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59篇
  免费   347篇
  国内免费   294篇
耳鼻咽喉   29篇
儿科学   32篇
妇产科学   25篇
基础医学   298篇
口腔科学   74篇
临床医学   769篇
内科学   446篇
皮肤病学   17篇
神经病学   134篇
特种医学   237篇
外科学   699篇
综合类   1569篇
预防医学   588篇
眼科学   75篇
药学   673篇
  6篇
中国医学   587篇
肿瘤学   142篇
  2024年   46篇
  2023年   140篇
  2022年   122篇
  2021年   108篇
  2020年   143篇
  2019年   175篇
  2018年   170篇
  2017年   95篇
  2016年   150篇
  2015年   162篇
  2014年   311篇
  2013年   324篇
  2012年   376篇
  2011年   427篇
  2010年   463篇
  2009年   394篇
  2008年   364篇
  2007年   347篇
  2006年   298篇
  2005年   285篇
  2004年   231篇
  2003年   213篇
  2002年   217篇
  2001年   166篇
  2000年   128篇
  1999年   97篇
  1998年   70篇
  1997年   76篇
  1996年   60篇
  1995年   54篇
  1994年   42篇
  1993年   32篇
  1992年   24篇
  1991年   24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4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7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71.
目的 基于过敏性紫癜(Henoch-Schonlein Purpura,HSP)中、西医临床病症特点,分析现有过敏性紫癜的动物模型,探讨现有模型与临床病症的吻合情况。方法 通过整理分析过敏性紫癜动物模型的中、西医诊断标准、优缺点、临床症状吻合情况,提出建立复合性病症结合的过敏性紫癜动物模型的设想。结果 卵清蛋白法复合血热症动物模型、麦胶蛋白联合印度墨水复合血热法动物模型、BSA+LPS+CCl4复合瘀热法动物模型为与过敏性紫癜吻合度较高的动物模型。目前现有的过敏性紫癜动物模型制备技术尚未完全成熟,且多以西医发病机制为主,中医学证候体现较差。结论 提议利用现有的过敏性紫癜动物模型与临床病证相结合,建立复合动物模型,并建立合理的模型评价体系,为研究过敏性紫癜不同目的选择合适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72.
星形细胞瘤微血管密度与病理分级的相关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星形细胞瘤微血管密度(MVD)与病理分级的关系。方法 对磁共振成像(MRI)术前诊断及手术病理证实的幕上星形细胞瘤石蜡标本进行免疫组化染色,测定MVD。结果 随着星形细胞瘤级别的增加,MVD值增高,且Ⅰ、Ⅱ级与Ⅲ、Ⅳ级之间有显著差异(P<0.01);MVD随着肿瘤直径增大而增加,但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MVD与星形细胞瘤恶性表型及生物学行为密切相关,可作为判断星形细胞瘤恶性程度的指标。  相似文献   
73.
晚期喉咽癌累及食管手术后缺损的修复是头颈外科的难题。我们采用胸大肌肌皮瓣联合Thiersch皮片,对1例晚期喉咽癌侵及颈段食管行全喉、全喉咽及颈段食管切除后病人的环形缺损进行一期重建,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 病人,男,58岁。因进行性吞咽困难、咽痛 120d入院。病人120d前出现轻度吞咽困难,吞咽时咽痛,渐加重;近30d进流质饮食极困难,咽痛加重,伴嘶哑。既往患末梢神经炎,行走困难12年。体格检查:慢性病容,精神差;颈部淋巴结不大;导光纤维喉镜下见双侧梨状窝积液,右侧梨状窝饱满,于杓状…  相似文献   
74.
:报告经椎管和胸腔联合手术 Ⅰ期切除的 1例经病理检查证实原发于椎管内的神经内分泌癌。本病恶性程度高,国 内仅见1例报道,国外也极为罕见,而哑铃型则未见报道。术后症状消失,隔月全身化疗半年,随访2年无复发。  相似文献   
75.
