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604篇
  免费   1239篇
  国内免费   628篇
耳鼻咽喉   91篇
儿科学   250篇
妇产科学   52篇
基础医学   717篇
口腔科学   212篇
临床医学   1389篇
内科学   1071篇
皮肤病学   140篇
神经病学   388篇
特种医学   390篇
外科学   1052篇
综合类   3185篇
现状与发展   1篇
预防医学   1230篇
眼科学   137篇
药学   1344篇
  20篇
中国医学   1317篇
肿瘤学   485篇
  2024年   41篇
  2023年   199篇
  2022年   389篇
  2021年   496篇
  2020年   469篇
  2019年   220篇
  2018年   246篇
  2017年   324篇
  2016年   265篇
  2015年   438篇
  2014年   636篇
  2013年   733篇
  2012年   1120篇
  2011年   1213篇
  2010年   1013篇
  2009年   892篇
  2008年   941篇
  2007年   847篇
  2006年   721篇
  2005年   601篇
  2004年   410篇
  2003年   362篇
  2002年   285篇
  2001年   215篇
  2000年   164篇
  1999年   90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8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3篇
  1980年   3篇
  1976年   1篇
  1973年   1篇
  1961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2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01.
目的 探讨血清和肝组织TGF-β1水平与慢性乙肝肝纤维化程度的关系,为肝纤维化诊断提供依据.方法 以肝活检病理诊断区分131例慢性HBV感染者纤维化程度(S0~S4),用ELISA法检测血清TGF-β1水平,免疫组化法检测肝组织TGF-β1表达并半定量.分析血清TGF-β1和肝组织TGF-β1表达与肝纤维化程度的关系.结果 血清和肝组织TGF-β1均与肝纤维化程度具有非常显著性正相关(r分别是0.74和0.89,P<0.01).血清TGF-β1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组问分割比较,S0和S1分别与S4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5);各组与S0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5);S1组和S3组之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05).肝组织TGF-β1表达在S3和S4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清TGF-β1和肝组织TGF-β1表达具有非常显著性意义相关(r=0.61,P<0.01).结论 血清TGF-β1和肝组织TGF-β1水平与慢乙肝肝纤维化程度相关,血清TGF-β1有希望成为临床判断轻度或重度肝纤维化的无创伤性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102.
目的:探讨干扰素a-2b对增生性瘢痕HLA-DR和CD1α。分子的作用。方法 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6例增生性瘢痕(HS)和6例正常皮肤HLA-DR和CD1α分子的分布及密度,观察干扰素a-2b治疗后HS HLA-DR和CD1α分子的变化。结果:(1)HS组织表皮HLA-DR LC的数量806.67±101.72个//mm2和表皮CD1α LC的数量700.00±108.82个/mm2明显高于正常皮肤510.00±45.07个/mm2,521.24±57.87个/mm(P<0.05)。(2)HS组织HLA-DR分子在角质形成细胞和成纤维细胞中异常出现。(3)于扰素a-2b治疗3d时HS表皮HLA-DR LC及CD1α LC的数量分别为283.34±73.12个/mm2,220.00±83.92个/mm2,7d时516±49.67个/mm2,589.10±108.82个/mm2,干扰素a-2b治疗后HS表皮HLA-DR LC及CD1αLC的数量明显降低(P<0.05)。结论:(1)HLA-DR和CD1α分子数量的增加提示HS和K局部组织可能处于高兔疫应答状态;(2)干扰素a-2b可能通过抑制HLA-DR和CD1α分子降低HS高免疫应答的状态。  相似文献   
103.
目的 分析我国典型的Rett综合征患儿甲基化CpG结合蛋白-2基因(methyl-CpG-binding protein 2,MECP2)突变。方法 使用PCR扩增、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PCR产物克隆和DNA测序的方法。检测分析了26例Rett综合征患儿、其父母和其中2例患儿的妹妹MECP2基因3个外显子的基因突变。结果 26例Rett综合征患儿中发现14例有9种类型MECP2基因的杂合性突变,突变均位于第3外显子。其中7例有3种错义突变:C473T(T158M)4例,C674G(P225R)1例,C916T(R306C)2例;4例有3种无义突变:C502T(R168X)2例,C763T(R255X)1例,C880T(R294X)1例;2种由于缺失导致的突变:1例为1152del 44bp和1例1158-1167/1171-1186del 26bp;1鲍由于碱基插入导致的移码突变:874insA。1158-1167/1171-1186del 26bp和874insA突变为首次报千,突变均为新生突变。此外,新发现了一种源于你亲的错义变异1141G(P381A)。结论 我国Rett综合征患儿存在MECP2基因突变,典型的Rett综合征MECP2基因突变率大于50%。  相似文献   
104.
