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39篇
  免费   226篇
  国内免费   162篇
耳鼻咽喉   15篇
儿科学   12篇
妇产科学   14篇
基础医学   137篇
口腔科学   21篇
临床医学   343篇
内科学   281篇
皮肤病学   24篇
神经病学   36篇
特种医学   99篇
外科学   491篇
综合类   815篇
预防医学   227篇
眼科学   33篇
药学   357篇
  8篇
中国医学   246篇
肿瘤学   68篇
  2024年   39篇
  2023年   110篇
  2022年   104篇
  2021年   88篇
  2020年   96篇
  2019年   117篇
  2018年   111篇
  2017年   70篇
  2016年   77篇
  2015年   94篇
  2014年   152篇
  2013年   160篇
  2012年   194篇
  2011年   168篇
  2010年   155篇
  2009年   226篇
  2008年   164篇
  2007年   162篇
  2006年   124篇
  2005年   153篇
  2004年   80篇
  2003年   91篇
  2002年   103篇
  2001年   71篇
  2000年   80篇
  1999年   43篇
  1998年   32篇
  1997年   30篇
  1996年   25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2篇
  1964年   2篇
  1959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沈淑蓉  朱静  张浩  曾静静  付瑶阳  王雅琪  王方岩 《浙江医学》2015,37(12):1037-1040,1045
目的 观测酪酸梭菌是否对阿司匹林导致的胃溃疡具有预防效应,并对其机制进行初步探讨。方法 取30只健康 雄性ICR 小鼠,随机分成3 组,每组各10 只,即模型组、酪酸梭菌组、奥美拉唑组。酪酸梭菌组以6×108cfu/ 只的菌量,模型组和奥美拉唑组均予以相同体积的无菌培养基,灌胃4d 后再饥饿处理48h,然后以250mg/kg 剂量的阿司匹林灌胃造模,奥美拉唑组小鼠于造模前30min,腹腔注射奥美拉唑(13mg/kg)。造模4h 后,取胃组织分别测定SOD、CAT 活力、MDA 含量;进行常规HE 染色观察胃黏膜组织结构变化,PAS染色判断黏液量的变化,免疫组化法测定Bcl-2、Bax 表达水平。结果 模型组的SOD、CAT 活性明显降低,MDA 含量显著增加,而酪酸梭菌预处理后逆转了该趋势(P<0.01),与奥美拉唑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HE染色观察,酪酸梭菌能减轻胃黏膜的病理损伤,与奥美拉唑组无统计学差异。PAS 结果提示酪酸梭菌能够增加黏液量。酪酸梭菌组的Bcl-2 表达较模型组显著增多,同时Bax 表达显著减少。结论 酪酸梭菌预处理通过抗氧化应激、增加胃黏液量、上调Bcl-2/Bax 表达比例,减轻阿司匹 林造成的胃溃疡损伤。  相似文献   
102.
目的分析胰腺癌切除术后,在存活一定时间的基础上,评估其额外生存若干年/月的可能性。方法对2007年1月-2012年12月由该院胰腺外科专家完成的胰腺癌切除手术的所有资料进行总结分析。先通过对临床病理学变量资料的评估来预测患者的生存时间。条件生存率(CS)的计算公式是CS=S(X+Y)/Sx,x是已经存活时间,Y是额外存活时间;实际生存时间是在已经存活时间的基础上,通过个体化的方式直接计算出的。结果对于任一总体生存时间而言,CS随着已经存活时间的延长而增加,甚至是在总体及预期生存时间减少的情况下。通过年龄、TNM分期分别对CS进行分层分析。年轻的患者、较低TNM分期,有更好的CS。结论与实际生存时间相比较,有关胰腺癌术后的预后评分系统低估了生存时间。条件生存率,在自然增加的寿命的基础上,比预期或实际生存时间都要好,这表明生存时间是动态变化的,而不是静止的。当把已经存活时间作为当前肿瘤未知生物学影响因素的一种标记时,CS也许能够更加合适的被用来预测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103.
目的探讨RNA、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长链非编码RNA(lnc-EGFR)对肝细胞癌(HCC)免疫逃避调节的相关性。方法通过医院病理档案室随机选择保定市第一中心病医院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收集的HCC标本30份和癌旁正常组织30份,采用RT-PCR法检测各组织中RNA、lnc-EGFR表达水平;蛋白质印迹法检测HCC组织中化学因子和细胞免疫因子表达情况,并分析RNA、lnc-EGFR与其相关性;将HCC细胞株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RNA、lnc-EGFR抑制组(n=15)与空白对照组(n=15),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情况与细胞周期分布情况。结果癌旁正常组织中RNA、lnc-EGFR表达水平分别为(0.46±0.12)和(0.62±0.15)低于HCC组织(0.22±0.06)和(0.14±0.05)(P<0.05)。HCC组织中CXCL12-CXCR4表达水平低于癌旁正常组织(P<0.05);HCC组织中CCL20-CCR6、CX3CLI-CX3CR1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0.05);HCC组织中细胞免疫因子IL-6、IL-10、TGF-β、TNF-α表达水平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0.05);RNA、lnc-EGFR表达水平与CXCL12-CXCR4呈显著负相关(P<0.05),与CCL20-CCR6、CX3CLI-CX3CR1、IL-6、IL-10、TGF-β、TNF-α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HCC、癌旁正常组织中细胞相对吸光度、细胞凋亡率、细胞周期占比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RNA、lnc-EGFR在HCC组织中呈高表达水平,可通过上调组织中化学因子和细胞免疫因子水平来提高癌细胞免疫逃避调节水平,与HCC免疫逃避调节具有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4.
