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387篇
  免费   2818篇
  国内免费   1716篇
耳鼻咽喉   316篇
儿科学   375篇
妇产科学   217篇
基础医学   1705篇
口腔科学   272篇
临床医学   3164篇
内科学   2234篇
皮肤病学   248篇
神经病学   633篇
特种医学   1108篇
外科学   2261篇
综合类   8001篇
现状与发展   2篇
预防医学   3127篇
眼科学   308篇
药学   3443篇
  45篇
中国医学   3202篇
肿瘤学   1260篇
  2024年   113篇
  2023年   408篇
  2022年   883篇
  2021年   1173篇
  2020年   978篇
  2019年   520篇
  2018年   532篇
  2017年   777篇
  2016年   585篇
  2015年   1102篇
  2014年   1487篇
  2013年   1873篇
  2012年   2554篇
  2011年   2761篇
  2010年   2521篇
  2009年   2214篇
  2008年   2290篇
  2007年   2113篇
  2006年   1853篇
  2005年   1431篇
  2004年   985篇
  2003年   817篇
  2002年   618篇
  2001年   577篇
  2000年   428篇
  1999年   158篇
  1998年   31篇
  1997年   31篇
  1996年   27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 毫秒
61.
[目的 ]探讨细针穿刺乳腺肿瘤组织的端粒酶活性检测在乳腺癌诊断中的意义 .[方法 ]用聚合酶链反应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 79例术前乳腺肿瘤细针穿刺活检标本和大体标本的端粒酶活性 ,并与病理诊断进行比较 .[结果 ]乳腺癌 6 5例中穿刺组织端粒酶呈阳性的为 5 7例 ,阳性率为 88% ;大体组织端粒酶呈阳性的为 5 4例 ,阳性率为 83% .淋巴结转移者端粒酶活性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 .乳腺良性疾病 14例中端粒酶呈阳性的为 2例 ,阳性率为 14 % .[结论 ]术前乳腺肿瘤穿刺组织的端粒酶活性检测有利于乳腺肿瘤的早期诊断及鉴别诊断 .  相似文献   
62.
目的总结肾创伤生物力学性质及其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本院2000年1月至2006年1月间收治的326例肾创伤病例,分析创伤过程中生物力学因素发挥的临床效应。结果随着暴力动量的增大,肾创伤等级、肾切除率及死亡率均随之增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钝性暴力相对于锐性更容易造成闭合伤和合并伤,且肾切除率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后腰着力的肾伤情重于腹部正面或侧面着力,且合并伤发生率低(P<0.05)。创伤瞬间速度变化的趋向对伤情等级、肾切除率及死亡率无明显影响(P>0.05)。结论肾创伤过程中暴力的生物力学性质与其临床表现紧密相关。  相似文献   
63.
基于临床流程功能需求的生理监测仪配置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病人生理监测仪是临床医学的主要仪器之一,由于所涉及的技术流程定位不同,功能需求也就不同,其功能配置也应有所不同。本文从分解分析生理监测仪相关应用领域的技术定位功能需求出发,讨论卫生技术装备管理的功能配置评估。  相似文献   
64.
姜春善  崔铉  金春花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34):4879-4880
目的:了解细菌性阴道病在延边地区出国务工妇女中的流行情况。方法:用改良多胺法对延边地区586名出国务工妇女进行细菌性阴道病(BV)检测,同时用常规方法进行滴虫、霉菌检查。结果:586份阴道分泌物标本中,检出BV(+)275例,总阳性率为46.9%,其中单纯BV(+)242例(41.3%)、BV合并滴虫(+)8例(1.3%)、BV合并霉菌(+)25例(4.3%);按年龄分组,33~35岁组BV阳性率最高,为60.3%,≤20岁组最低,为20.0%。结论:延边地区出国务工妇女细菌性阴道病患病率较高,居该人群各种阴道感染的首位,无民族差异(χ2=0.22,P>0.05),但年龄差异显著(χ2=28.72,P<0.05)。因此,建议在出国体检中常规开展BV检查,以便及时发现和治疗,控制疾病传播范围。  相似文献   
65.
目的 研究INK4A基因及编码的P16蛋白在辐射诱导的小鼠白血病模型中的改变。方法 7.0 Gy 60Co γ射线分4次照射BALB/c小鼠建立辐射诱导的小鼠白血病模型; PCR扩增INK4A 基因第1、第2 外显子,检测等位基因纯合性缺失,甲基化敏感酶切PCR 法检测INK4A基因的甲基化发生情况,并应用PCR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方法检测碱基突变的发生;Western blot检测P16蛋白含量改变。结果 在21例白血病模型组织中,外显子2缺失5例,4例发生甲基化,有11例蛋白表达明显下降。结论 辐射诱导的小鼠白血病模型发生过程中伴有P16蛋白表达下降, INK4A基因改变以纯合性缺失和甲基化为主。  相似文献   
66.
