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3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37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28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4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肝细胞癌(HCC)是世界上第六大常见的癌症,并且是第四个癌症相关死亡原因。尽管在HCC诊断处理上取得了重大进步,但仅1/3的新确诊患者适合于治愈性治疗。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对HCC生物学的理解增加,不断有新的标志物被发现。由于具有非侵入性、目的性及能反复评估的潜力,血清标志物是非常有潜力监测和早期诊断HCC的工具。在科学发展的契机下,多学科交叉对这一疾病的早期诊断、预防和预后预测模式与中医辨证论治思想在某些方面有相同之处,或可为中医对疾病整体观与微观辨证之间的关系架起研究的桥梁,从而发展建立客观可行的中医辨证模式,亦是中医传承和创新发展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临床神经介入治疗脑血管疾病的医学疗效.方法:将该院在2015年7月至2016年7月中所接受的110例患有脑血管痰病患者作为本次探究目标,并将其根据治疗措施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分别为55例.其中,参照组进行传统的开颅治疗,实验组进行神经介入治疗,仔细观察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实验组临床又有效率为92.73%,不良反应总发生率7.27%;而参照组依次分别为65.46%、38.18%,且两组数据对比均有差异(P<0.05).结论:针对脑血管疾病患者采取神经介入疗法,效果明显,安全性高,患者易于接受,因此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留置导尿管是临床上最基本的诊疗技术,但临床上常因操作和导尿器具的原因,合并症较多,其中最严重的是尿路感染。尿路感染的发生与使用导管的方法、持续时间的长短有关。下面从导尿管的选择、导尿的方法、气囊导尿管的使用、尿路感染的途径及预防措施、护理和拔管困难时的解决方法等方面进行阐述。
  1导尿管的选择及导尿方法
  1.1导尿管的选择在临床,硅胶和乳胶材料的导尿管正逐渐代替橡胶导尿管。导尿管口径的大小选择应根据尿液的外观、导尿的目的、性别等综合考虑。如尿液澄清,可选择口径较小的尿管;尿液浑浊或有沉淀及凝块时,应选择口径较大的尿管;前列腺切除术的病人常规选用F18-20的尿管。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乙肝肝衰竭患者血清内毒素水平的检测意义及配合辨证论治中药汤剂口服治疗及大黄乌梅汤灌肠与单纯西药治疗的疗效比较。方法:选择60例乙肝肝衰竭患者,包括慢性肝衰竭及慢加急性肝衰竭,随机分为:①按肝衰竭诊疗规范治疗,单纯西药治疗的对照组;②配合辨证论治中药汤剂及大黄乌梅汤灌肠治疗的实验组。采用鲎试剂动态浊度定量检测法检测患者入组0周、4周、8周、12周血清内毒素水平。结合患者黄疸、凝血功能指标综合评价治疗效果。结果:有效患者血清内毒素水平呈逐渐下降趋势,无效及死亡患者则呈上升趋势,或起始即出现重度内毒素血症。肝衰竭患者入组8周实验组与对照组血清内毒素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血清TB、DB、PT、PTA水平结果相符。结论:肝衰竭状态下,可存在不同程度的内毒素血症,内毒素血症水平可显著影响预后。辨证论治中药汤剂治疗与单纯西药治疗的疗效比较在第8周有显著性差异,而此期间正是观察辨别肝衰竭预后情况的重要时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治疗乙型肝炎病毒(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和慢性肝衰竭患者的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方法,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和慢性肝衰竭患者,分别按2:1的比例进入治疗组和对照组,观察第8周、第12周、第24周、第48周病死率。结果: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在第8周、12周、24周、48周,两组病死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病死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早期、中期死亡率较低;晚期死亡率较高,两组患者生存曲线间齐性检验,p=0.0525,提示加用中药可能改善患者预后。HBV相关慢性肝衰竭患者在第8周、12周、24周、48周,两组病死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可降低乙肝病毒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病死率,尤其对晚期患者在缺乏肝移植等手段时,西医常规治疗联合中药治疗可改善患者生存率。  相似文献   
6.
