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4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26篇
综合类   30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4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人胰岛细胞移植中胰岛细胞活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器官联合切取中的不同胰腺获取方法是否对于胰岛细胞的活性有影响。方法:实验于2001—08/2004—08在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器官移植中心和南方医科大学解剖教研室完成,12例自愿捐赠器官供,采用高渗枸橼酸盐嘌呤溶液经过腹主动脉进行原位灌注后,进行胰腺、肾脏联合切取,肝脏、胰腺、肾脏联合切取及各器官的单独切取。取后采用胶原酶P消化胰腺,分离并纯化胰岛细胞,进行胰岛细胞活性染色.然后对比不同切除方法对于胰岛细胞活性率的影响。结果:胰腺、肾脏联合切取,肝脏、胰腺、肾脏联合切取及各器官的单独切取,如顺利,无污染、在冷却血时间5h以内,胰岛细胞活性率都在80%,经原位灌注后各方法之间无明显差别。结论:经腹主动脉进行原位灌注后,各种方法切取都符合无污染,冷却时间5h以内,不会影响胰岛细胞的活性。  相似文献   
42.
他克莫司在肾移植术后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观察肾移植术后患者因为急性排斥肝功能异常和牙龈增生而他克莫司(FK506)替换CsA的治疗效果。方法 肾移植术后21例患者,急性排斥3例,肝功能异常16例,牙龈增生2例。替换方法:停用CsA,同时应用FK506,其余免疫抑制剂不变。结果 应用FK506替换CsA后,3例急性排斥被逆转,肾功能恢复正常。16例肝功能异常中9例肝功能恢复正常,6例好转,只有1例无变化,2例牙龈增生均好转。有3例患者出现继发性糖尿病。结论 KF506是一种强力免疫抑制剂,可以预防和治疗急性排斥反应。但是FK506可能导致部分出现继发性糖尿病。  相似文献   
43.
目的研究辛伐他汀对肾移植术后高脂血症患者的疗效。方法17例肾移植术后患者每日口服辛伐他汀10mg,持续时间1个月。口服辛伐他汀前后患者自肘静脉采血 ,以标准酶法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测定血浆总胆固醇、甘油三酯浓度 ,并以特异性荧光偏振免疫法测定环孢素全血药物浓度。结果17例肾移植术后患者在口服辛伐他汀每日10mg 一个月后 ,血浆总胆固醇水平从8.47±2.18mmol/L显著降至7.59±3.28mmol/L(P<0.05),而甘油三酯水平基本不变 ,环孢素全血浓度从185.31±39.02ng/ml显著升高至257.33±57.78ng/ml(P<0.01),在口服辛伐他汀的21例患者无1例观察到严重药物不良反应。结论小剂量的辛伐他汀能有效且比较安全地用于肾移植术后高脂血症患者  相似文献   
44.
45.
单剂半量赛尼哌预防移植肾急性排斥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单剂半量赛尼哌对肾移植急性排斥(AR)的预防作用及安全性评估。方法选择同期肾移植病人187例,根据术后肾功能恢复情况及术前是否使用赛尼哌分为A/90例、B/73例、C/11例、D/13例4组,其中A、B组移植后肾功能恢复良好,即术后1周血肌酐<176.6μmol/L,C、D组术后出现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术后1周血血肌酐>353μmol/L。A、C两组术前2h静滴赛尼哌25mg(0.5mg/kg)和口服霉酚酸酯0.75g,B、D组仅口服霉酚酸酯0.75g;术后四组病人均予甲基强的松龙500mg×3d冲击,常规强的松、环孢霉素A和霉酚酸酯三联抗排斥治疗。观察术后6个月内AR发生率、发生时间、强度及排斥逆转率,同时观察胃肠道反应、感染及血液系统损害等副作用。结果A组13例(14.4%)发生AR,B组18例(24.6%),C组6例(54.5%),D组7例(53.8%),A组AR发生率明显低于B、C、D三组(P均<0.01);B组AR发生率显著低于C、D组(P<0.01),C、D组差异不显著(P>0.05),A组排斥开始时间3-9d(6.2±3.2d)较B组2-8d(4.5±3.1d)、C组2-7d(4.3±4.2d)、D组2-9d(3.9±3.5d)明显延迟(P均<0.05)。但B、C、D三组排斥开始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A组AR经强化治疗均逆转,B组16例逆转,另2例失败,C组5例逆转,1例因移植肾排斥破裂出血切除,D组5例逆转,2例失败;C、D组各2例于术后13-32d再次排斥,经甲基强的松龙强化治疗逆转。感染、胃肠道反应及血液系统损害四组差异不显著(P均>0.05)。结论移植后肾功能恢复良好病人,术前25mg赛尼哌可显著降低AR发生率,且安全性好。但对于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病人,术前25mg赛尼哌并不能有效预防排斥发生。  相似文献   
46.
