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4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6篇
儿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10篇
口腔科学   23篇
临床医学   49篇
内科学   23篇
神经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7篇
外科学   38篇
综合类   134篇
预防医学   42篇
药学   51篇
中国医学   29篇
肿瘤学   1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5篇
  1987年   4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骨囊肿是好发于青少年的一种良性骨病,可与单发性纤维异样增殖症、巨细胞瘤等疾病相混淆。本文总结近10年来我院手术并经病理证实的20例。一、临床资料 1.年龄、性别:男15例,女5例。年龄1(1/2)~10岁7例,11~20岁7例,21~35岁6例。 2.病变部位及例数:股骨颈2例,大粗隆2例(与股骨颈同时受累1例),上端3例,中段2例,下端1例;肱骨上端3例,下端1例;桡骨远端1例;腓骨中段1例;胫骨上端2例;距骨1例;跟骨1例。 3.病程及外伤:从症状出现至我院治疗时间,最短者1月,最长6年,平均约半年。病史中有明显扭伤者2例,有过骨折者3例。 4.X线诊断:在我院门诊初次诊断为巨细胞瘤者3例,纤维异样增殖症2例,良性骨肿瘤2例,其余均与术后诊断相同。 5.术中所见:大致归纳为三类:①骨皮质  相似文献   
62.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骨唾液蛋白(BSP)与肺耐药蛋白(LRP)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状况及与相关因素年龄、淋巴结转移、骨转移、C-erbB-2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0例乳腺癌与60例正常乳腺组织中MMP-9、BSP与LRP的表达,并对三者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与年龄、淋巴结转移、骨转移、C-erbB-2的临床关系进行分析。结果乳腺癌组织中MMP-9、BSP与LRP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5.0%、78.3%、68.3%;正常乳腺组织中MMP-9、BSP与LRP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1.7%、15.0%、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MP-9表达与淋巴结转移、C-erbB-2表达有关,BSP表达与年龄、骨转移表达有关,LRP与C-erbB-2表达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MP-9、BSP、LRP在乳腺癌组织中高表达与乳腺癌的浸润和转移密切有关,能指导判断乳腺癌及其侵袭、转移、预后。  相似文献   
63.
目的:探讨骨唾液蛋白(BSP)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状况及与相关因素年龄、淋巴结转移、骨转移、C-erbB-2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0例乳腺癌与60例正常乳腺组织中BSP的表达,以及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与年龄、淋巴结转移、骨转移、C-erbB-2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乳腺癌组织中BSP阳性表达率为78.3%,正常乳腺组织中BSP阳性表达率为15.0%,P<0.05有统计学差异.BSP表达与年龄、骨转移相关(P<0.05).结论:BSP在乳腺癌组织中高表达,与乳腺癌浸润和骨转移密切相关,能指导判断乳腺癌侵袭、转移及预后.  相似文献   
64.
目的探讨经头皮冠状切口行面中份骨折切开复位、微型钛板坚强内固定术的治疗效果及并发症的防治.方法回顾性分析云南第一人民医院口腔颌面外科收治的186例面中份骨折病例,均采用经头皮冠状切口行骨折切开复位、微型钛板坚强内固定术进行治疗.结果所有患者颌面部外形恢复满意,咬合关系恢复至受伤前状况.5例发生术后感染,8例出现切口区头皮组织术后无毛发生长,11例诉头皮疼痛、麻木或感觉异常,随访2 a后大多逐渐恢复正常.无1例患者发生眼睑不能闭合的面神经颧支受损症状,无患者出现头皮下血肿.结论经头皮冠状切口行骨折切开复位、微型钛板坚强内固定术是治疗面中份骨折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值得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65.
目的:通过分析脑膜转移瘤的临床特点、增强MRI表现、脑脊液肿瘤标志物检查结果,提高对脑膜转移瘤的认识程度,并寻找有效的检查方法。方法:回顾分析我院肿瘤内科2011年10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23例脑膜转移瘤患者,从临床表现、脑膜增强MRI表现、脑脊液肿瘤标志物检测以及与血清肿瘤标志物进行对比的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3例患者中脑脊液肿瘤标志物、细胞学和影像学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2.61%、56.52%和65.22%;以单一标志物CEA为独立观察指标,当脑脊液中CEA含量高表达时,脑脊液细胞学、脑膜强化MRI的阳性检出率也增加;当脑脊液肿瘤标志物多种阳性表达时,脑脊液细胞学、脑膜强化MRI阳性率也增加,三者之间密切相关,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标志物在脑脊液中的阳性表达与在血清中呈对应关系。结论:脑脊液细胞学检查和增强MRI是脑膜转移瘤的主要诊断依据,脑脊液肿瘤标志物联合脑膜增强MRI弥补了细胞学检查的缺陷,提高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66.
