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3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13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23篇
综合类   61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8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82.
目的 构建具有可控性光响应能力并可被“按需”热爆破的智能型巨噬细胞药物递送系统,实现肿瘤组织局部释放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效应蛋白用于结直肠癌的靶向治疗。方法 运用基因工程技术构建高表达非分泌型TNF-α效应蛋白的巨噬细胞(MET),通过材料学方法制备搭载光敏剂吲哚菁绿(indocyanine green,ICG)的丝胶纳米粒(ICG@SNP)作为细胞内TNF-α效应蛋白释放的开关,同时利用巨噬细胞强吞噬特性使其负载上述有荧光特性和光热转换效应的ICG-丝胶纳米粒(ICG@SNP@MET);体外实验评价巨噬细胞中过表达TNF-α蛋白的生物活性和存在形式,MET细胞摄取及滞留ICG@SNP纳米粒的效率以及ICG@SNP@MET响应近红外光(NIR)触发TNF-α效应蛋白释放的能力;体内实验评价该功能化巨噬细胞的肿瘤归巢能力及抗肿瘤效果。结果 MET细胞中的TNF-α蛋白具有生物活性且以非分泌形式稳定存在于巨噬细胞中; ICG-丝胶纳米粒能增强巨噬细胞对ICG的摄取和滞留;而ICG@SNP@MET在响应NIR照射后能够热“爆破”释放具有生物学活性的TNF-α效应蛋白。本研究也在皮下结肠癌CT26荷瘤小鼠模型中初步验证了ICG@SNP@MET能够迁移并渗入到肿瘤部位,联合NIR照射后表现出优异的抗肿瘤活性。结论 ICG@SNP@MET药物递送系统能够靶向结直肠癌,在NIR照射后释放TNF-α效应蛋白发挥抗肿瘤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83.
目的网络药理学筛选益气补肾调脂方(Yiqi-Bushen-Tiaozhi formula,YBTF)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NASH)的机制;体内实验完成验证。方法TCMSP数据库、HPLC-MS明确YBTF成分、靶点;GSE89632数据集,筛选NASH与正常组差异基因;GeneCards、Disgenet数据库筛选疾病基因。交集为YBTF治疗NASH的靶基因。基因本体论(Gene Ontology,GO)、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疾病本体论(Disease Ontology,DO)富集分析,蛋白互作网络(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PPI)、拓扑分析,明确治疗NASH关键基因。分子对接(molecular docking)预测活性成分、靶点能否结合,发挥疗效;油红O、HE染色检测肝脏脂肪变、炎症;β-半乳糖苷酶(SA-β-Gal)检测肝细胞衰老;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qRT-PCR),蛋白质免疫印迹法验证靶基因mRNA、蛋白表达。结果YBTF可调控周期依赖性激酶抑制剂1A(cyclin dependent kinase inhibitor 1A,CDKN1A)改善细胞衰老,治疗NASH。结论网络药理学结合实验可为研究YBTF治疗NASH的机制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84.
目的观察银杏叶提取物(GbE)对肝组织Smad2/3表达的影响,探讨GbE抗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CCl4诱导大鼠肝纤维化,同时分别以200、100、50mg/(kg.d)的GbE进行干预,并设复方鳖甲软肝片为对照组,6周后取肝组织,原位杂交及免疫组化技术分别检测肝组织Smad2/3mRNA及蛋白的表达。结果模型组大鼠肝组织Smad2/3mRNA及蛋白的表达正常组明显增高,应用不同剂量的GbE及复方鳖甲软肝片干预后肝组织Smad2/3mRNA及蛋白较模型组显著下降。结论 GbE降低Smad2/3mRNA及蛋白表达可能是其抗肝纤维化作用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85.
理气化痰祛瘀方抗大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理气化痰祛瘀方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大鼠的影响,探讨其防治NASH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高脂饮食复制NASH大鼠模型,用不同剂量理气化痰祛瘀方治疗,以易善复为对照,观察其对NASH大鼠血清肝功能、血脂、细胞因子水平以及肝组织匀浆中CHO、TG含量的影响;并同时观察各组大鼠肝组织的病理改变。结果模型组大鼠的肝指数、血清ALT、AST、CHO、LDL-C、FFA、TNF-α、Leptin水平以及肝组织中CHO和TG含量较正常组明显增加;而血清HDL-C和TG水平显著下降;同时出现了严重脂肪变和不同程度炎症细胞浸润、肝细胞坏死、汇管区渗出。应用理气化痰祛瘀方进行干预后,大鼠肝组织脂肪变程度和炎症活动程度较模型大鼠显著降低,肝功能明显改善,血清FFA、TNF-α、Leptin以及CHO、LDL-C水平明显下降同时HDL-C明显升高,同时肝组织中CHO和TG含量也明显下降。结论理气化痰祛瘀方对NASH有防治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阻断细胞因子网络有关。  相似文献   
86.
PPARγ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过氧化物酶体增生物激活受体(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PPAR)是一类由配体激活的转录因子,属于核激素受体超家族新成员,由英国科学家Issemann等于1990年首先发现的。PPAR有三种亚型:PPARα、PPARβ/δ和PPARγ,分别由不同基因编码,结构、功能各异。其中PPARγ可由多种脂肪酸及其衍生物激活,具有多种生物效应,在脂肪细胞分化、糖、脂代谢、胰岛素抵抗、炎性反应中起重要作用,因此其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liver disease,NAFLD)作用研究,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相似文献   
87.
