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6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80篇
基础医学   9篇
临床医学   22篇
内科学   10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8篇
外科学   255篇
综合类   72篇
预防医学   9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6篇
肿瘤学   16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42篇
  2001年   35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Afterinterfacefixationwasappliedtospinesurgery,thethreadedfusioncage(TFC)firstintroducedbyCharlesDRay,wasmainlyusedforinstabilityofthelumbarspine1,2 PhysiciansbegantousetheTFCtechniqueforstabilizingthecervicalspinein1995Wefoundthatthecagehadalargesizeanda…  相似文献   
102.
目的探讨如何预防与治疗颈椎前路手术中出现的硬膜损伤。方法回顾分析2011年10月—2015年10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72例颈椎前路手术中硬膜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术中行明胶海绵、生物蛋白胶封堵30例,皮下筋膜组织覆盖缺损处加明胶海绵、生物蛋白胶黏合加固42例。其中32例术后48 h切口引流200 m L/d,后续采用持续常压引流加弹力绷带适度绕颈环形加压的方法治疗;40例术后48 h切口引流200 m L/d,后续采用腰大池引流结合弹力绷带适度绕颈环形加压的方法治疗。术后常规卧床,预防感染,营养支持治疗。结果 32例持续常压引流的患者恢复至脑脊液漏停止的平均时间为6.4 d,40例腰大池引流的患者平均恢复时间为11.2 d。所有患者术后神经功能均显著改善,切口愈合良好,无感染发生。仅1例发生颈前脑脊液假性囊肿,经反复穿刺抽吸加腰大池引流无效,于术后半年行颈椎前路囊肿切除修补术后痊愈。结论充分的术前评估及熟练的手术技巧对于减少颈椎前路手术中硬膜损伤至关重要。对于已经形成的硬膜损伤,术中采取明胶海绵、生物蛋白胶封堵或皮下筋膜组织覆盖缺损处结合明胶海绵、生物蛋白胶黏合加固,再辅以术后伤口引流、腰大池引流等措施,可以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03.
目的 报道一项治疗严重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的新技术,可在不切除骨化物的前提下实现神经的直接减压,弥补传统前路或后路减压手术的不足.方法 颈椎前路椎体骨化物复合体前移融合术的手术操作步骤主要包括处理椎间隙、去除椎体前部骨质、安装钛板和椎间融合器、椎体两侧开槽和椎体骨化物复合体前移等.收集2例经该术式治疗的严重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分析.结果 颈椎前路椎体骨化物复合体前移融合术通过将椎体骨化物复合体游离并前移,实现脊髓和神经根的直接减压.2例患者手术顺利,脊髓减压彻底,神经功能恢复良好,无特殊并发症发生.结论 颈椎前路椎体骨化物复合体前移融合术的设计兼顾了前路直接减压的有效性和后路间接减压的安全性,初步疗效证明其可作为严重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的一种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04.
随着多学科的发展和交叉,如今的矫形外科已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步; 同时,也使的现代矫形外科教育面临着新的矛盾和难题.传统的经验教育模式由于自身条件的局限性,已经不能适应现代矫形外科发展的需要和要求,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医学临床实践的新模式-循证医学(Evidence-Based Medicine,EBM),它必将在医学哲学和实践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5.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术后C5神经根麻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颈椎后纵韧带骨化患者后路减压术后发生C5神经根麻痹的临床特点、病理机制及其危险因素。方法2000年1月至2005年8月,采用后路椎板切除减压及侧块钉棒(板)系统固定治疗颈椎后纵韧带骨化患者49例,男35例,女14例;年龄39-75岁,平均53.7岁。在术后6-64h,9例患者发生C5神经根麻痹,表现为患肢三角肌和(或)肱二头肌肌力下降,伴有肩部及上臂外侧感觉减退或消失。比较麻痹患者与非麻痹患者侧位X线片上颈椎前凸角度的变化、C4-5水平CT横断面上椎管狭窄率和MRI T2加权像脊髓高信号区改变的差异。结果9例C5神经根麻痹患者均接受保守治疗,治疗措施包括功能锻炼、口服药物及高压氧治疗。随访1-4年,平均2.2年,9例患者肌力均恢复至3-4级。麻痹患者颈椎曲度矫正值(12.5°±3.0°)大于非麻痹患者(1.9°±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麻痹患者椎管狭窄率(62.6%±6.8%)高于非麻痹患者(35.1%±5.4%),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2);麻痹患者术后仅有3例脊髓高信号区范围扩大而超过原椎间隙水平,与非麻痹患者脊髓高信号区改变的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2)。结论C5神经根麻痹在颈椎后纵韧带骨化患者中具有较高发生率,后路手术中应适度矫正颈椎前凸角度。  相似文献   
106.
