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19篇
  免费   75篇
  国内免费   41篇
耳鼻咽喉   3篇
儿科学   8篇
妇产科学   14篇
基础医学   51篇
口腔科学   6篇
临床医学   257篇
内科学   155篇
皮肤病学   21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94篇
外科学   66篇
综合类   408篇
预防医学   110篇
眼科学   63篇
药学   136篇
  1篇
中国医学   119篇
肿瘤学   19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42篇
  2022年   36篇
  2021年   36篇
  2020年   34篇
  2019年   31篇
  2018年   35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42篇
  2014年   63篇
  2013年   70篇
  2012年   98篇
  2011年   86篇
  2010年   106篇
  2009年   90篇
  2008年   72篇
  2007年   82篇
  2006年   84篇
  2005年   65篇
  2004年   60篇
  2003年   85篇
  2002年   57篇
  2001年   46篇
  2000年   46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81.
终末期肾脏疾病患者MICA与HLA致敏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敏  肖露露  于立新 《广东医学》2008,29(9):1478-1480
目的探讨终末期肾脏疾病(ESRD)患者中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Ⅰ类相关链A(MICA)抗原与人类白细胞抗原(HLA)致敏的相关性。方法根据HLA致敏情况将60例ERSD患者分为HLA致敏组(n=30)和非HLA致敏组(n=30)并采集临床资料,采用ELISA方法进行HLA致敏情况分析、Luminex100免疫磁珠流式细胞仪进行MICA致敏情况分析。结果HLA致敏患者都存在输血、妊娠和(或)移植史,HLA致敏组有输血史和移植史的患者百分率均高于非HLA致敏组(均P<0.05);两组中MICA致敏的患者共17例,其中16例有输血、妊娠和(或)移植史,1例既往无输血和移植史、无HLA致敏的32岁男性患者存在MICA致敏。HLA致敏组中MICA致敏率高于非HLA致敏组(40.0%vs16.7%,2=4.02,P<0.05)。结论HLA致敏与输血、移植、妊娠相关,而MICA致敏的途径尚未完全清楚,除输血、妊娠和移植等致敏途径外,可能存在天然的抗-MICA抗体。MICA致敏与HLA致敏之间存在相关性,这种伴随关系可能与输血、妊娠或移植等途径共同致敏有关。对非HLA致敏占大多数的ERSD患者进行MICA致敏状态的监测,将有助提高ERSD患者肾移植的长期生存率和远期移植效果,进一步增加肾移植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82.
钟宇华  梁华晟  黄宇  罗敏  徐焰  梁秀就 《广东医学》2008,29(9):1505-1506
目的研究核转录因子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及垂体肿瘤转化基因-1(PTTG)在甲状腺滤泡性肿瘤中表达及其与病变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42例甲状腺滤泡性肿瘤(腺癌19例,腺瘤23例)标本中PPARγ及PTTG表达。结果PPARγ蛋白在腺癌与腺瘤表达差异无显著性(P>0.05),PTTG在甲状腺癌表达高于腺瘤(P<0.05)。甲状腺滤泡性癌中癌转移组与非转移组、高预后指数(≥65)组与低预后指数(<65)组的PPARγ及PTTG蛋白表达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检测PTTG水平对于鉴别原发性甲状腺滤泡肿瘤良恶性具有重要参考意义,PPARγ及PTTG表达水平可能是判断甲状腺滤泡癌预后的观测指标。  相似文献   
83.
目的构建受血糖调控的含葡萄糖-6-磷酸酶(G6p)启动子的定点突变胰岛素原基因真核表达载体.方法应用基因突变技术(重叠延伸拼接法)改变胰岛素原C肽两端的氨基酸序列,使之能被存在于大多数细胞中的furin酶所识别并剪切为成熟的胰岛素,新序列命名为INS/furin;应用基因重组技术将G6p启动子序列替代真核表达载体pIRES中的CMV启动子序列,并将INS/furin亚克隆至pIRES的多克隆位点B.结果SgfⅠ和Sac Ⅰ、XbaⅠ和NotⅠ两种组合的双酶切及特定引物测序均证实载体构建成功.结论带有G6p启动子的含定点突变胰岛素原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有望成为糖尿病基因治疗理想的候选载体.  相似文献   
84.
斑秃11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斑秃的好发年龄、性别分布、诱因、自觉症状、伴随症状与伴发疾病及上述因素与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 收集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湘雅三医院门诊斑秃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 ,比较男女患者在患病年龄和病情上的差异 ;比较病情严重程度与自觉症状、伴随症状、精神因素等的相关性。结果 共收集患者 1 1 8例 ,男 6 4例 ,女 5 4例 ,男女比例为 1 .2∶1 .0 ,病情严重程度与性别无关 ;患病年龄 1~ 76岁 ,平均年龄 (31 .3± 1 .3)岁 ,女性患者平均年龄为 (2 8.9± 1 .9)岁 ,男性为 (33.2±1 .8)岁 ;病程 1d至 1 1年 ,平均病程 2 .5个月 ,限局性斑秃为 2个月 ,全秃 /普秃为 1 8个月 ;1 4 .4 %的患者 (1 7/ 1 1 8)有局部症状 ,其中限局性斑秃 1 1例 ,全秃 /普秃 6例 ;2 0 .3%的患者 (2 4 / 1 1 8)起病前有精神因素 ,6 0 .2 %的患者 (71 / 1 1 8)睡眠不佳 ,1 5 .2 %的患者 (1 8/ 1 1 8)伴趾甲改变 ,5 .9%的患者 (7/ 1 1 8)伴眼部症状 ,5 .9%的患者 (7/ 1 1 8)有家族史 ,3.4 %的患者 (4/ 1 1 8)伴甲状腺疾患 ,1 .7%的患者 (2 / 1 1 8)伴白癜风 ,4 .8%的患者 (3/ 6 2 )甲状腺球蛋白抗体 (TGA)、甲状腺微粒抗体 (TMA)异常。结论 斑秃两性患病率接近 ,病情与性别无关 ;好发年龄为中青年 ,女性患病年龄  相似文献   
85.
