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8篇
  免费   38篇
  国内免费   13篇
儿科学   17篇
妇产科学   9篇
基础医学   18篇
口腔科学   20篇
临床医学   155篇
内科学   56篇
皮肤病学   16篇
神经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21篇
外科学   27篇
综合类   161篇
预防医学   71篇
眼科学   24篇
药学   85篇
  2篇
中国医学   55篇
肿瘤学   17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31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31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37篇
  2013年   36篇
  2012年   43篇
  2011年   66篇
  2010年   55篇
  2009年   46篇
  2008年   59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目的:探讨软包装输液袋瓶盖打开后不消毒的可行性。方法取软包装输液袋瓶盖完整、无松动及裂痕的软包装液体共100袋,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50袋瓶盖不消毒立即直接贴上瓶口贴,对照组50袋瓶盖用安尔碘消毒后立即贴上瓶口贴,将液体加药后放置于治疗室操作台上,并于0,15,30,120 min 4个时间段对瓶盖进行细菌采样和培养;便利抽签采样100袋软包装输液袋拉开拉扣后立即用瓶口贴贴好,分别在治疗室、病房以及使用安尔碘消毒后瓶口贴封口放置病房30 min后,观察瓶口细菌污染情况。结果输液袋贴瓶口贴后瓶盖表面无任何细菌生长;病房的输液袋瓶口细菌污染率12.12%,治疗室内瓶口无细菌生长,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56,P>0.05);同样放置在病房30 min的输液袋,瓶口使用安尔碘消毒后细菌污染率为8.82%,与未消毒瓶口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82,P>0.05)。结论软包装输液袋加药后的瓶塞是无菌的,开启瓶盖后可直接用于临床,但不建议在病房长时间放置。  相似文献   
82.
83.
陈捷  田红  吴颖 《临床荟萃》2011,26(2):100-103
目的探讨3种不同化疗方案交替治疗老年(55~65岁)患者外周T细胞性淋巴瘤(PTCL)疗效和不良反应,评估其耐受性。方法 PTCL患者,其中外周T细胞淋巴瘤,无特殊型(PTCL-u)28例,间变大细胞型(ALCL)7例,血管免疫母细胞型(AIL)2例;Ⅰ~Ⅱ期9例,Ⅲ~Ⅳ期28例。IPI预后指数分析:低+中低危组10例,中高+高危组27例。初治患者25例,复发患者12例。给予阿霉素、顺铂、阿糖胞苷、甲泼尼龙(ASHAP方案),甲胺喋呤、亚叶酸钙、阿霉素、长春新碱、博来霉素、环磷酰胺、甲基泼尼松龙(m-BACOS方案)和美司钠、异环磷酰胺、米托蒽醌、足叶乙甙(MINE方案)3种方案交替化疗,预期完成3次循环,共9疗程,随访28个月,观察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完成4疗程4例(10.8%),完成6疗程30例(81.1%),完成9疗程19例(55.4%),获得完全缓解25例(67.6%),部分缓解6例(16.2%),无效6例(16.2%),总有效率83.8%。24个月总生存率56.8%(21/37),2年无疾病进展生存率54.1%(20/37)。最为常见的非血液学不良反应为恶心、呕吐、便秘和脱发,其次为肝脏毒性、发热、黏膜炎和感染。Ⅰ~Ⅱ度骨髓抑制25例,Ⅲ~Ⅳ9例,34完成≥4疗程的患者均需使用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共有28例,约75.7%患者因不良反应而需减剂量,没有发生治疗相关死亡病例。结论 ATT方案对老年PTCL患者具有较好的疗效和耐受性,可以作为PTCL治疗的选择方案。  相似文献   
84.
目的 探讨非急性发作期支气管哮喘患者哮喘控制程度与焦虑和(或)抑郁情绪的关系.方法 选择2010年12月至2011年4月间我中心随访的支气管哮喘非急性发作期患者,同时采用综合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和哮喘控制测试(ACT)评分表进行测评.结果 共有103例门诊非急性发作期支气管哮喘患者完成测评,40.8% (42...  相似文献   
85.
患者男,60岁.发热17d,全身皮疹15d.体温38℃-41℃,左下颌关节附近触及一枚花生米大小淋巴结,额头、背部、双前臂及下肢散布浸润性红斑、结节.外周血WBC 17.63×109/L、N8 0.1%,RBC 3.33×1012/L、Hb 100 g/L.血沉80 mm/h,CRP 140 mg/L,血清铁蛋白1 009 ug/L.皮损组织病理:表皮无异常,真皮内纤维组织增生,脂肪度小血管周围炎性细胞浸润.诊断:Ⅱ型麻风反应.  相似文献   
86.
