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006篇
  免费   5805篇
  国内免费   4028篇
耳鼻咽喉   599篇
儿科学   815篇
妇产科学   474篇
基础医学   5601篇
口腔科学   1066篇
临床医学   7832篇
内科学   7323篇
皮肤病学   817篇
神经病学   2505篇
特种医学   2178篇
外国民族医学   24篇
外科学   5645篇
综合类   14164篇
现状与发展   15篇
预防医学   5207篇
眼科学   1366篇
药学   6984篇
  54篇
中国医学   4596篇
肿瘤学   3574篇
  2024年   183篇
  2023年   932篇
  2022年   1789篇
  2021年   2727篇
  2020年   2266篇
  2019年   1654篇
  2018年   1756篇
  2017年   1912篇
  2016年   1542篇
  2015年   2568篇
  2014年   3303篇
  2013年   3465篇
  2012年   5051篇
  2011年   5414篇
  2010年   4280篇
  2009年   3610篇
  2008年   3928篇
  2007年   3858篇
  2006年   3661篇
  2005年   3210篇
  2004年   2120篇
  2003年   1846篇
  2002年   1496篇
  2001年   1416篇
  2000年   1238篇
  1999年   1084篇
  1998年   633篇
  1997年   692篇
  1996年   525篇
  1995年   442篇
  1994年   380篇
  1993年   216篇
  1992年   276篇
  1991年   250篇
  1990年   209篇
  1989年   185篇
  1988年   179篇
  1987年   142篇
  1986年   109篇
  1985年   85篇
  1984年   38篇
  1983年   34篇
  1982年   33篇
  1981年   15篇
  1980年   8篇
  1979年   10篇
  1965年   6篇
  1964年   11篇
  1957年   9篇
  1956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91.
Synovial cell sarcoma is a relatively rare tumor of mesenchymal origin. It is a high-grade neoplasm that microscopically shows a monophasic or biphasic cellular pattern and includes epithelial features as well as supporting tissue features. Surgical excision is the primary mode of treatment. Postoperative radiotherapy and chemotherapy also is seen to be helpful. Between 3% and 10% of cases originate in the head and neck. A review of relevant literature shows less than 10 cases of synovial cell sarcoma of the temporomandibular joint area reported in the English literature. We report an additional case of biphasic synovial cell sarcoma arising in the temporomandibular joint area, which caused ear pain, tinnitus, and hearing loss, and we further discuss the clinical features, histopathology, differential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modality.  相似文献   
92.
OptEase滤器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8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手术治疗中使用OptEase可回收腔静脉滤器 的经验.方法:通过8例使用OptEase可回收腔静脉滤器临床资料,分析回收方式与并发症.结果:术中、术后无肺栓塞发生,回收时腔静脉造影示:滤器处不完全血栓和健侧髂静脉血栓各1例,成功回收5例,转为永久性置入3例.随访328个月,无肢体静脉血栓复发.结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手术中使用可回收腔静脉滤器能有效防止肺栓塞,术后可回收的特点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3.
目的探讨两种单静脉入路法和动静脉双入路法治疗PDA各自的优缺点及最佳适应症,为PDA患者选择合理介入治疗方法提供依据。方法103例PDA患者经三种不同介入方法治疗,其中单静脉入路超声法37例,单静脉入路造影法14例,动静脉双入路法52例。PDA的位置、形态、大小经不同方法观察,单静脉超声法经超声观察,单静脉造影法在PDA内或降主动脉近PDA口外造影观察,动静脉双入路在主动脉弓降部侧位造影观察。选择合适型号的Amplatzer伞经股静脉建立的轨道进行封堵。术后15 min经胸超声及心脏听诊判断有无分流。术前、术后均行血流动力学测定,术后3 d、1个月复查超声心动图,观察大动脉水平有无分流及动脉导管未闭再通。结果103例患者全部一次封堵成功,技术成功率100%。术中操作平均透视时间(10.45±4.35)min,心导管检查测肺动脉收缩压由术前轻度增高[(33.2±3.11)mmHg]降为正常[(22.03±5.3)mmHg]。术后即刻所有患者心前区双期连续性杂音消失,术后无残余分流,无任何并发症发生,随访1个月未发生动脉水平分流及动脉导管再通。结论单静脉入路Amplatzer封堵器治疗动脉导管未闭简化了手术程序,不用或减少造影剂用量,缩短了操作透视时间,手术成功率高,疗效可靠,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4.
