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0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2篇
儿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4篇
口腔科学   8篇
临床医学   19篇
内科学   14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11篇
外科学   49篇
综合类   81篇
预防医学   29篇
药学   59篇
中国医学   32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32篇
  2012年   38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51.
目的通过传统讲授教学法与改良TBL教学法(Team based learning)的比较,了解学生对生物化学教学中采用改良TBL教学模式的评价。方法对2011级临床医学专业50名学生进行试验,共安排8次生物化学课程,其中2次使用改良TBL教学法,其他课时用传统教学法。在8次课完成后,让50名学生填写评价量表。结果与传统讲授法相比,大多数学生更喜欢改良TBL教学法并希望在今后教学过程中能有更多应用。结论传统教学方法适用于以理论为主、临床应用不多的内容,而与临床结合紧密的内容则可以尝试使用改良的TBL教学法。  相似文献   
52.
目的 探讨小儿感染性腹泻的预防控制以及预防对策.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5月至2011年5月收治的小儿感染性腹泻200例患儿的临床资料,通过对小儿感染性腹泻的发病特点、流行病学特征,对小儿感染性腹泻进行分析.结果 小儿感染性腹泻的发病人群小于1岁的儿童占比例最多,约为37%.发病时间多数集中在春秋季节,1~3月和10~12月人数最多.其中,细菌性感染的患者120例(60%),病毒性感染患者80例(40%).结论 小儿感染性腹泻主要以细菌和病毒性感染居多,由于儿童身体各器官发育还不健全,防御机能还很差,是引起小儿感染性腹泻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3.
患者,男性,63岁,主因突发双下肢疼痛伴感觉、运动障碍16h入院。入院当天7:00入厕时突然出现左下肢疼痛,无知觉,不能活动,继之右下肢出现相同症状,急诊入院。查体:血压240/110mmHg,双下肢动脉自股动脉以下未触及波动,双下肢皮温偏低,双足明显,伴有轻度发绀,双下肢感觉减退,运动障碍。急查肾功能、心肌酶正常。下肢动脉CT血管成像(图1,2)示:腹主动脉下段及双侧髂总动脉闭塞,髂外动脉及双侧股、腘、膝下动脉显影,左侧腹部肿物,三期均无明显强化,性质待定。病因复杂转上级医院,查磷酸肌酸激酶4000U/L,考虑病因不明,缺血时间长,建议非手术治疗。于夜间23:00再次入院。此次查体:血压130/85mmHg,右下肢动脉搏动恢复,左下肢仍未触及波动,双下肢肌力Ⅰ级,感觉减退,酱油色尿,尿量少。既往伴有脑梗死,日常活动量小,无高血压、心房颤动、风湿性心脏病、冠心病史。入院后实验室检查:尿素9.53mmol/L,最高达24.81mmol/L,肌酐106μmo/L,最高达453μmo/L;磷酸肌酸激酶80120U/L,之后逐渐下降致130U/L,肌红蛋白最高达183μg/L,后降至48.50μg/L。入院后给予碱化尿液、利尿、持续性血液净化(共12次)及维持水电解质平衡,低分子肝素钙4100U皮下注射,1次/12h,波利维75mg口服1次/d等抗栓治疗,治疗6d后左下肢动脉搏动恢复,磷酸肌酸激酶由7120U/L再次上升至9720U/L,同时出现左大腿及小腿肿胀,超声未发现下肢静脉血栓,考虑再灌注损伤所致,第7天时出现失血性休克,血凝4项,国际标准化比值1.13,部分凝血活酶时间93.6s,凝血酶时间测不出。查腹部CT示,双肾形态正常,右侧腹膜后巨大占位,考虑血肿(图3),考虑与抗凝、抗血小板治疗有关,对症处理后好转,18 d时复查下肢动脉 CT血管成像(图4,5),腹主动脉假性动脉瘤(肾下型)伴附壁血栓形成,右侧腹膜后团块状低密度影,考虑为巨大血肿,较前缩小,24d时患者肝肾功能指标正常,血红蛋白稳定,双下肢无明显肿胀,皮温正常,双侧股、腘、足背及胫后动脉搏动可触及,双下肢肌力Ⅲ级,双下肢感觉基本正常,好转出院,腹主动脉瘤限期处理。  相似文献   
54.
