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7篇
基础医学   54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3篇
神经病学   13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4篇
预防医学   2篇
中国医学   7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21 毫秒
61.
中医肺气虚的循环呼吸动力学机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气体的输运是中医气血运行的重要方面,本文通过对呼吸-循环系统的分析建立了一个描述气体在体内运行的血流动力学模型。通过对模型的分析研究我们发现心肺系统的参数异常改变会引起细胞代谢活动的外环境-组织液的氧分压的降低,进而导致各种肺气虚症状的出现,本模型可以定量解释肺气虚的一些生理学现象,并可以将临床关于肺气虚研究的各种发现结合起来,说明将组织液氧分压作为衡量肺气虚的指标是符合中、西医理论的,这为临床肺气虚证的研究新的方法与途径。  相似文献   
62.
脑血管动力学参数及其临床应用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脑血管动力学参数是直接反映脑循环功能的定量指标,它在脑血管疾病的诊断和防治措施的客观评价等方面有着十分潜在的价值。本文在介绍脑血管动力学参数生理学意义的基础上,对近年来国内开展的脑血管动力学分析与研究作了综述介绍。  相似文献   
63.
Objective: To evaluate investigations of intestinal fibrosis of IBD treated by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and to analyze the current research situation of intestinal fibrosis. Methods: All reported studies were indexed about intestinal fibrosis of IBD treated by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and summarized the therapeutic effects of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on intestinal fibrosis. Results: Ten studies were included in this review, the research results indicated that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had beneficial effects not only on cytokines and colonic fibroblast but on collagen related to intestinal fibrosis. The expressions of TGF-beta and its mRNA were down regulated, and the expressions of IGF-1, IGF-1R and IGFBP-5 were decreased by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The proliferative index of CBF was prohibited and the expression of type Ⅰ, Ⅲ, Ⅳ collagen was degraded by this therapy. Conclusion: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can prevent and improve the colonic tissue fibrosis of IBD in some extent, but many research settings and methods should be improved to lucubrate the real therapeutic effects and the effective mechanism of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相似文献   
64.
头排针治疗脑梗死过程中颈动脉血液动力学能量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头排针治疗脑梗死过程中颈动脉血液动力学指标以及血流能量的变化。方法:选取20例脑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头排针治疗前后用脑循环分析检测其颈动脉处血流动力学参数,包括平均流速(Vmean)、最大流速(Vmax)、最小流速(Vmin)、平均血流量(Qmean)、最大血流量(Qmax)、最小血流量(Qmin)、特性阻抗(Zc)、外周阻力(Rc)、动态阻力(Dr)、临界压力(Pc),通过计算得到颈动脉能量指标,包括稳定势能(Ws)、振荡势能(Wo)、总势能(Wc)、稳定动能(Ks)、振荡动能(Ko)、总动能(Kc)、稳定总能(Ts)、振荡总能(To)、总能量(Tc)、振荡总能与总能量的比率(RO/T)、总动能与总能量的比率(RK/T)、振荡势能与总势能的比率(RWO)以及振荡动能与总动能的比率(RKO)。结果:头排针治疗后,脑梗患者颈动脉的血流速度以及血流量均有显著升高(P<0.001),Rc显著降低(P<0.001),各稳定能与总能量的值均有明显增加(P<0.001),但振荡总能与总能量的比率无明显变化。结论:头排针治疗能在短期内增加颈动脉血流量,提高为脑循环供给的总能量,改善微循环指标,但颈动脉系统总能效率在治疗后无显著变化。  相似文献   
65.
分析脑卒中对心室做功的影响以及与高血压的关联性,为卒中和脑心综合症等心脑血管疾病的预警提供血液动力学依据.基于非对称T型管,建立心脑血管耦合的血液动力学模型,计算和分析动脉血液动力学行为;通过提高脑外周阻力和降低血管弹性,数值模拟在大脑动脉血管病变的情况下血压、脑血流量和心室做功功率的变化趋势.研究表明,相对于正常情况,卒中患者其脑外周阻力显著提高,脑阻力达到正常值2倍以上的占统计总人数的83%;其血压(尤其是收缩压和脉压)会明显高于正常值,模拟的收缩压达到140 mmHg以上;其脑部血液流量存在代偿流动和调节;其心室外功的总功率以及振荡功率占总功率的比例均增加,增加幅度达到10%以上.卒中患者的心室做功受到脑血管病变的影响,因而在治疗卒中的同时应加强对心脏的保护.  相似文献   
66.