目的探讨Le Fort型骨折的CT表现及其分型。方法对62例Le Fort型骨折患者进行薄层螺旋CT扫描和三维重组分析。结果在62例中,Le FortⅠ型10例,Ⅱ型9例,Ⅲ型8例,复合型35例(其中Ⅰ+Ⅱ型18例,I+Ⅱ+Ⅲ型7例,Ⅱ+Ⅲ型10例);55例同时伴发颌面部其他骨折。Le Fort型骨折在二维CT上表现为颌面部多发且杂乱的骨折,虽然在发现细小和深部结构的骨折方面优于三维CT成像,但难以作出Le Fort型骨折的诊断;三维CT成像能清晰立体地显示Le Fort型骨折的整体形状及走向,并可明确作出分型。结论三维CT成像是Le Fort型骨折最有效的诊断方法,对临床制定治疗方案具有指导意义,但是对细小骨折诊断不如二维CT。  相似文献   
95.
预防医学考试试卷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目的分析并评价郧阳医学院 2 0 0 0级本科临床医学专业预防医学期末考试试卷。方法随机选择 2 0 0 0级本科临床医学专业 3 5 1名学生的期末考试试卷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考试成绩呈负偏态分布 ,平均成绩为 72 3分 ,标准差为9 77分 ,试卷信度为 0 99。结论本试卷能较全面地考核学生对课程的掌握程度 ,但是也反映出学生综合应用试题得分较低、某些试题难易不当等问题 ,为改进教学质量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6.
扩髓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胫骨干骨折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目的探讨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胫骨干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应用交锁髓内钉治疗不同类型的股骨干骨折18例,胫骨干骨折15例.结果33例患者随访8~24个月,平均15.2个月,33例均骨性愈合.未出观畸性愈合、再骨折、断钉及膝、踝关节僵硬等并发症.结论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胫骨干骨折治愈率高,并发症少,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97.
目的了解SysmexXE-21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嗜酸性粒细胞绝对值计数的准确性。方法分别用仪器法和目测法计数60份抗凝静脉血的嗜酸性粒细胞数,再将两者的结果进行比较;并对5份嗜酸性粒细胞数值不同的抗凝静脉血分别用仪器法和目测法计数,每份标本重复计数10次,然后计算出CV值进行比较。结果60份抗凝静脉血仪器法和目测法计数结果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相关系数(r)为0.9996,P<0.01。仪器法和目测法对5份嗜酸性粒细胞数值不同的标本重复计数的平均CV值分别是1.98%和6.63%,显示仪器法的精密度明显高于目测法。结论用SysmexSE-21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计数嗜酸性粒细胞绝对值(0~9.02×109/L)是一种快速和较准确的方法,可满足临床诊断、治疗和疗效观察的需要。  相似文献   
98.
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的影像学诊断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4  
目的 探讨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SAE)的影像学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经影像学检查结合临床资料确诊的病例,其中单做CT检查84例,单做MRI检查14例,既做MRI检查对照24例进行分析。另又对某一时期内60岁以上(不管什么原因)做头颅CT检查患者,只有2例有痴呆,CT分型Ⅰ型47例,Ⅱ型13例,Ⅲ型为24例;同一时期头颅CT检查患者中,有SAE表现42例,无SAE表现42例;24例CT与MRI检查对照。MRI优于CT。结论 CT与MRI检查可以对SAE作出早期诊断,有助于早期治疗。  相似文献   
99.
完全型房室间隔缺损合并法洛四联症心内矫正术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总结心内矫正术治疗完全型房室间隔缺损合并法洛四联症(CAVSD-TOF)的经验. 方法从1985年1月至2002年5月,共行CAVSD-TOF心内矫正术12例,年龄6~16岁(11.1±2.8岁),采用右心房、右心室纵切口,前7例采用三片法补片,后5例用二片法补片修补房室间隔缺损,左侧房室瓣裂隙采用间断缝合,右心室流出道用跨瓣补片加宽. 结果术后早期死亡4例,前7例死亡3例,后5例死亡1例,死亡原因为严重低心排血量3例,灌注肺1例.长期随访6例,随访时间3个月至13.5年,无任何症状,NYHA心功能Ⅰ级或Ⅱ级. 结论 CAVSD-TOF采用右心房、右心室纵切口,二片法补片修补房室间隔缺损,常规间断缝合左侧房室瓣裂隙,跨瓣补片加宽右心室流出道能取得较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0.
两种阴道缩窄术矫正阴道松弛症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改良阴道后壁修补术和阴道后壁环肌紧缩术的手术要点和效果,评价两种手术的优点及适应证。方法将42例不同程度阴道松弛的患者分为两组,其中24例行改良阴道后壁修补术,18例行阴道后壁环肌紧缩术,分析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伤口愈合情况,1年后评价两组患者的性生活满意度及阴道的松紧度。结果两种手术方法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伤口愈合情况无明显差异,但1年后的远期效果包括性生活满意度和阴道的松紧度有明显差异。结论矫正阴道松弛症的目的不仅要达到解剖的恢复,更重要的是恢复功能。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最佳的手术方法(A组优于B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