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4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5篇
耳鼻咽喉   6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9篇
临床医学   57篇
内科学   38篇
神经病学   19篇
特种医学   6篇
外科学   8篇
综合类   70篇
预防医学   24篇
眼科学   9篇
药学   64篇
中国医学   15篇
肿瘤学   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81.
目的探讨血清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胱抑素C)变化与急性缺血性卒中的关系。方法共纳入115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记录危险因素并检测血清胱抑素C变化。结果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血清胱抑素C水平[(1.15±0.34)mg/L]高于对照者[(0.99±0.25)mg/L],经校正年龄和心血管危险因素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889,P=0.000)。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血清胱抑素C和同型半胱氨酸、2型糖尿病(糖化血红蛋白和果糖胺)、吸烟、饮酒、高血压及颈动脉内中膜厚度为缺血性卒中危险因素,其中以血清胱抑素C的影响最为显著(P=0.000),但经协方差分析调整危险因素后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75)。结论缺血性卒中患者急性期血清胱抑素C水平升高为其危险因素之一,可以作为急性期预测指标之一,但并非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2.
正压力性尿失禁(stress urinary incontinence,SUI)是指喷嚏、咳嗽、大笑或运动时腹压增高后出现不自主的尿液自尿道口漏出。SUI限制了女性日常活动及运动,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并导致巨大心理压力。SUI的危险因素有:年龄、遗传因素、雌激素水平降低、便秘、慢性咳嗽及肥胖等[1],其中肥胖是SUI的独立危险因素[2]。国际尿失禁专家咨询委员会(International Consultation on Incontinence,ICI)[3]及英国国家卫生和临床医疗优选研究所(National Institute for Health and Clinical Excellence,NICE)[4]建议对尿失禁患者首先进行非手术治疗,对于肥胖合并SUI的女性,减重是一线的治疗方式。因此,从体质量管理的角度进行临床干预对于完善SUI的整体治疗策略具有重要意义。专家组依据目前已有的循证医学证据,特制订此专家共识。本共识由妇科专家和营养学专家共同撰写。  相似文献   
83.
目的探讨2种头颅CT灌注(CTP)参数阈值法下的急性脑梗死病例梗死核心、缺血半暗带体积及错配率与侧支循环分级间的关系。方法收集发病时间24 h内急性缺血性脑梗死48例,所有病例CTP存在灌注不足且CT血管造影(CTA)提示一侧颈内动脉或大脑中动脉狭窄或闭塞,根据CTA将侧支循环分为良好、一般及不良3个级别,分别使用2种CTP阈值法,Tmax-rCBF法(Tmax>6 s定义低灌注区,rCBF < 30%定义梗死核心)及rMTT-CBV法(rMTT>145%定义低灌注区,CBV < 2 mg/100 g定义梗死核心),测量梗死核心、缺血半暗带体积并计算错配率,并比较上述结果与侧支循环分级的相关性。结果2种阈值法所测得的梗死核心体积与侧支分级呈负相关,缺血半暗带体积及错配率与侧支分级呈正相关(P < 0.01),并且Tmax-rCBF法(r半暗带=0.796/r错配率=0.880)缺血半暗带体积及错配率较rMTT-CBV法(r半暗带=0.601/r错配率=0.737)与侧支分级相关性更强。结论侧支循环优良与梗死核心、缺血半暗带体积及错配率密切相关,且Tmax-rCBF阈值法定义的缺血半暗带体积及错配率与侧支循环分级相关性更好。  相似文献   
84.
本文应用光量子血液辐射疗法治疗急性脑梗塞30例,疗效满意,治疗组恢复的总有效率分别为:语言能力85.0%,面瘫88.5%,上肢肌力90.0%,手肌力80.0%,下肢肌力93.3%,步行能力96.7%。以上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在统计学上有着显著性或极显著性差异。而且该疗法对瘫痪肢体的即刻疗效好,说明其能使半暗带因缺氧而处于无功能的“睡眠状细胞”迅速激活,恢复功能。  相似文献   
85.
目的 :探讨Binswanger病 (BD)的病因、临床特点及CT、MR改变。方法 :对 5 7例BD患者的表现及CT、MR改变进行分析。结果 :BD伴有高血压病史 4 8例 (84 .2 % ) ,临床表现为渐进性痴呆、智能减退、假性延髓麻痹等 ,有神经系统局灶体征。常以脑卒中发作就诊。该病的头颅CT和MR均有局灶性或弥漫性改变 ,MR发现的病灶较CT明显增多。结论 :BD与高血压有密切关系 ,MR对BD的诊断率较高 ,早期控制高血压是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86.
郑璇  杨红荣 《护理研究》2005,19(7):1319-1320
综述了静脉留置针材料的改进、适宜的穿刺技术,分析了小儿及老年病人留置针穿刺的进展,总结了堵管及静脉炎的原因及护理对策。  相似文献   
87.
混合性中风与脑出血、脑血栓的血压锐减及心率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经临床和CT确诊的混合性中风与脑出血,脑血栓三组脑卒中患者在起病一周内血压锐减程度和心率进行对比。结果显示:(1)混合性中风组收缩压的锐减程度最明显,与脑出血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与脑血栓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01),而后二者比较则无统计学意义。(2)混合性中风组舒张压下降的程度也是三组中最明显的,与血栓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脑出血比较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后二者比较,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三组中风患者心率的比较,混合性中风组明显偏慢,与出血组及血栓组比较均有极显著性差异,(P<0.001)。表明脑出后血压的骤然降低,特别是收缩压的锐减,以及心率的缓慢,有可能是造成本组混合性中风梗塞的发生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88.
左旋咪唑致神经系统脱髓鞘病变2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显光  郑璇 《广东医学》1996,17(5):316-317
  相似文献   
89.
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和安全性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低分子肝素 (LMWHs)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 选用 96例急性脑梗死病人 ,其中 48例用常规治疗为对照组。 48例除常规治疗外 ,加用LMWHs 0 4mlScbid× 10天为治疗组。治疗前后测定BPC、PT、APTT、TT、Fg、D D。同时观察治疗效果和出血情况。 结果 治疗组于治疗后 10天 ,2 8天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较治疗前明显下降 (P <0 0 1) ,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 (P <0 0 5 ) ;治疗组显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 (P <0 0 5 )。治疗组用药后Fg降低 ,PT延长 ,D D增高 ,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 (P <0 0 1或P <0 0 5 ) ,两组治疗前后的BPC、TT、APTT变化不明显 ;治疗组有 5例出现皮下淤斑。 结论 急性脑梗死早期给予LMWHs有一定的抗凝及溶栓作用 ,有助于神经功能恢复 ,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90.
本文报道49例肠道病毒性脑炎。临床表现为头痛,肌痛,颈硬及肢体瘫痪等。并从其发病机理探讨与以上临床表现的关系,且对该病的脑电图,头颅CT,MR分析比较,认为MR对该病的诊断率较高,本病如早期诊断及时治疗,预后较好。故建议临床应用广泛开展对肠道病毒的PCR检查,对防治肠道病毒性脑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