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978篇
  免费   3216篇
  国内免费   1959篇
耳鼻咽喉   295篇
儿科学   532篇
妇产科学   137篇
基础医学   1853篇
口腔科学   455篇
临床医学   3884篇
内科学   2616篇
皮肤病学   351篇
神经病学   660篇
特种医学   1044篇
外科学   3453篇
综合类   9671篇
现状与发展   9篇
预防医学   3846篇
眼科学   297篇
药学   4024篇
  31篇
中国医学   3447篇
肿瘤学   1548篇
  2024年   96篇
  2023年   348篇
  2022年   959篇
  2021年   1269篇
  2020年   1110篇
  2019年   562篇
  2018年   617篇
  2017年   822篇
  2016年   646篇
  2015年   1194篇
  2014年   1671篇
  2013年   2129篇
  2012年   3171篇
  2011年   3205篇
  2010年   3038篇
  2009年   2622篇
  2008年   2743篇
  2007年   2647篇
  2006年   2380篇
  2005年   1895篇
  2004年   1316篇
  2003年   1060篇
  2002年   794篇
  2001年   764篇
  2000年   580篇
  1999年   230篇
  1998年   30篇
  1997年   52篇
  1996年   35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46篇
  1993年   22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5篇
  1982年   1篇
  193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诊断髂及下肢血管闭塞性病变的价值。材料和方法:185例怀疑髂总动脉及下肢动脉闭塞性病变的患者行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检查。其中大动脉炎6例,外伤4例和动脉粥样硬化175例。采用16层螺旋CT,层厚1.25mm,重建间隔1mm。100mL非离子造影剂(300mgI/mL)以4mL/s的速度经手背静脉或肘静脉注入,注射开始后25~30S进行扫描。在工作站获得多平面重建(MPR)、曲面重建(CPR)、最大密度投影(MIP)和容积重建(VR)图像,并应用血管分析软件测量血管狭窄程度。结果:128例CTA可显示髂及下肢动脉狭窄/闭塞。有7例患者行血管内支架治疗;26例行人工血管架桥或大隐静脉植入手术,31例患者同时进行了MSCTA和DSA检查。MSCTA对腘动脉以上和腘动脉以下狭窄和闭塞显示与DSA一致性好。结论:多层面螺旋CT是下肢血管病变的术前评价和术后复查非常有用的影像手段,可以替代有创的诊断性血管造影检查。  相似文献   
62.
目的评价腹腔镜直肠癌保肛手术中应用高频电铲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05年3月至2007年5月间使用高频电铲成功进行腹腔镜保肛手术的直肠癌患者28例,分别对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盆腔引流量、肛门排气时间、疼痛程度以及手术并发症等指标进行观察和记录。结果手术时间(178.6±25.3)min、术中出血量(62.6±40.5)ml、术后盆腔引流量:术后1d(90.5±27.1)ml、术后3d(5.4±4.6)ml、肛门排气时间(33.0±5.4)h、疼痛程度(VAS):术后1d(5.52±1.29)、术后3d(2.42±1.06)、吻合口瘘1例、切口感染1例。随访1~26月无肿瘤复发及肠梗阻患者。结论高频电铲是一种非常实用的工具,应用于腹腔镜直肠癌保肛手术是安全可行的,并可以降低医疗费用。  相似文献   
63.
目的建立滑膜炎颗粒剂中原儿茶醛的含量测定方法质量。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方中原儿茶醛进行含量测定。结果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结果表明原儿茶醛在0.1005~1.005μg范围内呈线性关系,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22%;RSD为0.72%。结论本法简便,重现性好、结果可靠,可作为控制滑膜炎颗粒剂的质量方法。  相似文献   
64.
上海市流动人口血吸虫病、疟疾、丝虫病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评价外来流动人口对上海市人群传播血吸虫病、疟疾、丝虫病(简称“三病”)的潜在危害,从而预防和控制外源性“三病”在本市传播。方法:对外省市来沪居留3个月以上人员,进行“三病”血清免疫学检测,达到规定的阳性滴度时进行病原学追踪及治疗。结果:2001—2003年共监测外来流动人口909960人次,血吸虫病、疟疾、丝虫病抗体阳性率分别为0.55%、0.28%和0.02%;质量抽检符合率分别为98、42%、94.21%和99.84%。结论:必须加强外来流动人口“三病”监测和防治管理,以有效预防和控制外源性“三病”在本市传播。  相似文献   
65.
