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血小板参数和凝血指标与溶栓治疗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靳毅  王晓蓓  邢辉 《临床内科杂志》2010,27(10):680-682
目的 动态观察急性脑梗死患者溶栓治疗过程中血小板参数及凝血指标的变化规律,探讨血小板参数和凝血指标与溶栓治疗的关系.方法 应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1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实验组)和18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的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和大血小板比率(P-LCR),血凝分析仪检测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活化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g)及凝血酶时间(TT),动态观察溶栓前及溶栓后1、2、4小时和48小时血小板参数和凝血指标的变化.结果 溶栓前脑梗死患者的MPV、P-LCR和Fg含量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PLT、PT和APTT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溶栓治疗后,MPV、P-LCR和Fg含量显著下降,PLT、PT和APTT显著升高(P均<0.05).结论 溶栓治疗过程中,动态监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小板参数(PLT、MPV和P-LCR)和凝血指标(PT、APTT、Fg),可反映患者凝血功能的变化,对脑梗死患者的溶栓治疗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奥扎格雷钠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对血小板活性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2月—2015年3月上海市中医医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84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阿司匹林治疗)42例和观察组(奥扎格雷钠联合阿司匹林治疗)42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血小板计数(PLT)、凝血指标〔包括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栓素B2(TXB2)及6-酮-前列腺素F1α(6-K-PGF1α)等;严密监测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PLT、FIB、PT、TT及APT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PLT和FIB高于对照组,PT短于对照组,TT和APTT长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TXB2、6-K-PGF1α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TXB2水平低于对照组、6-K-PGF1α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对照组仅1例患者出现轻度胃肠道不适,自行缓解,且未见其他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奥扎格雷钠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脑梗死安全有效,能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提高临床疗效、抑制血小板聚集。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降纤酶对急性脑梗死前后凝血指标的影响。方法 :对 5 6例急性脑梗死病人应用降纤酶治疗 ,监测治疗前后凝血指标变化。采用美国库尔特公司ACL 3 0 0 0型血凝仪 ,检测凝血指标PT、APTT、TT、FIB ,采用ELISA方法检测D -二聚体。结果 :FIB、DD治疗前后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对其他凝血指标影响不大 (P >0 .0 5 )。结论 :降纤酶能降低纤维蛋白原 ,促进纤维蛋白溶解。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血塞通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病人凝血纤溶系统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将78例急性脑梗死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36例)和试验组(42例),对照组给予控制血压、脱水、营养神经等基础治疗上加用曲克芦丁(维脑路通)注射液治疗,试验组在基础治疗上加血塞通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并收集两组病人在入院时及治疗第14天外周血,采用凝固法检测病人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法定量测定血浆D-二聚体含量。结果试验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2.86%,高于对照组的7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14 d后血浆PT、APTT值较治疗前均明显延长(P0.05),而TT较治疗前虽稍有所改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T、TT、APTT值两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14 d后血浆FIB浓度、D-二聚体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且试验组比对照组下降更明显(P0.05)。结论血塞通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病人血浆PT、APTT和TT值无明显影响,但能更明显降低病人血浆FIB、D二聚体的浓度,说明血塞通注射液可能具有提高病人血浆纤维蛋白溶解活性的作用,并且激活纤溶系统使高凝低纤溶的状态得以改善,从而抑制血栓生成。  相似文献   

5.
