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0885篇
  免费   14936篇
  国内免费   9256篇
耳鼻咽喉   1489篇
儿科学   2432篇
妇产科学   796篇
基础医学   9201篇
口腔科学   2742篇
临床医学   18601篇
内科学   13110篇
皮肤病学   1632篇
神经病学   3660篇
特种医学   6190篇
外国民族医学   7篇
外科学   13897篇
综合类   41896篇
现状与发展   45篇
一般理论   1篇
预防医学   17690篇
眼科学   1862篇
药学   18590篇
  210篇
中国医学   14514篇
肿瘤学   6512篇
  2024年   514篇
  2023年   1789篇
  2022年   4540篇
  2021年   5812篇
  2020年   5289篇
  2019年   2856篇
  2018年   3025篇
  2017年   4245篇
  2016年   3169篇
  2015年   5763篇
  2014年   7552篇
  2013年   9538篇
  2012年   13758篇
  2011年   14693篇
  2010年   13485篇
  2009年   12205篇
  2008年   12493篇
  2007年   12006篇
  2006年   10557篇
  2005年   8171篇
  2004年   6046篇
  2003年   4972篇
  2002年   3867篇
  2001年   3631篇
  2000年   2706篇
  1999年   982篇
  1998年   225篇
  1997年   173篇
  1996年   175篇
  1995年   148篇
  1994年   145篇
  1993年   95篇
  1992年   69篇
  1991年   58篇
  1990年   45篇
  1989年   47篇
  1988年   43篇
  1987年   38篇
  1986年   44篇
  1985年   24篇
  1984年   21篇
  1983年   15篇
  1982年   26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2篇
  1973年   2篇
  1965年   5篇
  1964年   2篇
  1962年   2篇
  182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41.
目的观察比较不同脉冲波形的低频率电刺激对海马电点燃癫痫模型小鼠的作用差异。方法采用电点燃刺激法建立小鼠癫痫模型, 观察正弦波、单相方波、双相方波低频率电刺激对模型小鼠癫痫行为发作及后放电持续时间的影响, 并比较不同时间点给予正弦波低频率电刺激的抗癫痫作用。结果与对照组比较, 正弦波低频率电刺激30 s能降低小鼠海马电点燃癫痫发作等级(2.85 ± 0.27 vs 4.75 ±0.12, P < 0.05)、减少大发作概率(53.6% vs 96.5%, P < 0.01) 和缩短后放电持续时间[(16.22 ± 1.69) s vs (30.29 ± 1.12) s, P < 0.01], 而单相方波和双相方波低频率电刺激30 s没有明显的抗癫痫作用。常用的单相方波低频率电刺激15 min能降低小鼠海马电点燃发作等级(3.58 ± 0.16, P < 0.05)、减少大发作概率(66.7%, P < 0.01);但对海马后放电持续时间及大发作持续时间无影响(均 P>0.05)。此外, 电点燃刺激前预先给予或结束后3 s内给予正弦波低频率电刺激具有明显的抗癫痫作用( P < 0.05或 P < 0.01), 而电点燃刺激结束10 s给予正弦波低频率电刺激则无上述抗癫痫作用。 结论低频率电刺激抗癫痫作用受波形参数的影响, 其中正弦波低频率电刺激能有效抑制小鼠海马电点燃癫痫的发作。  相似文献   
42.
降低心率可能成为心血管疾病治疗的新靶标,伊伐布雷定可通过特异性地抑制If起搏电流通过降低窦房结节律而减慢心率,目前在心血管疾病领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现对其临床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3.
目的探讨女性难治性膀胱过度活动症患者心理弹性状况及保护性因素,为改善其身心健康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心理弹性量表、症状自评量表、艾森克人格问卷、社会支持量表、焦虑及抑郁量表对80例女性难治性膀胱过度活动症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女性难治性膀胱过度活动症患者心理弹性得分为(54.10±8.27)分,显著低于国内常模(P<0.05)。患者的一般情况(病程、年龄、文化程度)对心理弹性的预测作用不明显(R2=0.14,F=18.10),当社会支持、SCL-90、人格特质、SAS、SDS进入方程后,对患者的心理弹性具有较明显的预测作用(R2=0.67,△R2=0.46,F=115.22)。结论女性难治性膀胱过度活动症患者心理弹性较差,社会支持、SCL-90、人格特质、焦虑抑郁情绪是其重要的影响因素,应重视患者存在的心理问题,发掘心理弹性的保护性因素并积极干预,促进其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44.
