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2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9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明确某院内感染流感疫情流行特征及可能的暴发原因,为控制疫情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制订病例定义进行病例搜索,采取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开展个案调查和现场卫生学调查;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和病例对照研究方法,结合病例临床特征和实验室病毒核酸检测结果,分析疫情的流行特征和可能的暴发原因。 结果 此次院内感染疫情共报告实验室确诊病例9人,临床诊断病例8人。发病高峰为5月31日。推算潜伏期最短为1 d,最长4 d,平均为2.6 d;一楼住院病人和护士的发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95);护士是否在1楼上班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6.60, 95%CI:1.48~29.36);采集10例患者标本进行RT-PCR检测,9例均为H3N2流感病毒核酸阳性;所有护士无流感疫苗免疫接种史;通过对病例的隔离治疗,所有病例病情稳定或痊愈,且在最长潜伏期内无新发病例出现。 结论 本次疫情为一起医院内由新入院患者作为传染源,在护士和其他住院患者间经飞沫传播的甲型H3N2流感暴发疫情;及时进行隔离治疗是最有效的防控措施之一;护士可能是导致此次流感疫情暴发的主要传播者之一;医疗卫生机构工作人员应加强流感疫苗的接种, 以增强免疫力或减轻流感症状。  相似文献   
2.
目的 通过对全国2006-2015年公开发表的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EFI)监测数据分析文献(简称"AEFI分析文献")进行分析,了解全国AEFI监测工作的开展情况.方法 以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中2006-2015年间公开发表的AEFI分析文献为研究对象,整理分析其发表年份、基金论文比、主要发表期刊、核心作者情况、第一作者单位情况、研究对象及研究内容等.结果 最终纳入文献中,2006-2015年间文献发表数量及其定基比发展速度和增长速度总体均呈上升趋势;其中基金论文共27篇,占最终纳入文献的5.73%,2015年基金论文占比最高,为12.96%;共464篇文献刊登于各种期刊上,其中刊登过8篇及以上AEFI分析文献的期刊共20种.本研究核心作者共52人,所有核心作者共发表AEFI分析文献121篇,占最终纳入文献的25.69%.最终纳入文献的第一作者单位所在地分布于30个省市/自治区,其中江苏省最多.最终纳入文献均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研究方法进行研究,97.45%的文献对引起AEFI的疫苗种类分布及报告发生率进行了分析,88.96%的文献描述了研究对象的三间分布特征,85.77%的文献对AEFI个案的临床诊断进行了分析,48.83%的文献对AEFI监测报告质量进行了描述分析.结论 2006-2015年间,全国AEFI分析文献发表数量整体呈上升趋势,以期刊论文为主,基金论文比偏低;作者单位以公共卫生机构为主,文献主要来源于经济发达的东部地区及科研实力较强的中部地区.结合目前状况,监测工作者及各级AEFI监测部门要重视AEFI监测工作、继续加强相关培训、定期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报告,以加强各部门对监测数据的交流利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株洲市人群麻疹抗体总体水平,确定重点防控地区及人群,为麻疹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对全市0~63岁健康人群共377人进行麻疹IgG抗体检测。结果我市健康人群麻疹IgG抗体阳性率、保护率分别为89.66%、67.64%,几何平均滴度(GMT)为1∶1 262.81;1~、5~、3岁~年龄组麻疹IgG抗体阳性率、保护率较高,15~25岁年龄组最低,不同年龄组人群、不同免疫史人群麻疹抗体保护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城市人群麻疹抗体保护率高于农村人群,男性与女性麻疹抗体水平阳性率及抗体保护率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目前15~25岁年龄组及农村地区为我市麻疹预防控制重点人群及地区,有必要对初、高中及大、中专院校新生开展麻疹类疫苗加强接种,可考虑对育龄期人群开展麻疹类疫苗预防性接种,以提高人群麻疹免疫水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耳廓部分缺损更好的修复方法。