通过对口腔崩解片的特点及主要制备工艺的分析,结合当前中成药工业的现状及具体实际,认为口腔崩解片可以应用于中成药制剂的开发。  相似文献   
66.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转开腹可能性评分系统建立和运用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目的 根据术前临床资料建立预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转开腹可能性的评分系统。方法 对邵逸夫医院 1994年 4月 4日至 2 0 0 1年 6月 30日的 7134例LC的术前临床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 ,筛选出中转开腹的危险因素 ,再进行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男性、高龄 (≥ 6 5岁 )、上腹部手术史、糖尿病、总胆红素升高 (≥ 1 2mg/dl)、胆囊壁增厚 (≥ 4cm )、胆总管直径增宽 (≥ 8cm)、急性胆囊炎是转开腹的危险因素并被分别赋值 ,建立预测转开腹可能性的评分系统。计算 7134例LC的综合得分 ,比较不同得分组转开腹率。用ROC曲线评价该评分系统的效能。 2 0 0 1年 7月 1日至 2 0 0 1年 12月 31日 938例LC运用该评分系统 ,比较各得分组转开腹率的差异。结果  7134例LC中各组得分越高 ,转开腹率越高 ,且多数相邻两组的转开腹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ROC曲线以下面积为0 81,标准误为 0 0 1。 938例LC中的各组也是得分越高 ,转开腹率越高 ,且多数相邻两组的转开腹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根据危险因素预测LC转开腹可能性 ,以指导临床工作。  相似文献   
67.
目的:探索中药水蛭、海螵蛸、阿胶、骨碎补在骨折愈合过程中的干预作用,了解它们各自的调节靶点,探索建构其基因组学的途径。方法:通过在大鼠胫骨打孔的方法建立单因素干扰模型,并将30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和给药组(分别用4种中药给药),每组50只,分别在实验的第4、7、14、21、28天不同时间点采用原位杂交方法对各类mRNA的变化进行动态观察,分析骨愈合过程中Ⅰ、Ⅱ、Ⅲ型前胶原mRNA、转化生长因子TGF-β1mRNA、骨形态发生蛋白BMP-2mRNA以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不同中药对不同基因的作用不同,作用的时间点不同,作用强度也存在差异。其中海螵蛸在骨折早期对Ⅰ、Ⅲ型前胶原mRNA、VEGF-mRNA、BMP-2mRNA的表达升高,后期Ⅱ、Ⅲ型前胶原mRNA表达水平下降,VEGF-mRNA、TGF-β1mRNA表达量维持于较高水平;骨碎补组较模型组在BMP-2mRNA、TGF-β1mRNA、Ⅰ型前胶原mRNA的表达上差异有显著性统计意义;阿胶对骨愈合早、中期Ⅰ、Ⅱ、Ⅲ型前胶原mRNA和TGF-β1mRNA的表达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存在显著性统计意义;水蛭对VEGF-mRNA的表达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结论:海螵蛸、水蛭对血管形成有促进作用,阿胶、骨碎补和海螵蛸对骨折软骨形成早期具有促进骨诱导的作用,并对成骨细胞的增殖及合成活性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68.
蔡丹辉  杨应明 《国际外科学杂志》2006,36(1):379-381,封3
目的 探讨超声乳化技术在椎管内脊髓腹侧及腹外侧神经鞘瘤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日本SONOPET MODEL UST-2001超声乳化吸引系统,采用后入路方法,结合显微手术切除40例椎管内脊髓腹侧及腹外侧神经鞘瘤.结果 术中全部病例均在超声乳化技术辅助下行肿瘤全切除,术中视野暴露清晰,椎板切除范围可控,无继发损伤发生,出血量为50~150 mL,平均出血量70 mL,术中均未输血,术后病理诊断证实为神经鞘瘤,术前后MR影像展示证实肿瘤全切除,术后所有患者神经功能均有明显恢复,住院天数8~12 d,平均10 d,随访3月~4年,无脊柱不稳、根痛、复发等现象.结论 后入路椎管内脊髓腹侧及腹外侧神经鞘瘤采用超声乳化技术辅助显微手术技术切除,是一种十分有效而安全的手术方法,特别是在骨窗形成和肿瘤全切除上,无物理性挤压、旋转撕脱伤及高温灼伤,且减少术中出血量,确保脊柱的稳定,避免术后疼痛,能充分达到微创的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69.
改良开放性手术治疗巨大良性前列腺增生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巨大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的开放性手术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16例巨大良性前列腺增生症,年龄61~88岁,平均74岁。作耻骨上经膀胱前列腺切除术。结果手术均成功;手术时间35~65min,出血量100~200mL,术后前列腺重量为200~520g,平均215g;膀胱冲洗2~3d,拔导尿管5~7d;术后3d再出血1例,经DSA同侧髂内血管栓塞止血成功,排尿困难1例,短期尿失禁1例,其余患者术后均排尿通畅,控尿良好。结论开放性手术治疗巨大良性前列腺增生症,其梗阻解除彻底,是一种合理的治疗方法。恰当的手术方法是提高疗效及降低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70.
目的应用基因芯片诊断前列腺癌.方法提取前列腺癌及正常前列腺组织总DNA并纯化mRNA,以包含了9个前列腺癌相关的特异基因和1个参照基因的xy检测系统cDNA临床芯片,对前列腺癌及正常前列腺组织的基因表达谱进行分析.结果9个前列腺癌相关基因检测中癌与正常组织存在显著差异,其中显著上调的有7条;显著下调有2条.结论前列腺癌临床基因诊断芯片作为前列腺癌分子水平的诊断的方法,有望提高前列腺癌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