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3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2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海拔地区脊柱侧凸患者心肺功能变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评估高寒缺氧环境对脊柱侧凸患者心肺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06年1月~2012年12月本院收治的高海拔地区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31例,并选取同时期来自平原地区的其他特征(年龄、性别、侧凸角、后凸角)相似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31例作配对研究。收集并分析62例患者术前站立位全脊柱正侧位X线片、术前肺功能和心脏彩超检查结果。结果高海拔地区脊柱侧凸患者心脏彩超结果中每搏输出量(stroke volume,SV)、射血分数(ejection fraction,EF)、左房内径(left atrial internal diameter,LAID)、左室内径(left ventricular internal diameter,LVID)、右房内径(right atrial internal diameter,RAID)以及肺功能检查中肺活量(vital capacity,VC)、肺总量(total lung capacity,TLC)、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FVC)、一秒率(FEV1/FVC%)大小与平原地区脊柱侧凸患者检查结果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高海拔地区与平原地区脊柱侧凸患者的右室内径(right ventricular internal diameter,RVID)、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one second,FEV1)实测值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海拔地区与平原地区脊柱侧凸患者的心肺功能总体上无明显差异,在进行术前评估、准备和围手术期处理上,高海拔地区脊柱侧凸患者与平原地区脊柱侧凸患者相比并无特殊。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4·20”芦山地震收治的脊柱骨折伤员伤情及临床特点,总结救治经验,为地震灾害伤员救治提供参考. 方法 回顾性分析63例脊柱骨折伤员的病例资料,分析其人群分布、致伤机制、骨折部位、骨折类型、脊髓损伤程度、多发伤及诊治情况的有关数据. 结果 本次收治的地震伤员中,中青年(17~ 50岁)共50例,占收治脊柱骨折伤员比例为79%,其中男伤员(33例,52%)多于女伤员(17例,27%).高处坠落伤(32例,51%)及摔伤(16例,25%)为主要致伤原因.脊柱骨折多发于胸腰椎(T11~L2,41例,65%),主要骨折类型为爆裂骨折(26例,41%)和压缩骨折(16例,25%).神经功能损伤程度按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分级:A级2例,B级2例,C级7例,D级8例,E级44例.脊柱骨折手术治疗36例.随访(34.0 ±2.6)d,末次随访时,A级2例,B级1例,C级6例,D级5例,E级49例. 结论 与汶川地震伤员比较,芦山地震脊柱骨折伤员伤情特点是男性中青年多、以高处坠落伤为主、累及胸腰椎和爆裂骨折多、神经损伤较轻、多发伤较少,通过积极治疗,可早期有效地完成对地震脊柱骨折伤员的抢救,为进一步的康复治疗打好基础.  相似文献   
3.
闭合复位克氏针交叉内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手法复位闭合穿针内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34例,优良率94%。该方法损伤小,克氏针固定有一定强度,关节功能恢复好,是治疗小儿肱骨髁上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双“8”字张力带钢丝双克氏针交叉内固定治疗肱骨髁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取肘后切口,行双“8”字张力带钢丝双克氏针交叉内固定治疗肱骨髁间骨折109例。效果:随访3个月~2年。功能恢复,优89例,良15例,可5例。优良率95.4%。结论:双“8”字张力带钢丝双克氏针交叉内固定治疗肱骨髁间骨折,局部损伤小,固定坚强,不需外固定,关节功能恢复好,优于其他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陈浩贤  严利军  安永刚  杨明坤   《四川医学》2022,43(4):333-338
目的 探讨脂肪间充质干细胞(ADMSC)来源外泌体对脊髓损伤大鼠巨噬细胞极化及胶质瘢痕形成的影响。方法 提取ADMSC来源外泌体并鉴定。选取36只大鼠,分为假手术组(仅切除T9椎板+注射等量生理盐水)、脊髓损伤组(建模+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外泌体组(建模+注射100μg/kg外泌体),每组各12只,采用钳夹脊髓法建立脊髓损伤大鼠模型。使用BBB评分评估大鼠后肢运动功能,酶联免疫(ELISA)法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IL)-1β、IL-4、IL-6、IL-10水平,对脊髓组织行尼氏染色,Western Blot法检测脊髓组织中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精氨酸酶-1(Arg-1)、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波形蛋白(vimentin)蛋白表达。结果 经透射电镜观察及CD63、Alix蛋白检测鉴定,成功提取到ADMSC来源外泌体。与假手术组相比,脊髓损伤组大鼠BBB评分显著降低(P <0.05),血清IL-1β、IL-6、IL-4、IL-10水平及脊髓组织中iNOS、Arg-1、GFAP、vimentin蛋白水平均显著升高(P <0.05),脊髓组织中神经细胞严重损伤,可见大量胶质瘢痕组织堆积;与脊髓损伤组相比,外泌体组大鼠BBB评分、血清IL-4、IL-10水平及脊髓组织中Arg-1蛋白水平显著升高(P <0.05),血清IL-1β、IL-6水平及脊髓组织中iNOS、GFAP、vimentin蛋白水平显著降低(P <0.05),脊髓组织中神经细胞损伤及胶质瘢痕组织堆积减轻。结论 ADMSC来源外泌体可改变脊髓损伤大鼠巨噬细胞极化方向,并抑制胶质瘢痕形成。  相似文献   
6.
