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篇
  免费   11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4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9篇
预防医学   37篇
药学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5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两种方位安放钢板治疗锁骨骨折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比观察在锁骨上方和锁骨前方安放钢板治疗锁骨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重建钢板内固定术治疗25例锁骨骨折,其中重建钢板安放在锁骨上方(Ⅰ组)13例,安放在锁骨前方(Ⅱ组)12例。结果:全组随访6-36个月,平均16个月,两组均获得满意疗效。结论:重建钢板内固定术是目前治疗锁骨骨折的较好的方法,针对不同类型骨折选择放置在锁骨上方或前方均能达到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2011—2020年湖南省伤寒、副伤寒流行特征和菌株耐药情况,为做好伤寒、副伤寒防控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11—2020年湖南省伤寒、副伤寒监测数据,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三间分布特征,对各市州分离上送的67株伤寒、副伤寒沙门菌采用梅里埃VITEK2 Compact 全自动细菌鉴定及药敏分析系统进行细菌鉴定和药敏分析。结果 10年间湖南省共报告伤寒、副伤寒病例9 888例,死亡0例,年均发病率1.47/10万。发病人群以农民、散居儿童、学生为主,5—9月为高发季节,主要集中在湘南和湘西地区。2011—2020年湖南省共报告4起伤寒、副伤寒暴发疫情,暴发场所均为学校,传播途径均为水型传播。67株伤寒、副伤寒菌对头孢他啶、氨曲南和厄他培南100%敏感;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吡肟和复方新诺明敏感率为98.5%;对氨苄西林/舒巴坦敏感率为97.0%;对头孢唑林、头孢替坦、阿米卡星、庆大霉素和妥布霉素敏感性较低(<10%)。55.3%菌株对三类及以上抗生素耐药,发现1株同时对8种抗生素耐药。结论 湖南省伤寒、副伤寒发病呈持续低发状态,局部地区存在暴发。菌株多重耐药现象严重,应加强疫情及耐药监测。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2010-2015年新晃县鼠疫监测结果,了解新晃县鼠类种群结构及现状。 方法 按照《湖南省鼠疫监测防控实施方案》进行鼠疫宿主、媒介昆虫、动物血清学监测。 结果 2010-2015年共布笼14 430次,总捕获率为4.99%,室内捕获率为8.96%,室外捕获率为1.01%,以黄胸鼠、褐家鼠为优势鼠;2010-2015年梳检带蚤鼠94只,获蚤数209只,鼠体染蚤率为13.04%,鼠蚤指数为2.22,主要是印鼠客蚤;采集鼠血清721份及鼠心、肝、肺、肾、脾各322份,鼠体F1抗体为阴性。 结论 黄胸鼠、褐家鼠为新晃县优势鼠,未发现动物间和人间鼠疫活动的迹象。  相似文献   
4.
目的 明确某院内感染流感疫情流行特征及可能的暴发原因,为控制疫情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制订病例定义进行病例搜索,采取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开展个案调查和现场卫生学调查;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和病例对照研究方法,结合病例临床特征和实验室病毒核酸检测结果,分析疫情的流行特征和可能的暴发原因。 结果 此次院内感染疫情共报告实验室确诊病例9人,临床诊断病例8人。发病高峰为5月31日。推算潜伏期最短为1 d,最长4 d,平均为2.6 d;一楼住院病人和护士的发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95);护士是否在1楼上班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6.60, 95%CI:1.48~29.36);采集10例患者标本进行RT-PCR检测,9例均为H3N2流感病毒核酸阳性;所有护士无流感疫苗免疫接种史;通过对病例的隔离治疗,所有病例病情稳定或痊愈,且在最长潜伏期内无新发病例出现。 结论 本次疫情为一起医院内由新入院患者作为传染源,在护士和其他住院患者间经飞沫传播的甲型H3N2流感暴发疫情;及时进行隔离治疗是最有效的防控措施之一;护士可能是导致此次流感疫情暴发的主要传播者之一;医疗卫生机构工作人员应加强流感疫苗的接种, 以增强免疫力或减轻流感症状。  相似文献   
5.
湖南省2006年肾综合征出血热监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掌握湖南省HFRS疫源地范围、类型、人群分布和流行规律以及宿主动物种类、带病毒率等情况,为防制HFRS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2006年《湖南HFRS监测实施方案》,在全省7个监测点系统开展HFRS的流行病学和病原学监测。采用直接免疫荧光法(DFA)检测宿主动物肺组织汉坦病毒(HV)抗原,了解自然感染汉坦病毒情况,并从HV阳性鼠肺标本中提取病毒RNA,应用HV型特异性引物进行RT-PCR扩增及核苷酸序列测定,并进行基因分型。结果2006年共报告病例560例,发病率0.89/10万。共捕获654只宿主动物,总鼠密度为3.15%,鼠带毒率为1.31%,在浏阳市、邵东县室内捕获的7只褐家鼠、黑线姬鼠、小家鼠、黄胸鼠肺标本中均发现携带汉城型(SEO)病毒,双峰县室外捕获的1只黑线姬鼠肺标本则携带汉坦型(HTN)病毒。结论湖南省为SEO型和HTN型混合型疫区,以SEO型为主。防制HFRS应以灭鼠、免疫高危人群、开展健康教育等的综合防制措施。  相似文献   
6.