闭合复位克氏针交叉内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手法复位闭合穿针内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34例,优良率94%。该方法损伤小,克氏针固定有一定强度,关节功能恢复好,是治疗小儿肱骨髁上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5.
目的 探讨不同面型在正畸治疗中对支抗牙牙根吸收的影响。方法 选择120例经方丝弓矫治器治疗的患者,按面型分为高角型、正常型、低角型3个组,每组患者治疗前后分别拍摄头颅侧位定位片,配对测量分别被确定作为支抗的后牙或前牙正畸治疗前后牙根长度,将牙根长度改变量以计算机进行统计分析,并评价牙根吸收情况。结果3组病例正畸治疗前后支抗牙牙根长度改变有统计学意义(P<0.001)。3组之间相对应牙齿的牙根吸收量不同,高角型病例牙根吸收轻,而低角型病例牙根吸收重。组间不同的吸收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在正畸治疗中不同面型对支抗牙牙根吸收程度有不同影响,面型是影响支抗牙牙根吸收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6.
目的观察黏膜下钩突骨质切除治疗单纯型慢性鼻窦炎的疗效。方法将2009年5月~2010年4月该科住院具有行FESS手术指征的单纯性鼻窦炎患者,通过评估,筛选出可以行黏膜下钩突骨质切除的患者,按照随机的方法分为两组,试验组采用黏膜下钩突骨质切除手术方式,对照组采用传统的钩突切除术,随诊至术后6个月,观察术后患者症状缓解程度、术腔上皮化情况,进行组间比较。结果两组患者有效率均为100%;试验组治愈率为96%,对照组为91.3%,两组患者治愈率差异无显著性(P=0.478);试验组手术方式可以加快术腔上皮化的进程(P=0.026),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鼻腔黏膜的上皮化时间趋于一致。试验组上皮化时间为(5.96±0.87)周,对照组上皮化时间为(6.75±1.21)周,两组患者上皮化时间差异无显著性(P=0.423);术后两组评分总分分别为(4.30±0.67)、(5.70±0.96)分,试验组较对照组较症状缓解明显(P=0.023)。结论钩突骨质切除治疗单纯型慢性鼻窦炎,在去除钩突对中鼻道的阻塞因素的同时充分保留了钩突黏膜,缩短了上皮化的时间,缓解患者症状更明显,更符合功能性手术理念,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7.
目的:研究穴位埋线治疗难治性癫痫的疗效及对血清甘丙肽(GAL)、P-糖蛋白(PGP)、髓鞘碱性蛋白(MBP)的影响。方法:选取102例癫痫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53例)和对照组(49例),对照组采用丙戊酸钠注射液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穴位埋线治疗。观察两组治疗疗效情况,治疗后临床症状积分,治疗前后发作次数,血清GAL、PGP、MBP水平,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4.33%(50/53)与75.51%](P<0.05);各临床积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0.50±0.12)分与(0.98±0.23)分,(0.75±0.20)分与(1.64±0.30)分,(0.90±0.23)分与(1.89±0.28)分,(0.87±0.13)分与(1.58±0.20)分,(0.70±0.12)分与(1.64±0.23)分,(0.50±0.16)分与(0.95±0.22)分](P<0.05);发作次数显著低于对照组[(4.72±1.02)次与(8.05±2.38)次](P<0.05);血清GAL、PGP、MBP水显著低于对照组[(90.00±5.37)ng/L与(99.43±8.23)ng/L,(1.60±0.31)ng/L与(2.38±0.32)ng/L,(5.90±1.70)ng/L与(10.62±2.51)ng/L(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5.66%(3/53)与32.65%(16/49)](P<0.05)。结论:穴位埋线治疗难治性癫痫疗效显著,可改善脑神经系统,有效降低患者的临床症状及发作频次及血清GAL、PGP、MBP的水平,可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58.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下大肠外翻拖出式手术治疗结肠癌的临床效果及对表皮生长因子(VEGF)-(A、C、D)表达的影响。