1990年1月~1997年5月,运用起重机式外固定架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20例,平均年龄62岁,平均带架时间47d。操作方法:手术X线机下摄正侧位像复位均良好。术野消毒,铺无菌手术巾。1%利多卡因局麻,于股骨粗隆下约15cm平行股骨颈方向穿直径4mm...  相似文献   
7.
8.
目的:观察活血化瘀中药辅助微创、闭合复位经皮穿刺、张力带钢丝内固定治疗髌骨骨折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采用活血化瘀中药辅助闭合复位微创经皮穿刺引入张力钢丝内固定治疗的28例髌骨骨折患者进行随访、观察针孔愈合、骨折愈合、并发症发生及患肢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经半年至3年随访,28例针孔均一期愈合,骨折均骨性愈合、愈合时间3.56个月。均无感染,无创性关节炎及关节僵硬。按照胥少汀等膝关节功能综合评分法评定疗效,优:24例、良:4例。结论:采用活血化瘀中药辅助微创、闭合复位经皮穿刺、张力带钢丝内固定治疗髌骨骨折具有创伤小、操作简便、术时短、术后并发症少、能早期进行膝关节功能锻炼等优点,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经寰枢椎椎弓根内固定治疗可复性寰枢椎不稳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后路寰枢椎椎弓根内固定治疗16例可复性寰枢椎不稳患者。采用JOA评分对手术前后脊髓功能进行评定。结果患者均顺利置钉,无脊髓、神经根及椎动脉损伤。15例患者获得随访,时间12~38个月;1例失访。患者植骨全部融合,无内固定断裂及松动,神经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末次随访时JOA评分改善率为85%±5.5%。结论经寰枢椎椎弓根内固定可为可复性寰枢椎不稳提供良好的固定。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估应用脊椎操纵器(vertebral column manipulation,VCM)顶椎双侧去旋转技术治疗特发性脊柱侧凸(idiopathic scoliosis,IS)的早期疗效。方法 2011年2~9月使用VCM去旋转技术治疗IS患者17例(VCM组),其中男6例,女11例,平均年龄14.3岁;Lenke 1型10例,2型7例;术前主弯Cobb角平均57.5°。2010年7月~2011年2月采用旋棒技术治疗IS患者18例(旋棒组),男6例,女12例,年龄平均14.5岁;Lenke 1型10例,2型8例;术前主弯Cobb角平均58.1°。手术采用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VCM矫形或旋棒技术矫形以及同种异体骨植骨融合。以主弯Cobb角矫正率、胸椎后凸角、腰椎前凸角及顶椎椎体旋转角(rotation angle sagittal,RAsag)矫正率评价矫形情况。结果所有患者成功完成手术,无严重并发症发生。VCM组Cobb角矫正率为(85.3±7.2)%,旋棒组为(79.4±11.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矫形后胸椎后凸角及腰椎前凸角2组之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VCM组顶椎RAsag矫正率为(61.4±12.9)%,旋棒组为(26.1±2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CM组随访8.7个月,旋棒组13.4个月,随访期间未见明显的失代偿和矫形度数丢失(P〉0.05)。结论 VCM顶椎双侧去旋转技术是一种有效的IS矫形方法,三维矫形效果满意,去旋转矫形方面矫形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