45.
许姣群 《新中医》2019,51(10):227-229
目的:探讨火制法对中药饮片的化学成分及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选择服用同种方剂治疗的15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排除重症、急症以及慢性疾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75例。对照组给予未经炮制的中药治疗,观察组给予火制法炮制的饮片治疗。观察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1.33%,观察组总有效率93.3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00%,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糖类、生物碱类、黄铜类、皂苷类溶出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中药饮片经火制法炮制后临床疗效更好,且可以减少不良反应,促进患者恢复健康。  相似文献   
46.
背景 全科医生数量和质量是人力资源管理的两个重要维度,其中,医生数量的新增、保持和流失,是全科人力动态规划、管理和评价的重要考量,也是全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简称全科住培)的绩效指标。探讨全科住培学员的就业状况及影响因素,可以为今后住培政策和激励机制的制定提供参考,但目前针对非订单定向全科住培学员的相关研究较为缺乏。 目的 了解河南省非订单定向全科住培学员的就业状况,分析学员结业后未从事全科医学相关工作的原因,从而为完善培训管理和人力资源激励机制提供参考。 方法 于2021年8月,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法,在河南省选取2014—2017年入培且已结业的非订单定向全科住培学员326例进行问卷调查。问卷由课题组自行设计,主要内容为学员的基本信息、全科住培情况、目前工作情况及结业后从事与未从事全科医学相关工作的原因。问卷通过"问卷星"平台发放,由学员自行填写。 结果 共发放问卷326份,回收有效问卷271份(83.1%)。结业后,从事全科医学相关工作者77例(28.4%),从事非全科医学相关工作者194例(71.6%)。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文化程度、生源类型、全科住培基地所在区域是学员结业后是否从事全科医学相关工作的影响因素(P<0.05)。与结业后未从事全科医学相关工作的学员相比,结业后从事全科医学相关工作学员注册为全科医学专业的比例更高〔70.1%(54/77)比32.0%(62/194),P<0.05〕,在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执业的比例更高〔49.4%(38/77)比6.2%(12/194),P<0.05)〕。194例未从事全科医学相关工作的学员中,从事内科学工作者78例(40.2%),从事急诊及危重症医学工作者33例(17.0%),从事外科学工作者17例(8.8%)。不选择从事全科医学相关工作的前3位原因分别为:单位安排〔34.5%(67/194)〕,所在单位没有全科医学科〔29.9%(58/194)〕,薪酬低〔26.8%(52/194)〕。 结论 非订单定向全科住培学员选择从事全科医学相关工作的比例较低,年龄、文化程度、生源类型及基地所在区域是影响因素。建议加大全科医学理念宣传,加快综合医院全科医学科建设,提高全科医生薪酬待遇,以此增加全科医生的职业吸引力。  相似文献   
47.
目的:探讨建立一种放射治疗全身器官剂量数据库平台的可行性。方法:使用基于深度学习的自动勾画软件DeepViewer?1例食管癌患者的全身CT上勾画全身器官,然后利用基于GPU加速的蒙特卡罗软件ARCHER计算相应的器官剂量分布,最后利用Lyman-Kutcher-Burman(LKB)模型评估放疗患者正常组织并发症概率(NTCP)。结果:针对该病例,成功建立基于DeepViewer?ARCHER和LKB模型的全身器官剂量数据库,发现距离靶区越近的器官剂量越大,其中心脏与靶区间距离最小,剂量为14.11 Gy,但因其模型参数特殊,通过LKB模型计算的NTCP为0.00%;左、右肺的剂量分别为3.19和1.16 Gy,但是NTCP值却很大,分别为2.13%和1.60%。对于距离靶区较远的头颈部器官(视交叉、视神经和眼)和腹部器官(直肠、膀胱和股骨头)剂量分别约为9和2 mGy,并且NTCP均近似为0.00%。结论:研究结果证明通过自动勾画软件DeepViewer?蒙特卡罗软件ARCHER和LKB模型建立全身器官剂量数据库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48.