1 临床资料 随机选择1996年6月~1997年11月我院肝病专科门诊及肝炎病区急性病毒性戊型肝炎62例。诊断标准参照1990年上海肝炎会议制定的标准,分为两组:单味浸膏颗粒冲剂组(1组)31例,其中男19例,女12例,年龄13~58岁;传统汤剂组(Ⅱ组)31例,男24例,女7例,年龄14~60岁。两组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胁痛、乏力、纳差、黄疸、肝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生脉散对急性肝衰竭大鼠内毒素(LPS,即大肠杆菌脂多糖)诱导细胞因子水平及大鼠肠道组织抑制性-κBα(I-κBα)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D-氨基半乳糖(D-Gal)腹腔注射复制急性肝衰竭大鼠模型,观察LPS诱导2小时及8小时后生脉散对血清内毒素、细胞因子水平及大鼠肠道组织I-κBα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D-Gal能明显增加大鼠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水平(P<0.001),随着D-Gal作用时间延长,其增加的趋势明显减弱,但对血清LPS、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无明显影响(P>0.05);生脉散能显著降低D-Gal肝衰竭大鼠血清IL-6、ICAM-1和IL-1β水平(P<0.001,P<0.05).LPS攻击2小时和8小时,能明显升高D-Gal大鼠血清LPS、TNF-α、IL-6、ICAM-1和IL-1β水平(P<0.001);除在8小时对TNF-α无影响外(P>0.05),生脉散能明显减轻LPS攻击D-Gal大鼠后对血清LPS、TNF-α、IL-6、ICAM-1和IL-1β水平的影响(P<0.001,P<0.05);采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大鼠肠道组织胞浆蛋白I-κBα表达发现,LPS可调节肠道组织I-κBα蛋白表达,诱导NF-κB激活,生脉散可抑制NF-κB激活.结论:在急性肝衰竭模型中,LPS能增加TNF-α、IL-1β、IL-6和ICAM-1等炎症因子水平,诱导I-κBα表达;生脉散可降低LPS水平,并抑制LPS诱导的炎症因子水平和I-κBα在胞浆内的表达,阻断了炎性介质及LPS本身对机体的损伤.  相似文献   
8.
为急、危、重患者在手术及住院期间建立良好的静脉通路,使患者在住院治疗期间免去每天反复扎针之苦,实现静脉输液全疗程“一针治疗”。经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需要很高的技术和经验,但穿刺部位易于固定,头、颈、上肢等活动不受限制,局部清洁卫生好,感染发生率低。因此,有一种安全有效值得推广的技术。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生脉散对脂多糖(LPS)诱导急性肝衰竭大鼠一氧化氮的影响。方法采用D-氨基半乳糖腹腔注射法制作急性肝衰竭大鼠模型。生脉散灌胃2h及8h后,检测血清大肠杆菌LPS、肿瘤坏死因子(TNF-α)与一氧化氮(NO)、总一氧化氮合酶(zNOS)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等水平。结果生麦散作用2h后可显著降低急性肝衰竭大鼠LPS、TNF-α和iNOS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01),LPS诱导8h后急性肝衰竭大鼠血清NO、zNOS和iNOS显著升高(P〈0.001),生脉散能显著降低急性肝衰竭大鼠血清NO、iNOS水平(P〈0.001),而对zNOS水平无明显影响。结论SD大鼠在急性肝衰竭状态下,存在严重内毒素血症,并引起一氧化氮水平变化的炎症级联反应,生脉散可通过调节一氧化氮水平起到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抗癌方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气虚血瘀型原发性肝癌(HCC)对中医证候、甲胎蛋白以及CT复查肿瘤的改善情况,以探讨联合治疗对该病的近期疗效、生存质量及生存率的影响.方法 采用前瞻性对照研究,选择64例原发性肝癌(气虚血瘀型)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32例,治疗组:TACE治疗基础上口服抗癌方煎剂,对照组:单纯行TACE治疗.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0.6%(29/32)、65.6%(21/32),肿瘤初次复发率分别为9.37%(3/32)、34.38%(11/3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能有效降低血清甲胎蛋白水平,显著改善中医证候,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抗癌方联合TACE治疗气虚血瘀型HCC患者,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减少肿瘤的复发并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