目的对肝豆状核变性(又称Wilson病,WD)ATP7B基因的突变热点外显子8进行PCR扩增产物Msp I酶切和电泳分析及DNA直接双向测序,进而对实验中的方法进行优化研究。方法对102例患者和20例健康人提取基因组DNA,PCR扩增ATP7B基因第8号外显子,扩增产物进行Msp I酶切反应,并进行DNA直接双向测序;讨论分析改进PCR扩增、Msp I酶切的方法学,并对测序结果与临床表型做相关性研究。结果102例WD患者,用反复多次改进的实验方法研究分析后,发现35例存在Msp I酶切结果异常并经测序证实,8号外显子Arg778Leu纯合突变占所有WD病人的34.31%,其中1例伴Leu770Leu多态性同义突变;对照组未检出突变。结论改进实验方法后发现PCR扩增良好,适宜测序;WD突变热点8号外显子中Arg778Leu为主要突变形式,PCR-Msp I酶切反应可作为WD病人ATP7B8号外显子Arg778Leu突变的筛选方法,直接双向测序是确定8号外显子突变位点的可靠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05.
目的:利用一种特殊的脂蛋白脂酶(LPL)基因缺陷的极度高甘油三酯血症(HTG)小鼠,作为HTG性胰腺炎的实验动物模型,研究其胰腺炎发病特点。 方法:检测野生型及LPL缺陷的遗传性极度HTG小鼠血浆淀粉酶活性并观察胰腺的形态学改变,研究自发性胰腺炎的发生情况;通过腹腔注射左旋精氨酸(L-Arg)诱导小鼠发生急性胰腺炎(AP),研究HTG时胰腺炎易感性的变化。 结果:对胰腺组织的病理观察表明,LPL缺陷小鼠中约34.5%可发生自发性胰腺炎,特点主要为炎细胞浸润和腺泡破坏,有时伴纤维化和出血,病变严重程度与血浆TG水平呈正相关(r=0.604,P<0.05),血浆淀粉酶活性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L-Arg诱导的LPL缺陷实验组小鼠胰腺炎病理损害明显重于野生型实验组(P<0.01),但两组间血浆淀粉酶活性无显著差异。 结论:LPL缺陷的HTG小鼠可发生自发性胰腺炎,对于L-Arg诱导的AP比野生型小鼠更加易感,为进一步研究HTG性胰腺炎的发病机制提供了理想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06.
脑卒中后抑郁及其对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目的:观察脑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的发生率和相关因素;探讨选择性5-HT抑制剂对脑卒中后抑郁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急性脑脑卒中患者132例(脑梗死78例,脑出血54例),分别在病程2周、1,3,6,12月时给每一位入组患者行PSD诊断、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Activity of Daily Living Scale,ADL)、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评分;同时完成Zung's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结果:①脑卒中患者中约44.70%出现抑郁症状;②脑卒中类型和性别与PSD发生率无相关性(P>0.05);③PSD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与神经功能缺损和日常生活能力下降程度有关.④PSD与病变部位、病灶大小、病灶单侧性均无明显相关(P>0.05);⑤氟西汀抗抑郁治疗能明显改善病程3、6个月时的神经功能缺损,病程12月时不仅抑郁症状减轻,日常生活能力改善,神经功能缺损减轻尤为显著.结论:脑卒中后抑郁是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常见的长期并发症,并可影响患者功能康复的速度和程度.抗抑郁剂治疗能在抑郁症状明显改善的同时,促进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和神经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07.
目的:探讨TGF-β1对人TGF-β1基因自身启动子活性的影响。方法:以人全血基因组DNA为模板,PER扩增获得TGF-β1基因转录起始位点上游5′端-1328~ 812bp和 227~ 812bp的片段,以此作为启动子与含氯霉素乙酰基转移酶(CAT)报告基因而不含启动子的pCAT-enhancer质粒构建成重组质粒,并将其转染至大鼠星状细胞株nFSC中,细胞在DMEM培养基中进行培养,用不同浓度的TGF-β1进行干涉,测定并比较细胞的CAT表达水平。结果:不同浓度的TGF-β1对大鼠的肝脏星状细胞的增殖具有抑制作用,而且这种抑制作用在实验用的浓度范围内具有剂量依赖关系;浓度为2.5ng/ml TGF-β1可以使转染phTGF0.585、phTGF1.120、phTGF1.423、phTGF1.680、phTGF2.140质粒的大鼠肝星状细胞的CAT活性分别增加2~5倍。结论:TGF-β1在大鼠nFSC细胞中对TGF-β1启动子活性具有自身促进作用,为进一步研究TGF-β1的调节机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08.
