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934篇
  免费   3572篇
  国内免费   2067篇
耳鼻咽喉   462篇
儿科学   783篇
妇产科学   174篇
基础医学   2225篇
口腔科学   697篇
临床医学   3873篇
内科学   3061篇
皮肤病学   278篇
神经病学   860篇
特种医学   1457篇
外科学   3126篇
综合类   10111篇
现状与发展   5篇
预防医学   4019篇
眼科学   463篇
药学   4085篇
  56篇
中国医学   3412篇
肿瘤学   1426篇
  2024年   137篇
  2023年   437篇
  2022年   1240篇
  2021年   1497篇
  2020年   1346篇
  2019年   722篇
  2018年   695篇
  2017年   1022篇
  2016年   767篇
  2015年   1383篇
  2014年   1769篇
  2013年   2243篇
  2012年   3248篇
  2011年   3304篇
  2010年   3053篇
  2009年   2794篇
  2008年   2874篇
  2007年   2634篇
  2006年   2381篇
  2005年   1891篇
  2004年   1361篇
  2003年   1129篇
  2002年   822篇
  2001年   726篇
  2000年   596篇
  1999年   202篇
  1998年   52篇
  1997年   38篇
  1996年   47篇
  1995年   35篇
  1994年   23篇
  1993年   21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0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1篇
  1955年   2篇
  1954年   1篇
  1953年   1篇
  1950年   2篇
  194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01.
目的:为了深讨心肌细胞内钙离子浓度的变化与心力衰竭发生的关系。方法:原子吸收分光技术测定红细胞内外Ca2+含量。我们对住院的56例心力衰竭患儿进行了红细胞内及血浆钙离子浓度的测定,并与30例正常小儿对照。结果:心衰患儿红细胞内Ca2+浓度明显升高,血浆Ca2+浓度降低,与对照组相比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01)。其升高程度与心衰呈正相关(r=0.63,P<0.01),即心衰越重,心功能越差,红细胞内Ca2+浓度升高亦越明显。而当心衰纠正,心功能恢复后,红细胞内Ca2+浓度则明显下降,血浆Ca2+浓度也恢复正常。而不同病因所致的心衰,其间红细胞内Ca2+浓度升高程度无明显差异。结论:提示钙离子参与了心力衰竭的发生与发展。  相似文献   
102.
目的探讨牛磺酸对实验性高血压大鼠脑脊液、血浆内皮素-1(ET-1)含量的影响.方法Wistar大鼠36只,随机分为高血压组,牛磺酸组和对照组3组,高血压组和牛磺酸组建立大鼠主动脉狭窄-高盐摄入性高血压模型,牛磺酸组饲料中加牛磺酸,观察3组大鼠脑脊液、血浆ET-1含量及血压的变化,测定脑组织和主动脉组织牛磺酸含量及主动脉肌条的舒缩功能.结果应用牛磺酸后,高血压大鼠pMA,脑脊液和血浆ET-1水平均下降(P<0.05),血管舒缩功能得以改善.结论牛磺酸可降低脑脊液、血浆ET-1水平,从而降低血压.  相似文献   
103.
中国鼠疫菌种资源遗传特征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建立《中国甲类传染病菌种资源库》,选择适当的指标,以反映中国鼠疫菌种的遗传背景。方法 使用传统的和分子生物学方法,测定中国鼠疫菌种代表菌株的遗传特征。并对遗传特征的分布及其意义进行分析。结果 利用6项指标,将中国的鼠疫菌划分成15种遗传型,每一型占据一片相对独立的而又自相延续的地理空间。分析遗传型之间的亲缘关系,并根据菌株间的差异,追溯鼠疫耶尔森菌作为一个生物种形成后的进化过程。结论 中国各鼠疫自然疫源地存在着不同特征的鼠疫菌株,但为达到对菌株认同的目标,还需要确定更多的遗传指征。  相似文献   
104.
目的:为眼部热力及化学性烧伤导致的睑球粘连寻找一种新的治疗方法。方法:用残留的结膜行1次或多次后退重建结膜囊。结果:1998年以来用此法为38例(40只眼)睑球粘连者进行了治疗,其中13例(13只眼)行2次,19例(21只眼)行3次,仅6例(6只眼)行1次结膜后退成功,其中1例失败。结论:结膜后退法是矫治睑球粘连的一些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5.
