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7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6篇
儿科学   8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9篇
临床医学   35篇
内科学   12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6篇
外科学   10篇
综合类   106篇
预防医学   251篇
药学   37篇
中国医学   33篇
肿瘤学   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39篇
  2008年   36篇
  2007年   42篇
  2006年   41篇
  2005年   41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卓勤  杨晓光 《卫生研究》2004,33(4):502-504
潮霉素磷酸转移酶 (HPT)是转基因作物中重要的标记蛋白 ,其活性的测定对含有该标记基因的转基因作物的植株构建、基因沉默、标记基因去除及安全性分析等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综述了潮霉素磷酸转移酶活性测定的几种方法 ,包括放射化学法、抑菌生长法及酶耦联法 ,其中放射化学法用于检测组织粗提蛋白中的HPT活性 ,而其他两种方法适用于纯化过的HPT蛋白活性的检测  相似文献   
12.
转Xa21基因大米亚慢性毒性实验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观察Xa2 1转基因大米对大鼠的亚慢性毒性损害。方法 将Wistar大鼠按性别体重随机分为转基因大米组、非转基因大米组和AIN93G正常对照组。分别饲相应饲料 90天 ,自由进食。观察大鼠体重、身长、血常规、血生化、脏器重量、骨密度和脏器的病理学检查。结果 与非转基因大米组相比 ,实验中期转基因大米组血糖降低 ,胆固醇和高密度脂蛋白升高 ,实验结束时上述差异消失 ,但雌性组谷草转氨酶活性显著升高。与AIN93G正常对照组相比 ,实验中期转基因大米组体重、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显著增高 ,血糖降低 ;实验结束时上述差异消失。脑、心、脾、肺、肾、胃、十二指肠、肾上腺、睾丸、卵巢病理检查未见异常。结论 现有实验结果不能证实转基因大米对大鼠有亚慢性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13.
亚硒酸钠和硒蛋氨酸的毒性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比较亚硒酸钠和硒蛋氨酸毒性差异以及探讨硒中毒的指标。方法 将断乳Wistar大鼠随机分为 7组 ,每组 14只 ,雌雄各半。其中一组为对照组 ,另外六组分别给予含硒 3、6、10mg kg的亚硒酸钠或硒蛋氨酸饲料 ,于第 12周将其处死。结果 当饲料硒水平达到 3mg kg时 ,动物肝脏出现病理变化 ,在Se6mg kg时 ,体重才出现下降。饲料硒水平为 6、10mg kg时 ,同一饲料硒水平的亚硒酸钠组大鼠体重小于硒蛋氨酸组。饲料硒水平为 3、6mg kg时 ,硒蛋氨酸组大鼠的肝脏病理改变轻于亚硒酸钠组 ,雄性大鼠轻于雌性。亚硒酸钠组较硒蛋氨酸组或雌性大鼠较雄性大鼠在肝脏体重比方面变化更为明显。除雌性大鼠肝脏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 (GPX)活性随硒水平升高而降低外 ,其它补硒各组肝、红细胞、血浆GPX活性具有随硒水平的升高而升高的趋势。结论 大鼠硒中毒的剂量为Se 3mg kg,硒蛋氨酸的毒性小于亚硒酸钠 ,雌性大鼠对硒毒性更为敏感  相似文献   
14.
Xa21转基因大米对大鼠致畸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观察Xa2 1转基因大米对大鼠胚胎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 将初断乳Wistar大鼠按雌雄分别随机分为 4组 :转基因大米组、非转基因大米组、AIN93G对照组和敌枯双阳性对照组。单笼喂养 ,饲相应鼠料 ,喂满 90天 ,雌雄合笼。观察母鼠和胎鼠的生长发育情况。结果 转基因大米组孕鼠增重、活胎体重、身长、尾长均显著高于阳性对照组 ,而死胎数、吸收胎数、畸形率 (外观、内脏、骨骼 )均显著低于阳性对照组。转基因大米组与非转基因大米组、AIN93G对照组相比 ,所有观察指标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转Xa2 1基因大米与非转基因大米相比 ,对大鼠受孕率、胚胎生长发育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5.
蛋白过敏性研究——BN大鼠动物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用BN大鼠模型探讨不同蛋白的过敏性。方法 通过腹腔注射 (1mg ml)或口服 (10mg ml)给予BN大鼠卵清蛋白 (OVA)或牛血清白蛋白 (BSA) ,时间为 6周。在不同时间取血清 ,进行被动皮肤致敏试验 (PCA) ;分离血浆进行组胺测定 ;此外 ,对OVA组和对照组的大鼠进行血压测定。结果 PCA试验结果表明OVA特异性IgE抗体滴度较高 (1 32~ 1 12 8) ,而BSA特异性IgE抗体滴度较低 (1 2~ 1 4 )。与对照组相比 ,腹腔注射或口服OVA均使组胺水平升高。口服OVA对大多数大鼠的血压没有明显的影响 ,然而 ,有 2只大鼠收缩压暂时降低。结论 该研究结果表明BN大鼠模型可能是一种较理想的蛋白过敏性模型。  相似文献   
16.