后鼓室切开术临床应用274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辉  雷汉飞 《微创医学》2001,20(3):284-285
目的分析后鼓室切开术274例的临床效果。方法资料完整的274例中,慢性化脓性中耳炎129例,单道电子耳蜗植入126例,分泌性中耳炎14例,面神经减压术5例。结果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手术后听力提高>10dB者102例;电子耳蜗植入位置正常,获背景声120例;分泌性中耳炎听力提高>10dB者11例;面神经减压术5例,面神经功能全部恢复。274例中手术后发生鼓膜内陷袋32例;11例手术证实胆脂瘤形成。结论经后鼓室切开进行面神经手术,单导电子耳蜗植入术,有利于保存中耳功能,不损坏鼓膜和外耳道后壁;实行乳突切除术治疗慢性分泌性中耳炎疗效可靠;但对于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病人手术适应证应掌握适当。  相似文献   
76.
目的:观察置管引流结合九一丹灌注术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高位复杂性肛瘘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n=50)例和对照组(n=50)例。治疗组采用置管引流结合九一丹灌注,对照组采用低位切开高位挂线术,对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治愈时间、治愈率、复发率、以及肛门功能保护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治疗组未愈2例,对照组未愈1例,术后随访均无复发病例,两组患者在治愈率、复发率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伤口愈合时间(33.4±4.8)d,较对照组(36.5±5.0)d明显缩短,有显著性差异(P<0.01);在伤口痊愈时、随访6月时两组的静息压、肛管最大收缩压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P<0.01),治疗组肛门自制功能损伤小。结论:置管引流结合九一丹灌注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可缩短治疗时间,肛门括约肌功能得到较好的保护。  相似文献   
77.
目的探究奥沙利铂联合替吉奥(SOX)方案作为局部进展期胃癌D2根治术后辅助化疗方案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采用描述性病例系列研究方法。病例纳入标准:(1)经胃镜活检或手术标本病理证实为胃腺癌;(2)接受D2根治手术,且术后接受SOX方案辅助化疗。排除标准:(1)术后病理分期为TNM分期Ⅰ期或Ⅳ期;(2)有急性并发症且接受急诊手术;(3)接受过新辅助治疗;(4)合并其他恶性肿瘤及有严重的、影响患者治疗及生存的合并症。回顾性纳入2014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胃肠外科行D2根治手术的Ⅱ-Ⅲ期胃癌患者94例,分析患者化疗相关不良反应、总体生存(OS)和无进展生存(PFS)情况,并应用Kaplan-Meier进行生存分析,Log-rank法检验组间差异进行单因素分析;将单因素分析中P<0.2或临床有意义的指标纳入Cox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生存分析。结果本研究共纳入94例接受D2手术和术后辅助SOX方案化疗的Ⅱ-Ⅲ期胃癌患者,其中男性65例,女性29例,年龄(58.2±12.1)岁。存在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等合并症患者33例,消化道肿瘤家族史11例;肿瘤位于胃窦或幽门部59例,胃体16例,胃底或贲门19例;行全胃切除患者29例,近端胃大部切除患者5例,远端胃大部切除患者60例。73例(77.7%)患者术后完成至少5周期的SOX辅助化疗方案。3-4级不良反应主要为血小板降低(23.4%, 22/94)、恶心呕吐(18.1%, 17/94)和外周神经毒性(6.4%, 6/94)。本组中位随访时间32(3-78)个月,89例(94.7%)完成随访,3年和5年OS分别为89.8%和83.7%,3年和5年PFS分别为81.4%和78.1%。术后化疗<5周期的患者3年OS为72.2%,3年PFS为53.9%,≥5周期患者的3年OS为93.7%,3年PFS为87.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29,P=0.006)。单因素分析显示,术后化疗<5周期(P=0.029)与本组患者3年OS有关;多因素分析显示,术后化疗<5周期(HR=9.419,95% CI:2.330-38.007,P=0.002)为接受D2根治手术的局部进展期胃癌患者3年OS的独立危险因素。同样地,单因素分析显示,术后化疗<5周期(P=0.006)、术前癌胚抗原>4.70 μg/L(P=0.035)和进行联合脏器切除(P=0.024)与本组患者3年PFS有关;多因素分析显示,术后化疗<5周期(HR=10.493,95% CI:2.466-44.655,P=0.001)和联合脏器切除(HR=127.518,95% CI:8.885-1 830.136,P<0.001)为接受D2根治手术的局部进展期胃癌患者3年PFS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奥沙利铂联合替吉奥作为辅助化疗方案,对于局部进展期胃癌安全有效,完成至少5周期的SOX方案辅助化疗可以改善Ⅱ-Ⅲ期胃癌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78.
