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9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13篇
临床医学   19篇
内科学   2篇
外科学   13篇
综合类   43篇
预防医学   13篇
药学   27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81.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措施对日间手术患者焦虑的影响,并对其效果进行评价及分析。方法选择本院妇产科日间全麻手术的200名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在预约手术时采用问卷调查+健康教育的方式进行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措施的基础上,围术期加用嗅觉+听觉的双重刺激对患者进行手术心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麻醉前3分钟和术毕2小时内每30分钟的血压、脉率及出院前对手术环节满意度的评分。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前焦虑总分均值分别为39.95和41.92分。使用综合护理措施后,手术前后焦虑状况、脉率和血压变化有明显改善(P<0.05);同时,患者的满意度也有进一步提高。结论利用听觉和嗅觉双重刺激的综合护理措施对妇科全麻日间手术患者进行手术心理干预,对于手术患者焦虑状态的改善是积极有效的。  相似文献   
82.
丙泊酚、芬太尼加局麻与鞍麻应用于PPH术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两种不同麻醉方式应用于经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PPH)的临床效果及对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将60名痔疮患者随机分成A、J两组,A组采用鞍麻的方式;J组采用静脉全麻加局麻的方式。观察围术期MAP、HR及Sp02变化,术中效果及术后并发症,对手术时间、麻醉时间、患者留院时间及留院费用的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静脉全麻组在推药后3minMAP明显低于基础值,P〈0.01,且SpO2低于基础值;尿潴留两组相比较,静脉全麻组明显少于鞍麻组,P〈0.01;术后眩晕两组相比较,静脉全麻组高于鞍麻组,P〈0.05。两组麻醉时间相比较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1。全麻组留院时间较鞍麻组更短,费用更少。结论为开展及普及日间手术,在全麻下行PPH术,术中麻醉效果满意,术后恢复快,可更早离院,节约医疗费用。  相似文献   
83.
目的 :评价糖尿病手术病人应用吗啡、氯诺昔康术后平衡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 :①妇科全子宫切除手术病人 2 0例 ,配对分为糖尿病组 (A组 )和非糖尿病组 (B组 ) ;两组术后均采用吗啡80 μg/h硬膜外持续给药 4 8h ,术后 12h、2 4h、4 8h行VAS评分 ;②妇科全子宫切除手术病人 30例配对分为糖尿病组 (A′Ⅰ组 )、糖尿病 (A′Ⅱ组 )、非糖尿病 (B′组 ) ,三组均硬膜外吗啡连续量 6 0 μg/h ,自控量 6 0 μg/次 ,锁定 2 0min ,A′Ⅱ组自术毕静脉给予氯诺昔康 4mg/Q8h ,记录三组病人 4 8h吗啡总消耗量。结果 :A组术后 12h、2 4hVAS评分明显高于B组 (P <0 .0 5 ,P <0 .0 1) ;A′Ⅱ组和B′组 4 8h吗啡总消耗量明显少于A′Ⅰ组 (P <0 .0 5 )。结论 :糖尿病病人对吗啡的敏感性降低 ,鞘内注射吗啡镇痛作用减弱 ;复合静脉氯诺昔康平衡镇痛可增强镇痛效果 ,减少吗啡用量  相似文献   
84.
詹鸿  黄焕娟 《广东医学》1997,18(7):461-462
硬膜外阻滞行剖宫产术,静脉输液对预防术中低血压等方面起重要的作用。不同种类的输液对母婴将产生不同的影响。本研究比较5%葡萄糖氯化钠、乳酸林格液及5%山梨醇复方乳酸钠液术中静脉输注对母婴的血糖及代谢指标的影响,并对5%山梨醇复方乳酸钠的应用进行了探讨。1资料及方法1.1一般情况:选择无糖尿病、无妊娠高血压综合征、足月妊娠的择期剖宜产产妇43例。术前禁食,不用术前药物。1.2麻醉及术中输液:采用连续硬膜外阻滞麻醉,经L1-2或L2-3椎间隙穿刺,头向置管,局麻药采用2%利多卡因(含1:20万肾上腺素),麻醉上界平面控制…  相似文献   
85.
目的观察两种不同全身麻醉方式应用于痔上黏膜环切术(PPH)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0例痔疮患者随机分成F、L两组,分别采用丙泊酚复合芬太尼及丙泊酚复合氯胺酮的麻醉方式。两组术中均用输注泵以15ml/h注入丙泊酚,直到手术结束。观察围术期MAP、HR及SpO2变化,术中效果及术后并发症,对手术时间、麻醉费用、患者留院时闽及留院费用的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F组MAP在推药后3分钟与基础值相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推药后3分钟F组SpO2较基础值明显下降(P〈0.01);术中辅助呼吸例数两组比较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1)。术后并发症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其他观察指标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PPH术使用丙泊酚复合氯胺酮的麻醉方式,术中效果满意,术后苏醒快、恢复快,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86.
回收式自体输血联合血液稀释应用于骨科手术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血液回收机行自体输血及急性等容性血液稀释在骨科手术的效果及氧代谢的变化。方法30例骨科手术患者,无明显心肺功能及凝血功能障碍,ASA分级Ⅰ~Ⅱ。年龄49.1±15.6岁,体重52.7±8.3公斤,随机分为术中自体输血组及输库血组,每组各15例。经桡动脉置管采血及右颈内静脉置漂浮导管监测血液动力学及氧代谢变化。结果自体输血组与库血输注组相比,术中出血量分别为850±443ml与775±434ml(P>0.05),术中库血输入量分别为88±202ml与380±304ml(P<0.05);两组输血前HCT分别为自体输血组23.3%±6.2%,库血组24.4%±5.9%(P>0.05)。术毕HCT分别为自体输血组28.1%±6.1%,库血组33.4%±7.2%(P>0.05)。术中自体输血及血液稀释期间外周循环阻力明显降低,心输出量明显增加,组织氧供、氧耗、氧摄取率及血乳酸无明显变化。结论骨科手术行血液回收机自体输血及血液稀释明显减少库血输注,血液稀释至23%左右对心肺功能良好的病人氧代谢状况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87.
