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1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0篇
综合类   9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8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6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李灿东教授认为肿瘤的核心病机是“郁、痰、瘀、虚”,临床防治疾病强调“四重”思想:重整体,强调“五辨”;重邪正,提出“蘑菇”理论;重防治,提倡“留人治病”;重调摄,建议“饮食宜忌”。文章通过阐发李灿东教授肿瘤“四重”防治思想,以期对临床肿瘤的防治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阴茎勃起强度测量带在鉴别心理性勃起功能障碍(ED)和器质性ED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通过病史、体格检查、国际勃起功能指数问卷(IIEF-5)和夜间阴茎勃起功能(NPT)检测,选取80例以"阴茎持续不能达到或维持足够的勃起以完成满意的性生活"为主诉的患者作为试验组;40例勃起功能正常的健康婚检者作为对照组。根据IIEF-5评分,将试验组分为轻度ED、中度ED和重度ED 3类,同时根据NPT检测结果将试验组分心理性ED及器质性ED。随后应用阴茎勃起强度测量带对所有研究对象连续检测3晚,根据条带断裂结果将试验组分为心理性ED及器质性ED,比较2种诊断方法的符合率。最后以NPT结果为评估标准,统计分析阴茎勃起强度测量带鉴别心理性ED和器质性ED的漏诊率、误诊率及总符合率。结果:NPT检测发现试验组中心理性ED 51例,器质性ED共29例;阴茎勃起强度测量带检测发现试验组中轻度ED患者断带率为95.0%,中度为80.9%,重度为52.8%;NPT检测心理性ED患者应用阴茎勃起强度测量带连续检测3晚,诊断为心理性ED 43例,诊断为器质性ED 8例,2种诊断方法的符合率为84.3%;器质性ED患者应用阴茎勃起强度测量带连续检测3晚,诊断为心理性ED 5例,诊断为器质性ED 24例,2种诊断方法的符合率为82.8%;NPT检测对照组均考虑为正常勃起;阴茎勃起强度测量带连续检测3晚均可见3档全断裂,2种方法诊断符合率为100%。以NPT结果为评估标准,阴茎勃起强度测量带鉴别心理性ED和器质性ED的漏诊率为15.7%,误诊率为17.2%,总符合率为83.8%。Kappa值为0.656,P0.05。结论:阴茎勃起强度测量带可作为鉴别心理性ED和器质性ED的初筛工具。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伤椎斜向长椎弓根钉固定联合椎体间融合治疗合并椎间盘损伤的胸腰椎骨折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7年1月—2022年6月,采用后路减压、伤椎斜向长椎弓根钉固定联合椎体间融合治疗28例合并椎间盘损伤的胸腰椎骨折脱位患者。其中,男22例,女6例;年龄22~58岁,平均41.4岁。致伤原因:高处坠落伤18例,交通事故伤5例,重物砸伤5例。骨折节段:T11 1例,T12 7例,L1 9例,L2 11例。神经功能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分级:A级4例,B级2例,C级11例,D级11例。术前椎管内占位率为17.7%~75.3%,平均44.0%;胸腰椎损伤分类和严重程度评分(TLICS)为9~10分,平均9.9分。17例存在合并损伤。受伤至手术时间1~4 d,平均2.3 d。记录围术期相关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并发症)、临床疗效评价指标[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影像学评价指标[伤椎前缘高度比(anterior vertebral height r...  相似文献   
14.