  目的  比较导管接触性溶栓联合髂静脉支架植入与外周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合并髂静脉狭窄的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2月—2019年12月于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普外科就诊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合并髂静脉狭窄患者,42例患者中15例行外周溶栓术(系统溶栓组),27例行导管接触性溶栓或联合髂静脉支架植入术(导管溶栓组),比较2组并发症、血栓溶解有效率以及血栓后综合征的发生率。   结果  系统溶栓组及导管溶栓组的溶栓剂量分别为(335±134)万U和(304±116)万U,系统溶栓组出现并发症4例,导管溶栓组出现并发症2例,2组溶栓剂量、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系统溶栓组和导管溶栓组的溶栓有效率分别为53.33%和88.89%,导管溶栓组的血栓溶解有效率高于系统溶栓组(P < 0.05),系统溶栓组和导管溶栓组的Villalta评分分别为2.53分和1.77分,导管溶栓组的血栓后综合征发生率低(P < 0.01);此外,系统溶栓组VEINES-QOL/Sym分别为35.33分及32.67分,而导管溶栓组VEINES-QOL/Sym分别为49.00分及45.67分,显著高于系统溶栓组(P < 0.01)。   结论  导管接触性溶栓联合髂静脉支架对于下肢深静脉血栓伴有髂静脉狭窄的患者有更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67.
医学影像工程专业的实习是为了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目前国内有关院校尚无成熟的经验。牡丹江医学院医学影像学系逐步探索了一种适合医学影像工程专业的实习方式,提高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为今后学生的就业以及专业的发展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道路。  相似文献   
68.
目的 为了进一步考察促红细胞生成素(EPO)的组织保护作用,构建了高效表达人源性EPO (rhEPO)的原核表达载体,并通过小鼠体内实验考察了其捉红细胞生成活性.方法 构建原核表逸载俸pET30b(+)-rhEPO;转化至大肠杆菌BL21(DE3),获得高效表达重组转化子菌株;Ni-NAT亲和层析纯化融合蛋白;利用网织红细胞指数考察融合蛋白在小鼠体内的促红细胞活性.结果 成功构建pET30b(+)-rhEPO重组子;实现了在原核生物中的表达;纯化后的融合蛋白达到了电泳级纯;其相对分子质量与理论值相符,原核表达的融合蛋白能够显著提高小鼠体内网织红细胞数,可溶性融合蛋白和包涵体蛋白比活性分别是应用化学科1 059.63、727.94 U/mg.结论 构建和表达重组载体pET30b(+)-rhEPO,表达的目的蛋白经分离纯化后具有体内生物学活性,为进一步的功能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69.
有关专家预测,在即将到来的21世纪,一些代表人类科技水平和生命智慧的新型药物将会悄然出现在人们的眼前,走俏新世纪。  相似文献   
70.
患者男性 ,82岁。因咳嗽、咯痰、乏力 1周入院。体检 :体温正常 ,精神疲乏 ,全身皮肤粘膜未见皮疹、黄染或出血点 ,浅表淋巴结无肿大 ,心肺 ( - ) ,肝肋下 2cm。血像 :白细胞 74.1× 10 9/L ,分类 :晚幼粒 0 .0 2 ,中性 0 .6 3 ,淋巴0 .0 4,单核 0 .31(单核细胞内出现较多空泡 ) ,红细胞 3 .5×10 12 /L ,血红蛋白 10 0 g/L ,血小板 110× 10 9/L ,B超示 :肝脾增大。胸片示 :左上肺浸润型肺结核。痰菌 ,骨髓细胞学检查 :增生明显活跃 ,原粒 早幼粒 8% ,嗜酸、嗜碱性粒细胞不增多 ,红细胞系、巨核细胞系、淋巴细胞系各阶段比例、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