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867篇
  免费   5760篇
  国内免费   3724篇
耳鼻咽喉   533篇
儿科学   849篇
妇产科学   561篇
基础医学   4134篇
口腔科学   723篇
临床医学   7239篇
内科学   5661篇
皮肤病学   487篇
神经病学   1625篇
特种医学   2080篇
外国民族医学   7篇
外科学   4492篇
综合类   14898篇
现状与发展   24篇
预防医学   5844篇
眼科学   854篇
药学   7444篇
  84篇
中国医学   5651篇
肿瘤学   3161篇
  2024年   181篇
  2023年   766篇
  2022年   1691篇
  2021年   2434篇
  2020年   2020篇
  2019年   1314篇
  2018年   1311篇
  2017年   1728篇
  2016年   1366篇
  2015年   2435篇
  2014年   3193篇
  2013年   3728篇
  2012年   5349篇
  2011年   5511篇
  2010年   4620篇
  2009年   3972篇
  2008年   4274篇
  2007年   4139篇
  2006年   3689篇
  2005年   3049篇
  2004年   2139篇
  2003年   1945篇
  2002年   1486篇
  2001年   1215篇
  2000年   978篇
  1999年   527篇
  1998年   241篇
  1997年   227篇
  1996年   167篇
  1995年   154篇
  1994年   131篇
  1993年   71篇
  1992年   46篇
  1991年   45篇
  1990年   45篇
  1989年   31篇
  1988年   30篇
  1987年   23篇
  1986年   33篇
  1985年   21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3篇
  197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1 毫秒
991.
成年男性血清生殖激素水平与精液量以及精子密度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索普通成年男性血清生殖激素水平与精液量以及精子密度的关系。方法:资料来源于对5个研究现场(河北省石家庄市、山西省太原市、贵州省贵阳市、浙江省杭州市及山东省青岛市)的普通成年男性的横断面调查。同时收集研究对象的血样和精液样本,分析黄体生成素(LH)、卵泡刺激素(FSH)、睾酮(T)以及雌二醇(E2)与精液量、精子密度之间的关系。结果:共招收研究对象978名,通过相关分析及方差分析表明,高水平T对象的精子密度较低;高水平E2对象精液量较少。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高水平T发生低精子密度的危险性大,低水平的LH发生低精子密度的危险性小。结论:普通成年男性血清中生殖激素水平与精液数量指标有关,但表现出的某些关联性用已知的下丘脑-垂体-睾丸轴调节机制尚无法完全解释。  相似文献   
992.
神经母细胞瘤(Neuroblastoma)是最常见的小儿颅外恶性肿瘤,在小儿所有肿瘤相关死亡中约15%由它所致[1].该肿瘤具有原发部位隐匿,早期诊断困难,恶性程度高、发展迅速和早期转移等临床特点,往往预后较差.一项欧洲人群调查研究显示,神经母细胞瘤患者5年生存率仅为59%[2].……  相似文献   
993.
宫颈癌中HPA的表达与细胞增殖、血管生成和转移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通过对宫颈癌组织中乙酰肝素酶(heparanase,HPA)、细胞核增殖相关抗原Ki-67和微血管密度的检测,探讨HPA在宫颈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染色(S-P法)检测67例宫颈癌中HPA、Ki-67和CD34的表达,并与13例正常宫颈组织进行对照研究,分析HPA与患者临床特征、Ki-67和CD34之间的关系。结果67例宫颈癌中49例(73%)阳性表达,而正常13例宫颈组织中无一例阳性表达(P=0.000)。HPA与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细胞增殖和血管生成显著正相关(P值分别为0.001、0.012、0.000、0.000)。结论HPA可能在宫颈癌的发展、浸润、转移和血管生成中起重要作用,并与肿瘤细胞的增殖活性有关,可作为临床预测宫颈癌浸润转移的一个重要参考指标和有价值的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994.
哮喘患儿血清白细胞介素-4、12与细胞免疫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不同病期哮喘患儿血清IL-12、IL-4水平、细胞免疫功能及其相互关系。方法随机选择哮喘患儿50例。婴幼儿哮喘13例,儿童哮喘37例。发作期30例,经吸入激素治疗后缓解期患儿20例。健康对照组22例。IL-12、IL-4测定采用酶联免疫双抗体夹心法(ELISA)。采用碱性磷酸酶抗碱性磷酸酶桥联酶标试验(APAAP)检测T细胞亚群,采用郭氏法检测红细胞免疫功能。结果1.哮喘患儿发作期、缓解期和对照组IL-12水平分别为(24.44±13.26)、(42.30±12.65)、(44.68±28.28)ng/L,3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F=8.92P<0.01),发作期明显低于其他两组,缓解期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2.IL-4在发作期、缓解期、对照组阳性率分别为70%、35%、9%,发作期明显高于缓解期(χ2=5.96P<0.05),缓解期仍高于对照组(χ2=4.17P<0.05)。3.哮喘患儿与健康儿童相比,CD3(t=3.18P<0.01)、CD4(t=5.51P<0.01)、CD8(t=10.38P<0.01)均降低,CD4/CD8升高(t=4.28P<0.01),RBC-C3bR降低(t=4.65P<0.01),RBC-IC增高(t=10.22P<0.01)。4.IL-4与IL-12呈显著负相关(r=-0.43P<0.05),与RBC-IC呈显著正相关(r=0.49P<0.05)。结论哮喘患儿存在Th1/Th2类细胞因子失衡和细胞免疫功能紊乱状态,哮喘患儿缓解期IL-12水平恢复至接近健康儿童,IL-4水平仍高于健康儿童。应坚持长期抗感染治疗。  相似文献   
995.