目的:探讨胰岛细胞移植中冷缺血时间、组织相容性对于胰岛细胞活性的影响方法:采用脑死亡自愿捐赠器官的供者胰腺 (已知血型和HLA配型);高渗枸橼酸盐嘌呤溶液经过经主动脉原位灌注后,肝、肾、胰腺联合及分别切取,测定不同的冷却血时间条件下胰岛细胞活性的变化.测定胰岛细胞和血液组织相容性,分析供受者的组织相容性和胰岛细胞存活的关系.结果:肝脏、胰腺、肾脏联合切取及各器官的单独切取顺利,在冷却血5 h以内胰岛细胞活性率都在80%以上,用于胰岛细胞移植的胰腺和其他器官的切取不会影响胰岛细胞的活性; 人类胰岛暴露于未经抗凝的人类血中,胰岛将诱发一个迅速血细胞消耗.进行血小板激、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计数,HLA错配组分别为(1.0±0.72)×109/L,(0.54±0.24)×109/L, (0.01±0.00)×109/L,HLA匹配组为(6.0±0.27 ×109/L,(0.63±0.19)×109/L,(0.03±0.01)× 109/L,无论HLA错配还是匹配血细胞都发生明显的消耗;加入肝素后血细胞计数HLA错配组分别为(57.2±21.10)×109/L,(1.74±0.87) ×109/L,(0.75±0.24)×109/L,HLA匹配组为 (67.9±19.0)×109/L,(3.42±0.61)×109/L,(0.47 ±0.08)×109/L,与对照组比较反应明显减轻 (P<0.05);胰岛细胞体外培养24 h后,匹配组活性胰岛细胞数量分别为(1.085±0.167)×105/L, 错配组为(0.697±0.193)×105/L,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把握胰岛细胞移植过程中冷缺血时间及组织相容性关系能够提高胰岛细胞的存活.  相似文献   
47.
目的:观察羟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抑制剂氟伐他汀(fluvastatin,Flu)对环孢素A(cyclosporine A,CsA)致大鼠肾毒性的保护作用。方法:选择30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①对照组:给予蒸馏水和橄榄油灌胃;②肾毒性组:给予CsA 30 mg/(kg·d);③治疗组:给予CsA 30 mg/(kg·d)和Flu 7 mg/(kg·d)。在灌药后的第14天,每组随机处死5只大鼠,实验的第28天,处死其余的大鼠,观察各组肾脏组织学变化,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肾组织中Smad2/3、Smad7蛋白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的表达情况。各组大鼠在每周抽血检测肾功能和脂类水平。结果:在第1周,Flu治疗组的血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64)。肾毒性组从第1周开始SCr增高(P=0.000)。肾毒性组在第14天和第28天肾脏的纤维化评分、Smad2/3蛋白及TGF-β1的表达与对照组比较增加(P=0.000),而Smad7蛋白表达明显下调(P=0.000),Flu在这2个时间点能够不同程度地改善这些指标。3组的胆固醇水平在第0、1、2、3和4周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65、0.997、0.505、0.871及0.540),同时各组的甘油三酯水平在相同时间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94、0.663、0.826、0.635及0.928)。治疗组与肾毒性组在第2周和第4周CsA的谷值浓度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183和P=0.123)。结论:Flu对环孢素A致大鼠肾毒性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8.
目的:探讨不可控心脏死亡(cardiac death,CD)后的大鼠供肾耐受热缺血的安全时限。方法:140只SD大鼠随机按热缺血时间长短分成7组,每组20只,供、受者各10只,分别于供鼠心跳停止0、10、20、30、40、50、60 min后进行原位肾移植术,并结扎受鼠的右肾血管,术后观察各组受鼠的生存情况、移植肾功能恢复情况及其纤维化程度。结果:各组冷缺血时间相同(P >0.05),当供肾热缺血时间在30 min以内时,血肌酐均于术后1~2周恢复正常,各组受鼠存活率及移植肾纤维化程度与0 min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 >0.05);当热缺血时间延长至40 min时,受鼠存活率和移植肾纤维化程度与0 min组比较亦均无显著差异(P >0.05),血肌酐于2周后稳定,但明显高于0 min组(P<0.05);当热缺血时间超过40 min时,受鼠均于1周内死亡。结论:不可控型CD大鼠供肾移植中,供肾热缺血时间应限制在40 min以内,但热缺血时间介于30~40 min的供肾需谨慎使用。  相似文献   
49.
目的 研究辛伐他汀对肾移植术后高脂血症患的疗效。方法 17例肾移植术后患每日口服辛伐他汀10mg,持续时间1个月。口服辛伐他汀前后患自肘静脉采血,以标准酶法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测定血浆总胆固醇、甘油三酯浓度,并以特异性荧光偏振免疫法测定环孢素全血药物浓度。结果 17例肾移植术后患在口服辛伐他汀每日10mg一个月后,血浆总胆固醇水平从8.47±2.18mmol/L显降至7.59±3.28mmol/L(P<0.05),而甘油三酯水平基本不变,环孢素全血浓度从185.31±39.02ng/ml显升高至257.33±57.78ng/ml(P<0.01),在口服辛伐他汀的21例患无1例观察到严重药物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50.
人类胰岛细胞移植中的组织相容性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高宏君  林民专  李民  范礼佩  赵明  蔡德鸿 《广东医学》2003,24(10):1049-1051
目的 研究人类胰岛细胞移植当中供受者的HLA配型和胰岛细胞存活的关系。方法 将已知HLA配型的胰岛细胞分别加入到HLA配型组和误配组的血液当中去,观察混合培养1h后的血液当中血小板、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变化,以及1h和24h培养后观察活性胰岛细胞的数量变化。结果 人类胰岛暴露于未经抗凝的人类血中,人类胰岛将诱发迅速血小板激活和消耗,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也被消耗,加入肝素后这种反应明显减轻。胰岛细胞在经过24h培养后HLA配型组的存活要比误配组明显提高。结论 胰岛细胞移植入血后,将引发血细胞在胰岛细胞周围的类似炎症反应;HLA配型有助于提高移植后胰岛细胞的存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