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30篇
综合类   17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8篇
中国医学   6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探讨吸入性损伤的主要致死因素及其防治措施.方法:回顾分析我院1959~1995年收治的1539例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对386例并发全身感染的临床特征进行探讨.结果:1539例吸入性损伤中死亡333例,其中237例与全身感染有关,占吸入性损伤总死亡入数的71.17%;烧伤面积、休克、吸入性损伤程度和抗生素的使用等因素影响感染的发生及预后;改善抗感染治疗措施后,感染发生率和死亡率降低,吸入性损伤治愈率提高.结论:感染是吸入性损伤的主要致死因素;针对影响感染发病的诱因采取综合性预防措施,降低感染的发生率和死亡率是提高吸入性损伤治愈率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22.
23.
目的:以N-琥珀酰壳聚糖、海藻酸钠为载体,制备口服双氯芬酸钠pH敏感性水凝胶小球,并考察该水凝胶小球在不同pH环境中的释放行为。方法:通过正交试验优选口服双氯芬酸钠pH敏感性水凝胶小球最佳制备工艺。采用红外光谱和电子显微镜扫描对其进行结构表征,并考察该水凝胶小球在体外不同pH环境、人工胃液及人工肠液中的释放行为,揭示其在体外不同环境中的pH敏感性释放机制。结果:该水凝胶小球最佳处方组成为:N-琥珀酰壳聚糖浓度为1%(w/v),海藻酸钠浓度为1%(w/v),氯化钙浓度为1.5%(w/v),药物与海藻酸钠质量比为3∶5(g/g);口服双氯芬酸钠pH敏感性水凝胶小球具有明显的pH敏感性,在人工胃液中3 h的累积释放度小于22%,在人工肠液中11 h的累积释放度可达98%。结论:口服双氯芬酸钠pH敏感性水凝胶小球可望成为具有时辰药理学特性的pH敏感性肠道释药系统。  相似文献   
24.
HPLC同时测定荜茇中胡椒碱和荜茇明宁碱含量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目的:采用HPLC同步测定荜茇中胡椒碱和荜茇明宁碱的含量,为荜茇药材多指标质量控制奠定基础.方法:以荜茇药材中胡椒碱和荜茇明宁碱为指标成分,应用C18(4.6 mm×250 mm,5μm)柱,流动相0.25%甲酸-甲醇(35∶65),流速为1 mL·min-1,检测波长343 nm,柱温40℃.结果:胡椒碱和荜茇明宁碱的峰面积与浓度的线性关系良好(r=0.999 9),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0.4%,102.2%,RSD分别为2.6%,2.5%.建立了同时对荜茇中的2个成分进行定量的测定方法,并将此方法用于不同来源的荜茇各成分的测定.结论:该方法简便快捷,重复性良好,为中药材荜茇提供了更合理、可靠的质控方法.  相似文献   
25.
自 1992年以来 ,我院对 36例烧伤后严重瘢痕挛缩畸形患者 ,采用自体瘢痕皮片游离移植或回植到供皮区 ,取得了满意的治疗效果。现将我们的治疗体会作一介绍。1 临床资料1.1 病例资料 本组 36例。男 2 5例 ,女 11例。火焰烧伤后瘢痕 19例 ,热液烫伤后瘢痕 15例 ,化学烧伤后瘢痕 2例。 31例系大面积深度烧伤后 ,全身无正常皮肤可做为供皮区的整形患者 ,且畸形涉及到两个以上功能部位 ,5例系自体中厚皮片修复畸形后 ,以瘢痕皮片回植到供皮区的整形患者。其中颈部畸形 7例次 ,腋部畸形 52例次 ,肘部畸形 4 3例次 ,手畸形 14例次 ,会阴部畸形 8…  相似文献   
26.
自体皮与猪皮相间移植治疗深度烧伤创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临床资料1998年1月-1999年12月,共施行新鲜猪皮与自体小皮片相间移植30例,其中男19例,女11例,平均年龄21.9岁。植皮创面选择以手术面积(创面面积加取皮面积)大于15%、小于45%为标准。用于切痴创面12例,肉芽创面旧例。烧伤总面积30%-70%,成人平均(50.5。26.0)%,Ⅲ度面积(30.9±14. 5)%TBSA;小儿平均(43. 0±21.9)%,Ⅲ度面积(23.1±8.7)%TBSA。19例成人共使用猪皮25次,平均相间移植面积为(18.6±8.7)%;11例小儿共使用…  相似文献   
27.
 目的 探讨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 TLIF)术后椎间融合器移位的特点及其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多个脊柱中心行腰椎TLIF的512例患者资料,男255例,女257例;年龄37~77岁,平均54.7岁;腰椎Ⅰ度或Ⅱ度滑脱者253例,腰椎间盘突出者200例,腰椎管狭窄者59例。于术后3、6、12个月进行随访,对X线片发现融合器移位的病例,加做CT薄层扫描三维重建,进一步分析融合器移位的特点、发病率和可能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512例患者中有6例发生融合器移位,发生率为1.17%。各个脊柱中心术后发生融合器位移的发生率各不相同。4例腰椎滑脱者和2例腰椎间盘突出者术后发生融合器移位,发生率分别为1.58%(4/253)和1.00%(2/200)。矩形融合器(3.11%,5/161) 比肾形融合器(0.28%,1/351)更容易发生移位。双节段者(5.75%,5/87)比单节段者(0.24%,1/425)更容易发生移位。邻近终板为直线形者(3.50%,5/143)比双凹形者(0.27%,1/369)更容易发生移位。结论 手术技巧的差异、矩形融合器的使用、双节段融合、直线形终板或术前为腰椎滑移者均可能为TLIF术后融合器移位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8.
双滚传动式植皮器刘军辉,杨晓东,苑先蔚目前,烧伤创面移植邮票状皮片手术,完全靠人工用镊子将皮片逐片贴敷于创面的方法,工作量大,效率低。我们自行设计并由航空航天部693厂协助制造的双滚传动式植皮器,提高了工作效率,具有省人、省力的优点,临床应用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29.
湿润烧伤膏致绿脓杆菌败血症、坏死性筋膜炎一例刘军辉,杨晓东病例,女,19岁。1992年6月29日不慎踩入燃尽的麦草灰中烧伤。伤后在院外治疗,给予输液、全身抗感染(用药不详)及清创后外用湿润烧伤膏(每日4次)。治疗19天后,因右下肢及左小腿未受损组织进...  相似文献   
30.
烧伤创面假癌样增生二例赵东彦张穗陈鸿昌刘军辉报告两例烧伤外用“烧伤膏”,伤后10天创面并发假癌样增生,1例误诊为鳞状上皮癌行手术治疗;另1例经观察怀疑为假癌样增生而行保守治疗痊愈。例1女,30岁。于1994年8月8日热油烫伤,伤后在当地私人诊所外用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