转基因大米的免疫毒理学评价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 评价转基因大米和非转基因大米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异同。方法 以转豇豆胰蛋白酶抑制剂 (cowpeatrypsininhibitor ,CpTI)基因大米和母系非转基因大米喂养BALB C小鼠 30天 (均配成AIN 93G的全价营养饲料 ,并且含有最大量的转基因大米或非转基因大米 ) ,比较各组小鼠的各项免疫毒理指标 :体重、脏器指数、血常规、淋巴细胞分类、血清抗体滴度、空斑试验 (PFC)、迟发型皮肤过敏反应 (DTH)、腹腔巨噬细胞吞噬鸡红细胞试验。结果 发现转基因大米和非转基因大米喂养的小鼠各项免疫毒理指标无差异。结论 转基因大米对小鼠的免疫功能的影响与非转基因大米基本相同 ,转基因大米与非转基因大米在免疫毒理学方面的评价具有“实质等同性”。  相似文献   
17.
转豇豆胰蛋白酶抑制剂大米的致畸作用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 用表达杀虫蛋白CpTI(豇豆胰蛋白酶抑制剂 )的大米喂养Wistar大鼠 ,研究其是否具有致畸作用。方法 将断乳的Wistar大鼠随机分为 4组 ,转基因大米组、非转基因大米组、阴性对照组和阳性对照组 ,敌枯双为阳性对照物。转基因大米组含 78 3%转基因大米 ,非转基因大米组含 74 7%与转基因大米同品系的非转基因大米 ,两个对照组的饲料为AIN93G ,三种饲料的宏量及微量营养素的含量相同。大鼠性成熟后 ,进行传统的致畸实验 ,观察母鼠及胎鼠的情况。结果 转基因大米组的孕鼠增重、胎鼠体重、身长和尾长显著高阳性对照组 ,畸形率 (包括外观畸形、骨骼畸形和内脏畸形 )显著低于阳性对照组 (P <0 0 1) ,转基因大米组、非转基因大米组及阴性对照组间的所有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此种转CpTI基因的大米对大鼠无母体毒性、胚胎毒性和致畸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建立一种敏感、特异的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早期诊断方法。方法 应用免疫-PCR方法检测不同病程、临床诊断为HFRS的患者血中抗HFRS-IgM抗体,同时与ELISA和IFAT二种方法进行比较。结果 免疫-PCR检测96份HFRS患者血清中抗HFRS-IgM抗体的阳性率为76%,对51份发热期患者的阳性检出率为62.7%。而ELISA法和IFAT法对同批患者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57.3%和39.2%,及49%和31.4%。20份甲型肝炎阳性血清、30份正常人血清及20份HFRS-IgM阴性并掺入类风湿因子阳性的血清,免疫-PCR检测均为阴性。结论 免疫-PCR检测抗HFRS-IgM抗体敏感性高,特异性强,可作为HFRS早期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应用改良免疫-PCR方法检测肾合征出血热(HFRS)特异性抗体。方法在紫外线照射处理后的PCR管中进行免疫-PCR反应,以链霉亲和素作为连接分子连接生物素标记二抗和生物素标记DNA。PCR扩增DNA分子,琼脂糖电泳及扫描判断结果。结果改良免疫-PCR方法的阳性检出率为78.5%。常规免疫-PCR法和ELISA法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62.3%和47.4%。结论改良免疫-PCR方法对出血热特异性抗体的阳性检出率高于常规的免疫-PCR法和间接ELISA法,可用于肾综合出血热持异性抗体的检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健康儿童和育龄妇女血浆转铁蛋白受体(TfR)、铁蛋白(SF)浓度及TfRSF比值,研究血浆TfR与其它铁营养状况评价指标的相关性。方法以3组健康人群(3~6岁学龄前女童109名,11~12岁青春前期女孩133名,20~45岁育龄妇女115名)为研究对象,比较各组血浆TfR、铁蛋白(SF)浓度及TfRSF比值,研究TfR与SF、血红蛋白(Hb)、总铁结合力(TIBC)及年龄相关性。结果血浆TfR浓度在学龄前女童最高,青春前期女孩次之,育龄妇女最低,分别为(23.34±6.78)、(21.33±5.30)和(19.86±4.83)nmolL。青春前期女孩的血浆SF浓度高于育龄妇女,育龄妇女高于学龄前女童,分别为(60.37±33.39)、(57.17±29.81)和(47.83±24.49)μgL。TfRSF比值在学龄前女童最高,青春前期女孩次之,育龄期妇女最低,分别为(0.72±0.83)、(0.48±0.47)、(0.47±0.37)。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表明,SF、Hb、年龄对TfR有影响。结论血浆SF、Hb(即使SF、Hb在正常值范围内)及年龄均对TfR有影响,储备铁含量越低SF对TfR的影响越强。儿童血浆TfR含量高于成年人,表明儿童生理性储备铁含量低于成年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