[目的]提高病人保留灌肠的成功率,减轻病人疼痛,延长药物在肠道内保留的时间。[方法]将60例西药保留灌肠的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自制多孔吸痰管连接输液器灌肠;对照组采用自制多孔输液器灌肠,比较两组病人的灌肠效果。[结果]观察组的病人药液保留时间延长,疼痛例数少,病人满意度高。[结论]该方法取材方便,操作过程简单易学,减少了病人的痛苦,提高了病人满意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姜黄素(CCM)联合羟基喜树碱(HCPT)对人膀胱癌BIU-87细胞中YAP、TEAD1表达及凋亡的作用.方法 CCM和HCPT分别单独与联合用药处理膀胱癌BIU-87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膀胱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YAP和TEAD1表达情况,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情况;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YAP及TEAD1基因的mRNA和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 YAP和TEAD在膀胱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均有阳性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CCM和HCPT均可有效诱导膀胱癌细胞BIU-87的凋亡.CCM组和HCPT组BIU-87细胞中YAP及TEAD1 mRNA和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5),联合用药组YAP及TEAD1 mRNA和蛋白表达更低(P<0.05).结论 CCM和HCPT联合用药抗癌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Hippo信号通路中YAP癌基因表达,下调TEAD1,并诱导膀胱癌细胞凋亡产生.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发生中央区与侧颈区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47例接受淋巴结根治术的PTC患者,按转移区域将患者分为未转移组(NLNM,n=152)、单纯中央区转移组(CLNM组,n=47)、侧颈区转移组(LLNM组,n=48),单因素分析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多因素分析中央区和侧颈区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病灶最大径、纵横比、包膜接触对预测颈部淋巴结转移有统计学意义(χ2=27.842、32.554、8.716、30.770,P < 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和病灶最大径是预测CLNM及LLNM的独立预测因素(P < 0.05,OR=0.203、2.657);包膜接触范围仅是LLNM的独立预测因素(P < 0.001,OR=2.090)。年龄与CLNM和LLNM均呈负相关(β=-1.596、-1.285)。结论年龄 < 45岁、病灶最大径 > 10 mm、包膜接触对颈部淋巴结转移具有重要预测价值。病灶包膜接触范围对于LLNM有显著的预测价值,包膜接触范围越大,发生转移可能越大。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辛伐他汀对糖尿病肾病患者足细胞损伤的保护及修复作用.方法 将89名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辛伐他汀治疗组(实验组).检测各组患者在入组时及3个月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胆固醇、甘油三酯、血肌酐、尿素氮、尿白蛋白、Podocalyxin(PCX)等指标的变化,并采用尿足细胞特异性标记蛋白Podocalyxin (PCX) ELISA试剂盒对糖尿病肾病患者首次尿标本进行检测;同时,采用抗人足细胞标记蛋白Podocalyxin (PCX)抗体进行间接免疫荧光染色,对尿沉渣中足细胞进行检测.结果 实验组应用辛伐他汀治疗3个月,患者的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及尿podocalyxin水平及24 h尿蛋白定量水平较对照组均显著降低(P<0.01或<0.05).结论 在糖尿病肾病早期即出现肾小球足细胞的损伤,随着病情的逐渐加重,这种变化愈发明显.足细胞病变不仅导致了大量蛋白尿的出现,而且还与肾小球硬化和肾功能损伤的发生有关.辛伐他汀对糖尿病肾病肾脏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全镜下Brostrōm-Gould修补术后个性化康复治疗在军事训练伤所致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笔者医院2018年4月—2021年9月67例全镜下Brostrōm-Gould修补手术治疗的军事训练伤致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患者,根据是否进行个性化康复训练分为对照组(33例)和观察组(34例)。对照组男性29例,女性4例;平均年龄(30.7±1.4)岁;扭伤至手术时间(20.3±1.1)d。观察组男性32例,女性2例;平均年龄(30.1±1.3)岁;扭伤至手术时间(20.8±1.3)d。对照组术后给予踝关节短腿石膏轻度外翻位固定,下肢肌力、关节活动度和本体感觉训练;观察组在术前即开始指导进行床上核心肌肉及下肢髋膝关节周围肌肉力量训练,术后第2天进行4阶段包含关节活动度、负重、肌力、平衡、本体感觉、灵活性等个性化的康复训练。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踝关节术后1、4、8周的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术后6个月的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merican Orthopaedic Foot&Ankle Society, AOFA...  相似文献   
20.
退行性膝关节病是中老年人常见病症,在临床中较为常见,其疼痛反复发作,迁延难愈,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发病率也逐渐上升,同时消耗大量医疗资源。为求安全有效、经济适当的疗法,笔者在发挥传统中医疗法优势的基础上,通过点穴推拿通经活络、刺络拔罐引邪外出,结合肌肉能量技术维持关节结构与功能稳定,三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取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