方法:选择耳后邻近旋转皮瓣修复耳廓部分缺损。结果:16例痊愈。结论:这是修复耳廓部分缺损的一种好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该起学校流行性腮腺炎疫情流行特征,查找传播的危险因素,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调查登记表开展病例个案调查,运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疫情流行特征和流行因素。 结果 该起学校流行性腮腺炎疫情历时167天,共发现病例208例,波及24个班级,罹患率为16.98%(208/1 225);10月13日以后每两个发病高峰相距时间范围约为17~18天,且一个峰比一个峰高;不同班级混住的宿舍学生发生流行性腮腺炎病例的危险是无混住现象宿舍学生的1.48倍(95%CI:1.10~2.01);有53.40%(55/103)的病例在发病当天被发现,74.76%(77/103)的病例在发现当天被隔离,45.63%(47/103)的病例发病当天被隔离,隔离时间≥9天的病例占65.05%(67/103)。 结论 病例发现和隔离不及时可导致流行性腮腺炎暴发疫情的扩散和蔓延;不同班级混住是寄宿制学校流行性腮腺炎暴发疫情扩散的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铀矿尘致大鼠肺组织纤维化对血浆中Ⅲ型前胶原氨端肽(PⅢNP)、层粘连蛋白(LN)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影响。方法 60只大鼠随机分为铀矿尘组和对照组,铀矿尘组每只大鼠气管内一次性滴注20 mg/mL粉尘悬液1 mL,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分别于处理后第7、14、21、30及60 d采取肺组织及外周血,进行肺组织形态学观察及血浆中PⅢNP、LN和TGF-β1含量测定。结果在染尘后第21、30、60 d时,PⅢNP含量为(17.90±1.55)、(19.06±1.62)、(20.09±1.65)ng/mL,LN含量为(81.81±1.32)、(83.64±1.52)、(84.73±2.20)ng/mL,TGF-β1含量为(34.03±3.21)、(46.65±3.09)、(40.95±3.18)pg/mL,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浆中PⅢNP和LN含量增高与肺组织纤维化程度具有较好一致性。结论铀矿尘诱导大鼠肺组织纤维化过程中可引起血浆中PⅢNP、LN和TGF-β1含量明显增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株洲市婴儿风疹抗体水平变化趋势及麻疹-风疹联合减毒活疫苗(MR)中风疹疫苗组分的免疫效果,探讨风疹防控的免疫策略。方法随机于株洲市各区县分别抽取1家设产科的县级以上综合医院作为调查点,将2014年4月1日-6月30日于各个调查点出生的新生儿210名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对研究对象脐带血以及接种MR时(MR初免前)、接种MR 1月时静脉血血清风疹IgG抗体进行定量检测与分析。结果 MR初免前,研究对象血清风疹IgG抗体阳性者31人,阴性者175人,阳性率为15.05%,抗体几何平均浓度(GMC)为2.66IU/mL。与出生时比较,MR初免前研究对象血清风疹IgG抗体阳性率、GMC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MR初免前不同月龄研究对象血清风疹IgG抗体的GM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R初免前血清风疹IgG抗体阳性的研究对象接种MR 1月时其抗体水平高于MR初免前抗体阴性的研究对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不同脐带血血清风疹IgG抗体水平研究对象接种MR 1月时的免疫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株洲市8月龄以下婴儿母源抗体水平普遍较低,这可能与其母亲体内IgG抗体水平较低有关。建议在孕前检查中风疹抗体阴性的育龄期妇女应接种1剂次风疹疫苗以提高血清风疹抗体水平,此举不仅可预防先天性风疹综合征,还可间接提高新生儿母源抗体水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铀矿尘致大鼠肺纤维化过程中,肺组织和血浆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一氧化氮(NO)水平变化。