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30篇
基础医学   11篇
临床医学   12篇
内科学   29篇
神经病学   7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47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目的:观察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EPCs)对血管平滑肌细胞(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VSMCs)增殖的影响。方法:采用6%羟乙基淀粉沉降红细胞和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人脐血单个核细胞,EGM-2细胞培养基进行培养,诱导单个核细胞贴壁并向EPCs分化;采用荧光显微镜双染色、流式细胞术鉴定EPCs,间接免疫荧光检测VSMCs收缩表型标志物α-SM-actin和calponin的表达;Transwell培养板建立早期EPCs和大鼠VSMCs共培养模式,以20%胎牛血清刺激VSMCs增殖,分别共培养6,12,24,48,72 h后收集VSMCs,采用BrdU标记法、蛋白定量、流式细胞术分析VSMCs DNA合成能力、细胞总蛋白含量以及细胞周期进程。结果:从脐血单个核细胞成功培养了EPCs。EPCs和大鼠VSMCs共培养12,24,48,72 h后,VSMCs DNA合成能力、细胞总蛋白含量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其中以48 h最明显;流式细胞术显示,共培养组VSMCs细胞周期中S期细胞所占百分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而细胞周期中G1期细胞所占百分率均相应高于对照组(P<0.05),其中均以48 h最明显。结论:早期EPCs能够抑制VSMCs增殖。  相似文献   
92.
目的 观察内皮祖细胞对血管紧张素Ⅱ诱导的血管平滑肌细胞表型转化的影响.方法 采用6%羟乙基淀粉沉降法和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人脐血单个核细胞,EGM-2细胞培养基进行培养,诱导单个核细胞贴壁向内皮祖细胞分化.采用荧光显微镜双染色、流式细胞术鉴定内皮祖细胞,间接免疫荧光检测血管平滑肌细胞标志物平滑肌α-肌动蛋白、钙调节蛋白的表达,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和免疫印迹检测早期内皮祖细胞条件培养液、晚期内皮祖细胞条件培养液以及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条件培养液对血管紧张素Ⅱ诱导的血管平滑肌细胞收缩表型标志基因平滑肌α-肌动蛋白以及合成表型标志基因骨桥蛋白表达变化的影响.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血管紧张素Ⅱ(10-6mmol/L)诱导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48 h后,平滑肌α-肌动蛋白mRNA和蛋白表达明显减少,而骨桥蛋白mRNA和蛋白表达明显增加,提示血管平滑肌细胞从收缩表型向合成表型转化;与血管紧张素Ⅱ组比较,早期内皮祖细胞条件培养液、晚期内皮祖细胞条件培养液以及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条件培养液处理后均不同程度抑制血管紧张素Ⅱ诱导的平滑肌α-肌动蛋白表达减少和骨桥蛋白表达增加,其中以早期内皮祖细胞条件培养液的抑制效果最明显.结论 内皮祖细胞能够抑制血管紧张素Ⅱ诱导的血管平滑肌细胞从收缩表型向合成表型转化.  相似文献   
93.
目的:观察非诺贝特对溶血卵磷脂(LPC)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增生、凋亡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体外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分为正常对照组、LPC组、非诺贝特低浓度组(10μmol·L-1)、非诺贝特中浓度组(50μmol·L-1)及非诺贝特高浓度组(100μmol·L-1)。分别观测LPC对血管内皮细胞增生、凋亡及凋亡调控蛋白抑制X连锁凋亡抑制蛋白(XIAP)的影响,及非诺贝特干预后的变化。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LPC抑制内皮细胞增生,促进内皮细胞凋亡,XIAP表达减弱。非诺贝特可干预LPC对内皮细胞的作用,使内皮细胞增生增强,凋亡减少,XIAP表达增强。结论:非诺贝特可通过促进XIAP表达干预LPC对HUVECs增生及凋亡的影响。  相似文献   
94.
口服硝苯地平治疗老年人病窦综合症32例的近期疗效为:显效20例,有效10例,无效1例。治疗后复查基础心率,SNRT,CSNRT及SACT等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增加(均P<0.05)  相似文献   
95.