目的观察As2O3与碘油联合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后对兔VX2肝移植瘤生长及转移的作用.方法 40只家兔肝内肿瘤种植后2周,随机分为5组,经肝动脉插管分别给予不同处理,实验设生理盐水灌注组、As2O3灌注组、单纯碘油栓塞组、阿霉素碘油栓塞及As2O3碘油栓塞组,As2O3的用量为2 mg/kg.肿瘤种植后5周,测量动物体重,所有动物均处死,取出肝脏及双肺标本,测定肝脏的重量,计算肝移植瘤的体积、坏死面积,观察肝内、双肺及其他器官肿瘤转移的发生率.结果肿瘤植入后5周,各处理组动物体重均有明显的下降,肝脏重量增加,计算的肝指数各组分别为9.8±2.2、9.7±2.1、8.5±2.0、8.4±2.1、6.4±1.2;肿瘤体积分别为(35.5±7.6) cm3、(32.2±9.7) cm3、(21.2±8.5) cm3、(20.9±11.3) cm3、(11.8±4.0) cm3,栓塞治疗组与非栓塞治疗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s2O3碘油栓塞治疗组与其他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平均坏死率各组间差异无明显的统计学意义.双肺转移结节的数目各组分别为52.4±32.2、51.8±26.3、54.8±29.2、53.5±30.7、19.6±17.0;转移结节的直径各组分别为(3.8±1.2) mm、(3.6±1.1) mm、(3.9±1.3) mm、(3.5±1.6) mm、(2.2±0.7) mm.As2O3碘油栓塞治疗组与其他各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s2O3与碘油联合经肝动脉栓塞治疗,可抑制肝移植瘤的生长及肺转移.  相似文献   
67.
目的观察三氧化二砷( As2O3)-碘油经肝动脉化疗栓塞对兔VX2肝移植瘤生长及转移的影响及与血管形成的关系。方法 48只家兔肝内肿瘤种植后2周,完全随机法分为4组,经肝动脉插管分别给予不同处理,实验设生理盐水灌注组、单纯碘油栓塞组、阿霉素.碘油栓塞组及 As2O3-碘油栓塞组。治疗后1周,免疫组织化学测定肿瘤区的微血管密度(MVD),治疗后3周,测量计算肝移植瘤的体积、坏死面积,观察肝内、双肺及其他器官肿瘤转移的发生率。结果 治疗后1周,各组MVD分别为(21.8±5.3)、(23.4±3.9)、(22.4±4.50)、(14.3±3.4)条/400倍视野(F=11.246,P=0.000), As2O3-碘油栓塞治疗组与其他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肿瘤植入后5周,各处理组肿瘤体积分别为(35.5±7.1)、(21.2±8.3)、(20.7±9.1)、(11.8±3.7)cm^3(F=21.203,P=0.000)。单纯碘油栓塞组、阿霉素一碘油栓塞组及 As2O3-碘油栓塞组与生理盐水灌注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q值分别为6.723、6.940、11.119,P〈0.05), As2O3-碘油栓塞组与单纯碘油栓塞及阿霉素-碘油栓塞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g值分别为4.398、4.178,P值均〈0.05);各组肿瘤坏死面积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284,P=0.292); As2O3-碘油栓塞治疗组双肺转移结节数目少于其他组(H=14.983,P=0.002),结节直径小于其他组(F=4.580,P=0.0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腹腔转移淋巴结记分显示 As2O3-碘油栓塞治疗组腹腔淋巴结转移少于其他组(H=9.148,P=0.027)。双肺转移结节的数目、直径及腹腔转移淋巴结与肿瘤的微血管密度呈正相关(P〈0.05)。结论 As2O3-碘油联合经肝动脉栓塞治疗,抑制兔肝移植瘤的生长,抑制肿瘤的肺及腹腔淋巴结转移,其抑制转移的机制可能与抑制肿瘤血管形成有关。  相似文献   
68.
冠心病患者血清对氧磷酶活性的测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清对氧磷酶1活性及其与冠心病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冠心病患者106例和非冠心病组62例,用乙酸苯酯法和比色法分别测定两组血脂、血清对氧磷酶1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及丙二醛含量,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冠心病组血清中对氧磷酶1活性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水平分别为113±64μkat/L和43.8±8.2 kU/L,均较对照组降低(134±72μkat/L和63.4±5.7 kU/L)(P<0.05);而丙二醛含量较对照组升高(9.4±1.8μmol/L比4.1±0.5μmol/L,P<0.01)。对氧磷酶1活性与高密度脂蛋白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水平呈正相关,与丙二醛水平呈负相关。冠状动脉狭窄者对氧磷酶1活性较无狭窄者明显减低(P<0.001),2、3支血管病变者较1支血管病变者对氧磷酶1活性降低(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血清对氧磷酶1活性降低,低对氧磷酶1活性与冠心病严重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69.
国人上矢状窦窦腔内结构的内镜解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国人上矢状窦窦腔内结构,特别是纤维索和蛛网膜颗粒的完整解剖形态。方法成人头颅标本5具,去除颅盖,应用内镜观察研究上矢状窦窦腔内纤维索及蛛网膜颗粒的原始结构特征;并纵行剖开管腔,显微镜下观察纤维索、蛛网膜颗粒。结果内镜下观察上矢状窦管腔内纤维索大致分3种类型:瓣膜状(47.1%)、小梁状(30.6%)、板层状(22.3%)。蛛网膜颗粒多集中于上矢状窦中段侧壁及静脉隐窝处呈指状突起突入窦腔。结论内镜较常规解剖手段可以更直观地观察上矢状窦窦腔内结构的完整形态特征。  相似文献   
70.
目的研究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酚(EGCG)对异常蛋白β-淀粉样多肽(AB)损伤星形胶质细胞(AS)的保护作用,进一步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采用原代细胞培养技术,分离培养新生1d大鼠皮质AS,细胞纯化后,加入Aβ进行处理,随后加入不同浓度(0.1、1、5、10、25、50umol/L)的EGCG培养24h,观察细胞的形态学变化;MTT比色法进行细胞活性分析、AS中丙二醛(MDA)以及培养液中乳酸脱氢酶(LDH)含量的变化的检测;比较上述指标在损伤前后的变化。结果EGCG能够减轻Aβ对AS的损伤,抑制AS的MDA的产生,降低AS外液中LDH的含量,增强细胞的活性。结论EGCG能够抑制Aβ对AS的损伤作用,并且对其有神经保护作用,这种保护作用可能与其抑制Aβ引起细胞过度氧化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