方法选择64例结肠癌患者作为对象,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n=32)和观察组(n=32)。对照组给予腹腔镜辅助下直肠前切除术治疗,观察组采用腹腔镜辅助下大肠外翻拖出式手术治疗,术后5 d对患者效果进行评估。2组手术前、手术后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患者VEGF-A、VEGF-C及VEGF-D表达水平,比较2组手术参数、VEGF-A、VEGF-C及VEGF-D表达水平及术后并发症及复发率。结果 2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日均排便次数,多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术后肠道恢复、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均短(少)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手术后5 d VEGF-A、VEGF-C及VEGF-D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手术后吻合口瘘、切口感染、皮下气肿、腹腔出血发生率及术后6个月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P <0. 05)。结论将腹腔镜辅助下大肠外翻拖出式手术治疗结肠癌手术创伤较小,并能降低VEGF-A、VEGF-C及VEGF-D表达水平,且术后并发症、复发率较低,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9.
目的 评价并比较X线钼靶和乳腺超声用于乳腺疑似病变的诊断效能。方法 以经X线钼靶或乳腺超声诊断的80例女性疑似乳腺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组织病理学检测结果作为金标准,计算并比较X线钼靶和乳腺超声检测乳腺病变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PPV)、阴性预测值(NPV)及准确度。结果 80例疑似女性乳腺病变患者中,经组织病理学检查确诊乳腺癌57例、乳腺良性病变23例。X线钼靶诊断疑似女性乳腺病变灵敏度、特异度、NPV、PPV和准确度分别为63.16%、73.91%、44.74%、85.71%和66.25%,乳腺超声诊断疑似女性乳腺病变灵敏度、特异度、NPV、PPV和准确度分别为78.95%、21.74%、29.41%、71.43%和62.50%。X线钼靶和乳腺超声诊断疑似女性乳腺病变灵敏度(χ2 = 3.45,P > 0.05)、NPV(χ2 = 1.15,P > 0.05)、PPV(χ2 = 2.92,P > 0.05)、准确度(χ2 = 0.25,P > 0.0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两者检测特异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12.55,P < 0.01)。结论 X线钼靶和乳腺超声用于疑似女性乳腺病变诊断准确度类似,但X线钼靶诊断疑似女性乳腺病变特异度明显高于乳腺超声。  相似文献   
60.
【目的】分析耳内镜下鼓膜大穿孔鼓室成形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17年5月至2019年1月间因慢性化脓性中耳炎鼓膜大穿孔行鼓室成形术的110例(115耳)患者,术中清理鼓室病变及重建听骨链,使用耳屏软骨-软骨膜复合体修补鼓膜,并对术前评估为咽鼓管功能不良的患者同期进行咽鼓管球囊扩张术。观察术后鼓膜一期愈合情况及术后3个月时的言语频率平均气导听阈(PTA)及气骨导差(ABG)。【结果】110例(115耳)患者术后鼓膜一期愈合率为95.7%,术后3月时PTA和ABG分别为(25.7±11.8)dBHL和(13.8±6.9)dBHL,与术前相比,PTA明显降低,ABG明显缩小(均P<0.001)。对于咽鼓管功能不良的患者同期行鼓室成形术和咽鼓管球囊扩张术(共29耳),与单纯鼓室成形术的患者(共86耳)相比,鼓膜愈合率、PTA和ABG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耳内镜下鼓室成形术临床疗效可靠,耳屏软骨-软骨膜复合体是鼓膜大穿孔鼓室成形术可靠的修复材料,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对于咽鼓管功能不良的患者,同期行咽鼓管球囊扩张术可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