甘露醇及维生素C、E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研究甘露醇 ,维生素C、E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 用甘露醇、维生素C、E(MCE)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 2 6 8例 ,用维脑路通静滴作为对照组治疗 172例 ,比较两组治疗前后 15天和 30天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随机抽取MCE组中 38例 ,对照组中 34例进行SOD及MDA测定 ,并比较入院当日及治疗 15天时的变化。结果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MCE组治疗前 18 4± 6 8,15天为 10 2± 8 2 ,30天为 8 0± 5 6 ;对照组治疗前为17 8± 7 8,15天为 15 8± 6 8,30天为 13 8± 7 2。治疗 15天时MCE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P <0 0 1) ,30天时也明显优于对照组 (P <0 0 1)。治疗 15天后MCE组及对照组SOD分别为 (98 36± 8 0 8) μU/L及 (88 48± 6 36 )μU/L ,MDA分别为 (4 2 8± 0 48) μmol/L和 (5 46± 0 36 ) μmol/L。两组比较差异非常显著 (P <0 0 1)。结论 MCE联合抗自由基治疗较传统的基础药物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明显 ,SOD值上升及MDA值下降亦明显。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丁苯酞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凝血功能和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10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80例,根据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试验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丁苯酞注射液治疗;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30 d。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凝血功能指标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结果试验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试验组患者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长于对照组,血浆纤维蛋白原(FIB)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试验组患者NIHSS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丁苯酞注射液可有效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凝血功能和神经功能,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脉血康联合华法林治疗非瓣膜性心房颤动合并急性脑梗死病人的临床疗效及对神经功能和脑梗死复发率的影响。方法选取84例非瓣膜性心房颤动合并急性脑梗死病人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华法林单药治疗,观察组给予脉血康与华法林联合治疗。观察并记录两组临床疗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凝血功能指标、不良反应发生率及脑梗死复发率。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明显下降(P0.05),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均明显延长(P0.05),纤维蛋白原(FIB)水平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各指标水平变化幅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及脑梗死复发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脉血康与华法林联合治疗非瓣膜性心房颤动合并急性脑梗死能够有效改善病人神经功能,降低脑梗死复发率,疗效较好,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银杏达莫注射液(杏丁)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患者血栓前状态的作用。方法测定103例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患者血栓前状态指标(PT、TT、APTT、FBG、DD、TAT、PAP),并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48例)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55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银杏达莫注射液25 ml,疗程为14天,复测上述血栓前状态指标。结果对照组治疗前后,血栓前状态指标(PT、TT、APTT、FBG)有改善,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DD、TAT、PAP指标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PT、APTT、FBG、DD、TAT、PAP指标改善明显(P0.01),其中治疗组治疗后DD、TAT、PAP指标较对照组治疗后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患者联合应用银杏达莫治疗后,可改善其血栓前状态指标,可能改善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9.
将7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低分子肝素治疗,观察组联合奥扎格雷、降纤酶、低分子肝素治疗,连续治疗14 d.发现治疗后,观察组发生脑梗死的比率明显低于对照组;4周后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后PT、TT、APTT、FIB虽有明显变化,但都在正常范围内.提示联合用药预防脑梗死进展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奥扎格雷钠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治疗组 87例急性脑梗死病人随机分为奥扎格雷钠剂量 16 0mg组 (16 0mg剂量组 ) 4 3例、奥扎格雷钠剂量 80mg组 (80mg剂量组 )4 4例。对照组 4 6例为同期的急性脑梗死病人。治疗方法为治疗组奥扎格雷钠 80mg(或 4 0mg)加入到 5 %葡萄糖氯化钠或 0 9%氯化钠溶液 5 0 0ml(或 2 5 0ml)中静脉滴注 ,每天两次。对照组用肠溶阿司匹林片 10 0mg口服 ,每天一次。其它治疗两组相同。 3组治疗时间均为 14天。各组治疗前后分别进行神经功能障碍评分 ,检测血常规、凝血功能 ,肝肾功能。结果 三组治疗后神经功能障碍评分比治疗前均有明显下降 (P <0 0 1)。治疗后的神经功能障碍评分下降值以 16 0mg剂量组最大 ,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16 0mg剂量组的显效率为 74 4 2 % ,明显高于 80mg剂量组和对照组 (P <0 0 5 )。治疗过程中未发现有血小板降低及出血等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 奥扎格雷钠治疗急性脑梗死具有良好的疗效 ,与剂量呈正比。  相似文献   

11.
