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953篇
  免费   564篇
  国内免费   371篇
耳鼻咽喉   81篇
儿科学   155篇
妇产科学   66篇
基础医学   346篇
口腔科学   35篇
临床医学   1371篇
内科学   702篇
皮肤病学   80篇
神经病学   255篇
特种医学   603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729篇
综合类   2805篇
预防医学   1240篇
眼科学   83篇
药学   1048篇
  8篇
中国医学   1021篇
肿瘤学   259篇
  2024年   38篇
  2023年   147篇
  2022年   135篇
  2021年   160篇
  2020年   187篇
  2019年   210篇
  2018年   220篇
  2017年   134篇
  2016年   179篇
  2015年   187篇
  2014年   663篇
  2013年   432篇
  2012年   436篇
  2011年   471篇
  2010年   511篇
  2009年   552篇
  2008年   567篇
  2007年   621篇
  2006年   577篇
  2005年   641篇
  2004年   561篇
  2003年   497篇
  2002年   286篇
  2001年   295篇
  2000年   289篇
  1999年   363篇
  1998年   260篇
  1997年   262篇
  1996年   237篇
  1995年   204篇
  1994年   134篇
  1993年   100篇
  1992年   71篇
  1991年   68篇
  1990年   57篇
  1989年   29篇
  1988年   23篇
  1987年   15篇
  1986年   12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1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2篇
  1961年   3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41.
目的 探讨大肠杆菌(E.coli)感染与人巨噬细胞系U937细胞凋亡的关系及热休克蛋白70(HSP70)、核因子(nuclear factor kappa B,NF-κB)表达的变化.方法 以Annexin V FITC/PI双染流式细胞仪检测为指标,研究E.coli感染对人巨噬细胞系U937细胞凋亡的诱导作用;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HSP70和NF-κ B的表达.结果 Annexin V FITC/PI双染结果发现,U937细胞凋亡百分率随E.coli浓度的增加而增加,HSP70的表达随着E.coli浓度的增加逐渐升高,而NF-κ B的表达逐渐降低.结论 E.coli诱导U937细胞凋亡过程可能与HSP70表达的升高和NF-κB表达的降低有关.  相似文献   
942.
围术期应用乌司他丁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脑保护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高血压脑出血围术期应用乌司他丁对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的影响和脑保护作用?方法:高血压脑出血发病7 h内的手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乌司他丁组(A组)和对照组(B组)?测定两组术前和术后12?36 h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 enolase,NSE)的浓度及术前和术后第8天的格拉斯哥(glasgow coma scale,GCS)的评分?结果:术后12 h和36 h,A组NSE浓度明显低于B组,术后第8天A组GCS评分明显高于B 组?结论:高血压脑出血术中早期应用乌司他丁有利于神经保护?  相似文献   
943.
目的:研究ATP缺失时大鼠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NRK52E)肌动蛋白磷酸化水平的改变?方法:建立细胞的体外ATP缺失模型,用免疫印迹技术检测细胞内骨架组分及胞浆组分中肌动蛋白的分布变化;用二维电泳法分离并比较细胞内磷酸化和非磷酸化的肌动蛋白含量的改变;用免疫共沉淀法及免疫印迹技术检测ATP 缺失后细胞内肌动蛋白酪氨酸?苏氨酸及丝氨酸磷酸化水平变化?结果:ATP缺失处理后细胞内F-肌动蛋白含量逐渐增加,G-肌动蛋白含量逐渐减少;ATP缺失细胞内磷酸化肌动蛋白量明显增加,肌动蛋白的磷酸化程度随ATP缺失时间延长而增加;ATP缺失处理后肌动蛋白酪氨酸磷酸化水平逐渐升高,且与ATP缺失程度呈相一致;肌动蛋白苏氨酸磷酸化水平无明显变化?结论:ATP缺失后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肌动蛋白出现聚合过程,可能与细胞中肌动蛋白磷酸化酪氨酸水平增加有关?  相似文献   
944.