肝郁证大鼠血及结肠组织胃肠激素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观察肝郁证大鼠胃肠激素的变化。方法:大鼠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0只。造模组采用夹尾法急性激怒建立肝郁证模型,正常组不予处理。采用放免法测定大鼠血及结肠组织中神经肽Y(NPY)、P物质(SP)、血管活性肠肽(VIP)、生长抑素(SS)、胰高血糖素(Glu)的含量。结果:肝郁证大鼠血SS含量明显增高(P<0.05),NPY、Glu明显降低(P<0.05或P<0.01),SP、VIP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均>0.05);结肠组织NPY、SS、VIP含量明显增高(P<0.05或P<0.01),Glu明显降低(P<0.05),SP与正常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肝郁证大鼠存在胃肠激素的变化,表明神经内分泌调节的紊乱是肝郁证发生发展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88.
目的:研究金针菇多糖FVP1对Lewis肺癌荷瘤小鼠的抑癌作用及免疫机能的影响。方法:Lewis肺癌接种于小鼠右腋皮下,次日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环磷酰胺组、EVP1小剂量组、中剂量组和大剂量组:连续给药15d处死,取瘤体称重,计算抑瘤率;取小鼠肺组织,采用玻片压片法观察肺组织中转移癌灶结节,计算抗转移率。采用中性红比色法观察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能力,采用MTT法检测小鼠脾细胞IL-2的生成。结果:3剂量组FVP1对Lewis肺癌的平均抑瘤率分别为35.65%、39.88%和31.5l%;平均抗转移率为45.03%、57.80%和36.85%。FVP1能明显提高Lewis肺癌小鼠的腹腔巨噬细胞吞噬功能;并对Lewis肺癌小鼠脾细胞IL-2的产生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结论:FVP1对Lewis肺癌实体瘤的生长和自发性肺转移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能增强和恢复Lewis荷瘤小鼠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89.
目的 观察三七时酒精性大鼠肝组织的防治及时NF-κB/IκB表达的影响.方法 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三七高、低剂量组和硫普罗宁组,连续14周建立酒精性肝病模型.在模型制备同时,每天下午分别灌服给药,连续14周.ELISA法检测肿瘤坏死因子(TNF-α).常规HE及Masson染色,光镜观察肝组织的脂肪变、炎症及纤维化程度;免疫组化法检测肝组织中NF-κBp65/IκBα蛋白的表达.结果 酒精性肝病模型组大鼠肝组织脂肪变及炎症程度计分、血清TNF-α水平明显增高(P<0.01).三七高、低剂量组,硫普罗宁组大鼠肝组织脂肪变及炎症程度、血清TNF-α水平较模型组明显减轻(P<0.01,P<0.05).酒精性肝病模型组大鼠肝组织NF-κBp65和IκBα均较正常组明显升高(P<0.01);三七高、低剂量组大鼠肝组织NF-κBp65/IκBα表达较模型组明显降低(P<0.01,P<0.05).相关分析显示,肝组织NF-κBp65表达与肝组织炎症程度计分呈正相关(r=0.63,P<0.01),与血清TNF-α水平呈正相关(r=0.43,P<0.01);肝组织IκBα表达与肝组织炎症程度计分呈正相关(r=0.36,P<0.05),与血清TNF-α水平呈正相关(r=0.44,P<0.01);血清TNF-α水平与与肝组织炎症程度计分呈正相关(r=0.60,P<0.01).结论 用白酒-玉米油-吡唑混合液灌服大鼠14周可成功制作ALD模型.三七可明显减轻酒精性肝病大鼠肝组织脂肪变和炎症程度.三七能显著抑制肝组织中NF-κBp65/IκBα的过度表达,降低血清TNF-α水平,这可能是其有效防治酒精性肝病的发生发展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90.
目的:观察理气化痰祛瘀中药对高脂饮食诱导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大鼠血浆前列环素、血栓素的影响,探讨其防治NASH的作用机理。方法:以南脂饮食喂养12周诱导Wistar大鼠建立非酒精性脂肪肝模型,以不同荆量的理气化痰祛瘀中药预防及治疗,放免法测定血菜前列环素和血栓索如的稳定代谢产物6-酮-前列环素1α(6-K-PGF1α)和TXB2含量,光镜观察肝组织切片病理学改变。结果:模型大鼠血浆TXB,含量及TXB2/6-K-PGF1α比值较相对应的正常大鼠显著升高,而6-K-PGF1α的含量与正常大鼠相比差异无显著性;应用不同剂量的理气化痰祛瘀法中药进行预防和治疗则能明显改善大鼠肝组织的脂肪变和炎症活动程度(P〈0.01,P〈0.05),显著降低血浆中TXB2含量和TAB2/6-K-PGF1α比值(P〈0.01,P〈0.05)。结论:血浆TXA2与PGI2平衡失调,可能参与大鼠NASH的发病;理气化痰祛瘀法中药能显著降低大鼠血浆TXB2水平,维持TXA2与PCI2的动态平衡。防止NASH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