目的  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浆白细胞介素-37(IL-37)水平、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单核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的影响,评估上述炎症指标与ACS类别、Gensini评分、心脏重构和功能关系。方法  检测58例ACS患者PCI术前及术后24 h血浆IL-37、hs-CRP水平、单核细胞(M)计数及NLR,常规检测血脂、血浆N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另选同期因胸痛入院且排除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30例为对照组。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ACS患者PCI术前血浆hs-CRP水平、M计数及NLR均显著增高,血浆IL-37水平显著降低(P均<0.05);与PCI术前比较,ACS患者术后血浆hs-CRP水平、M计数及NLR增高,血浆IL-37水平降低(P均<0.05)。ACS患者PCI术前血浆IL-37水平与Gensini评分呈负相关;hs-CRP水平、M计数、NLR与Gensini评分、LVEDD和NT-proBNP水平呈正相关,NLR与LVEF呈负相关。结论  PCI导致体内抗炎/促炎反应失衡加重;PCI术前炎症指标一定程度上反映ACS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心室重构和心功能损伤状况。

  相似文献   
96.
目的:评价运动试验后Q-Tc离散度在老年陈旧性心肌梗塞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地64例老年陈旧性心肌梗塞患者(心梗组)进行活动平板运动试验、24h动态心电图、超声心动图检测及临床随访平均24.12±7.7月;并以30例健康老年人为对照组。结果:心梗组运动试验前为Q-Tcd(40.21±15.21)ms,运动试验后为(59.3±20.17)ms;对照组Q-Tcd运动试验前、后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两组Q-  相似文献   
97.
背景:以往干细胞移植治疗心肌梗死的研究,均为单次经静脉或冠脉注射移植。 目的:进一步验证人脐血单个核细胞多次静脉移植对家兔急性心肌梗死胶原重构及心功能影响。 方法:取家兔45只结扎冠脉左前降支制备急性心肌梗死模型,随机分为3组,①多次移植组:造模后7,9,11,13 d经耳缘静脉注入BrdU标记人脐血单个核细胞生理盐水。②单次移植组:造模后7 d注入BrdU标记人脐血单个核细胞生理盐水,9,11,13 d注入生理盐水。③心梗对照组:仅注入生理盐水。另取家兔5只为假手术组。 结果与结论:与对照组相比,两移植组心功能左室短轴缩短率、左室射血分数明显升高(P < 0.05);且多次移植组改善效果优于单次移植组(P < 0.05);免疫组织化学显示两移植组造模后2,4周心梗周边区均存在BrdU阳性细胞,但多次移植组BrdU阳性细胞计数多于单次移植组;改良Masson’s染色显示与假手术组比较,对照组梗死区及非梗死区胶原密度显著增加,梗死区域胶原纤维部分融合,排列较紊乱,心肌基本组织结构破坏;与对照组比较,两移植组造模后2,4周梗死周边区域心肌细胞间胶原含量、胶原纤维明显减少,胶原纤维排列较为有序;与单次细胞移植组比较,多次细胞移植组进一步改善。提示多次静脉移植脐血单个核细胞改善急性心肌梗死心功能、阻抑心肌胶原纤维重构疗效优于单次静脉移植。  相似文献   
98.
背景:单纯脐血细胞经静脉移植治疗脑梗死疗效有限,移植细胞经血脑屏障迁入脑内数量不足为重要原因之一。 目的:观察血脑屏障开放剂甘露醇对人脐血CD34+细胞经静脉移植治疗高血压大鼠脑梗死疗效的影响。 方法:分离人脐血CD34+细胞,脂质体方法转染pEGFPF质粒,制备pEGFP-CD34+细胞;45只雄性SD大鼠经线栓法建立大脑中动脉栓塞模型,造模后24 h随机分为3组:实验组注射1×106 GFP-CD34+细胞,继之注射20%甘露醇2 g/kg;阳性对照组注射1×106 GFP-CD34+细胞;空白对照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 结果与结论:①荧光显微镜下实验组每张切片脑组织GFP标记阳性的绿色荧光细胞计数平均值显著多于阳性对照组。②移植后第7天治疗组与其他各组神经功能损害评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移植后28 d,各组神经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恢复,实验组神经功能恢复明显优于阳性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P < 0.05)。③实验组与其他两组相比,大鼠脑梗死体积均显著减少。④实验组脑组织匀浆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水平较阳性对照组、空白对照组明显增高。提示血脑屏障开放剂甘露醇促进静脉移植CD34+细胞通过血脑屏障迁入至脑组织,并增强静脉移植CD34+细胞治疗脑梗死的疗效。  相似文献   
99.