87.
目的 描述辽宁省城市地区肝癌筛查结果,为肝癌防治提供依据和建议。方法 收集2014-2018年辽宁城市地区40~74岁常住人口的基本情况,通过城市癌症早诊早治项目的防癌风险评估问卷筛选出肝癌高危人群,接受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检测、甲胎蛋白(AFP)检测以及腹部超声检查。计数资料用百分数表示,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 2014-2018年评估出肝癌高危人群27 391例,其中9 792例参加了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检测、甲胎蛋白(AFP)检测以及腹部超声检查,参与率为35.70%。男性筛查参与率32.49%,女性筛查参与率38.03%,女性高于男性(P<0.001)。40~49岁年龄组筛查参与率为32.24%,50~59岁年龄组筛查参与率为38.60%,60~69岁年龄组筛查参与率为35.84%,70~74岁年龄组筛查参与率为26.00%,50~59岁年龄组参与率最高(P<0.001)。HBsAg阳性者检出例数为411例,检出率为4.20%,男性阳性检出率差异高于女性(P=0.002)。不同年龄组HBsAg阳性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差异。AFP阳性者检出例数为72例,阳性检出率为0.74%。肝占位性病变44例,检出率为0.45%,肝硬化42例,检出率为0.43%,脂肪肝3409例,检出率为34.81%;不同年龄组肝硬化和脂肪肝的检出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肝占位、肝硬化和脂肪肝的检出率男性均高于女性(P=0.003、P<0.001、P<0.001)。结论 辽宁省城市地区肝癌筛查参与率、临床筛查结果阳性率相对较低,研究结果为设计有效的肝癌筛查策略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8.
目的 研究营养风险筛查工具(NRS-2002)对不可切除的局部晚期食管鳞癌(LAESCC)患者接受同步放化疗治疗的疗效及生存结果影响。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2015年浙江省人民医院放疗科行根治性同步放化疗治疗的LAESCC患者 105例,营养状况的筛查使用营养风险筛查工具NRS-2002量表,率间比较采用χ2检验,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Logrank法检验,Cox回归模型预后因素分析。 结果 37.1%的患者在同步放化疗前就存在营养风险,NRS-2002评分≥3分的患者≥3级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高于评分为 1~2分者(P=0.007),所有患者的中位生存(OS)和无进展生存(PFS)分别为17.0个月和11.8个月,NRS-2002评分≥3分组的患者OS和PFS均显著低于评分为 1~2分者(均 P=0.000),进一步行多因素分析发现,评分≥3分是OS (P=0.000)和PFS (P=0.001)降低的独立预后因素。 结论 NRS-2002工具表明食管癌患者存在较高营养风险,而治疗前评分≥3分提示与不良反应增加及生存降低显著相关,值得进一步研究和应用。  相似文献   
89.
目的 探讨对侧症状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予以TESSYS侧隐窝减压与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联合疗法的临床效果.方法 临床选择2013年7月至2016年4月延安市人民医院骨科收治的对侧症状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10例,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5例,对照组仅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疗法,观察组进行TESSYS侧隐窝减压与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联合疗法,治疗后1个月比较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并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治疗后2个月、治疗后3个月的视觉模拟评分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优良率为83.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1个月、治疗后2个月、治疗后3个月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分别为(2.9±1.2)分、(1.3±0.7)分、(1.0±0.2)分,相比于对照组的(4.2±1.7)分、(3.8±1.4)分、(2.8±1.2)分,观察组患者疼痛评分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TESSYS与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联合疗法临床效果确切,可显著缓解患者的腰痛症状,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0.
目的 探讨红花黄色素注射液治疗腔隙性脑梗死的临床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 以97例腔隙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入院后均行常规急救治疗.在此基础上,给予全部患者红花黄色素注射液.治疗前后,以中国脑卒中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量表评估患者神经功能缺失情况,以全自动血液流变分析仪测量患者血浆粘度、血小板聚集指数等指标,观察并记录患者用药不良反应.结果 经治疗,本组治愈33例(34.02%),显效48例(49.48%),有效11例(11.34%),无效5例(5.15%),总有效率94.85%(92/97);1例患者出现头晕、头胀痛症状,并发症发生率1.03%;血液流变分析结果显示,治疗后患者全血粘度、低切变率、血浆粘度、红细胞比容和血小板聚集指数均显著下降,治疗前后差异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腔隙性脑梗死患者用药红花黄色素注射液安全可靠,能有效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和血液流变学,对患者早期预后和防治复发都具有积极作用,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