王秋实    孙岳    刘太阳    宝瑞    郝玮    刘耀阳    李媛媛    畅思容    王梦   《现代预防医学》2022,(12):2241-2246
目的 探讨铁死亡是否参与CCl4致肝纤维化发病过程。方法 小鼠分为对照组和CCl4组。采用腹腔注射法造模,每隔2 d给药1次,共8次,造模完成后隔2 d处死。通过HE、MASSON和天狼星红染色评价CCl4致小鼠肝损伤及纤维化情况;铁离子检测试剂盒检测小鼠肝组织铁离子含量;MDA检测试剂盒检测小鼠肝组织MDA含量;免疫荧光法观察小鼠肝组织中MDA含量;谷胱甘肽/氧化型谷胱甘肽(GSH/GSSG)评价小鼠肝组织脂质过氧化情况;通过Western Blot和RT - qPCR评价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GPX4)、铁蛋白(Ferritin)的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结果 通过HE染色、MASSON染色和天狼星红染色发现,CCl4引起小鼠肝细胞排列紊乱,炎症细胞浸润,纤维化隔片形成。而对照组没有显著的病理变化;CCl4组小鼠肝组织铁离子含量(2.83±0.81) μmol/g较对照组小鼠肝组织铁离子含量(1.54±0.19) μmol/g增加(t = 5.415,P<0.001);CCl4组MDA荧光强度高于对照组;CCl4组MDA含量(0.74±0.13) nmol/mg较对照组MDA含量(0.21±0.06) nmol/mg增加(t = 15.650,P<0.001);GSH/GSSG在CCl4组(1.29±0.19)较对照组(1.90±0.16)降低(t = 10.580,P<0.001);在CCl4组GPX4蛋白相对表达水平(0.27±0.07)较对照组(0.42±0.10)降低(t = 3.000,P = 0.013)。CCl4组Ferritin蛋白相对表达水平(0.18±0.06)较对照组(0.30±0.06)降低(t = 3.571,P = 0.005);CCl4组Ferritin mRNA相对表达水平(1.83±0.60)较对照组(0.84±0.30)降低(t = 4.420,P<0.001)。CCl4组GPX4 mRNA相对表达水平(1.10±0.45)较对照组(3.54±0.87)降低(t = 7.385,P<0.001)。结论 铁死亡参与了四氯化碳致肝纤维化的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109.
目的:构建肺结核专科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为肺结核临床护理质量管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Donabedian的“结构–过程–结果 ”三维质量评价模型为理论基础,通过文献检索、德尔菲专家函询法、层次分析法确立肺结核专科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结果:共有45名专家完成两轮函询,问卷有效回收率均为100%;专家权威系数(Cr)分别为0.822和0.859;两轮函询肯德尔协调系数(Kendall’s W)分别为0.140~0.379和0.107~0.665,P均<0.01。根据条目筛选标准、专家意见及院内外专家小组会议讨论结果,确立终版评价指标体系含一级指标3项,二级指标18项,三级指标73项。结论:肺结核专科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结构合理,构建过程科学、可靠,可为肺结核专科护理质量管理及专业学科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10.
目的 探讨2~6岁学龄前儿童孤独症谱系障碍(ASDs)患病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以2019年1—12月在安徽省芜湖市某医院参加健康体检的2~6岁学龄前儿童作为研究对象。以问卷调查的方法收集数据,描述ASDs患病情况,并分析芜湖市学龄前儿童ASDs的影响因素。结果 共对13 482名儿童完成调查,完整回答调查问卷的共有12 657名儿童,筛选疑似ASDs儿童748例,最终确诊52例,ASDs患病率为4.1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男童(OR=1.422)、早产(OR=1.582)、新生儿窒息(OR=1.416)、儿童睡眠障碍(OR=1.277)、母亲生育年龄≥35岁(OR=1.271)、母亲孕期焦虑/抑郁(OR=1.439)、孕期使用特殊药物(OR=1.322)为学龄前儿童ASDs患病危险因素。结论 男童、早产、新生儿窒息、儿童睡眠障碍、高龄产妇、孕期负性情绪、孕期使用特殊药物为学龄前儿童罹患ASDs的独立影响因素,对于其中可人为干预的因素,应尽快采取相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