目的 探讨高血压患者的心肌缺血与室间隔(IVS)及左心室后壁(LVPW)厚度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2005年5月至2008年9月在我院经查冠脉CTA排除冠心病的高血压患者共76例,根据Holter上有无发作性ST段压低为标准将资料分为有无心肌缺血2组,分析其与IVS及LVPW厚度之间的相关性,并比较2组间IVS及LVPW厚度的大小;然后以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筛选心肌缺血的影响因素;最后建立ROC曲线评估IVS及LVPW厚度预测心肌有无缺血的价值。结果 高血压患者心肌有无缺血与IVS及LVPW的厚度均呈正相关(r=0.362, P=0.001; r=0.298, P=0.009),伴有心肌缺血组IVS及LVPW厚度与无心肌缺血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t=3.313, P=0.002; t=2.369, P=0.020);伴有IVS增厚的高血压患者其心肌缺血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无IVS增厚的患者(χ2=9.694,P=0.002);多因素分析中只有IVS厚度被筛选出来(OR=1.710, P=0.002);以IVS厚度预测心肌有无缺血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715±0.067,P=0.002,最佳分界值为10.5mm,以IVS≥10.5mm来预测心肌缺血,敏感性为59.3%,特异性为89.8%。LVPW厚度预测心肌缺血的AUC为0.675±0.065,P=0.012。结论 高血压患者有无心肌缺血与IVS及LVPW厚度均呈正相关,但与IVS厚度相关性更密切;以IVS厚度预测高血压患者有无心肌缺血的特异性较高,但敏感性较差。  相似文献   
945.
汇集诸家之长结合临床体会,对柴胡的品种来源和临床应用作深入研究和探讨,其临床应用从柴胡退热、和解少阳、疏肝,解郁,调经、升清阳、畅发阳气调寒热等六个方面展开,为柴胡的理论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46.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胫腓骨下端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39例患者通过中药活血消肿、手术治疗及后期通络止痛、功能锻炼,最大限度恢复关节负重及行走功能.结果 所有患者随访9~18个月,优良率为94.5%.结论 中药外用消肿止痛,活血通络,手术治疗恢复关节面及解剖关系,恢复关节功能,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947.
目的:研究多西他赛联合希罗达治疗复发转移性乳腺癌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对28例复发转移性蒽环类耐药乳腺癌患者采用多西他赛联合希罗达治疗。结果:28例患者经过治疗后.完全缓解(CR)3例(10.7%),部分缓解(PR)9例(32.1%),稳定(SD)12例(42.9%),进展(PD)4例(14.3%)。总有效率(CR+PR)为42.9%,疾病控制率(CR+PR+SD)为85.7%。主要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其中Ⅲ~Ⅳ度白细胞减少占3.6%,其次为手足综合征。恶心、呕吐、腹泻多为I~Ⅱ级,对症处理均可耐受。结论:多西他赛联合希罗达治疗复发转移性蒽环类耐药的乳腺癌疗效较好,不良反应可以耐受  相似文献   
948.
目的:总结和评价骨巨细胞瘤病灶刮除后用石炭酸和酒精烧灼残腔,用骨水泥复合自体髂骨骨颗粒充填治疗骨巨细胞瘤的疗效。方法:将62例骨巨细胞瘤病人行病灶刮除后先用石碳酸和酒精烧灼残腔,然后用自体髂骨剪碎后与骨水泥相混合,充填于残留腔内,刮除后骨皮质薄弱的病例加用内固定固定。结果:平均2个月随访,肿瘤复发8例,复发率平均12.9%,病灶愈合加快,平均2~3个月,关节功能恢复良好。结论:病灶刮除后石碳酸和酒精烧灼残腔,用骨水泥复合自体髂骨骨粒移植充填残留腔是治疗骨巨细胞瘤的可靠办法。  相似文献   
949.
大黄素的高效提取及其NMR结构探索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通过NMR定性研究大黄素的结构以及大黄素结构中的活泼性部位,为大黄素的化学结构修饰提供依据。方法从虎杖中高效提取了蒽醌类化合物大黄素,采用1D和2D-NMR的分析方法对大黄素结构进行鉴定,通过NMR变温技术及NOESY技术研究活泼性部位。结果以DMSO为溶剂、TMS作内标,采用1HNMR,13CNMR,DEPT,1H-1H COSY,NOESY,HSQC,HMBC等多种核磁共振方法对大黄素氢谱、碳谱进行完整归属,并通过NMR变温技术及NOESY的研究确定了其结构的活泼性部位。结论大黄素的3位羟基为其活泼性部位,该信息为大黄素的结构修饰以及衍生物的设计与抗肿瘤活性研究提供了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950.
目的探讨血总胆固醇的基础水平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全因病死率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我院血液透析中心行维持性血液透析(MHD)的患者,记录临床和实验室资料及死亡患者的死亡原因。按总胆固醇水平分为5组,分别计算每组患者的病死率。结果总病死率为11.1%,患者病死率与血胆固醇水平呈U形曲线关系,胆固醇水平≤3.24mmol/L的A组病死率最高。结论 MHD患者血胆固醇水平和病死率的关系与普通人群不同,提示应采取不同的降脂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