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9篇
  免费   50篇
  国内免费   45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22篇
基础医学   7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100篇
内科学   100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9篇
特种医学   21篇
外科学   37篇
综合类   205篇
预防医学   63篇
药学   59篇
  1篇
中国医学   105篇
肿瘤学   11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30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41篇
  2011年   34篇
  2010年   50篇
  2009年   53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36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8篇
  1980年   3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应用HPLC色谱法测定复方联苯双酯颗粒中肌苷的含量.方法:采用C8柱以甲醇-水(60:40)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48 nm.结果:肌苷线性范围为2.50~25.00μg·ml-1,r=0.999 97(n=6).肌苷平均回收率100.1%,RSD 0.4%(n=9).结论:方法简便,结果准确,重复性好.  相似文献   
12.
研究三七皂甙对急性脑梗塞患者血浆和脑脊液单核细胞趋化因子(MCP 1)和内皮素(ET)水平在不同时段变化的影响。方法:用酶联免疫法和放射免疫法测定MCP 1和ET在不同时间血浆和脑脊液含量的变化情况,及应用三七皂甙治疗后的影响。结果:脑梗塞患者血浆MCP 1和ET的水平明显增加,三七皂甙组各时间段MCP 1和ET的含量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MCP 1在第3天达到峰值,第5天开始下降。ET在第3~5天达峰值,之后逐渐下降,第10天的含量仍高于第1天。脑梗塞48?h后患者脑脊液MCP 1和ET的含量亦明显升高。应用三七皂甙后血浆MCP 1和ET的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脑梗塞后血浆和脑脊液MCP 1和ET水平明显增高(P<0.05);MCP 1和ET的变化有一定相关性(r=0.852)。三七皂甙对脑梗塞后血浆和脑脊液MCP 1和ET的表达有部分抑制作用,这可能是三七皂甙减轻脑梗塞后缺血缺氧的分子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3.
回顾性总结8例心脏介入治疗并发急性和亚急性心脏压塞患者的临床资料。8例年龄9~85岁,于介入性治疗术中出现急性心脏压塞3例,在术后延迟出现亚急性心脏压塞5例。其中行起搏器植入术2例,临时心脏起搏2例,冠状动脉介入治疗3例,右心室造影1例。均行心包穿刺及留置引流导管治疗,抢救成功7例,死亡1例。提示心脏介入性治疗合并急性和亚急性心脏压塞多与操作不当有关,应加强防范意识,改进操作技巧;心脏压塞的早期识别和果断处理是成功抢救患者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毒邪致病的古今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是危害人类的重大疾病,目前不能根治.本文从文献入手论述了古今医家对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毒邪致病的病因病机的认识,指出了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毒邪致病的特点,为临床治疗本病拓宽思路.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静脉留置针使用中出现的不良反应进行原因分析,护理干预减少不良反应发生延长留置针使用时间.  相似文献   
16.
<正>喉罩(laryngeal mask airway,LMA)作为一种声门上气道管理技术,己应用于临床短小或浅表的儿童手术的全身麻醉,但由于儿童喉罩置入位置的欠满意率高于成人[1],从而限制了喉罩的应用。以往对喉罩置入位置采用传统的听诊定位方法,但是该方法存在着较大的主观盲目性,无法客观地显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利用合理用药监测系统实现全医嘱审核,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整理、归纳、分析我院2013年所有住院医嘱中的不合理用药问题,记录不合理医嘱所使用的药物、数量以及警示内容。结果:共审核医嘱约120万条,发现不合理医嘱2 888条,占0.24%。其中,黑色警示医嘱1 711条(占不合理医嘱总数的59.25%);红色警示医嘱1 177条(占不合理医嘱总数的40.75%)。黑色警示医嘱主要问题为药物配伍禁忌(49.56%)和溶剂不适宜(40.91%)。经过临床药师干预,不合理医嘱率呈逐月下降趋势,由2013年1月的0.51%下降至12月的0.06%。结论:利用合理用药监测系统对用药医嘱进行审核,可及时发现存在不合理用药现象的医嘱,并采取适当干预措施,确保临床安全、有效、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社区综合防治健康管理模式对基层高血压患者控制率的影响。方法收集2012年7月至2013年7月广州参与研究的三级医院及6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收治的初诊原发性高血压(高血压)患者2 383例,患者入组后随机分为综合管理组和常规治疗组。常规治疗组:按照高血压常规给予降压药治疗及根据血压情况作出调整。综合管理组:三级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团队合作,运用综合防治健康管理模式治疗高血压患者,针对高血压危险因素进行筛查,在严格控制血压的同时,尽可能地干预危险因素,并进行定期随访(随访时间为12个月)。观察两组患者的血压控制水平、危险因素控制及高血压并发症发生情况等。结果随访12个月后,与常规治疗组相比,综合管理组依从性显著高于常规治疗组,不良反应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综合管理组血压控制的显效率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常规管理组,而且收缩压、舒张压进一步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综合管理组吸烟、饮酒患者比例显著下降、基本身体指标(体质量指数、腰围)显著降低、血脂代谢紊乱情况改善、规律服用降压药物并定期监测血压患者比例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综合管理组随访期间发生包括脑卒中、心力衰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冠心病)等并发症事件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7%vs. 9.4%,P0.001)。结论应用社区综合防治模式对基层高血压患者进行管理和干预,效果满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起源于肺静脉的阵发性房颤的电生理特点及射频消融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环状电极(Lasso电极)标测诱发阵发性房颤的肺静脉电位的电生理特点并对射频消融靶点进行评介。方法16例阵发性房颤者在Lasso电极标测寻找优势肺静脉电位(PVP),温控消融放电。结果起源于肺静脉的局灶性房颤其电生理特征包括:①异位激动灶主要分布于两上肺静脉。②肺静脉内可观察到从肺静脉内至心房传导阻滞。消融成功的靶点与体表心电图P′波提前(74±33)ms。成功隔离38条肺静脉:其中左上肺静脉16条,右上肺静脉12条。术程(186.7±63.8)min,X线曝光时间(51.5±15.0)min。术后随访1~12个月,11例(68.7%)无需药物而维持窦性心律。结论阵发性房颤异位起源点大多数位于左房肺静脉,起源于肺静脉的局灶性房颤有其特殊的电生理表现。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非洛地平治疗老年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30例老年高血压病患应用非洛地平治疗,5-10mg/d,治疗4周。结果:非洛地平有显降压作用,显效率66.7%,总有效率90%;可减少心绞痛发作次数,改善患心脏功能,无明显不良反应;对血脂、血糖、肾功能无明显影响。结论:非洛地平可作为治疗老年高血压的首选药物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