目的探讨双水平正压通气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在椎管内麻醉及手术中呼吸支持的效果。方法选择23例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拟行下腹部或下肢手术的患者,腰-硬联合麻醉后行双水平正压(BiPAP)通气,BiPAP呼吸机采用S/T模式,设定呼吸频率为15次/min,吸气相压力(IPAP)为10~16cmH2O,呼气相压力(EPAP)为4cmH2O,吸入氧浓度为50%。监测无创血压、呼吸、心电图、脉搏氧饱和度、麻醉前、BiPAP通气后1h及脱机30min后的动脉血气值。结果患者BiPAP通气后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显著降低,从(62.6±13.1)mmHg降至(51.0±8.7)mmHg(P〈0.01);动脉血氧分压(PaO2)显著增高,从(54.3±12.2)mmHg升至(71.4±14.5)mmHg(P〈0.01);动脉血pH显著增高,从(7.31±0.09)升至(7.39±0.07),(P〈0.01);脱离BiPAP通气30min后动脉血气比麻醉前基础水平略有改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水平正压通气可明显改善COPD患者在低平面阻滞麻醉及手术期呼吸功能。  相似文献   
88.
近似熵:一种新的麻醉深度监测方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现代麻醉学发展150多年以来,由于肌松药的应用、全麻药物的更新及全身麻醉技术的发展,早期根据临床体征判断麻醉深度的方法已不适用,全身麻醉深度的判断标准一直悬而未解,甚至给全身麻醉定义也不简单。1987年Prys—Roberts提出全身麻醉是一种由药物诱导的无意识状态,能抑制躯体和内脏的感觉成分;而意识的消失是全或无的,故全麻不存在深度。低浓度的吸人或静脉麻醉药即可消除意识,判断麻醉是否合适的标准是确保病人没有回忆。也有学者认为麻醉深度的监测确切地说是麻醉意识深度的判断,至于镇痛、肌松、自主反应的抑制不是麻醉的组成部分,应视为麻醉必要的辅助措施。至于意识是全或无的还是渐变的目前也无定论,可以认为不管其怎样定义,我们应该认识到麻醉是有恰当、过量和不足之分的,其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监测麻醉深度的方法有许多,常用的有根据病人体征、听觉诱发电位、脑电图等,但各有优缺点,目前还没有一种方法能作为金标准。1998年BIS被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批准作为监测麻醉深度和镇静水平的指标,进入临床应用和研究阶段。近来国外有人用近似熵(ApEn)对脑电图进行计算处理后用于麻醉深度的监测,其实质和BIS一样也是脑电图的蛤测,只是处理方法有异。本文参阅有关文献对新出现的监测方法一近似熵的原理及临床应用情况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9.
小剂量罗哌卡因-曲马多腰麻行剖宫产术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小剂量罗哌卡因-曲马多腰麻行剖宫产术的临床效应.方法ASAⅠ,Ⅱ级初产妇40例于腰麻下行剖宫产术,随机双盲分为对照组(SR)、观察组(RT)两组,每组20例.SR组腰麻用药为0.75%罗哌卡因1.6ml(12mg);RT组腰麻用药为0.75%罗哌卡因0.8ml(6mg) 曲马多0.3mg/kg;两组麻药均用10.00%葡萄糖液配成2ml重比重液.术中麻醉效应不足时经硬膜外腔补充2%利多卡因3~5ml.观察两组产妇用药后的血压、心率、疼痛评分、运动阻滞程度(Bromage评分)、不良反应以及新生儿娩出后1,5 min Apgar评分.结果SR组血压比RT组下降更加显著,两组分别有9例和3例需要麻黄素处理(P<0.05);RT组术中探查和宫缩痛的VAS评分明显低于SR组(P<0.05);手术开始两组Bromage评分集中在3,4分,术毕SR组Bromage评分集中在2,3分;而RT组大部分病例评分为1,2分.新生儿娩出后1,5 min Apgar评分两组无明显差异.结论小剂量罗哌卡因-曲马多腰麻行剖宫产术对产妇血液动力学影响小,运动阻滞程度轻,术后产妇能及早运动,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90.
46例老年患者全麻恢复期谵妄的病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观察分析老年患者全麻恢复期谵妄的病例特点,探寻其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方法。方法对46例老年患者全麻恢复期谵妄的病例分析,并做如下处理:充分给氧;对于血压、心率平稳的患者,静脉注射氟哌利多0.02~0.025mg/kg,同时复合静脉注射异丙酚0.4~0.5mg/kg:对于低血压、心率极不平稳的患者,静注咪唑安定0.05~0.10mg/kg并维持循环稳定;必要时推注芬太尼2μg/kg。结果经上述处理后患者基本恢复安静;用药期间,均未发现有明显的锥体外系反应。无过敏性皮疹、低血压等短暂反应表现。结论氟哌利多可用于控制老年患者全麻恢复期谵妄,但使用时剂量不宜过大。另外,部分患者可试用小剂量咪唑安定或异丙酚.但应注意两者均可加重呼吸抑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