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1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8篇
基础医学   8篇
临床医学   13篇
内科学   4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7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14篇
中国医学   9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IBS)属于慢性功能性肠道疾病,其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呈逐年上升趋势.目前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明确,较为公认的病因包括内脏高敏感、肠道感染、精神心理、胃肠激素、肠道菌群紊乱、基因遗传等因素.因此,研究者研发了多种与IBS病因相关的动物模型,取得了重大研究进展并普遍应用于基础实验研究.本文概括总结了目前与IBS病因相关的国内外通用的动物模型的制作方法,以期为IBS基础研究的动物模型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2.
目的考察制川乌、白芍配伍对大鼠海马区P-糖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24只大鼠随机均分为正常组、制川乌组、白芍组、配伍组,给予相应药物凝胶14 d,RT-PCR法检测海马区Mdr1a mRNA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P-糖蛋白表达。另取28只大鼠随机均分为上述4组,给药后尾静脉注射罗丹明123,荧光分光光度法检测罗丹明123在大脑及血浆中的含有量,计算通透指数Kp。结果与正常组比较,制川乌组、白芍组均可显著下调P-糖蛋白表达(P0.05,P0.01),并且前一组对Mdr1a mRNA表达也有显著抑制作用(P0.01)。与制川乌组比较,配伍组Mdr1a mRNA、P-糖蛋白表达均显著增加(P0.05,P0.01);与白芍组比较,配伍组两者表达均呈降低趋势,但无显著差异(P0.05)。与正常组比较,仅制川乌组通透指数Kp显著增加(P0.05)。结论制川乌、白芍配伍后,可降低前者对P-糖蛋白表达的抑制作用而减毒增效。  相似文献   
83.
木香挥发油GC指纹图谱的建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建立木香饮片挥发油指纹图谱。方法采用毛细管气相色谱法建立木香挥发油指纹图谱。结果所建立的挥发油指纹图谱,有色谱峰约50个,其中特征峰10个。共有峰的相对保留时间RSD的平均值为0.81%。结论该指纹图谱方法简便,重复性好,为木香饮片提供了一种可行质控方法。  相似文献   
84.
杨华生  吴璐  熊飞艳  夏新华 《中成药》2008,30(2):266-267
脉络宁注射液由石斛、金银花、玄参和牛膝等4味中药组成,具有清热养阴,活血化瘀等功效,主要用于血栓闭塞性脉管炎、静脉血栓形成、动脉硬化性闭塞症、脑血栓形成及后遗症。其原注射液为水提液经醋酸乙酯萃取,挥干溶剂,加注射用水,微孔滤膜过滤,再加热灭菌而得。  相似文献   
85.
目的:研究经皮给予制川乌-白芍药对后,配伍药对大鼠皮肤、肝脏药物代谢酶的影响,以探讨制川乌-白芍药对的配伍机制。方法:大鼠连续经皮给药制川乌、白芍、制川乌与白芍配伍凝胶剂14 d后,采用探针底物与皮肤、肝微粒体体外孵育,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检测皮肤微粒体中1种探针底物及肝微粒体中4种探针底物的浓度,计算代谢速率,考察各给药组大鼠皮肤、肝微粒体CYP450酶活性的变化。结果:与空白组比较,白芍、制川乌对大鼠皮肤微粒体中的CYP3A4酶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P<0.05);与白芍单用组比较,制川乌与白芍配伍给药使大鼠皮肤微粒体中的CYP3A4酶活性显著下降(P<0.05);与制川乌组比较,制川乌与白芍配伍给药使大鼠皮肤中微粒体的CYP3A4酶的活性显著增加(P<0.05)。与空白组比较,白芍、制川乌对大鼠肝微粒体中的CYP3A4、CYP1A2、CYP2E1、CYP2D6酶都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P<0.05);与制川乌组、白芍组比较,制川乌与白芍配伍使大鼠肝微粒体中CYP3A4、CYP1A2、CYP2E1、CYP2D6酶活性均明显增加(P<0.05)。结论:制川乌、白芍均为CYP3A4、CYP1A2、CYP2E1、CYP2D6药酶的抑制剂,两药配伍可引起大鼠皮肤、肝微粒体中药酶活性的改变而致活性成分的代谢速度改变,这可能是制川乌与白芍配伍发挥"增效减毒"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86.
我院 1 995年收治病毒性肝炎患者共计 2 539例 ,其中合并糖尿病者 89例 ,现据其临床特点分析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89例病毒性肝炎合并糖尿病者中 ,男62例 ,女 2 7例 ,年龄 2 4~ 74岁 ,平均 39.5岁 ,所有病例均按 1 995年全国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术会议制订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及WHO 1 985年糖尿病诊断标准诊断。1 .2 临床特点  2 539例病毒性肝炎患者中急性肝炎1 4 50例合并糖尿病者 34例 ,占 2 .34 % ;慢性肝炎 70 4例中合并糖尿病者 2 3例 ,占 3.2 7% ;肝炎后肝硬化 385例中合并糖尿病者 32例 ,占 8.60 %。所有患…  相似文献   
87.
复方大黄煎剂灌肠治疗肝性脑病35例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肝性脑病多见于肝病晚期肝功能衰竭者 ,临床表现为进行性肝昏迷或反复发生的肝昏迷。常用乳果糖灌肠或口服 ,清除氨等有毒物质 ,使患者神志恢复 ,达到治疗目的。但因其价格较贵而使用受限 ,笔者采用复方大黄煎剂 ,高位保留灌肠治疗肝昏迷 35例 ,并与同期乳果糖治疗效果比较。现将临床情况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全部病例均为本院 1997~ 1999年住院患者。临床诊断为病毒性肝炎慢性重型 (慢重肝 )或肝硬化、肝性脑病、肝昏迷Ⅱ~Ⅲ度 ,诊断依据 1995年全国病毒性肝炎会议修订标准。肝性脑病诊断及肝昏迷 5度划分根据《肝炎学大典》。共观察 70…  相似文献   
88.
21世纪以来,国内外灸法治疗胃肠疾病的理论、临床及实验研究热度攀升,科技部2次立项的国家"973计划"灸法项目阐明了多项灸法关键科学问题,实现了灸法研究重大创新,推动灸法治疗胃肠疾病的临床实践,并在基础研究领域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现简述灸法治疗胃肠疾病的研究概况,并总结出灸法治疗胃肠疾病的效应机制研究主要围绕慢性萎缩...  相似文献   
89.
目的:观察隔药灸和隔姜灸对结肠炎相关性结肠癌(CACC)大鼠结肠肿瘤的影响,从嘌呤能离子通道型受体7(P2X7R)/转录激活因子3(STAT3)/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途径探讨艾灸干预CACC的效应机制.方法:选用Sprague-Dawley雄性大鼠26只,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选择6只大鼠为正常组,其余20只采用腹腔...  相似文献   
90.
超微粉碎技术在枳术丸中的应用及其溶出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对经微粉化制备的枳术丸与枳术丸进行显微、理化鉴别、溶出情况对比研究,探索超微粉碎对丸剂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TLC法鉴别枳实与白术、采用HPLC法测定枳术丸橙皮苷的体外溶出情况,并采用了Weibull分布模型进行溶出动力学模拟。结果:超微粉碎与普通粉碎后TLC无显著差别,经微粉化制备的枳术丸各时间点的有效成分溶出较普通丸剂快。结论:枳术丸经超微粉碎后橙皮苷溶出量增加,溶出速度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