高血压病人围手术期血压分析及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48例原发性高血压病人围手术期血压,心率的观察,发现在手术后4h收缩压开始升高,与手术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舒张压在术后12h开始高升,与术前比较有显著差异,而心率在手术后1h即加快。  相似文献   
86.
护生毕业实习目标带教效果评估证明,目标带教可驱动护生的实习积极性,提高实习质量,与传统带教法相比,能提高理论与技术操作的成绩。  相似文献   
87.
目的考察室温下24h内注射用阿奇霉素与维生素B6注射液的配伍稳定性。方法采用四苯硼钠沉淀剩余滴定法,在室温下24h内观察注射用阿奇霉素与维生素B6注射液的配伍溶液的外观、pH值及含量测定。结果在室温下24h内注射用阿奇霉素与维生素B。注射液的配伍溶液的外观、pH值无明显变化,在6h、8h、24h含量有轻微下降。结论注射用阿奇霉素与维生素B。注射液的配伍后24h内基本稳定,建议临床配伍最好在6h内使用。  相似文献   
88.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胰岛β细胞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人脐带华尔通胶质来源的问充质干细胞(MSCs)分化为胰岛素分泌细胞的可能性.方法 从足月剖宫产的新生儿脐带华尔通胶质中分离培养出MSCs,传至第5代用含尼克酰胺和β巯基乙醇的低糖达尔伯克必需基本培养基预诱导,以含尼克酰胺和β巯基乙醇的高糖达尔伯克必需培养基诱导其向胰岛素分泌细胞分化,应用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其胰岛素的表达,以双硫腙染色鉴定胰岛β细胞,并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诱导后细胞培养液中胰岛素水平,检测均以未诱导细胞作为实验对照.结果 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结果显示,经尼克酰胺和β巯基乙醇联合诱导后的人脐带MSCs表达胰岛β细胞的标记胰岛素.双硫腙染色发现脐带华尔通胶质来源的MSCs经尼克酰胺和β巯基乙醇诱导后细胞内锌离子增加.通过胰岛素放射免疫法检测诱导前后细胞培养液中胰岛素水平,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为(6.63±1.80)U/L和(3.39±0.21)U/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人脐带MSCs经尼克酰胺和β巯基乙醇联合诱导后可表达胰岛素β细胞的表面标记,增加细胞内锌离子水平,使之具备胰岛β细胞的特点,诱导后的细胞也可分泌胰岛素.用尼克酰胺和β巯基乙醇可诱导人脐带MSCs分化成为胰岛素分泌细胞,从而为1型糖尿病的细胞移植治疗提供新的细胞来源.  相似文献   
89.
目的 评价手术联合Nd:YAG激光治疗眼周弥漫性海绵状血管畸形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自2003年1月至2006年5月共收治眼周弥漫性海绵状血管畸形患者14例,其中4例为手术后复发病例.年龄11~44岁;病程10个月~35 a.均采用手术翻瓣联合Nd:YAG激光治疗的方法:先以外科手术翻瓣暴露静脉畸形病灶,术中应用连续Nd:YAG激光照射凝固瘤体病灶,然后切除缩小的瘤体组织,直接缝合创面.对于结膜下瘤体组织可直接照射,但须用棉片保护角膜.结果 14例患者术后无眼睑及眼球运动功能障碍或切口大出血等并发症,经随访2~40个月,未见复发.结论 手术联合Nd:YAG激光治疗眼周弥漫性海绵状血管畸形具有操作简便、组织损伤小、出血少、疗效确切、并发症少等优点,为弥漫性海绵状血管畸形的治疗提供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90.
目的研究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新生大鼠海马的近期病理改变和远期学习记忆功能的影响。方法新生7d大鼠随机分3组:假手术组、HIBD模型组和HIBD EPO组。HIBD术后72h观察脑组织病理改变、海马CA1区凋亡抑制蛋白Bcl-2的表达,术后28d评估海马学习记忆功能。结果EPO治疗能显著减轻缺氧缺血侧大脑半球水肿、梗死和出血等病理学改变。免疫组化结果显示HIBD后72h缺血侧海马CA1区Bcl-2蛋白表达量均为HIBD EPO组>HIBD组>假手术组,3者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orris水迷宫定位航行实验结果显示,5d总平均逃逸潜伏期HIBD组(67.93±7.29)s,HIBD EPO组(42.95±7.29)s,假手术组(29.67±6.95)s,平均逃逸潜伏期在不同时段和不同实验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空间探索实验示:HIBD组站台周边区域I搜索时间和搜索路程与HIBD EPO组、假手术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而HIBD EPO组和假手术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提示HIBD鼠学习记忆能力下降,EPO干预能减轻HIBD对海马学习记忆功能的损害。结论EPO对新生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具有近期病理和远期功能保护作用,其机制与抑制细胞凋亡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