方法 60只成年Wistar大鼠,随机分为铀矿尘组与对照组。采用一次性非暴露式气管灌注法,铀矿尘组一次性气管内灌注质量浓度为20 g/L铀矿粉尘悬液1 ml,对照组一次性气管内灌注生理氯化钠溶液1 ml。每组分别于染尘后第7、14、21、30及60天随机处死6只动物,取周围血及肺组织。肺组织形态学观察采用HE染色法;肺组织及血浆中TGF-β1水平的测定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肺组织及血浆中NO水平的测定采用硝酸还原酶法。结果实验观察期内铀矿尘致大鼠肺组织纤维增生病变;铀矿尘在致肺组织纤维化过程中,可引起肺组织及血浆中TGF-β1及NO水平增高,且在染尘后第30、60天时其肺组织和血浆中TGF-β1及NO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组织与血浆中TGF-β1及NO水平变化存在直线正相关(rTGF=0.887,P<0.05;rNO=0.958,P<0.05)。结论在铀矿尘致大鼠肺纤维化过程中,其肺组织和血浆中TGF-β1和NO的水平可见明显增高,肺组织与血浆中TGF-β1及NO水平变化存在直线正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以长沙市一起学校流行性腮腺炎暴发事件为例,分析流行性腮腺炎暴发的流行特征和传播能力,评价病例隔离、停课、疫苗接种在控制暴发疫情的效果。方法根据病例定义收集暴发事件中所有病例发病日期、隔离日期、返校日期、疫苗接种时间和接种剂次,以及学校停课时间和间隔,计算病例隔离比例、隔离效果指数、停课效果指数、疫苗接种的直接效果VE。采用离散时间模型模拟流行性腮腺炎传播特征以及模拟隔离和停课的效果,采用基于个体随机模型计算再生数R。结果整起暴发事件共发生8代病例,代间距为18 d。未接种疫苗的相对危险度RR=0.92(95%CI:0.48~1.76),VE=-0.08。未接种疫苗相对于接种1次、2次、3次的RR分别为0.93(95%CI:0.48~1.78)、0.94(95%CI:0.40~2.17)、0.42(95%CI:0.09~1.92),VE分别为-0.08、-0.06、-1.38。该起流行性腮腺炎暴发事件在小学部内部、初中部内部、初中部传播至小学部、小学部传播至初中部的R分别为4.35(95%CI:4.22~4.48)、1.11(95%CI:1.04~1.17)、0.03(95%CI:0.02~0.04)、0.06(95%CI:0.05~0.08)。采取所有病例隔离的措施,仅能将小学部的累计罹患率TAR由无干预时的97.80%降低为68.82%,将初中部由20.21%降低为4.20%。采取停课措施在小学部和初中部的效果均不显著,小学部的TAR均在90%以上,中学部的TAR均在10%以上。结论流行性腮腺炎在小学部的传播能力大于初中部,小学部和初中部内部的传播能力大于两个学部之间的传播能力。按照国家接种程序接种疫苗不能预防学校流行性腮腺炎暴发。所有病例隔离措施仅能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效果不理想。停课1周的效果更差。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铀矿尘作用于小鼠RAW 264.7细胞一定时间后羟自由基(·OH)、过氧化氢(H2O2)及丙二醛(MDA)含量的变化.方法 用120 μg/ml的铀矿尘混悬液作用于小鼠RAW264.7细胞,分别在作用2、4、8、16、24和32 h后,采用噻唑蓝比色法(MTT法)检测RAW264.7细胞存活率;HE染色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比色法测定细胞上清液中·OH、H2O2及MDA含量的改变.结果 铀矿尘作用于RAW264.7细胞2、4、8、16、24、32 h后,可见铀矿尘对RAW264.7细胞的增殖有明显抑制作用,染尘32 h后细胞存活率仅有(28.37±3.3)%;铀矿尘在作用于RAW264.7细胞16、24、32 h后,镜下可见梭型或不规则型细胞、多核细胞明显增加,细胞胞质缺失,胞核外露和染色变浅,细胞数目明显减少;铀矿尘处理的细胞上清液中·OH、H2O2及MDA在染尘后24 h达到峰值,分别为(94.05±4.72) U/ml、(68.83±4.34) mmol/L、(5.67±0.29) nmol/ml,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铀矿尘可明显抑制RAW264.7细胞的增殖作用,导致细胞死亡数量增多.可引起细胞上清液中·OH、H2O2及MDA含量增高,对RAW264.7细胞具有氧化损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