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1篇
综合类   1篇
中国医学   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研究白芍总苷对小鼠皮肤机械屏障受损的修复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雌性ICR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白芍总苷低剂量(0.2 mg/g)组、白芍总苷高剂量(0.4 mg/g)组和糠酸莫米松(1 mg/g)组,每组12只。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采用胶带法诱导小鼠皮肤机械屏障损伤模型,连续5 d。第6天起,各组给予相应药物外用干预,0.3 g/只,正常组和模型组给予等量水凝胶基质,连续14 d。末次给药后,检测受损皮肤的含水量、油脂含量及pH值。分离受损皮肤组织,HE染色后光镜下观察皮肤组织形态学变化,试剂盒检测皮肤组织白介素-6(IL-6)和神经酰胺的含量。结果:①HE染色观察显示,模型组小鼠皮肤炎症细胞浸润,角质层增厚,腺上皮细胞增多;白芍总苷干预后上述病变情况明显改善,高剂量组作用更为显著。②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小鼠受损皮肤的含水量、油脂含量及pH值明显降低(P0.01);与模型组相比,糠酸莫米松组及白芍总苷高、低剂量组小鼠的皮肤含水量均显著升高(P0.05,P0.01),糠酸莫米松组及白芍总苷高剂量组小鼠皮肤的油脂含量亦显著升高(P0.01)。③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小鼠皮肤组织IL-6含量显著升高(P0.05),神经酰胺含量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相比,白芍总苷高剂量组和糠酸莫米松组小鼠皮肤组织的IL-6含量明显降低(P0.05,P0.01),神经酰胺含量明显升高(P0.01)。结论:白芍总苷可修复皮肤机械屏障受损,其机制可能与降低角质层中炎症介质IL-6的含量、增加角质层中神经酰胺的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隔药饼灸及隔姜灸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的临床疗效,探讨艾灸对CAG相关癌前病变外周血DNA甲基化谱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5月至2020年10月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针灸科收治的CAG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隔药饼灸组和隔姜灸组,每组35例,2组患者均选取中脘、气海、双侧足三里...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针灸治疗女性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丙二醛(MDA)、总抗氧化能力(T-AOC)的调节作用。方法:选取2018年10月至2021年1月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及上海市针灸经络研究所收治的女性IBS-D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温针灸组和电针组,每组43例。2组患者均取双侧天枢、上巨虚、三阴交穴,分别行温针灸或电针治疗,每周3次,共治疗4周。观察治疗前后2组患者伯明翰症状量表、IBS症状量表、肠易激综合征患者专用生命质量量表、汉密尔顿焦虑及抑郁量表评分变化情况,以评估2组临床疗效,并检测血清MDA、T-AOC水平变化。结果:治疗后2组临床症状积分、汉密尔顿焦虑及抑郁量表评分均显著降低(P<0.001),肠易激综合征患者专用生命质量量表评分显著增加(P<0.001)。温针灸组与电针组女性IBS-D患者血清MDA水平均显著降低,血清T-AOC水平均显著升高(P<0.01)。结论:温针灸和电针治疗女性IBS-D患者均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显著改善患者的生命质量及焦虑抑郁水平,并能调节血清氧化应激相关指标MDA、T-AOC表达水平。  相似文献   
4.
21世纪以来,国内外灸法治疗胃肠疾病的理论、临床及实验研究热度攀升,科技部2次立项的国家"973计划"灸法项目阐明了多项灸法关键科学问题,实现了灸法研究重大创新,推动灸法治疗胃肠疾病的临床实践,并在基础研究领域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现简述灸法治疗胃肠疾病的研究概况,并总结出灸法治疗胃肠疾病的效应机制研究主要围绕慢性萎缩...  相似文献   
5.
帕金森病(PD)是一种以静止性震颤、运动迟缓、肌张力增髙、姿势步态异常等症状,以及便秘、夜尿症等非运动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近年来研究表明,针灸对于PD的非运动症状,尤其是PD自主神经功能障碍所造成的一系列症状如心血管系统功能障碍、泌尿系统功能障碍、胃肠道功能障碍等具有良好的调节作用,但尚无综述对此类研究加以整理。因此,现总结归纳PD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的病理特点、临床表现、发病机制及针灸治疗PD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的临床研究进展,分析针灸治疗PD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相关症状的优势,以期为进一步研究的开展提供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艾灸与西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Web of Science、国家知识基础设施数据库(CNKI)、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CCD)、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CSPD)、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有关艾灸对比西药治疗CAG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间均从建库至2021年10月31日,根据本研究设定的纳排标准筛选文献并提取资料。采用“Cochrane偏倚风险评估工具”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采用“RevMan 5.4.1”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最终纳入13篇RCT,共计1 062名CAG受试者,但总体纳入文献质量不高。Meta分析结果显示,艾灸治疗在改善CAG患者的临床有效率优于西药组。在改善临床症状方面,艾灸治疗缓解CAG患者胃脘灼痛、胃脘胀满、胃脘痞闷评分方面均优于西药组;在改善胃肠分泌蛋白方面,艾灸改善胃蛋白酶原Ⅰ(PG Ⅰ) /PG Ⅱ、G-17水平优于西药组;然而艾灸与西药在改善胃黏膜胃镜有效率、胃镜下及病理评分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艾灸治疗CAG的疗效优于西药,但受纳入文献质量及数量的局限性,验证艾灸治疗CAG的疗效仍需更多高质量研究。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