组中处于G1期的细胞数要明显多于其它各组(P<0.01),软肝冲剂大剂量组中处于G1期的细胞数要明显少于软肝冲剂小剂量组(均P<0.01).结论软肝冲剂能调节P21基因表达,调节细胞周期,促进肝细胞再生,抑制肝纤维化、肝硬化的形成.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生脉散对急性肝衰竭大鼠内毒素(LPS,即大肠杆菌脂多糖)诱导细胞因子水平及大鼠肠道组织抑制性-κBα(I-κBα)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D-氨基半乳糖(D-Gal)腹腔注射复制急性肝衰竭大鼠模型,观察LPS诱导2小时及8小时后生脉散对血清内毒素、细胞因子水平及大鼠肠道组织I-κBα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D-Gal能明显增加大鼠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水平(P<0.001),随着D-Gal作用时间延长,其增加的趋势明显减弱,但对血清LPS、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无明显影响(P>0.05);生脉散能显著降低D-Gal肝衰竭大鼠血清IL-6、ICAM-1和IL-1β水平(P<0.001,P<0.05).LPS攻击2小时和8小时,能明显升高D-Gal大鼠血清LPS、TNF-α、IL-6、ICAM-1和IL-1β水平(P<0.001);除在8小时对TNF-α无影响外(P>0.05),生脉散能明显减轻LPS攻击D-Gal大鼠后对血清LPS、TNF-α、IL-6、ICAM-1和IL-1β水平的影响(P<0.001,P<0.05);采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大鼠肠道组织胞浆蛋白I-κBα表达发现,LPS可调节肠道组织I-κBα蛋白表达,诱导NF-κB激活,生脉散可抑制NF-κB激活.结论:在急性肝衰竭模型中,LPS能增加TNF-α、IL-1β、IL-6和ICAM-1等炎症因子水平,诱导I-κBα表达;生脉散可降低LPS水平,并抑制LPS诱导的炎症因子水平和I-κBα在胞浆内的表达,阻断了炎性介质及LPS本身对机体的损伤.  相似文献   
14.
双向凝胶电泳是蛋白质组学的一种基本技术,它以固相pH梯度等电聚焦进行第一向电泳,再用SDS-PAGE(sodiumdodecyl sulfate polyacrylamide gel electropheresis)进行第二向电泳[1-2]。  相似文献   
15.
肝细胞癌(HCC)是世界上第六大常见的癌症,并且是第四个癌症相关死亡原因。尽管在HCC诊断处理上取得了重大进步,但仅1/3的新确诊患者适合于治愈性治疗。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对HCC生物学的理解增加,不断有新的标志物被发现。由于具有非侵入性、目的性及能反复评估的潜力,血清标志物是非常有潜力监测和早期诊断HCC的工具。在科学发展的契机下,多学科交叉对这一疾病的早期诊断、预防和预后预测模式与中医辨证论治思想在某些方面有相同之处,或可为中医对疾病整体观与微观辨证之间的关系架起研究的桥梁,从而发展建立客观可行的中医辨证模式,亦是中医传承和创新发展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6.
软肝冲剂治疗肝纤维化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应用软肝冲剂治疗肝纤维化患者60例,治疗后血清透明质酸酶(HA)、Ⅳ型胶原肽(CⅣ)、板层素(LN)、谷丙转氨酶(ALT)、和γ球蛋白(γ-G)明显下降,与干扰素对照组(60例)比较,差异有显著或非常显著性意义。提示该方具有显著抗肝纤维化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原发性肝癌(Primary liver cancer,PLC)患者血清前白蛋白(Prealbumin,PA)与临床指标、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变化的关系,为评估PLC患者的免疫状态提供新的思路。方法 选取2018年5月~2020年10月就诊于我院肝病科确诊为PLC的11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血清PA检测值的四分位数将患者分为4组,分别为Q1组(PA≤1.49μmol/L,n=29)、Q2组(1.49μmol/L3.70μmol/L,n=27),比较患者临床指标(Child-Pugh分级、BCLC分期、肝肾功能、甲胎蛋白等)及外周免疫细胞(淋巴细胞、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水平的差异,采用线性回归模型分析PA与外周血淋巴细胞的相关性;收集各组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PBMCs)并进行RNA高通量测序,利用Cibersort估算淋巴细胞的丰度,进一步运用简单线性回归法分析...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治疗乙型肝炎病毒(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和慢性肝衰竭患者的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方法,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和慢性肝衰竭患者,分别按2:1的比例进入治疗组和对照组,观察第8周、第12周、第24周、第48周病死率。结果: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在第8周、12周、24周、48周,两组病死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病死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早期、中期死亡率较低;晚期死亡率较高,两组患者生存曲线间齐性检验,p=0.0525,提示加用中药可能改善患者预后。HBV相关慢性肝衰竭患者在第8周、12周、24周、48周,两组病死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可降低乙肝病毒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病死率,尤其对晚期患者在缺乏肝移植等手段时,西医常规治疗联合中药治疗可改善患者生存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舒肝通络方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简称慢性乙肝)肝纤维化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8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两组皆以口服拉米夫定作为抗病毒基础治疗,治疗组34例以舒肝通络方治疗,对照组34例以安络化纤丸治疗,疗程为3个月。观察两组患者的肝功能、血清肝纤维化指标及腹部肝脾B超的改变结果。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9.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5.2%,两组比较(P0.05)。结论:舒肝通络方具有良好的抗慢性乙肝肝纤维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原发性怛汁性肝硬化是一种主要影响女性的进展缓慢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病理学上,本病汇管区炎症和肝内胆管免疫调节破坏而具特征性。胆管丢失使肝内胆汁分泌和毒素储存能力下降,导致更进一步的肝损害、肝纤维化、肝硬化及最终的肝衰竭。血清学方面,抗线粒体抗体阳性是其特征。尽管线粒体抗原可在所有的有核细胞发现,但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令人迷惑的特征是免疫攻击的器官特异性胆管上皮细胞。目前研究主要集中在线粒体抗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