目的测定正常儿童、青少年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GFBP-3)水平。方法对北京市东城区190名(男102名,女88名)健康的4.0~18.9岁儿童、青少年,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RIA)测定空腹血清IGFBP-3水平。结果随着年龄的增加,血清IGFBP-3水平逐渐升高,到青春期达到峰值。女性血清IGFBP-3水平达峰值时间较男性早1~2年,男、女性达峰时间分别为13.0~14.9及11.0~14.9岁,峰值分别为(4.58±0.64)、(4.67±0.93)mg/L。达峰值后血清IGFBP-3水平逐渐下降至各自9.0~10.9岁水平。血清IGFBP-3水平分别与身高和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水平呈显著正相关。结论血清IGFBP-3水平与年龄、青春发育期、身高及血清IGF-1水平明显相关。同年龄血清IGFBP-3水平无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996.
腺苷蛋氨酸治疗新生儿黄疸202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腺苷蛋氨酸(SAMe)治疗新生儿黄疸的疗效,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新生儿黄疸患儿278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76例予以肝酶诱导剂、光疗等综合治疗;治疗组202例在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SAMe 30~60 mg/(kg.d),静脉注射。动态检测血清总胆红素(T-BILI)、直接胆红素(D-BILI)、间接胆红素(I-BILI)。结果治疗组用药6 d后血清T-BILI、D-BILII、-BILI明显下降。治疗组较对照组治愈率明显高,与对照比较应用血液制品、清蛋白(Alb)次数及应用血液制品、Alb血浆的比例明显减少。治疗组以葡萄糖注射液溶解药物者2.68%发生浅表血管静脉炎。结论SAMe能有效地加快新生儿黄疸的消退,减少血液制品应用,是新生儿黄疸可靠、安全的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997.
目的分析小儿脱髓鞘疾病的临床特点,以提高对该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对51例小儿脱髓鞘疾病的发病年龄、前驱症状、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特点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1例脱髓鞘疾病患儿中学龄期38例,有前驱感染史32例,疫苗接种史3例,大多以急性起病。周围神经脱髓鞘疾病32例以双下肢或四肢瘫痪为首发;中枢神经脱髓鞘疾病以视力障碍、肢体无力、发热、抽搐、头痛等为首发。周围神经脱髓鞘疾病患儿中15例行肌电图检查,均显示为神经源性改变;18例中枢神经脱髓鞘疾病患儿中17例行CT或MRI,均发现异常信号。结论小儿脱髓鞘疾病的临床表现复杂多变,通过病史及辅助检查,进行综合分析,不难得出诊断,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998.
柴胡注射液对小鼠学习记忆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柴胡注射液对学习记忆行为影响的机制。方法:每天2次给予小鼠腹腔注射不同剂量的柴胡注射液,连续5天后采用行为观察和生化检测相结合的方法,研究柴胡注射液对小鼠学习记忆行为的影响,包括剂量-效应关系和时间-效应关系以及脑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和NO含量的变化。结果:与注射生理盐水的对照组相比,在5种剂量(50、100、200、400和800mg/kg)中除了50mg/kg外,其他4种剂量的柴胡注射液均能显著提高小鼠Y-迷宫分辨学习的能力及24h记忆保持率,其中400mg/kg剂量的效果最好;最佳剂量的柴胡注射液易化记忆的作用在训练后24 ̄72h均显著增强(P<0.01),以24h最为显著;最佳剂量的柴胡注射液可显著提高行为训练后小鼠脑内SOD的活性(P<0.01)、降低脂质过氧化产物MDA水平(P<0.01)以及提高NO含量(P<0.01)。结论:适当剂量的柴胡注射液在一定时间内具有提高小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功效,该作用可能与伴随的脑组织抗氧化能力提高和NO含量改变有关。  相似文献   
999.
目的:研究静脉血营养静脉皮瓣的成活机理。方法:20只成年兔被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制成阻隔式皮瓣。站果:阻隔式静脉皮辩的成活率与原位缝合静脉皮瓣差异无显著性(P>0.05)。站论:受区与静脉皮瓣之间的侧支吻合对静脉皮瓣成活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检测急性白血病(acute leukemia,AL)病人谷胱甘肽硫转移酶-π(glutathione—S—transferltse-π,GST-π)、多药耐药相关蛋白1(multi—drug resistance relevant protein 1,MRP1)的表达,探讨二者与AL多药耐药(multi—drug resistance,MDR)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明确二者在AL中的表达有无相关性以及两者表达与AL病人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80例AL病人及30例正常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GST-π、MPP1表达。运用SPSS10.0统计软件,采用X^2检验、四格表精确概率法、t检验、直线相关分析方法统计结果。结果:GST-π、MRP1在难治组的阳性率均高于初治组和完全缓解组;在初治组的阳性率均高于对照组。GST-π、MRP1在AL难治组中的表达具有高度相关性。GST-π、MRP1表达阳性组完全缓解率低于阴性组。GST-π、MRP1的表达与AL难治组病人年龄、性别、骨髓幼稚细胞比例及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无关。且两者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组、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nonlymphoblastic leukemia,ANLL)组表达无差别。结论:GST-π和MRP1的高表达与AL临床耐药有关;GST-π和MRP1在难治组中的表达密切相关;GST-π和MRP1表达阳性的AL病人的完全缓解率明显降低,两者可能是影响AL疗效的重要指标;GST-π和MRP1在难治组表达阳性率与年龄、性别、外周血白细胞计数、骨髓幼稚细胞比例可能无关,且在ALL组与ANLL组中差别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