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脑梗塞的疗效及安全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根本  林晓虹  郭少川  陈丽吟 《内科》2007,2(2):173-174
目的 探讨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脑梗塞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72例脑梗塞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7例)和对照组(35例),两组均个体化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应用低分子肝素,连续用10d;治疗前后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并评价疗效,监测纤维蛋白原(Fg)、凝血酶原时间(FT)、血小板粘附率、出血时间(BT)、凝血时间(C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KPTT),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1.9%,明显高于对照组80%(P〈0.05);Fg降低。FT延长,BPC粘附率降低较治疗前有显著差异(P〈0.01);较对照组也有显著差异(P〈0.01);CT、BT、KPTT治疗前后、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较无显著差异。结论 低分子肝素具有抗凝溶栓作用,对急性脑梗塞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有明显恢复,且无再出血的危险及严重的不良反应,治疗脑梗塞有效、安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疏血通注射液对高卒中风险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患者凝血-纤溶系统及短期预后的影响。方法 70例ABCD2评分6分~7分TIA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所有患者均接受标准的综合治疗,治疗组加用疏血通注射液。所有患者诊断后24h内行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g)、D-二聚体(DD)及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PAI)浓度测定,在入院后3d、5d、7d、10d重复测定上述指标。随访时间为3个月。主要转归指标为急性脑梗死和死亡。结果两组患者基线均存在t-PA下降及Fg、PAI水平增高。治疗组患者Fg水平于第5天下降,PAI浓度于第7天下降;对照组观察期内Fg、PAI浓度无显著差异。治疗组短期转归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疏血通注射液治疗能有效降低Fg和PAI水平,改善高卒中风险的TIA患者近期转归。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检测正常大鼠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及凝血酶时间(TT),观察纳豆激酶(NK)冻干粉(NK-1)肌肉注射和固体发酶纳豆粉(NK-2)给药方式的NK抗凝血作用。方法将80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肝素对照1组、肝素对照2组、阿司匹林对照组、NK-1注射低剂量组、NK-1注射中剂量组、、NK-1注射高剂量组[注射剂量依次为1.6万~25.9万U/(kg·d)],NK-2口服低剂量组、NK-2口服中剂量组、NK-2口服高剂量组[口服剂量依次为0.5万~7.5万U/(kg·d)],每组8只。给药后观察各组大鼠血浆APTT、TT和PT指标变化。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NK-1注射高剂量组、NK-2口服高剂量组和阿司匹林对照组PT明显延长(P<0.05,P<0.01);肝素对照1、2组、NK-1注射低、中、高剂量组、NK-2口服高、中剂量组和阿司匹林对照组APTT明显延长(P<0.05,P<0.01);肝素对照2组、NK-1注射高剂量组TT明显延长(P<0.01)。结论 NK-1在1.6万~25.9万U/(kg·d)剂量范围内注射给药,与NK-2在0.5万~7.5万U/(kg·d)剂量范围内口服给药,对正常大鼠均具有一定的抗凝血作用,且抗凝血作用随剂量的升高而增强。  相似文献   

14.
进展型脑梗死血脂、血流变、血凝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进展型脑梗死患者血脂、血流变、血凝指标的变化,探讨进展型脑梗死的发病机制,为其临床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比检测了72例进展型脑梗死患者与72例完全型脑梗死患者血浆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时间、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纤维蛋白原水平和血脂、血液流变学的各项指标。结果与完全型脑梗死患者比较,进展型脑梗死患者的血浆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时间、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显著缩短,而纤维蛋白原水平显著升高(P<0.01、0.05);血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水平明显增高(P<0.01、0.05);全血粘度、全血还原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和红细胞变形指数均较完全型组明显升高(P<0.010、.05)。结论进展型脑梗死患者存在着明显的高凝血状态、血流变的异常和高脂血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低分子肝素钙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 :选择不稳定型心绞痛住院病人 3 5例 ,随机分成两组 ,A组 15例给予常规抗心绞痛治疗 ;B组 2 0例给予常规抗心绞痛治疗同时加低分子肝素钙 5 0 0 0AXaIU ,皮下注射 ,每 12h 1次 ,7d为一疗程。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心电图变化 ,并于用药前后测定凝血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 (PT)、部分凝血酶时间 (APTT )。结果 :A、B两组病人的临床疗效分别为 5 3 %和 90 %(P <0 .0 1) ,B组TT、PT、APTT较治疗前延长 (P <0 .0 5 ) ,无明显出血的不良反应。结论 :低分子肝素钙对控制不稳定型心绞痛效果显著 ,而且使用安全方便。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巴曲酶注射液 (Batroxobin injection)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检测静脉注射巴曲酶注射液前、后血浆中纤维蛋白原 (Fg)、D二聚体 (D- D)、血浆血小板颗粒膜蛋白 (GMP- 1 4 0 )和蛋白 C(P- C)水平。结果 巴曲酶注射液能降低 Fg(P<0 .0 1 ) ,使 D- D升高 (P<0 .0 1 ) ,对 GMP- 1 4 0和 P- C影响不大 (P>0 .0 5)。结论 巴曲酶注射液具有良好的溶栓疗效并且使用安全。  相似文献   

17.
