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4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5篇
耳鼻咽喉   6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9篇
临床医学   57篇
内科学   38篇
神经病学   19篇
特种医学   6篇
外科学   8篇
综合类   70篇
预防医学   24篇
眼科学   9篇
药学   64篇
中国医学   15篇
肿瘤学   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1.
12.
头孢吡肟为第4代头孢菌素,杀菌力强,抗菌谱广,不良反应少,广泛应用于各种感染性疾病的治疗。2003/2006年,我科应用头孢吡肟治疗肾内科各种感染性疾病,疗效显著,但有4例老年尿毒症患者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精神症状,经积极治疗和护理,精神症状很快改善,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microRNA-10a(miR-10a)对肝脏微环境中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TAFs)的增殖、迁移以及促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白细胞介素1(IL-1)β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收集同一结肠癌患者癌旁正常肝组织和转移至肝脏的病灶组织,采用组织块法建立原代人肝正常成纤维细胞(NFs)和原代TAFs。通过形态学观察和细胞免疫荧光染色对NFs和TAFs进行鉴定,并通过流式细胞术鉴定二者的纯度。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检测NFs和TAFs中miR-10a的表达水平,并在低表达miR-10a的细胞中过表达miR-10a。随后采用CCK-8实验、划痕实验和RT-qPCR分别检测miR-10a对该细胞增殖、迁移能力以及IL-6、IL-8、IL-1β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细胞免疫荧光染色显示人细胞角蛋白18(CK-18)在NFs和TAFs中均不表达;成纤维细胞特异性蛋白-1(FSP-1)在两细胞中均表达;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在NFs中弱表达,在TAFs中强表达。流式细胞术显示NFs与TAFs中α-SMA阳性率为95.0%和95.3%。miR-10a在TAFs的表达水平为NFs的0.65倍(P<0.01)。过表达miR-10a后TAFs在第3、4和5天增殖能力显著低于同时期的阴性对照组细胞(P<0.05,P<0.05,P<0.01);TAFs的迁移能力在24 h和48 h分别较阴性对照组降低25%和15%(P<0.01,P<0.05),TAFs中IL-6、IL-8、IL-1β的表达水平分别较阴性对照组降低54%、27%和42%(P<0.01,P<0.01,P<0.05)。结论miR-10a在TAFs中呈低表达,miR-10a过表达抑制了TAFs的增殖和迁移,并降低炎性因子IL-6、IL-8、IL-1βmRNA的表达,这可能是TAFs抑制肝脏形成转移灶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海洛因中毒性脑病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海洛因中毒性脑病的临床特点及影像学改变。方法:对21例海洛因中毒性脑病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21例患者临床特点主要为亚急性起病。小脑性共济失调和精神症状为突出表现的脑弥漫性损害。CT或MR主要表现累及双侧颞、枕叶白质区及小脑半球齿状核和脑干,具有散在、多发、对称性和无占住效应为特点。2例死亡原因主要是肺水肿、呼吸衰竭。结论:本病诊断主要依靠明确海洛因吸毒史及具有特征性的临床表现和影像学特征。  相似文献   
15.
目的提高对手术后肺栓塞(PE)的认识和诊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了18例手术后PE患者的危险因素与发病关系和诊疗资料。结果动脉血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D-二聚体三项是诊断手术后病人PE的反指征;心电图、胸部平片对诊断PE有一定帮助;核素肺通气/灌注扫描(V/Q扫描)对诊断PE的价值较大;螺旋CT、磁共振技术进一步提高PE诊断的准确性和安全性。结论目前尚无准确、快速、特异性强的诊断PE的方法,只有医生对该病的足够重视,结合病史、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全面评估才能作出准确的判断;术后镇痛、早期活动、预防性抗凝治疗等可降低PE的发生率;早期确诊并抗凝、溶栓、肺动脉内膜剥脱或介入术可降低PE的病死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急性脑血管病意识障碍患者血浆 β 内啡肽 (β EP)含量的改变及纳洛酮的治疗作用。方法 :格拉斯哥 庇斯布赫昏迷分度表 (Glasgow Pittsburghcomascale ,G Pcs)评分≤ 2 0分的 4 5例急性脑血管病意识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 (予常规治疗 )和治疗组 (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 ,予纳洛酮 1 6mg加入 0 9%NS 10 0mL ,静滴 ,bid ,疗程 10天 ) ;用放射免疫法检测不同时间血浆 β EP的水平 ,用G Pcs评定疗效。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 3天、 10天血浆中 β EP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 (P <0 0 1) ,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1)。治疗组在各个时点上G Pcs平均分数均高于对照组 (P <0 0 1或P <0 0 5 )。结论 :纳洛酮对急性脑血管病意识障碍有催醒作用 ,其机制与拮抗 β EP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17.
HTLV-1相关性脊髓病/热带痉挛性瘫痪病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人嗜T淋巴细胞病毒1型(HTLV-1)是第1个被发现的人类逆转录病毒,是HTLV-1相关性脊髓病(HAM)或热带痉挛性瘫痪病(TSP)的病原体。迄今为止,HAM/TSP的发病机制尚未清楚,也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现就近年来对HAM/TSP病所进行的流行病学、传播途径、发病机制、实验室检查、临床表现及治疗等方面的研究作一概述。希望对HTLV—1病毒的认识及HAM/TSP的防治起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气机升降的思想源自《内经》,以后经历代医家在临床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由晚清医家蒋星墀首次正式提出,周学海较为系统地阐述而形成中医气机升降出入理论。而近代大医家张锡纯则将这一理论在临床的应用发挥得淋漓尽致,他在其代表作《医学衷中参西录》中,不但独具匠心地提出了大气下陷说,还系统地论述了大气下陷及脏腑气机升降失调的理法方药,并附以许多翔实的病案加以证实,极具临床指导意义。笔者就《医学衷中参西录》中的升降用药特点作一浅要探讨,敬请同道指正。升陷善用黄芪张锡纯先生在仔细研究《内经》、《金匮要略》的基础上,结合…  相似文献   
19.
复发性脑出血的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庄伟端  郑璇 《心脏杂志》2005,17(5):502-502
原发性脑出血(primary cerebral hemorrhage,PCH)约占卒中病例的10%.国内外对PCH复发的研究日益重视.本文对35例复发性脑出血(recurrent cerebral hemorrhage,RCH)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 (ICVD)患者血脂蛋白 (a) [LP(a) ]和D 二聚体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测定86例ICVD患者血LP(a)和D 二聚体水平 ,并与 2 1例健康对照组比较。结果脑血栓形成 (CI)急性期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TIA)患者D 二聚体、LP(a)的含量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 (P <0 .0 5或P <0 .0 1)。TIA伴有梗死灶者血D 二聚体、LP(a)的含量均高于无梗死灶者 (P <0 .0 5 )。结论ICVD患者血D 二聚体、LP(a)水平升高 ,这与体内血液凝固性增强和高发血栓形成有关。测定血D 二聚体和LP(a)水平对ICVD病情预测和辅助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