目的 设计一套在体实时监测针刺针体受力情况和同步观察针刺前后脉象的系统.方法 利用设计的针刺测力仪及脉象仪采集针刺时针体受力的力学信号及人体脉象的信号并将这些信号传换成计算机能识别的信号,把脉象的信号与针刺信号相对应运用软件进行分析整理.结果 针刺前后脉象有比较明显的变化.结论 利用脉象仪和针刺测力仪能够观察针刺前后脉象的变化,将为针刺选穴,配穴及疗效监测提供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67.
一种经酶处理新型动脉瘤动物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目的建立与临床动脉瘤更加相似的动脉瘤动物模型。方法利用手术吻合法将15只大白兔制成15个顶端动脉瘤模型。制作后当日及2周后行形态、病理和行为表现的观察。采用自行设计循环加压装置,显微镜下使用高速摄影机记录试件整体形态的变化。通过图形分析软件测量试件变化值。结果共制作顶端动脉瘤模型15个,1个术后24h破裂,1个2周后破裂。动脉瘤模型建立后的平均直径为(2.10±0.24)mm(n=15),2周后动脉瘤平均直径为(3.25±0.54)mm(n=13),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周后病理检查可见瘤壁弹力层和胶原纤维明显减少或消失。得出试件的材料常数x1,x2均值分别为4.25602、113.0667和655.1316,0.2566292。构建出动脉瘤壁的本构方程σ=x1x2λ2Eexp[E2-E2)]。结论经酶处理的动脉瘤动物模型形态和病理上与临床动脉瘤更加相似。  相似文献   
68.
组织水肿的一个力学模型及生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肿是一种常见的生理现象 ,但其发生发展机理尚未得到合理的解释 ,我们根据组织液压力对其结构的影响和血液、组织液物质交换理论 ,建立一种描述水肿发生和发展的力学模型。模型的理论计算结果显示物质交换动态平衡的破坏所产生的组织液压和组织结构的变化将引发水肿 ,这与临床的实验发现一致 ,水肿形成机理的讨论指出水肿治疗的关键在组织结构破坏前调整血浆与组织液间物质交换的不平衡。  相似文献   
69.
电针对完全弗氏佐剂性小鼠外周慢性炎症痛的缓解作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针刺镇痛的作用规律及其穴位作用的特异性。方法:成年雄性昆明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模型加电针组和模型加假电针组,将完全弗氏佐剂(CFA)注入小鼠右后脚掌形成慢性炎症痛模型,采用辐射热缩爪潜伏期(PWL)作为痛阈指标,观察造模并给予电针治疗后PWL的变化。结果:造模后,致炎侧PWL明显缩短(P〈0.05);电针双侧“足三里”和“昆仑”穴,能明显翻转缩短的PWL(P〈0.05),且该效应随电针次数增加而延长,而假电针组PWL无明显变化;电针双侧“手三里”和“内关”穴不能翻转缩短的PWL(P〉0.05)。结论:电针镇痛作用随针刺次数增加而增强,并在一定程度上呈穴位特异性。  相似文献   
70.
带子瘤颅内动脉瘤的二维血流动力学数值模拟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带子瘤的颅内动脉瘤的血流动力学特点。方法结合DSA二维图像,采用计算流体力学(CFD)有限元方法的软件,对2例(动脉瘤A、B)带子瘤颅内动脉瘤的血流动力学行数值模拟,对其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①血流流速:动脉瘤载瘤动脉内平均流速为(0.135±0.060)m/s,动脉瘤内流速为(0.018±0.012)m/s(t=8.458,P=0.000);颅内动脉瘤母瘤及子瘤内均形成低速涡流,心动周期T=0.2s时动脉瘤A、B均流速最高。②动压及壁面切应力变化:动脉瘤载瘤动脉平均动压为(12.9±14.1)Pa,壁面切应力平均为(0.87±0.77)Pa;动脉瘤内动压为(1.6±1.8)Pa,壁面切应力(0.24±0.23)Pa,载瘤动脉及动脉瘤动压及壁面切应力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53,P=0.009;t=4.001,P=0.004)。血流流入动脉瘤瘤体后,动压及壁面切应力迅速下降,至动脉瘤顶部时切应力降至最低。相对于动脉瘤的其他区域,瘤颈处的动压及壁面切应力最高(P<0.05)。相对于其他心动周期,T=0.2s时,动脉瘤内动压、壁面切应力最高(P<0.05)。动脉瘤内动压及壁面切应力变化与血流流速变化相一致,呈正相关(r=0.895,P=0.000;r=0.663,P=0.000)。子瘤与母瘤的移行处未见壁面切应力的升高。结论带子瘤的颅内动脉瘤血流动力学特性符合一般颅内动脉瘤的血流动力学特性,未发现有明显致其形成、生长、破裂的特殊血流动力学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