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7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25篇
皮肤病学   1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32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5篇
中国医学   17篇
  2019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探讨罗格列酮对冠心病且不伴有糖尿病的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冠心病非糖尿病患者60例,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罗格列酮组各30例,分别应用常规治疗和罗格列酮治疗12周后,检测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甘油三酯(TG)、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含量。结果:常规治疗12周后患者血清TC、LDL-C水平均下降,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TG、HDL-C和hs-CRP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加罗格列酮治疗12周后,患者血清TC、LDL-C和TG水平均下降,而HDL-C水平升高(P均〈0.05);hs-CRP水平明显下降(P〈0.01);与常规治疗组比较,除血清TC及LDL-C外,另三项检测指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罗格列酮能降低冠心病患者TG水平,升高HDL-C水平,抑制血清hs-CRP的表达,这可能是其抗动脉粥样硬化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2.
蔡宏文  华军益  叶武  毛威 《浙江医学》2008,30(2):150-151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临床上常见的心律失常,其发病率随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增高。房颤的并发症血栓栓塞,尤其是栓塞所致脑卒中的发病率也随之增加。脑栓塞是房颤致死、致残的最主要原因之一。非瓣膜性房颤(nonvalvular atrial fibrillation,NVAF)是指除各种原因导致的瓣膜及其附属结构损害造成的房颤之外的其他各类房颤,可使脑卒中发病率增加5~6倍。  相似文献   
13.
叶武  陈洪 《医学综述》2008,14(1):58-60
肿瘤的淋巴道转移是影响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之一。由于近年来淋巴管内皮细胞特异性标志物的发现,对淋巴管生成的机制和肿瘤的淋巴转移的研究得到深入。血管内皮生长因子D是近年来发现的淋巴管生成因子之一。研究表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D可促进肿瘤淋巴管生成和淋巴道转移,抗新生淋巴管治疗有望成为肿瘤生物治疗新模式。  相似文献   
14.
葛根素对高血压患者血浆内皮素和一氧化氮的影响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目的:检测正常人与高血压病(EH)患者血浆内皮素、一气体氮的变化及葛根素对其的干预效应。方法:EH对照组口服苯磺酸氨氯地平5mg/d,或合和盐酸苯那普利10mg/d,每日一次,15d为一疗程。EH伍用治疗组同时合用5%GNS250ml+葛根素注射液400mg静滴,两组治疗前后检测血浆ET、NO水平变化。结果:EH各组血浆ET较正常人组均显著增高(P〈0.01),血浆NO水平及NO/ET比值除轻度E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使用Meta分析比较常规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CABG)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术后心肌梗死发生率的差异.方法 在 Medline、SCI、Cochrane图书馆临床对照试验注册库(CENTRAL)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光盘数据库(CBMdisc)检索中文和英文的相天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并检索相关文献的参考文献,检索时间截止至2009年1月.根据严格的纳入和排除标准,两名评价员独立地筛选文献,并按照Cochrane系统评价员手册5.0.0版所建议的评价方法 对纳入临床试验进行质量评价,最后将提取的资料用RevMan 5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结果 共纳入22个试验进行Meta分析,OPCAB组共纳入1494例病人,心肌梗死总发生率为2.81%;CCABG组共1512例,心肌梗死总发生率为3.57%.Meta分析结果 显示OPCAB和CCABG术后心肌梗死发生率的差异尤统计学意义(OR=0.80,95%CI=0.54~1.20,P=0.28).结论 依据现有的随机对照试验进行Meta分析结果 显示,OPCAB和CCABG术后心肌梗死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非小细胞肺癌(NSCLC)外科根治术后辅助紫杉醇脂质体、卡铂化疗疗效及其毒副反应.方法 20例NSCLC外科根治术后,采用紫杉醇脂质体、卡铂辅助化疗(辅助化疗组);M期25例NSCLC单纯行手术根治,而未行化疗(单纯手术组).观察两组患存短期牛存率和化疗的毒副反应.结果 辅助化疗组和单纯手术组的1年半生存率分别为85.0%和72.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化疗毒副反应主要为骨髓抑制和胃肠道反应,神经毒性低.结论 NSCLC根治术后辅助紫杉醇脂质体联合卡铂方案化疗毒副反应较轻,比较安全.  相似文献   
17.
体表胃起搏治疗胃动力紊乱性疾病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武  刘鹏飞  恽芬娟 《职业与健康》2009,25(19):2123-2124
目的分析评估胃动力紊乱患者经体表胃起搏治疗后的疗效。方法江阴市人民医院经胃电图、胃镜等检查诊断为胃动力紊乱的患者25例,应用YM.w型体表胃起搏器治疗,并进行治疗前后症状及症状积分的评估。结果患者经体表胃起搏治疗后症状积分(0.61±0.14)较治疗前(1.59±0.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18,P〈0.01),25例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达88.3%。结论体表胃起搏治疗能有效改善胃动力紊乱性疾病患者的症状。  相似文献   
18.
巴曲抗栓酶具有抗血栓、溶解血栓、降低血管阻力等多种作用,对于脑缺血的治疗有较好的疗效。为观察其对血栓性脑梗死的近期疗效,我们于1995年10月~1997年8月对脑梗死患者进行了对比研究,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早期炎症因子的参与及脂质的氧化作用[1],到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中急性炎症因子的升高[2],冠状动脉内血栓的形成,炎症及免疫反应都扮演了重要角色。Toll样受体(TLR)可识别来自体内微生物和宿主来源的病原体相关分子结构(PAMP),并激活免疫系统,启动固有性免疫应答和适应性免疫应答,在动脉粥样硬化中发挥作用,其主要机制是炎症及血管再生。通过对TLR的调节可以干预机体炎症因子的分泌,从而干预动脉粥样斑块的形成。本文将对近年来TLR与动脉粥样硬化的研究进展加以总结,从而探讨TLR家族对调节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20.
华军益  何煜舟  蒋旭宏  叶武  潘智敏 《浙江医学》2013,(22):1982-1984,1988,I0001
研究川芎嗪对大鼠颈动脉球囊损伤后再狭窄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建立SD大鼠颈动脉球囊损伤模型,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川芎嗪组。川芎嗪组为川芎嗪[10mg(kg·d)]尾静脉预给药1周,球囊成形术后继续同剂量川芎嗪尾静脉注射6周。于第6周末收集损伤段颈动脉,病理切片HE染色测量内中膜厚度比及Western blot检测相关蛋白表达水平。结果大鼠颈动脉球囊损伤后6周,损伤段血管内膜明显增厚,模型组和川芎嗪组与假手术组比较,内膜/中膜面积比显著增加(P<0.05);与模型组比较,川芎嗪组内膜/中膜面积比下降(P<0.05)。模型组损伤段血管Wnt 4、Dvl-1、β- catenin、Cyclin- D1表达表达水平较假手术组显著增高,而川芎嗪组的表达明显减少(均P<0.05)。结论川芎嗪可以抑制大鼠颈动脉球囊损伤后再狭窄,其机制与下调Wnt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