目的 探讨SHR心脏肥厚进展阶段心肌细胞凋亡、心肌纤维化及左室重构特点及其相互关系。方法 分别采用末端脱氧核糖核苷酸转移酶介导dUTP缺口末端标记(TUNEL)、放射免疫测定及病理检查方法对16周、24周龄、32周龄SHR心肌细胞凋亡指数(APOI)、心肌胶原容积分数(VF)和心肌血管周围胶原面积(PVCA)、血浆和组织血管紧张素Ⅱ检测,并以同龄Wister大鼠作对照。结果 与同龄正常血压Wistar大鼠比较,SHR各周龄组收缩压明显增高、心脏肥厚指标心脏重量(HW)、左室重量(LVW)、左室重量指数(LVW/BW) 显著增加;各周龄组SHR心肌细胞APOI显著增加,各周龄组间无显著性差异;各周龄组SHR大鼠血浆、心肌组织Ang Ⅱ明显增高;24、32周龄SHR的CVF和PVCA显著增加;SHR心肌组织Ang Ⅱ分别与APOI、CVF呈显著正相关,APOI与CVF呈显著正相关。结论 心肌细胞凋亡与心肌纤维化参与SHR代偿性心脏肥厚阶段心脏重构病理过程,组织Ang Ⅱ是导致SHR代偿性心脏肥厚阶段心肌细胞凋亡与心肌纤维化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00.
目的 观察复方丹参滴丸(CDDP)联合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hUCB-MSCs)移植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小鼠脾脏和外周血单核细胞 M1/M2 亚型转化、心肌炎症反应和心功能的影响。 方法 雄性Balb/C 小鼠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制备 AMI 模型。 32 只造模成功小鼠随机分为 4 组,对照组、移植组、CDDP 组和联合治疗组,每组 8 只。 造模术后 24 h,各组均接受生理盐水 0.2 mL 注射及 0.2 mL 灌胃,CD-DP 组将 CDDP 270 mg/(kg窑d)溶于灌胃生理盐水,移植组将 1×106 hUCB-MSCs 溶于注射生理盐水,联合治疗组接受两种治疗。 治疗 7 d 后,每组随机选取 5 只小鼠行超声心动图检测心功能,HE 染色观察心肌病理变化和心梗区白细胞计数,Masson 染色观察胶原沉积情况,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及脾脏单核细胞M1/M2 比值,ELISA 检测外周血 IL-10 水平。 结果 HE 染色结果显示各组小鼠梗死区均有不同程度心肌细胞丢失,由大量平行或交错的胶原纤维束组成,形成疤痕组织,可见白细胞浸润。 与对照组比较,其余三组残存心肌细胞数量较多,白细胞浸润减少,三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外周血 IL-10 水平升高(P<0.05),心梗区白细胞计数、胶原沉积比、脾脏和外周血单核细胞 M1/M2 比例降低(P<0.05)。 与 CDDP 组比较,移植组心梗区白细胞计数增加,联合治疗组心梗区白细胞计数减少,移植组和联合治疗组 LVEF、IL-10 水平升高,外周血单核细胞 M1/M2 比例下降(均 P<0.05)。 与移植组比较,联合治疗组外周血单核细胞 M1/M2 比例下降(P<0.05)。 结论 CDDP 联合 hUCB-MSCs 移植治疗可促进 AMI 小鼠心外单核巨噬细胞 M1/M2亚型转化,减低小鼠心肌梗死局灶炎症反应,并改善心功能,疗效优于单纯 hUCB-MSCs 移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