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5篇
  免费   69篇
  国内免费   19篇
耳鼻咽喉   11篇
儿科学   8篇
妇产科学   7篇
基础医学   30篇
临床医学   154篇
内科学   52篇
皮肤病学   10篇
神经病学   9篇
特种医学   27篇
外科学   59篇
综合类   213篇
预防医学   93篇
眼科学   11篇
药学   175篇
  2篇
中国医学   123篇
肿瘤学   19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38篇
  2022年   40篇
  2021年   33篇
  2020年   35篇
  2019年   59篇
  2018年   59篇
  2017年   37篇
  2016年   38篇
  2015年   45篇
  2014年   107篇
  2013年   74篇
  2012年   77篇
  2011年   78篇
  2010年   72篇
  2009年   47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3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目的探讨清醒拔管和脑电双频指数监测下浅麻醉拔管这两种不同的气管拔管方法对全身麻醉患者术后复苏的影响,为制定患者满意度更高、更个体化的拔管方案提供有利的理论基础。方法选取秦皇岛市妇幼保健院自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100例择期全身麻醉气管插管的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气管拔管方法不同,将患者分入两组,A组(清醒拔管组)患者80例,B组(脑电双频指数监测下浅麻醉拔管组)患者20例。记录患者在麻醉前(S_0)、手术结束时(S_1)、脱离呼吸机时(S_2)、拔管时(S_3)、拔管后5 min(S_4)、拔管后10 min(S_5)及离开麻醉后监测治疗室时(S_6)的心率、平均动脉压、镇静程度评分、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氧合指数、脱机耗时、拔管耗时、拔管后记忆评分、术后1 d记忆评分、拔管后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及术后1 d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结果 B组在S_3时的心率明显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在S_2、S_3、S_4时的平均动脉压明显低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在S_3时的心率明显高于S_0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在S_2、S_3、S_4时的平均动脉压明显高于S_0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S_1、S_2、S_4、S_5、S_6时的镇静程度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S_3时,A组镇静程度评分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S_2、S_3、S_4、S_5、S_6时的镇静程度评分均高于S_1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S_6时的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及氧合指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脱机耗时为(60.72±16.12)min,B组为(61.26±13.37)mi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拔管耗时为(87.20±14.06)min,明显短于A组的(104.73±19.30)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拔管后记忆评分和术后1 d记忆评分均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拔管后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和术后1 d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电双频指数监测下浅麻醉拔管能够缩短拔管耗时,减少关于拔管的不良记忆,且不会增加疼痛感,是一种安全度和舒适度均较高的气管拔管方法。  相似文献   
42.
鼻腔恶性黑色素瘤来源于胚胎神经嵴,起源于鼻腔黏膜中的树状突黑色素细胞,属弥漫的神经内分泌系统[1]。恶性程度高,可侵犯鼻窦、眼眶,致面部隆起畸形,并且早期远处转移[2]。本文将对该病的确诊及治疗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43.
探讨遂宁地区女性外阴皮肤病变的临床病理特征。收集本地区196例女性外阴皮肤病理标本,经病理检查确定病变性质。196例标本中,慢性外阴营养不良95例(48.5%),尖锐湿疣58例(29.6%),软纤维瘤10例(5.1%),鳞状上皮乳头状瘤8例(4.7%),炎症性病变7例(3.6%),表皮囊肿6例(3.1%),恶性病变4例(2.0%),其他病变8例(4.1%)。本地区女性外阴皮肤疾病以慢性外阴营养不良及尖锐湿疣为主,应加强对这两类疾病的诊断及治疗力度。  相似文献   
44.
目的 分析层粘连蛋白3(Laminin subunit alpha 3,LAMA3)在泛癌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与泛癌患者预后、免疫微环境之间的关系。方法 本研究从多个数据库中收集转录组、预后、免疫相关数据,可视化分析LAMA3在泛癌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与泛癌预后、免疫微环境的相关性。结果 与正常组织相比,LAMA3在11种肿瘤中显著高表达,如结肠癌(colon adenocarcinoma,COAD),肾透明细胞癌(kidney renal clear cell carcinoma,KIRC),胰腺癌(pancreatic adenocarcinoma,PAAD)等;在11种肿瘤中显著低表达,如胶质母细胞瘤(glioblastoma multiforme, GBM)、脑低级别胶质瘤(brain lower grade glioma,LGG)、皮肤黑色素瘤(skin cutaneous melanoma,SKCM)等。LAMA3表达水平不仅与包括PAAD在内的多种肿瘤预后显著相关,还与SKCM等多种肿瘤的肿瘤突变负荷(tumor mutation burden,TMB)、微卫星不稳定性(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MSI)和肿瘤免疫浸润显著相关。此外,基因共表达分析结果表明LAMA3与多种常见的免疫基因表达显著相关。结论 LAMA3可作为泛癌预后、免疫治疗反应评估的生物标志物。  相似文献   
45.