椎体次全切除减压后颈椎稳定性重建方法的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颈椎伤病的治疗有两个关键:一为减压,即不论是颈椎退变性疾病还是颈椎外伤,一旦引起脊髓或神经根明显受压,就必须外科干预,早日解除压迫,以利于神经功能的尽早恢复;二为稳定,即根据减压方式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支撑、融合技术,保持施术节段的稳定性,并期望达到远期融合的效果。颈  相似文献   
107.
颈椎MRIT2WI像颈髓高信号对脊髓型颈椎病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脊髓型颈椎病MRI脊髓局限性T2WI像高信号(Increased signal intensity,ISI)是指在颈髓病变部位及(或)相邻部位,MRI T2WI像出现一个有(或无)明显边缘的高密度区,有时可同时伴有T1WI像低信号,临床上一般称之为脊髓水肿或脊髓囊性改变。现将近年来对ISI与脊髓型颈椎病患者预后关系的研究综述如下。1MRI T2WI像颈髓高信号出现的病理机制一般认为颈椎病患者在颈椎伸屈运动时会造成脊髓的慢性压迫、损伤而出现脊髓高信号。颈椎前屈活动时随着颈椎生理弧度的减小,椎体后缘增生骨赘、退变突出的椎间盘组织和增厚骨化的后纵韧带等将进一…  相似文献   
108.
[目的]比较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One-door open Laminoplasty,Lam组)和颈后路椎板切除减压内固定术(lamninectomy with implant fixation,LIF组)术后轴性疼痛发生情况。[方法]回顾性纳入接受Lam(n=74)和LIF术式(n=51)的病例,比较两组病例轴性疼痛发生情况、神经功能改善率(improvement rate of neurological function,IR)及颈部功能障碍指数(neck dysfunction index,NDI)改善率的差异,分析轴性疼痛对神经功能、颈部功能障碍的影响。[结果]Lam组病例的轴性疼痛发生率、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疼痛完全缓解所需时间均明显低于LIF组病例(P<0.05)。两组病例术前神经功能和NDI均无明显差别(P>0.05),分别随访29.4个月和33.1个月后(P>0.05),两组病例IR无明显差别(P>0.05),LIF组NDI改善率显著低于Lam组(P<0.05)。相关性分析提示轴性疼痛的发生与否和IR、NDI改善率均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接受Lam术式的病例轴性疼痛发生率、疼痛评分和完全缓解所需时间均明显低于接受LIF术式的病例,且颈部功能障碍恢复情况优于后者。  相似文献   
109.
目的探讨计算机辅助导航技术(computer aided surgery navigation system,CASNS)在脊柱外科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06年2月至2007年6月采用CASNS和传统解剖标志辨认法辅助"C"型臂X线机定位行椎弓根螺钉植入术,各分别治疗15例脊柱伤包括脊柱骨折、脊柱侧凸、颈椎肿瘤及退变患者。术后通过CT等影像学检查判断两组内固定术的植钉准确性。结果 CASNS组共植入椎弓根螺钉125枚,其中优114枚(91.2%),良10枚(8.0%),差1枚(0.8%),优良率为99.2%;徒手植钉组共植入椎弓根螺钉129枚,其中优78枚(60.5%),良32枚(24.8%),差19枚(14.7%),优良率为85.3%。结论应用CASNS行脊柱伤椎弓根螺钉植入的准确性明显优于传统解剖标志辨认法辅助"C"型臂X线机定位法,CASNS显著提高脊柱外科手术的安全性及矫正效果,在脊柱外科手术中具有极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0.
两种融合手术治疗腰椎滑脱症的影像学及临床疗效比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比较腰椎后路椎体间融合术(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PLIF)和腰椎后外侧融合术(posterolateral lumbar fusion,PLF)治疗腰椎滑脱症患者手术前后及随访时影像学指标及临床疗效间的差异.方法 对2004年6月至2006年12月分别行上述两种手术治疗的113例腰椎滑脱症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PLIF组60例,PLF组53例.术前在腰椎侧佗X线片上测量椎间高度、滑脱率、节段角度、椎间孔面积等影像学指标,并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视觉模拟标尺(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以及临床疗效主观评价表等指标对患者进行症状评分;术后即刻对卜述指标进行重复测量.并坚持随访,分别计算两组滑脱复位率和融合率.结果 两组平均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分别为PLIF:(194.3±54.7)min.(402.2±123.9)ml;PLF:(179.3±45.7)min,(367.2±102.3)ml,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后PLIF组椎间高度、滑脱率、节段角度、椎间孔面积等影像学指标的恢复与维持均优于PLF组,末次随访时两组融合率分别为96.7%、88.6%(P=0.099);两组患者术后即刻及术后1年腰痛、腿痛VAS评分和Odl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临床疗效主观评价优秀率分别为56.7%(PLIF)与37.7%(PLF).结论 与PLF相比,PLIF对腰椎滑脱的矫正、椎间高度的维持、生理曲度的恢复以及椎间孔面积的扩大等指标均有显著的优越性,其临床疗效主观评价优秀率亦高于PLF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