目的:通过检索《针灸大成》中与气海穴治疗作用相关的文献条文,总结气海穴在治疗各系统疾病中运用频次较高的疾病及其配穴规律,为临床针灸对气海穴的使用提供理论支持。方法:以《中华医典》(第五版)中《针灸大成》作为文献检索来源,将气海穴及气海穴的别称“脖胦”“下肓”“丹田”“肓之原”“肓原”“下言”和“气泽”为检索词,用计算机检索工具及人工检索相结合的方法检索符合要求的文献条文,通过建立本研究的数据库,频次分析、条形统计图比较分析等方法,总结出气海穴在治疗各系统疾病中的运用频次及其配穴规律。结果:在《针灸大成》所涉及的条文中,气海穴尤善治疗内科疾病,在治疗内科疾病中排名前3位的是脾胃系病症、气血津液疾病、肾系病症和妇科疾病,气海穴配穴习惯为上下配穴法,同名经配穴法,以及前后配穴法,其中主要为前后配穴法和同名经配穴法。结论:气海穴《针灸大成》中单穴应用占比最高,而在气海穴众多配穴中,运用了本经配穴法、上下配穴法、前后配穴法,配穴归经主要来自任脉和足太阳膀胱经。同名经配穴法,同气相求,可增加疗效;与气海穴配伍较多的足太阳膀胱经以背腧穴为主,此为前后配穴法,亦称腹背阴阳配穴法,腹部为阴,腰背为阳,前后配穴法可起到“从阳引阴”亦可“从阴引阳”的作用,以达到调节阴阳,调和脏法,调畅经络的目的。  相似文献   
49.
目的 探讨新生儿肺部超声在早产儿肺部感染评价中的价值。 方法 选取肺部感染早产儿80例为观察组,无肺部感染的早产儿80例为对照组,均给予新生儿肺部超声检查,比较2组肺部超声评分、氧合指数、呼吸指数,比较观察组不同病情、预后患儿肺部超声评分、氧合指数、呼吸指数,分析肺部超声评分和氧合指数、呼吸指数的相关性。 结果 观察组肺部超声评分、氧合指数低于对照组,呼吸指数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极危重患儿肺部超声评分、氧合指数低于危重和非危重患儿,呼吸指数高于危重和非危重患儿,危重患儿肺部超声评分、氧合指数低于非危重患儿,呼吸指数高于非危重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部超声评分与呼吸指数呈负相关(r=-0.455,P<0.05),与氧合指数呈正相关(r=0.470,P<0.05)。观察组死亡患儿肺部超声评分、氧合指数低于存活患儿,呼吸指数高于存活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部超声评分预测患儿预后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74,高于呼吸指数和氧合指数(P<0.05),其截断值为20分时,敏感度和特异度为88.50%和75.00%。 结论 新生儿肺部超声在早产儿肺部感染评价中有较好的效果,值得临床使用。  相似文献   
50.
目的 分析重庆市肺癌发病死亡和疾病负担归因于被动吸烟的情况,为开展肺癌防治提供建议。 方法 肺癌死亡个案数据来源于2019年重庆市肿瘤登记报告系统,被动吸烟率来自2013年重庆市慢性病及危险因素监测。计算人群归因危险度百分比(population attributable risk percent, PAR%)、被动吸烟导致的肺癌发病、死亡和疾病负担。采用Excel 2010与SPSS 25.0进行统计分析,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 结果 2013年30岁及以上成年人被动吸烟率为52.37%。2019年重庆市30岁及以上人群肺癌发病率与标化发病率分别为118.44/10万与80.83/10万,死亡率与标化死亡率分别为96.51/10万、63.58/10万。肺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归因于被动吸烟的PAR%分别为19.76和19.04,归因发病率与归因标化发病率分别为23.41/10万和16.34/10万,归因死亡率与归因标化死亡率分别为18.38/10万和12.40/10万。2019年重庆市30岁及以上肺癌早死所致寿命损失年率(years of life lost,YLL)、残疾所致寿命损失年率(years lived with disability,YLD)、调整伤残寿命损失年率(disability adjusted life year,DALY)分别为21.16‰、0.31‰、21.47‰,YLL率、YLD率、DALY率归因于被动吸烟的PAR%分别为21.16、19.76和20.49,归因YLL率为4.34‰,归因YLD率为0.06‰,归因DALY率为4.40‰。 结论 2019年重庆市30岁及以上人群肺癌发病率、死亡率、YLL率、DALY率高,被动吸烟率高,肺癌归因于被动吸烟的疾病负担重,应加强落实控烟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