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7篇
基础医学   54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3篇
神经病学   13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4篇
预防医学   2篇
中国医学   7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目的 研究针刺内关穴对心律失常病人脉象频域特性的影响.方法 以15例临床心律失常病人为研究对象,使用自主设计的针刺仪与脉象仪,检测针刺内关穴前后的脉象图以及针刺过程中针体受力数据,采用粗粒谱法对脉象数据进行频域分析,以所得功率谱中主频幅值P1与次主频幅值P2的比值作为特征参数,比较针刺前后此特征参数的变化.结果 针刺前后脉象功率谱的特征参数发生显著性改变(P<0.05).结论 针刺内关穴使心血管系统获得优化方向的调节,从而有利于心率失常患者的心功能康复.  相似文献   
32.
目的 :探讨经皮局部低温对兔脊髓损伤的治疗作用。方法 :18只健康家兔随机均分为常温未伤组 ,常温致伤组 ,低温致伤组。保留椎板显露脊髓 ,以Allen法制作脊髓损伤模型。术毕 ,低温致伤组立即予经皮局部低温治疗 ,其他组不予治疗。各组动物分别于术前 ,术后 6、2 4h ,3d ,1、2、4周 7个时间点行Tarlov评分和MEP检查 ,并取材行病理分级。结果 :低温致伤组动物在各个时间点较常温致伤组Tarlov评分分值提高 ,MEP的N1波潜伏期缩短 ,病理损害轻。结论 :经皮局部低温对兔脊髓损伤有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33.
脑局部降温的新方法与仪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一种对人脑组织进行局部降温的新方法及仪器,使用制冷器件对脑血液循环系统进行降温,而对人躯体部分实施保温或升温,从而实现脑部局部降温目的。它将为临床脑保护提供一种切实有效和安全方便的方法与仪器,可广泛应用于脑损伤病人的救护与治疗。  相似文献   
34.
藏族较汉族对高原低氧有较高的适应性已得到公认,这种高度适应性是高原环境所致,还是遗传基因特点不同仍不清楚。目前研究发现,出生在高原的藏族较汉族有更大的肺活量及最大通气量,在运动时氧摄取能力、最大心输出量及脑供血能力均强于汉族[1,2]。出生高原的藏族...  相似文献   
35.
针刺手法与针体受力参数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为了客观定量研究针刺手法的特征性和差异性,应用安装在针灸针体上的力和力矩微型传感器系统测量了临床针刺过程中针体上的受力数值和波形,并对均匀捻转、均匀提插、捻转补法、捻转泻法、提插补法和提插泻法等6种手法进行了系统研究与分析。实验发现:同一施针者采用不同手法或同一手法在新鲜猪肉和人活体运针时针体上的力无论是波形还是数值都有较大差异,而不同施针者采用同一针法运针时针体上的力几乎没有大的差异。因此可采用针体受力大小和波形作为针刺手法的客观定量参数。  相似文献   
36.
目的 应用计算流体力学软件模拟家兔的动脉瘤模型,对比刚性及弹性两种结构模型的区别.方法 应用家兔建立侧方及顶端动脉瘤动物模型,测取所需参数.应用系列软件对动脉瘤模型分刚性及弹性结构进行数值模拟,并应用流体力学软件计算出两种模型结构的血流流速值,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基于弹性及刚性结构的家兔动脉瘤的血液动力学参数明显不同,统计学结果显示在动脉瘤的流出道处的差异更加明显(P<0.05).结论 动脉瘤的刚性及弹性结构的血液动力学参数存在明显差异,弹性结构更加科学合理.  相似文献   
37.
38.
学术背景:红外光谱技术在疾病诊断和病理分析方面具有潜在的重要应用价值,并可为治疗提供准确的参考信息。 目的:分析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患者内关穴红外辐射光谱中的特异性病理信息。 设计:病例-对照观察。 单位: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 对象:检测于2003-04/2005-04进行,其中50例冠心病患者来自龙华医院心内科门诊,男21例,女29例;平均年龄58.1岁;非47例冠心病正常人由广告招募,男25例,女22例;平均年龄50.6岁。受试者均自愿参加检测。 方法:采用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制造的高灵敏度PHE201体表红外光谱仪,对50例冠心病患者内关穴作红外辐射光谱检测,并以47例健康成年人为对照进行比较分析。检测内关穴1.5~16 μm波长范围内的红外辐射光谱,扫描间隔为0.2 μm,共检测73个波长。 主要观察指标:冠心病患者和正常人内关穴不同波长处的红外辐射强度。 结果:在检测的73个波长中,左内关穴23个、右内关穴32个波长处的红外辐射强度,冠心病患者与正常人间存在显著差异(P < 0.05~0.001)。其中与能量代谢有关的2.0~2.5 μm波长处的红外辐射强度冠心病患者明显低于正常人(P < 0.05~0.005)。冠心病患者两侧内关穴红外辐射强度有显著差异的波长数明显多于正常人(P < 0.001)。 结论:①冠心病患者内关穴红外辐射光谱中存在特异性病理信息。②冠心病患者内关穴区的能量代谢和气血功能活动低下。  相似文献   
39.
经络穴位与肥大细胞相关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张迪  丁光宏  沈雪勇  姚伟  林俊 《针刺研究》2005,30(2):115-119
本文研究了经络穴位与肥大细胞在结构和功能上所存在的相关性,为探讨经穴处的物质基础及针刺疗效的作用机理提供理论依据。文中结合了肥大细胞细胞生物学和生理学的相关资料,对近年研究针刺在经穴处引起肥大细胞效应的有关文献加以回顾,认为肥大细胞沿经线富集,针刺经穴后促使其释放介质与针刺疗效作用机理之间存在可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40.
目的观察红外激光照射内关穴对垂体后叶素致家兔心动过缓的影响。方法将自制复合激光治疗仪输出的10.6μmCO2红外激光和650nm半导体红色激光及二者聚合后的复合激光分别照射动物内关穴,分析红外激光与红色激光的效应差异及二者聚合照射的效应变化。结果10.6μmCO2红外激光内关组心率在垂体后叶素注射后30min和40min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650nm半导体激光内关组心率在垂体后叶素注射后各时间点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合激光内关组心率在垂体后叶素注射后30min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复合激光非穴组心率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0.6μmCO2红外激光照射内关穴对垂体后叶素致心动过缓有明显改善作用,而650nm半导体激光无明显效应,但二者有协同作用,CO2红外激光照射穴位产生的热效应可能有利于半导体红色激光的穿透及其生化反应的进行。内关穴激光照射对心率的改善作用具有相对特异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