黄华  张原琪 《临床肺科杂志》2013,18(8):1381-1382
目的探讨重症肺炎患者部分血栓前凝血及纤溶系统变化。方法选择本院收治的重症肺炎患者60例为研究组,同期来院健康体检者60名为对照组,两组均抽外周静脉血,检测患者血细胞(PLT、WBC)、凝血指标(PT、APTT、Fg)、纤溶指标(D-D、FDP),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研究组PLT低于对照组,WBC、PT、APTT、Fg明显高于对照组,D-D阳性率、FDP阳性率均高于对照组,两组间比较上述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同程度血小板减少患者PT、APTT、Fg差异显著(P<0.05),血小板水平与PT、APTT、Fg呈明显负相关(r=-0.408、-0.517、-0.452,P<0.05);研究组不同程度WBC增多患者,PT、APTT、Fg差异显著(P<0.05),WBC水平与PT、APTT、Fg呈明显正相关(r=0.392、0.533、0.497,P<0.05)。结论重症肺炎患者存在一定程度的凝血及纤溶功能失调,临床应加强对该指标监测,在抗感染治疗的同时,调整凝血系统功能,对缓解重症病情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调脂同时对高脂血症患者凝血功能及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方法:选择高脂血症患者30例为血脂紊乱组,口服阿托伐他汀10mg/d,8周,检查治疗前及治疗8周后血脂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空腹血糖(FSG)、空腹胰岛素(FSIN)水平并计算胰岛素敏感性指数(ISI)。另选30例血脂正常者为正常对照组。结果:与治疗前比较,血脂紊乱组治疗8周后的TC、TG、LDHC、纤维蛋白原均有显著降低(P均<0.01),HDLC显著升高(P<0.05);凝血酶时间、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均有显著延长(P均<0.01),凝血酶原时间显著升高(P<0.05);空腹血糖无显著变化(P>0.05),空腹胰岛素水平明显降低(P<0.01),胰岛素敏感指数明显升高(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血脂紊乱组治疗8周后TC、TG、LDLC、HDLC、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时间、空腹血糖均接近正常对照组各指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凝血酶时间、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均超出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0.05)。结论:阿托伐他汀治疗高脂血症患者,在调脂的同时,可发挥其非调脂作用,可改善凝血系统及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19.
屈莉红  李杨  王介非 《肝脏》2014,(9):653-655
目的:探讨血必净对乙型肝炎慢加急性肝衰竭早期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56例乙型肝炎慢加急性肝衰竭早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27例,采用内科综合治疗;治疗组29例,在内科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血必净。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第3、7天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以及血小板计数(PLT)。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PT、APTT、FIB、D-D和PL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治疗后第3、7天PLT和FIB均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T、APTT均上升,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第3天PLT和FIB均下降,PT、APTT均上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第7天PLT、FIB、PT、APTT均恢复至治疗前水平,与对照组同期比较,治疗组PLT和FIB升高,PT、APTT缩短,D-D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必净可改善乙型肝炎慢加急性肝衰竭早期患者的凝血功能,减少DIC和MODS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