颅内血管外皮细胞瘤的MRI与病理结果(附13例报告)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目的 探讨颅内血管外皮细胞瘤的MRI表现,并与病理对照,分析误诊原因。资料与方法搜集术前MRI诊断脑膜瘤,而手术证实为血管外皮细胞瘤13例,所有病例均行MR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 13例MRI示肿瘤位于颅内脑外,MR平扫TlWI呈高低不均信号9例,等信号4例;T2WI呈不均匀高信号9例,等信号4例;增强扫描11例呈不均匀强化。术后病理证实肿瘤来源于脑膜间质的血管外皮细胞。结论 颅内血管外皮细胞瘤MRI表现与脑膜瘤相似,但前者往往出现分叶征,有丰富的血管,肿瘤易出血、坏死致信号不均匀,无钙化及局部骨质反应性增生和有溶骨性破坏等特点,据此可资鉴别。病理免疫组织化学可确定肿瘤的起源。  相似文献   
106.
彩色超声引导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3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介绍超声引导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新方法及其对深静脉血栓形成后肺栓塞的预防作用。方法 2 0 0 2年 5月至 2 0 0 3年 7月对 30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其中 4例入院时出现肺栓塞 )患者在彩色超声引导下实施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 ,其中 15例在滤器置入术后立即实施下肢深静脉取栓术 ,另外 15例行保守治疗。结果本组 30例均获成功 ,经 1~ 14个月平均 6个月的随访 ,除 1例出现滤器闭塞外 ,余无任何并发症及肺栓塞的发生 ,曾出现肺栓塞者滤器置入后未再发生肺栓塞。结论彩色超声引导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可有效地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后肺栓塞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7.
目的 调查从事SARS一线护理工作的护士健康状况,为制定合理的卫生保健措施提供可借鉴的建议。方法 对一线工作人员不同时间点的各项生理指标进行观测,并根据结果采取针对措施。结果 一线工作护士各项生理指标均较正常时出现明显波动,采取相应措施后有明显改善。结论 良好的防治措施对改善一线护士的健康状况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08.
目的 探讨闭合性胸外伤中肺撕裂伤的CT分型及临床意义.方法 将63例肺撕裂伤据CT表现分为单纯型肺撕裂伤(脏层胸膜完整,无气胸或血气胸征)和复杂型肺撕裂伤(伴有脏层胸膜破裂,有气胸或血气胸征)两组.并对其CT与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比较分析.结果 63例中,脏层胸膜完整的单纯型肺撕裂伤35例(56%),多为肺边缘局灶性肺假性囊肿病灶,无并发症,均经保守治疗后消散快,平均住院16 d.伴有脏层胸膜破裂的复杂型肺撕裂伤28例(44%),肺内损伤范围较大,伴有肺挫伤20例(71%),并发肺膨胀不全或肺不张15例(54%),局部肺感染3例(11%),行胸腔穿刺或闭式引流19例(69%),开胸手术1例(4%),平均住院58 d.结论肺撕裂伤据CT表现是否伴有脏层胸膜破裂町分为单纯型肺撕裂伤和复杂型肺撕裂伤,CT分型诊断对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和预后的早期判断有帮助.  相似文献   
109.
围手术期抗生素的合理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董根生  毕大卫  季聪华  郑珣 《中国骨伤》2003,16(10):613-614
近年来,由于抗生素的滥用导致外科术后感染率明显上升,同时,在医院环境诱导了对抗生素耐药菌株的产生或引起细菌或霉菌的二从感染.为了有效地降低术后感染率,减少抗生素药物的副反应,自2001年1月份开始,我们采用围手术期抗生素的合理运用,与以往同期相比,骨科术后感染率明显下降,副反应减少.……  相似文献   
110.
目的探讨亲属活体部分小肠移植术后早期并发症的防治。方法为3例短肠综合征患者和1例肠神经节缺失导致小肠无功能患者施行亲属活体部分小肠移植术,供、受者HLA配型均有4个以上抗原相合,供肠均取自回肠末端,长度为(150±10)cm,应用他克莫司、霉酚酸酯及甲泼尼龙预防排斥反应。术后采取抗凝、改善微循环、输注人白蛋白等措施调控患者的出、凝血功能,预防血管吻合口血栓形成和出血,给予法莫替丁或奥美拉唑预防应激性溃疡;给予头孢三代为主的抗生素、更昔洛韦以及氟康唑预防细菌、病毒及真菌感染,并注重对体表易感染部的消毒和护理;术后鼓励患者多下床活动,早期给予谷氨酰胺,尽早将营养支持治疗过渡为肠内营养,以促进移植肠功能的恢复。结果术后3d,1例患者发生肺部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经抗生素治疗后控制。1例术后5 d移植肠系膜根部出现血肿,手术清除血肿。2例消化道分泌物及大便中发现真菌生长,给予氟康唑治疗后好转。4例在术后20 d左右均发生急性排斥反应,经加大FK506的用量,并以甲泼尼龙冲击治疗后逆转。4例患者,2例获得长期存活,至今分别存活6年8个月和3年2个月,另2例分别于术后5个月、35 d因感染死亡。结论小肠移植术后早期的并发症较多,与小肠的生理结构有关,术后早期并发症的成功防治是临床小肠移植成败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