冯泉  李杰  薛汉中  孙亮  杨娜  田丁  何晓  张堃 《骨科》2020,11(6):541-546
目的 探讨下肢骨折病人出院后35 d内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 DVT)的发生率及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7月至2017年7月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红会医院创伤骨科收治的402例住院期间未发生DVT的下肢骨折病人的临床资料。所有病人术前、术后都常规用物理方法和药物抗凝预防DVT,嘱咐病人出院后口服利伐沙班抗凝至术后35 d,记录术后35 d复查时双下肢DVT的发生情况。根据术后35 d门诊复查双下肢超声结果将病人分为DVT组和非DVT组,分析比较两组病人的性别、年龄、骨折部位、身体质量指数、合并其他骨折、合并内科疾病、术后的实验室检查(D-二聚体)、术后住院时间的差异,对上诉结果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进一步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病人出院后DVT的危险因素。结果 402例下肢骨折病人出院后发生DVT的有56例(13.9%),其中2例(0.50%)发生肺栓塞,2例均合并有小腿肌间静脉血栓,1例发生在术后3周,1例在术后4周发生致死性肺栓塞。周围型52例,单纯中央型0例,混合型4例。膝关节以近的骨折病人DVT发生率为15.5%(36/232),膝关节周围骨折病人DVT发生率为13.8%(8/58),膝关节以远骨折病人DVT发生率10.7%(12/112)。两组间年龄、合并其他骨折、术后住院时间、冠心病、术后1 d D-二聚体、出院时D-二聚体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0岁[OR=3.207,95% CI(2.007,8.553),P=0.009]、合并其他骨折[OR=7.111,95% CI(2.297,22.011),P<0.001]、术后住院时间<7 d[OR=1.448,95% CI(1.225,1.718),P=0.020]、出院时D-二聚体偏高[OR=1.355,95% CI(0.892,12.626),P=0.027]是出院后DVT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虽然出院前常规使用物理方法和药物抗凝预防DVT,出院后嘱咐病人口服利伐沙班35 d,但是出院时没有DVT的下肢骨折病人术后35 d仍有发生DVT的可能(13.9%),严重者还会发生肺栓塞,年龄、合并其他骨折、术后住院时间较短、出院时D-二聚体是出院后DVT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6.
现在很多孩子到了换牙的时候,乳牙却迟迟不掉,导致恒牙“旁逸斜出”。有些家长误以为是补钙过多引起的。刘医生告诉我们,其实这与饮食过软也是有着很大关系的。  相似文献   
47.
杨娜 《自我药疗》2014,(11):80-81
随着糖尿病在中国的爆发式增长,人们开始对糖尿病高度关注,但对于儿童糖尿病,尤其是儿童1型糖尿病的关注度和科普度却远远不够。本期本刊记者采访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内分泌遗传代谢中心巩纯秀主任。请她谈谈儿童糖尿病最需要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48.
杨娜 《自我药疗》2014,(6):56-57
他性格开朗,为人亲切,医术高明,几句话就能使医治气氛和谐轻松、医患关系温暖亲切。  相似文献   
49.
目的:探讨总前列腺抗原(tPSA)、游离前列腺抗原(fPSA)、fPSA与tPSA比值(f/tPSA)及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密度(PSAD)对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灰区前列腺癌(PCa)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1年5月—2012年5月就诊的前列腺癌患者14例,前列腺良性结节性增生患者50例,PSA值均在410ng/mL,统计实验室数据,计算PSAD,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当PSA值位于诊断灰区(410ng/mL,统计实验室数据,计算PSAD,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当PSA值位于诊断灰区(410ng/mL)时,tPSA,fPSA,f/tPSA三项指标均不能对PCa和前列腺增生(BPH)进行鉴别,而PSAD指标可以很好鉴别PCa和BPH。结论:在血清PSA值为410ng/mL)时,tPSA,fPSA,f/tPSA三项指标均不能对PCa和前列腺增生(BPH)进行鉴别,而PSAD指标可以很好鉴别PCa和BPH。结论:在血清PSA值为410ng/mL时,PSAD检测PCa效能高于其他三项指标。  相似文献   
50.
近红外光谱法测定头孢氨苄颗粒含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建立测定头孢氨苄颗粒含量的近红外光谱(NIR)快速分析方法。方法 以全国不同企业生产的187批头孢氨苄颗粒样品采集近红外光谱,分别建立校正集和检验集,校正集经内部交叉验证,建立校正模型,对检验集的样品进行分析。结果 头孢氨苄颗粒的浓度为0.042 0∽0.138 0 mg.mg 1,内部交叉验证决定系数(R2)为98.84,内部交叉验证均方差(RMSECV)为0.003,外部验证预测均方差(RMSEP)为0.003,预测值与真值的相关系数为0.995 0。结论 所建方法快速、简便、结果准确,可用于头孢氨苄颗粒的快速定量检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