105.
目的:探讨经尿道精囊输精管插管术在诊断精道通。情况和治疗精道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输尿管镜经射精管精囊逆行插管,并留置输尿管导管造影行药物冲洗引流等方法诊断精道梗阻及治疗精道疾病患者30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患者留管造影都可见精道明显显影,且均有不同程度的症状改善。随访3个月,复发3例。结论经尿道精囊输精管插管术对精道梗阻的诊断及精道疾病的治疗有较好的效果,输尿管镜下精囊输精管置管术效果显著,并发症少,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06.
中医“肾主骨”理论是中医脏腑理论的核心内容之一,在防治骨与关节退变性和衰老性疾病方面具有重要理论和临床价值。肾精亏虚,骨髓化源不足,骨骼失养会导致多种骨病的发生,因而从“肾”论治骨病成为历代医家沿用的治病法则。肾性骨营养不良(简称“肾性骨病”)是指由慢性肾脏病引起的体内矿物质和骨代谢紊乱,导致骨转化、矿化以及骨量改变的疾病。由于肾精亏虚是肾性骨病的重要病机之一,补肾方药对于改善骨代谢异常具有重要作用。研究表明,补肾中药可以有效改善患者肾功能,减轻骨代谢和钙磷代谢紊乱,从而改善骨病症状,但如何鉴别补肾中药的作用靶点和机制,进一步优化和精简补肾复方,并在肾性骨病的早期积极干预,仍是有待解决的科学问题。  相似文献   
107.
目的:探讨人参皂苷对过氧化氢(H2O2)诱导的HepG2细胞氧化应激损伤的保护作用,并阐明其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HepG2细胞,采用不同浓度(0.1、0.2、0.3、0.4、0.5、0.6、0.7、0.8和1.0 mmol·L-1)H2O2诱导HepG2细胞损伤。将HepG2细胞分为空白组、对照组、损伤组、人参皂苷对照组和人参皂苷保护组。10、20和40μmol·L-1人参皂苷RH1、F1、RD、RO和RE分别孵育细胞3 h,H2O2损伤2 h,采用细胞增殖与毒性检测试剂盒(CCK-8)检测细胞存活率,CAA法检测细胞抗氧化活性,2',7'-二氯荧光黄双乙酸盐(DCFH-DA)荧光探针法检测细胞中活性氧(ROS)水平,WST-1法检测细胞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结果:H2O2半数抑制浓度(IC50)为0.4 mmol·L-1。与损伤组比较,10、20和40μmol·L-1人参皂苷RH1、F1、RD、RO和RE预处理后,H2O2诱导氧化损伤的HepG2细胞存活率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其中人参皂苷F1保护组细胞存活率升高最明显(P<0.05)。与对照组比较,10、20和40μmol·L-1人参皂苷RH1、F1、RD、RO和RE保护组HepG2细胞存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人参皂苷F1的半数效应浓度(EC50)为(15.82±0.82)μmol·L-1,CAA当量为(1 275.20±33.90)μmol TE/100 μmol·L-1人参皂苷F1。与对照组比较,损伤组细胞中ROS水平明显升高(P<0.05),SOD活性明显降低(P<0.05);与损伤组比较,人参皂苷F1保护组细胞中ROS水平明显降低(P<0.05),SOD活性明显升高(P<0.05)。结论:人参皂苷F1通过提高细胞抗氧化能力,降低细胞中ROS水平,提高细胞SOD活性对H2O2诱导的HepG2细胞氧化应激损伤起到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8.
109.
临床微生物学检验技术实验是临床微生物学检验技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临床微生物学检验技术实验教学中,将虚拟仿真技术与传统教学结合,充分发挥虚拟实验平台的优势。有些传统教学无法开展的实验项目和一些重要的实验项目,学生可以在虚拟实验平台上进行学习,并在学习完成后,参加相应的考核。两者的完美结合,可解决目前实验课实验成本过高和实验内容有限的问题,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实现教学资源共享,强化学生实验操作技能,提升学习兴趣;也有利于应用型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110.
目的探讨乳腺区段切除术对老年乳腺癌生存质量与体力状态的改善效果,并分析影响患者术后预后情况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治疗的78例老年乳腺癌患者(均为女性)的临床资料,所有入选者已接受乳腺区段切除术,分析手术治疗前后生存质量、体力状态及影响患者术后预后情况的相关因素。结果术后,患者乳腺癌生存质量量表(QLS-BC)内社会因子、躯体因子、信仰因子、心理因子评分及总分均显著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71、3.810、6.246、3.178、12.909,P=0.032、0.000、0.000、0.002、0.000);术后,患者体力状态显著高于术前,且无死亡例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10.274,P=0.000);术后随访6个月,78例患者中,7例复发转移,71例未复发转移;两组肿瘤最大直径、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阳性率、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HER)2阳性率、P53阳性率、乳腺癌组织学分级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复发转移组Ki67(>14%)与ER/PR阳性者未接受内分泌治疗占比均显著高于未复发转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Ki67>14%、ER/PR阳性者未接受内分泌治疗为乳腺区段切除术后复发转移的危险因素(OR>1,P<0.05)。结论老年乳腺癌患者通过乳腺区段切除术治疗,可有效提高生存质量与体力状态,而Ki67>14%、ER/PR阳性者未接受内分泌治疗为影响其预后的危险因素,临床应积极采取对应干预措施,以减少预后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