目的调查湖南省狂犬病个案,探讨狂犬病发病和潜伏期的影响因素,为制定狂犬病防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湖南省2004-2007年1 059份狂犬病个案资料,采用Epidata 3.1软件录入数据库,运用SPSS15.0软件进行单因素(行×列卡方检验)和多因素分析(有序回归、多元线性逐步回归)潜伏期影响因素,用Logistic回归分析暴露后接种狂犬疫苗的影响因素。结果71.39%的病例为农民,95.85%被犬所伤,Ⅱ、Ⅲ度伤占83%,暴露后仅12.94%在医疗机构处理伤口,狂犬疫苗接种率仅15.20%,抗血清使用率4.15%。潜伏期中位数55 d(最短2 d,最长4 636 d);病例的年龄、暴露后是否注射人用狂犬疫苗、暴露部位、动物种类、处理方法、职业均对潜伏期长短有影响。只有暴露部位为头颈部、在县级及以上医疗机构处理与疫苗接种呈正相关,而暴露程度为II度、未进行处理、自行处理或伤口挤压出血、消毒、缝合,与疫苗接种呈负相关。结论加强农村地区重点人群预防狂犬病的健康教育、提高暴露后伤口处理率及免疫接种率是狂犬病防制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7.
狂犬病暴露后预防处置失败病例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狂犬病暴露后预防处置失败的情况,分析其导致失败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07~2009年湖南省报告的狂犬病暴露后预防处置失败病例的个案进行分析。结果湖南省2007~2009年报告狂犬病病例中有13.27%被认定为狂犬病暴露后预防处置失败病例,其中15.84%的暴露后仅在医疗卫生机构进行了伤口处理,84.16%的接种了狂犬病疫苗,35.64%的注射了狂犬病被动免疫制剂,暴露后预防处置失败率为1.24/万。结论要有效避免狂犬病暴露后预防处置的失败,必须加大对群众的宣传教育,暴露后要及时选择正规的医疗卫生机构进行预防处置,同时要强化专业技术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责任心;药监、卫生行政部门要加大执法力度,加强狂犬病疫苗的生产、流通和使用管理;要想方设法减轻狂犬病暴露患者的经济负担,在高发地区对高危人群开展狂犬病疫苗的暴露前免疫,并促成有关部门尽早将狂犬病疫苗接种纳入扩大免疫规划。  相似文献   
8.
湖南省2007年钩端螺旋体病血清学监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了解湖南省钧端螺旋体病流行的主要血清群(型)及其分布,为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在6个监测点采集健康人群血清,MAT法检测抗体同,采用SPSS 13.0分析.结果 人群钩体抗体总阳性率为61.04%.男、女性阳性率分别为62.27%和60.06%(P>0.05).10~19、20~29、30~39、40~49和50~岁年龄组抗体阳性率分别为43.01%、57.78%、60.76%、67.59%和69.23%(P<0.05).宁乡县、湘潭县、双峰县、沅江市、浏阳市、醴陵市抗体阳性率分别为52.53%、62.50%、55.00%、73.79%、70.00%和51.00%(P<0.05).赖、拜伦、澳洲、秋季、临海、七日热、犬、清水、波摩那、乌尔夫型抗体阳性率分别为30.19%、27.27%、23.70%、12.50%、8.77%、6.17%、5.36%、4.38%、3.41%和1.30%(P<0.05).结论 湖南省以黄疸出血群赖型、秋季群秋季型、拜伦群拜伦型、澳洲群澳洲型为主要血清型,抗体阳性率在地区、年龄、均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掌握湖南省钩端螺旋体宿主动物主要种类、密度,以及感染率和感染类型等情况,为防治钩体病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按照<2008年湖南钩端螺旋体病监测实施方案>,在全省4个国家级监测点开展钩体的宿主动物带菌率与带菌种群调查.以夹夜法在室外捕获鼠类,采用无菌操作采集鼠肾,Korthof方法进行培养;应用分群血清与新分离的钩端螺旋体做凝集试验确定菌群(型). 结果有效培养鼠肾334份,总感染率为1.80%.湘潭县、沅江市的宿主动物钩体感染率分别为4.55%、2.56%(P<0.05).黑线姬鼠、小家鼠、褐家鼠的感染率分别为0.51%、4.48%、4.35%(P<0.05).6株钩体分别是赛罗群1株、秋季群2株、澳洲群2株、爪哇群1株.蛙肾和猪肾中未能培养出钩体. 结论湖南省钩端螺旋体宿主动物密度和感染率差异较大,菌型以秋季群和澳洲群为主,因此必须加强综合防制措施,预防暴发和流行.  相似文献   
10.
2008年湖南省肾综合征出血热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 掌握湖南省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疫情动态以及宿主动物种类、病毒感染等情况,为防制HFRS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按照2008年<湖南HFRS监测实施方案>,在全省4个监测点开展HFRS流行病学和病原学监测.采用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宿主动物肺组织汉坦病毒抗原. 结果 2008年共报告病例487例,发病率0.77/10万,较2007年下降30.63%.4个常规监测点共捕获397只宿主动物,总鼠密度为2.66%,鼠肺汉坦病毒感染率为4.68%.宁乡县、邵东县、双峰县、炎陵县鼠肺感染率分别为4.12%、2.74%、6.12%、5.13%. 结论湖南省HFRS疫情较2007年有一定程度降低,宿主动物的汉坦病毒感染率较高,需要高度重视,综合防制HFR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