目的评价PMseq病原微生物宏基因组测序检测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肺部感染患者诊断的价值。方法以2019年11月至2022年5月在呼吸科确诊的67例稳定期COPD患者(合并肺部感染47例)为研究对象,同时采用肺泡灌洗液培养和PMseq病原微生物宏基因组测序,对培养及测序鉴定出的病原体进行描述性分析,并对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67例稳定期COPD患者中,宏基因组测序阳性65例、肺泡灌洗液培养阳性28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11,P<0.01)。其中,宏基因组测序和肺泡灌洗液培养均阳性27例。该27例患者中,宏基因组测序和肺泡灌洗液培养检测结果完全一致8例、部分一致12例、不一致7例(Kappa值=0.46)。28例肺泡灌洗液培养阳性患者中以细菌感染多见,其中链球菌属及奈瑟菌感染分别为19例和17例,肠球菌感染5例,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各1例;真菌感染以念珠菌多见(5例),土曲霉菌感染1例。65例高通量测序阳性COPD患者细菌感染以链球菌属为主,真菌感染以曲霉菌为主(5例)。高通量测序患者中,46例为2种及以上病原体感染、21例为单一病原体感染。结论COPD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病原体谱广,并存在混合感染。PMseq病原微生物宏基因组测序法敏感、特异,可用于COPD患者感染的病原体精准诊断,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9.
1999-2018年天津市居民平均期望寿命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分析近20年天津市居民期望寿命变化规律以及对期望寿命增量的影响因素。方法 应用简略寿命表、期望寿命差异的年龄和死因分解法对天津市户籍居民1999-2018年死因监测数据进行分析,计算不同年龄、不同疾病死亡率对期望寿命增量的贡献值和百分比。结果 20年间天津市户籍居民期望寿命增加了4.97岁,男性、女性期望寿命分别增加4.11岁和5.86岁,女性增幅高于男性。0岁组死亡率下降对期望寿命增加的贡献率为19.17%,≥55岁组居民死亡率下降对期望寿命的增加贡献较大,累计贡献率为67.38%。脑血管病、呼吸系统疾病、心脏病、围生期情况、先天畸形以及损伤和中毒死亡率下降对期望寿命提高的贡献较大,贡献率分别为27.27%、21.37%、15.76%、12.22%、6.44%和4.86%。恶性肿瘤、损伤和中毒、糖尿病、神经系统疾病等死亡率的增加对≥75岁人群寿命增长产生负向作用。天津市期望寿命增加具有阶段性特点,1999-2011年为76.72~81.46岁,具有上升趋势(t=9.11,P<0.001),年度变化百分比(APC)为0.58%;2011-2018年为81.46~81.69岁,为平稳趋势(t=0.89,P=0.387),APC为0.13%。结论 1999-2018年天津市居民期望寿命增长主要归因于婴儿、老年人、脑血管病、呼吸系统疾病、心脏病、围生期情况、先天畸形以及损伤和中毒死亡率的下降,而≥75岁人群恶性肿瘤、损伤和中毒、糖尿病、神经系统疾病等死亡率的增加对期望寿命增长产生了负向作用。应加强重点人群、重点疾病的综合防治,进一步提高人群期望寿命。  相似文献   
80.
张辉 《家庭医学》2021,(7):10-12
水是构成人类生存环境的基本要素,也是构成人体的重要成分,是一切生命过程必需的物质.人体温度调节、体内营养物质输送和代谢产物排出等,一切生理和生化活动都必须在水的参与下才能完成,因此水被称为生命之源.《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指出,普通健康成年人每天需水2 500毫升左右,其中至少有1 200毫升是饮水,其余由食物中的水分补充.因此,水体卫生对人体健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