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19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3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直肠癌浸及骶前筋膜或骶骨面时,给根治、切除术带来很大困难,因为强行切除常招致致命的骶前静脉破裂大出血,笔者在实践中探索出一种止血方法,止血满意。介绍如下: 止血方法 以特制不锈钢图钉消毒备用,在危及生命的急诊情况下,亦可用普通金属图钉,以酒精高温烧灼、冷却后使用。图钉数目按照出血面积大小而定,一般准备十多枚即可(1)先以手指、纱布压迫出血面,吸净腹腔积血;(2)用止血海绵一块,面积稍大于出血面,浸上凝  相似文献   
12.
1病例报告患者男,44岁。5年前体检发现肝血管瘤,单发,直径约5 cm,偶感上腹部胀痛不适,未予处理。此后每年复查,见肝血管瘤逐渐增大,上腹部胀痛症状亦逐渐明显,2010年12月CT检查,提示肝脏多发血管瘤,最大者位于肝右叶,大小约10 cm×8 cm。入院体检:体温36.6℃,脉搏72次/min,血压130/80 mmHg。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双钢板法治疗肱骨髁间粉碎性骨折的疗效.方法 对25例肱骨髁间粉碎性骨折(Risee borough 分类Ⅳ型)行肘后经鹰嘴截骨人路,双钢板法固定.术后3-4周行功能锻炼.半年内每月摄片复查.结果 25例全部愈合,平均随访8.6个月,平均愈合3.7个月.肘关节功能按Aitken & Rorabeek 标准进行评定:优6例,良13例,可5例,差1例.优良率76.0%.结论 双钢板法固定可靠,有利于早期功能锻炼、关节功能恢复良好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我院自199O年3月至1998年3月,收治膝关节外伤352例,其中伴有动脉断裂13例。对动脉断裂术后进行6个月至2年的随访,手术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般资料本组男12例,女1例,年龄18~51岁,平均为365岁。损伤原因:车祸致伤10例,缆绳拉伤2例,重物压伤1例。膝关节损伤中为股胖骨上段骨折10例,股骨踝上、课间骨折3例,其中伴膝关节脱位6例;胜前与胜后动脉分叉上方断裂9例,分叉部下方断裂4例;完全断裂11例,部分断裂2例。合并有伴行静脉损伤8例,神经损伤3例。治疗闭合性损伤先行术前X线摄片,部分开放性损伤术中用C臂X线机摄…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温针灸配合其他中医手法对青春期痛经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青春期痛经患者129例临床资料,在温针灸治疗的基础上,配合艾灸治疗、穴位按摩、生活指导、耳穴埋籽等手法,评估临床疗效。结果:129例青春期痛经患者均完成治疗,其中痊愈84例(65.12%)、显效39例(30.23%)、无效6例(4.65%),总有效率95.35%。患者治疗前痛经积分为(11.25±1.76)分,治疗后痛经积分降为(7.74±2.23)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青春期痛经患者采用温针灸联合其他中医手法治疗能够快速缓解痛经症状,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6.
观察"头体针"治疗54例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的疗效,并与单纯电针治疗18例进行比较.结果 表明:治疗组治愈率85.2%,有效率100.0%;对照组治愈率66.7%,有效率94.5%.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本法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7.
背景:单纯收缩期高血压(isolated systolic hypertension,ISH)是老年人的常见病,严重危害老年人的健康。中医及中西医结合治疗模式在改善老年ISH患者生活质量以及保护靶器官等方面具有一定优势,但需要进一步的循证医学研究。目的:观察中医(降压胶囊)及中西医结合(降压胶囊联合尼莫地平)治疗模式对老年ISH患者血压、血管活性物质的影响及其安全性。设计、场所、受试者和干预措施:采用多中心、随机双盲、阳性对照的试验设计。按标准入选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北京延庆县中医院及延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老年ISH患者270例,采用随机区组法分为中医组(降压胶囊联合尼莫地平模拟药)、中西医结合组(降压胶囊联合尼莫地平)和西医组(尼莫地平联合降压胶囊模拟药),每组各90例。疗程为4周。主要结局指标:观察各组治疗后诊室血压和动态血压水平,血管活性物质如内皮素-1(endothelin-1,ET-1)、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血栓素B_2(thromboxane B_2,TXB_2)和6-酮-前列腺素1α(6-ketoprostaglandin1α,6-keto-PGF1α)水平的变化,并评价其安全性。结果:治疗结束后,中医组脱落10例(80例完成试验),中西医结合组脱落14例(76例完成试验),西医组脱落5例(85例完成试验)。治疗后各组收缩期血压值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西医结合组收缩期血压明显低于中医组或西医组(P〈0.05)。治疗后各组24 h平均收缩压及昼间平均收缩压明显降低,中西医结合组夜间平均收缩压亦明显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西医结合组24 h平均收缩压和昼间平均收缩压低于中医组和西医组(P〈0.05)。治疗后各组患者血清NO、血浆6-keto-PGF1α水平均升高,而血浆ET-1和TXB_2水平降低(P〈0.05),且中西医结合疗法对降低血浆TXB_2含量的作用明显优于中医或西医疗法(P〈0.05)。结论:中医及中西医结合治疗模式应用于老年ISH患者的疗效肯定,安全性高,且中西医结合治疗模式在降压及相关指标改善等方面具有明显协同增效的优势,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occludin蛋白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小鼠肠黏膜屏障功能损伤中作用的调控机制。方法:采用雨蛙肽和内毒素联合注射法制备小鼠重症急性胰腺炎模型。分为3组:对照组、模型组、二硫代氨基甲酸吡咯烷(PDTC)干预组,18 h后处死动物,比较各组的腹腔内大体改变、肠黏膜病理改变,肠道通透性的变化,肠上皮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NF-κB mRNA表达。结果:重症急性胰腺炎造成了小鼠腹腔内明显炎症反应,肠管水肿,肠黏膜水肿,肠道通透性显著增高,NF-κB特异性阻断剂PDTC能降低肠道损伤,改善肠黏膜水肿,上调肠上皮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的表达,降低NF-κB mRNA表达,显著降低肠道通透性,occludin与NF-κB mRNA表达呈显著负相关。结论: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在SAP时肠道屏障功能损伤过程中起重要作用。这一作用可能是通过NF-κB的调节作用实现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NF-κB在重症急性胰腺炎小鼠肠黏膜屏障功能损伤中的调控机制。方法 36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NF-κB干预组,每组12只。18h后处死小鼠,比较各组的腹腔内大体改变、肠黏膜病理改变,肠道通透性的变化及血清细胞因子水平,肠上皮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的表达。结果模型组小鼠腹腔内呈明显炎症反应,肠管水肿,肠黏膜水肿,肠道通透性显著增高,NF-κB特异性阻断剂能降低肠道损伤,改善肠黏膜水肿,上调肠上皮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的表达,显著降低肠道通透性,降低细胞因子水平。结论 NF-κB阻断剂能够通过选择性的抑制NF-κB活性,改善受损的肠屏障功能。这一作用通过上调肠上皮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的水平而实现。  相似文献   
20.
患者女,48岁,患者5个月来常感上腹疼痛不适,腹胀,嗳气,2个月前发现剑突下一肿块,似鸡蛋大小,逐渐增大,本月来我院作胃镜检查示:浅表胃炎,胃体背侧压迫感。上消化道造影示:胃小弯及胃体背侧压迫为腔外占位病变。于1988年1月27日入院。既往无高血压及肥胖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